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氍毹上两生花 > 第8章 甜蜜时光-戏梦相伴,温情日常

红氍毹上两生花 第8章 甜蜜时光-戏梦相伴,温情日常

作者:夜拾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8 10:20:53 来源:文学城

确定心意后,苏瑶和林悦的相处多了几分甜蜜。林悦会偷偷把“玉茗班”的珍贵戏本借给苏瑶看,那是本民国年间手抄的《牡丹亭》,泛黄的纸页上还留着老艺人的批注,扉页上“瑶瑶亲阅”四个字,是林悦用蝇头小楷写就,旁侧还画了朵小小的玉茗花;苏瑶则会在林悦演出前,守在她的化妆镜前,用细眉笔帮她仔细描眉,笔尖划过眉骨时轻得像蝴蝶点水,末了凑到她耳边轻声说“别紧张,你是最好的”,气息拂过耳廓,惹得林悦耳尖发烫。

她们偶尔会在休戏的日子里,换上粗布衣裙和青布头巾,扮成普通百姓的模样去逛庙会。庙会上人声鼎沸,糖画摊前的甜香、杂耍场的喝彩声、说书人的拍案声混在一起,热闹得让人心头发暖。林悦总会像个孩子似的,被捏糖人的老师傅吸引,拉着苏瑶的手不肯走,非要买个孙悟空造型的糖人,咬得嘴角沾满糖渣。苏瑶便从帕子里掏出干净的棉絮,笑着帮她擦去,指尖擦过嘴角时,总能感受到林悦微微的战栗。有次逛到灯谜摊,苏瑶猜中了“花中四君子之一”的谜题,奖品是一支绣着兰草的银簪。她当场就插在了林悦的发髻上,衬得林悦眉眼愈发清丽,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林悦却毫不在意,反而把糖人递到苏瑶嘴边,“你也尝尝,比戏班的冰糖雪梨还甜”。

一次,两人在戏班排练《长生殿》,苏瑶演杨玉环,林悦演李隆基。戏台上烛火摇曳,苏瑶身着绣满珍珠的霓裳羽衣,水袖轻扬如流云;林悦一身明黄龙袍,举手投足间尽是帝王威仪。当唱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时,伴奏的丝竹声恰好低转,林悦忽然凑近苏瑶耳边,用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瑶瑶,戏文里的誓言不算数,我要生生世世,都想和你一起。”苏瑶的脸颊瞬间红透,连耳尖都染上胭脂色,却迎着林悦的目光,用力点了点头。她的唱腔里添了几分真切的情意,婉转缠绵,连一旁拉二胡的老艺人都看痴了,停了弦问:“苏姑娘,你这嗓子今天是沾了蜜了?”

自那以后,戏班后台成了她们最隐秘的温柔乡。苏瑶的化妆盒里,永远躺着林悦亲手做的桂花糕,用油纸包着,咬开时甜而不腻;林悦的戏服领口,总别着苏瑶捡的新鲜桂花枝,哪怕干枯了,香气也能在衣料上留好些天。有回玉茗班的大师兄打趣林悦:“你这领口天天换花样,莫不是有了心上人?”林悦正帮苏瑶整理水袖,闻言手一顿,转头笑道:“是啊,心上人就在这儿呢。”苏瑶的脸瞬间红了,伸手在她腰上轻掐了一下,却被林悦反手握住手腕,两人的指尖在水袖遮掩下悄悄交缠,暖意顺着指腹蔓延开来。

十月初,广州城要办粤剧大会的消息传来时,苏瑶正在帮林悦修补戏服上松动的珠花。林悦捧着刚誊抄好的《长生殿》戏本走进来,声音里藏不住雀跃:“瑶瑶,鸣春班和玉茗班要合作了,班主们定了我们俩挑大梁,还是演李隆基和杨玉环。”苏瑶闻言手一抖,银针戳进指尖,渗出细小的血珠。林悦连忙放下戏本,抓过她的手含在嘴里轻轻吸吮,眉头皱得紧紧的:“都怪我太急,吓到你了?”

“不是”,苏瑶抽回手,指尖还带着林悦唇齿的温度,“我是高兴。”她拿起针线,继续缝补那颗珍珠,“能和你演完整出《长生殿》,是我早就盼着的事。”林悦看着她认真的侧脸,阳光透过窗棂落在她发顶,泛起一层柔和的光晕。她忽然从身后环住苏瑶的腰,下巴抵在她的肩上,呼吸拂过耳畔:“我也是。从第一次听你唱《贵妃醉酒》,你那句‘海岛冰轮初转腾’唱得比蜜还软,我就想着,要是能和你同台演一次帝王妃,该多好。”

合作排戏的日子比想象中更忙碌,却也处处藏着甜蜜。每天天不亮,两人就去城外的小河边练声,晨雾中,苏瑶教林悦李隆基的唱腔如何兼具帝王的威严与对贵妃的柔情,“‘七月七日长生殿’这句,尾音要沉下去,像对着星空许愿那样郑重”;林悦则帮苏瑶打磨杨玉环的身段,让她的霓裳羽衣舞得更有飘飘欲仙的韵味,“水袖甩出去的时候要稳,收回来时要轻,就像我牵你的手那样”。有次练到“惊变”一折,苏瑶的水袖缠住了林悦的玉带,两人一时分不开,跌坐在沾着露水的草地上,发丝上挂着草叶,看着彼此凌乱的模样,笑作一团。

戏班的人渐渐察觉到她们的不同。鸣春班的小徒弟阿桃私下问苏瑶:“苏老板,你和玉茗班的林姑娘是不是太要好啦?她连传家的戏本都借你看。”苏瑶正在描眉,闻言手一顿,将眉笔放下,从食盒里拿出一块杏仁酥递给她:“这是林姑娘刚做的,你尝尝。我们都是唱戏的,互相帮衬着把戏唱好,才是正经事。”阿桃咬着杏仁酥,含糊地说“知道啦”,心里却想着,苏老板看林姑娘的眼神,比看戏本还专注——上次林悦感冒咳嗽,苏瑶硬是守在她房外,每隔半个时辰就送一次温热的姜茶,比亲姐妹还上心。

林悦那边也遇到了麻烦。玉茗班的班主是她的远房舅舅,看出她对苏瑶的心思后,特意把她叫到班主房谈话。太师椅上的舅舅喝着浓茶,眉头皱成川字:“悦儿,咱们戏子的名声本就如浮萍般不稳,你可不能走歪路。苏瑶是红遍广州的角儿,你和她走太近,被人嚼舌根,不仅毁了你们自己,还会连累两个戏班。”

林悦攥紧了手里绣着并蒂莲的帕子,那是苏瑶连夜给她绣的,针脚细密得像心思。她轻声却坚定地说:“舅舅,我和苏瑶是真心相待,不是一时糊涂。我们只会把戏唱得更好,绝不会给戏班添麻烦。”她从怀里掏出那本借给苏瑶的《牡丹亭》,扉页上“瑶瑶亲阅”四个字旁边,多了苏瑶补画的一朵茉莉,“您看,我们一起琢磨戏文,一起打磨身段,这对戏班是好事。上次在佛山演出,我们合作的《霸王别姬》,票房比往常翻了一倍呢。”舅舅看着戏本上相映成趣的桂花与茉莉,又看了看林悦眼底的执拗——那眼神和她早逝的母亲一模一样,终究没再说重话,只是摆了摆手:“粤剧大会要是演砸了,我第一个饶不了你们。”

排戏到“七夕盟誓”一折时,正是最耗费心神的时候,苏瑶却不慎得了风寒,嗓子哑得连说话都费劲。医生反复叮嘱她禁声休息,可离大会只剩三天,“在天愿作比翼鸟”这段核心唱词还没合练到位。苏瑶急得满嘴燎泡,躺在病床上翻来覆去,夜里总抱着戏本发呆,手指在“连理枝”三个字上反复摩挲。林悦得知后,立刻向班主请了假,搬去苏瑶的住处照顾她。

每天清晨,林悦都会去巷口的药铺买新鲜的雪梨和川贝,回来慢火熬成雪梨膏,用温水调开,一勺一勺喂苏瑶喝。雪梨膏熬得浓稠,甜意里带着药香,苏瑶不爱吃药,林悦就哄着她:“喝一口,就一口,喝完我给你唱《游园惊梦》。”午后阳光正好时,她就坐在床边,拿着戏本一句一句念给苏瑶听,遇到唱腔转折的地方,就停下来,让苏瑶用手势比划音调的高低起伏。“这里要转个柔弯,”林悦指着“此生契阔,与子成说”的戏词,念得格外轻,“就像你上次教我唱《牡丹亭》那样,尾音要飘起来,像云一样。”苏瑶点点头,抬手比了个向上的弧线,眼里满是感激与依赖。

有天夜里,苏瑶发起高烧,迷迷糊糊中喊着“戏本”“唱词”。林悦急得团团转,用冷毛巾敷在她额头,又坐在床边轻轻拍着她的背,哼起了《长生殿》的调子。“瑶瑶不怕,”她轻声呢喃,“有我呢,就算你嗓子没好,我也能把你的词融到我的唱段里,咱们俩合二为一,准能演好。”苏瑶在她的歌声里渐渐安稳下来,伸手抓住她的衣袖,像抓住救命稻草似的不肯松开。那一夜,林悦就守在她床边,直到天快亮时,苏瑶的烧才退下去,她自己却熬出了黑眼圈。

或许是林悦的悉心照料起了作用,又或许是两人的心意真的动了天,大会前一天,苏瑶的嗓子竟然好了大半,虽然还有些沙哑,却刚好符合杨玉环在“惊变”后略带凄婉的音色。登台那天,苏瑶穿着绣满珍珠的霓裳羽衣,鬓边插着林悦送她的兰草银簪;林悦则一身明黄龙袍,腰束玉带,站在她身边,宛如从史书里走出来的李隆基与杨玉环。

当唱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时,苏瑶的水袖轻轻拂过林悦的衣袖,两人的目光在台中央交汇。就在这时,林悦忽然凑近苏瑶耳边,用只有她们两人能听见的声音说:“瑶瑶,戏文里的誓言不算数,我要生生世世,都和你一起。”苏瑶的脸颊瞬间红透,连耳尖都染上胭脂色,却迎着林悦的目光,用力点了点头。她的唱腔里添了几分真切的情意,婉转缠绵,台下的观众都看痴了,连掌声都忘了响,直到这段唱完,才爆发出雷鸣般的喝彩。有个老太太擦着眼泪对身边人说:“这俩姑娘,唱得比真夫妻还动人。”

演出大获成功,散场后,两个戏班的人都在后台庆祝,班主们笑得合不拢嘴。鸣春班的班主拍着苏瑶的肩膀:“瑶儿,你今天唱得比任何时候都好,眼里有戏,心里有情。”苏瑶偷偷看向站在不远处的林悦,对方正好也在看她,两人相视一笑,眼底的情意藏都藏不住。林悦趁着众人不注意,悄悄走到苏瑶身边,塞给她一颗水果糖:“奖励你的,比庙会的糖人还甜。”苏瑶剥开糖纸,把糖放进嘴里,甜意从舌尖一直蔓延到心底。

粤剧大会结束后,苏瑶和林悦的名声更响了,广州城的富贵人家都争相请她们去堂会演出,连香港的戏楼都寄来了邀请函。有次在富商张府的堂会,苏瑶唱完《霸王别姬》的“自刎”一折,张老爷的儿子借着敬酒的名义凑过来,手不安分地往她腰上伸。苏瑶侧身躲开,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就在这时,林悦端着一盘刚切好的荔枝走过来,不动声色地挡在苏瑶身前,笑容得体:“张公子,苏老板刚唱完戏,嗓子金贵得很,这酒我替她喝。”

张公子显然没把林悦放在眼里,撇了撇嘴,语气轻佻:“你算什么东西,也配替苏老板喝酒?”林悦脸上的笑容不变,手里的果盘却微微倾斜,几滴荔枝汁“不小心”洒在张公子的绸缎长衫上,留下深色的印记。“哎呀,真是对不住,”她拿出帕子要上前擦拭,却被张公子一把推开,险些撞到身后的妆台。

苏瑶立刻扶住林悦,眼神冷得像冰:“张府请我们来是唱戏的,不是让我们来受辱的。这堂会,我们不唱了。”说着就要拉林悦走。张老爷见状,连忙跑过来打圆场,一边瞪着儿子骂“不懂事”,一边塞给苏瑶一个沉甸甸的红包:“苏老板息怒,小儿顽劣,我替他给您赔罪。这点心意,还请笑纳。”苏瑶没接红包,只是冷冷地说:“我们唱戏的靠本事吃饭,不图钱财,只图尊重。今日之事,还请张公子给我们一个说法。”张老爷没办法,只好让儿子当众道歉,苏瑶这才带着林悦离开。

回去的路上,月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林悦牵着苏瑶的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的掌心:“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别硬碰硬,我来处理就好。你是角儿,不能受委屈。”苏瑶停下脚步,转头看向林悦,把自己的手攥得更紧:“我不是角儿,我是你的瑶瑶。你也不能为了我受委屈。”她踮起脚尖,在林悦的脸颊上轻轻亲了一下,就像上次庙会分别时那样。林悦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把苏瑶搂进怀里:“好,我们都不委屈,以后一起面对。”

年底的时候,香港的戏楼发来正式邀请,请两个戏班去演出一个月,酬劳给得十分丰厚。这是她们第一次离开广州,出发前,林悦帮苏瑶收拾行李,叠衣服的动作仔细又认真。“香港比广州冷,厚棉袄一定要带上,”她从箱子最底层翻出一件绣着茉莉的棉袍,那是她连夜赶做的,针脚比戏服上的还细密,“这个你贴身穿,暖和。”她又拿出一个铜制的暖手炉,塞进箱子侧面的口袋:“这个是我娘留下的,里面灌了热水能暖一晚上,你要是演出完觉得冷,就拿着。”苏瑶从身后抱住她的腰,下巴抵在她的背上,声音软软的:“你要是不在我身边,暖手炉再暖也没用。”林悦转过身,回抱住她:“我怎么会不在你身边?我们是一起去香港,形影不离。”

香港的演出场地比广州的戏楼大得多,台下坐满了观众,还有不少报社的记者拿着相机拍照。苏瑶有些紧张,手心都冒了汗。林悦在后台握住她的手,从怀里掏出一颗水果糖,塞进她嘴里:“别怕,就像在广州练戏那样,眼睛里只看着我,心里只想着我们的戏。”水果糖的甜意在舌尖化开,苏瑶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这次演出,她们依然合作《长生殿》,每场都座无虚席。有次唱到“七夕盟誓”,台下有个老妇人哭得很伤心,散场后特意找到后台,拉着苏瑶的手说:“姑娘,你们唱得太真了,让我想起了我家老头子,当年他也说过要和我做比翼鸟。”苏瑶和林悦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动容。林悦给老妇人倒了杯茶,轻声说:“只要心里有念想,就算人不在身边,情意也不会散。”老妇人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个玉坠,上面刻着一对比翼鸟,非要送给苏瑶:“这是我和老头子的定情信物,现在送给你们,祝你们也能长长久久。”苏瑶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后来把玉坠系在了林悦的腰带上,成了她们的秘密信物。

在香港的日子里,她们忙里偷闲去了维多利亚港。那时候的港口很热闹,各国的轮船来来往往,海风吹起她们的衣角,带着咸湿的气息。林悦买了两支冰淇淋,递给苏瑶一支:“尝尝,这是洋人吃的东西,比广州的双皮奶还甜。”苏瑶咬了一口,冰凉的甜意顺着喉咙滑下,看着身边笑靥如花的林悦,觉得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两人沿着海边散步,走到一处僻静的礁石旁,林悦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枚银戒指,戒指内侧刻着小小的“瑶”字。

“我攒了三个月的工钱买的,”林悦的声音有些紧张,手指都微微发颤,“虽然不是什么贵重东西,但我想给你一个念想。以后不管我们去哪里演出,你看到它,就像看到我一样。”苏瑶没等她说完,就伸出手,让她把戒指戴在自己的无名指上。戒指的尺寸刚刚好,不大不小,贴合着她的指节。“很合适,”苏瑶笑着说,眼里的泪光在阳光下格外明亮,“林悦,我也有东西给你。”她从发髻上拔下那支兰草银簪,簪尖划过林悦的掌心,“这个给你,以后你演李隆基,就戴着它,就当我在你身边。”

从香港回来后,两人的感情更加稳定,也越发默契。她们在广州城的老巷子里租了一间带小院的房子,院子里种着苏瑶喜欢的茉莉和林悦喜欢的桂花,墙角还摆了一张石桌,和戏班后面的那个很像。每天清晨,她们一起去河边练声,林悦的唱腔越来越有帝王气,苏瑶的身段也愈发柔美;傍晚,她们就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泡一壶桂花茶,一边缝补戏服,一边琢磨新的戏文。

林悦的手艺越来越好,不仅会做杏仁酥、绿豆糕,还学会了苏瑶爱吃的双皮奶,每天都变着花样给她做点心。有次苏瑶随口说“好久没吃巷口张记的云吞面了”,第二天一早,林悦就冒着寒风去排队,买回来的时候,面汤还冒着热气,云吞里的虾仁新鲜得弹牙。苏瑶吃着面,看着林悦冻得发红的鼻尖,心里暖融融的,偷偷把自己碗里的云吞夹了两个放进她碗里:“一起吃。”

戏班的小徒弟们知道她们租了院子,总借着请教戏功的名义跑来蹭吃的。阿桃最机灵,每次来都带着自己绣的帕子,“苏老板,您看我这针脚是不是进步了?”苏瑶耐心指点她,林悦就去厨房端点心,院子里常常充满欢声笑语。有次阿桃问林悦:“林姑娘,你和苏老板为什么总那么好啊?”林悦正在给苏瑶剥橘子,闻言笑着说:“因为我们是要一起唱一辈子戏的人。”苏瑶的脸微微发红,却把一瓣橘子塞进林悦嘴里,甜汁在两人舌尖化开。

第二年春天,广州城突然流行起一种怪病,发热咳嗽,传染性极强,不少戏班的人都病倒了,鸣春班也没能幸免。苏瑶最疼爱的小徒弟阿桃发起高烧,昏迷不醒,医生说需要用名贵的药材才能退烧,可药价飞涨,班主急得团团转,也凑不出那么多钱。苏瑶得知后,立刻回房翻出自己的首饰盒,里面是她攒了多年的珠宝,还有母亲留给她的一支银镯子,那是母亲临终前塞给她的,是她最珍贵的念想。

苏瑶拿着首饰盒要去当铺,却被林悦拦住了。“镯子不能当,”林悦按住她的手,语气坚定,“那是你娘的念想,要是当掉了,你会后悔一辈子的。”她转身回房,从床底下拖出一个木箱,打开后,里面是她这些年演出攒下的银票,还有香港演出时得到的奖金。“这些钱够买药用了,”林悦把银票塞进苏瑶手里,“你的事就是我的事,阿桃也是我的徒弟,我们不能不管她。”苏瑶看着空荡荡的木箱,又看了看林悦认真的眼神,眼眶一红,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是你的积蓄……”“是我们的积蓄,”林悦握住她的手,“瑶瑶,从我们在戏台上许下誓言那天起,我们就不分彼此了。”

她们拿着钱去药铺买了药材,回来后,林悦按照古方熬药,苏瑶则守在阿桃床边,给她擦身降温。林悦还特意查了医书,用艾草和生姜煮水,给阿桃泡脚退烧。两人轮流守夜,三天三夜没合眼。苏瑶困得实在不行,就趴在床边眯一会儿,林悦就坐在她身边,轻轻给她披件衣服,怕她着凉。有次苏瑶醒过来,发现林悦正帮她揉肩膀,眼里满是心疼:“你去睡会儿吧,这里有我。”林悦摇摇头:“我不困,你再睡会儿,养足精神才能教孩子们唱戏。”

或许是她们的善心感动了上天,阿桃终于退了烧,清醒了过来。当她看到守在床边的苏瑶和林悦,眼眶一红,哽咽着说:“师傅,我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们了。”苏瑶摸了摸她的头:“傻孩子,有我们在,不会有事的。”班主得知后,特意跑到她们的小院,握着她们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最后只叹道:“你们两个,真是心善的好孩子。”

怪病过去后,戏班的生意渐渐恢复,苏瑶和林悦却有了新的想法。她们看着街上那些因为家境贫寒,只能在戏楼外扒着门缝听戏的孩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要是能教这些孩子唱戏就好了,”苏瑶靠在林悦肩上,轻声说,“让他们有口饭吃,也能把粤剧传下去。”林悦眼睛一亮,立刻坐直身体:“我正有这个想法!我们把院子扩大些,办个小戏班,招收那些没饭吃的孩子,管他们的衣食住行,教他们唱念做打。”

说干就干,她们把积蓄拿出来,租了旁边的两间房子,又添置了桌椅和简单的乐器。小戏班取名“瑶悦班”,取了她们两人名字里的字,寓意着她们的情意和粤剧的喜悦。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三个孩子来,都是流浪在街头的孤儿。苏瑶教他们唱腔和身段,从最基础的压腿、吊嗓教起;林悦则教他们乐理和戏服制作,还负责给孩子们做饭、洗衣服。虽然辛苦,可看着孩子们认真学戏的模样,两人都觉得很值。

有个叫阿梅的小女孩,是后来加入的。她嗓音清亮,像百灵鸟一样,却因为天生跛脚,被家人嫌弃,扔在了戏楼门口。苏瑶看到她时,她正抱着柱子哭,手里还攥着一片桂花叶。苏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也是因为父母双亡,才进了戏班,心里一软,就把她带回了小院。林悦得知后,不仅没反对,还特意为阿梅改编了戏服,在裙摆处缝了层层叠叠的流苏,让她在台上走动时,看不出跛脚的痕迹。

阿梅很懂事,知道这个机会来之不易,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练声,就算压腿压得眼泪直流,也从不喊疼。苏瑶很喜欢她,把自己的拿手戏《穆桂英挂帅》教给她,还常常鼓励她:“唱戏靠的是嗓子和风骨,不是腿脚。你嗓子这么好,将来一定能成大角儿。”阿梅记着苏瑶的话,唱到“辕门外三声炮响”时,眼里的坚定一点也不输成年人。林悦也格外疼她,知道她喜欢吃糖人,每次去庙会都给她买,还教她绣戏服上的花纹:“以后你成了角儿,自己的戏服自己绣,多气派。”

为了让孩子们有演出的机会,苏瑶和林悦四处奔走,去各个戏楼和堂会联系,就算酬劳很少,也愿意带着孩子们去演。有次在一个小镇演出,阿梅刚上台,台下就有人起哄:“这么个跛脚的丫头也敢上台?赶紧下去吧!”阿梅吓得浑身发抖,差点哭出来,站在台上一动也不敢动。苏瑶立刻走上台,把阿梅护在身后,对着台下大声说:“各位乡亲,戏唱的是风骨,不是皮囊。阿梅的嗓子比很多专业演员都好,她凭本事上台,凭什么不能唱?”

林悦也拿着板胡走上台,站在苏瑶身边:“今天我和苏老板陪阿梅唱一出《穆桂英挂帅》,要是唱得不好,我们分文不取,还给大家赔罪。”说着,她拨动琴弦,苏瑶陪着阿梅唱起了“辕门外三声炮响”。阿梅看着身边的两位师傅,想起她们的鼓励,鼓起勇气,放开嗓子唱了起来。她的嗓音清亮高亢,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朝气,瞬间压过了台下的议论声。当唱到“我不挂帅谁挂帅”时,台下的起哄声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雷鸣般的掌声。演出结束后,有个头发花白的老艺人走上台,拍了拍阿梅的肩膀:“孩子,你这嗓子是老天爷赏饭吃,好好唱,将来前途无量。”

随着孩子们的演出越来越多,“瑶悦班”的名声也渐渐传了出去,来学戏的孩子越来越多,小院里都快装不下了。苏瑶和林悦的担子更重了,每天不仅要教孩子们学戏,还要操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常常忙到深夜才能休息。有次林悦批改孩子们的戏词作业,累得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红笔。苏瑶看着她眼底的青黑,心疼得不行,轻轻给她盖上自己的披风,又去厨房熬了莲子羹,用保温的瓷碗装着,放在她手边。林悦醒来时,莲子羹还温热着,喝进嘴里,甜意从胃里暖到心里。

“别太累了,”苏瑶坐在她身边,帮她揉着肩膀,“我们可以请个帮手,不用什么都自己扛。”林悦摇摇头,握住苏瑶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薄茧——那是常年教孩子们练身段磨出来的。“这些孩子都不容易,我们多辛苦点,他们就能多学一点。”她看向院子里,孩子们正在练身段,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活力,“等他们将来成了角儿,粤剧就不会失传了,我们做的这些就都值了。”苏瑶没再说话,只是把自己的头靠在林悦肩上,心里想着,只要和她在一起,再辛苦也值得。

夏天的时候,广州城下了一场特大暴雨,连续下了三天三夜。暴雨冲垮了“瑶悦班”的屋顶,雨水灌进屋里,不少戏服和乐器都被淋湿了。苏瑶和林悦冒着大雨,把孩子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然后又返回小院,把戏服和乐器一件件搬到隔壁的空房里。两人都淋成了落汤鸡,头发贴在脸上,衣服往下滴水,却顾不上换,只顾着抢救那些珍贵的戏服——其中有林悦借给苏瑶的那本《牡丹亭》,还有孩子们第一次演出时穿的戏服。

看着有些戏服被泡得褪了色,孩子们都哭了起来,阿梅抱着一件绣着凤凰的戏服,眼泪掉在上面:“这是苏师傅给我做的……”苏瑶擦了擦脸上的雨水,走到孩子们身边,笑着说:“别哭,戏服坏了可以再做,乐器坏了可以再修,只要我们人在,‘瑶悦班’就在,戏就不会停。”林悦也点点头,举起手里的板胡,虽然琴身湿了,琴弦却没断:“明天雨停了,我们就修屋顶,做新戏服,大家一起动手,很快就能恢复如初。”孩子们看着两位师傅坚定的眼神,都停止了哭泣,纷纷点头:“我们一起干!”

为了重修戏班,苏瑶和林悦几乎倾尽所有。她们去各个堂会演出,一天最多唱三场,嗓子都唱哑了,就含着润喉糖接着唱;她们把自己的首饰都当了,连那枚刻着“瑶”字的银戒指也没能留住。当当铺的伙计接过戒指时,苏瑶的眼泪差点掉下来,那是林悦送给她的定情信物,对她来说比任何珠宝都珍贵。林悦看出了她的难过,拉着她的手说:“戒指没了没关系,只要我们在一起,以后还能再买,甚至买更好的。可孩子们不能没有戏班,粤剧不能没有传承。”苏瑶点点头,把眼泪咽回去,握紧了林悦的手。

就在她们一筹莫展的时候,香港的报社记者得知了她们的情况。当年采访过她们的记者特意赶来广州,写了一篇题为《粤韵薪火,两位花旦的坚守》的报道,详细讲述了她们创办“瑶悦班”的故事,还有这次暴雨带来的困境。报道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少看过她们演出的观众纷纷捐款,还有很多粤剧老艺人也送来自己珍藏的戏服和乐器。有位退休的老班主,特意把自己传了五代的戏本送给她们,还亲自来“瑶悦班”,给孩子们讲课,教他们老派的唱腔技巧。

在大家的帮助下,“瑶悦班”很快就重修好了,不仅修好了屋顶,还扩大了规模,添置了新的乐器和戏服,比以前更宽敞明亮。孩子们搬进新戏班的那天,都高兴地跳了起来,阿梅穿着林悦给她做的新戏服,特意给苏瑶和林悦唱了一段《贵妃醉酒》,唱腔婉转,韵味十足,比以前进步了很多。苏瑶和林悦坐在台下,看着阿梅的身影,眼里满是欣慰的泪水。

秋天的时候,粤剧协会举办了一场青少年粤剧比赛,邀请各地的小戏班参加。苏瑶和林悦商量后,决定带着阿梅和几个优秀的孩子去参加比赛。比赛前的那段时间,她们每天都陪着孩子们排练,苏瑶教阿梅打磨唱腔,林悦则帮她调整身段,连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不放过。“这里的眼神要更坚定,”苏瑶指着《穆桂英挂帅》的戏词,“穆桂英是元帅,不是娇弱的小姐,眼里要有杀气。”阿梅点点头,对着镜子反复练习,直到苏瑶满意为止。

比赛那天,阿梅穿着绣着凤凰的新戏服,站在舞台中央,灯光打在她身上,宛如一只展翅的凤凰。当她唱到“辕门外三声炮响,如同雷震”时,清亮的嗓音穿透整个剧场,台下的评委都坐直了身体。唱到最后一句“我不挂帅谁挂帅”时,她的水袖一甩,眼神坚定,气势十足,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苏瑶和林悦坐在台下,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手心都冒出了汗,比自己上台还紧张。

最终,阿梅获得了金奖。站在领奖台上,阿梅握着奖杯,哽咽着说:“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师傅,苏瑶师傅和林悦师傅。是她们收留了我这个没人要的孩子,教我唱戏,告诉我就算跛脚也能发光发热。没有她们,就没有今天的我。”苏瑶和林悦坐在台下,看着阿梅的身影,眼泪再也忍不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泪水里,有欣慰,有骄傲,还有对彼此的感激——感谢在这条艰难的路上,有对方一路相伴。

比赛结束后,有个电影导演找到她们,说看了阿梅的演出,很受感动,想拍一部关于粤剧传承的电影,请苏瑶和林悦担任主演,还让阿梅出演少年时期的苏瑶。苏瑶有些犹豫,她怕拍电影会占用太多时间,影响教孩子们学戏。林悦却劝她:“这是个好机会,瑶瑶。电影能让更多人知道粤剧,知道我们的‘瑶悦班’,说不定能吸引更多人来学戏,让粤剧传得更远。”

电影拍摄的过程很辛苦,她们既要拍戏,又要兼顾戏班的教学,每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样。苏瑶每天天不亮就去片场,穿着戏服拍戏拍到中午,匆匆吃口饭,又马不停蹄地赶回戏班,教孩子们练声;林悦则负责打理戏班的日常事务,给孩子们做饭、批改作业,晚上还要去片场接苏瑶回家,顺便和导演沟通第二天的拍摄细节。有次苏瑶在片场中暑,脸色苍白,差点晕倒,林悦得知后,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赶过去,守在她身边一夜没合眼,给她擦身、喂水,比自己生病还紧张。“以后不许这么拼命了,”林悦摸着苏瑶微凉的手,语气里带着心疼,“戏班有我,电影的事我们慢慢来,你的身体最重要。”

电影里有一场戏,是苏瑶饰演的粤剧艺人在戏台上为爱人唱《长生殿》,林悦饰演的爱人就站在台侧看着她。拍摄时,导演要求苏瑶唱出悲喜交加的情绪,苏瑶试了好几次都没达到效果。林悦走到她身边,轻声说:“想想我们第一次在戏班排练《长生殿》,我在你耳边说誓言的时候,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苏瑶瞬间明白了,再次登台时,她的唱腔里充满了真切的情意,有甜蜜,有坚定,还有对未来的期许,导演喊“过”的时候,现场所有人都鼓起了掌。

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在广州和香港座无虚席,还被邀请去国外参展。很多人都因为这部电影爱上了粤剧,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瑶悦班”学戏,甚至有海外的华人特意送孩子回来,让她们教。戏班的规模越来越大,她们租下了整个巷子的房子,添置了新的乐器和戏服,还请了两位退休的老艺人来当老师。苏瑶和林悦终于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辛苦,却依然每天都去戏班,看着孩子们练戏的身影,听着院子里熟悉的唱腔,心里就格外踏实。

冬天的时候,林悦的舅舅突然生病,卧病在床,玉茗班的事务没人打理,林悦不得不暂时回去帮忙。这是她们确定心意后,第一次分开这么久,两人都格外不舍。离开前的晚上,林悦帮苏瑶缝补戏服上的一颗珍珠,缝得格外慢:“我不在的时候,你要好好吃饭,别总想着教孩子们,自己忘了吃饭。”苏瑶坐在她身边,帮她穿针引线:“你也是,舅舅的身体重要,你的身体也重要,别太累了。”那天夜里,她们说了很多话,从戏班的孩子说到将来的打算,直到天快亮才睡着。

分开的那段日子,两人每天都写信联系。苏瑶会在信里告诉林悦戏班的情况,阿梅又学会了什么新戏,小柱子的身段进步了多少;林悦则会在信里嘱咐苏瑶注意保暖,别着凉,还会把自己做的绿豆糕寄过去,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防止受潮。有次苏瑶收到林悦的信,里面夹着一片干枯的桂花叶,信上写着:“院子里的桂花开了,我摘了一片,寄给你。你闻闻,是不是和我们小院的桂花一样香?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苏瑶拿着桂花叶,放在鼻尖闻了闻,仿佛真的闻到了熟悉的桂花香,也闻到了林悦身上的味道,心里满是思念。

林悦回来的那天,苏瑶特意提前关了戏班的门,去码头接她。船靠岸的时候,苏瑶一眼就看到了林悦,她瘦了不少,脸色也有些苍白,却在看到苏瑶的瞬间,眼里亮了起来。苏瑶立刻跑了过去,一把抱住她,勒得紧紧的,生怕一松手她就又走了。林悦也紧紧回抱住她,在她耳边轻声说:“瑶瑶,我回来了,再也不离开了。”苏瑶把头埋在她的颈窝,眼泪掉在她的衣服上,哽咽着说:“你瘦了好多,是不是在那边没好好吃饭?”林悦笑了笑,擦去她的眼泪:“现在回来了,有你给我做双皮奶,很快就能胖回来。”回去的路上,苏瑶一直牵着林悦的手,不肯松开,仿佛一松手,她就会消失一样。

林悦回来后,她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甜蜜。春节的时候,戏班放了假,苏瑶和林悦带着孩子们一起贴春联、挂灯笼,还做了很多好吃的。除夕夜,她们围坐在院子里的石桌旁,吃着年夜饭,看着天上的烟花,阿梅和孩子们轮流给她们唱戏,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阿梅唱了一段《长生殿》,唱到“在天愿作比翼鸟”时,特意看向苏瑶和林悦,眼里满是笑意。苏瑶和林悦相视一笑,举起手里的茶杯,轻轻碰了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大年初一的早上,苏瑶醒来时,发现林悦不在身边。她走出房间,看见林悦站在院子里,手里拿着一个小盒子。院子里的梅花正开得盛,粉色的花瓣落在林悦的发上,格外动人。林悦看见她,笑着走过来,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金戒指,戒指内侧刻着“瑶”和“悦”两个字,还刻着一对比翼鸟。“这是我用电影的片酬买的,”林悦的声音有些紧张,手指微微发颤,“以前我只能给你银戒指,现在我能给你更好的了。苏瑶,你愿意……和我一辈子都在一起,一起唱粤剧,一起教孩子们吗?”

苏瑶的眼泪瞬间涌了出来,她用力点点头,声音哽咽:“我愿意,我早就愿意了。”林悦把戒指戴在她的无名指上,大小刚刚好,贴合着她的指节。阳光洒在她们身上,院子里的桂花虽然落了,梅花的香气却格外浓郁。两人紧紧相拥,感受着彼此的温度,知道这一辈子,她们都会这样相守下去,把粤剧的薪火,一代代传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