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薛蟠不是呆霸王 > 第48章 东华园

红楼之薛蟠不是呆霸王 第48章 东华园

作者:花晨与月夕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6 21:32:33 来源:文学城

宝玉神色一滞,脸色煞白,木头人一样呆愣了半晌,看着调侃他的王熙凤,蹙眉长叹。

捂着心口,顿了会儿才红着眼圈说,“也不知道她哭成什么样子。”

“早知……”宝玉话只露一半,悔恨地咬着唇,早知如此他就该陪着林妹妹南去的,那样也有个说话的,知道冷暖的。可……上有老爷、太太、老太太,他哪里做得了主,一分自由也不得。

贾宝玉忽瞥了眼旁边的薛文起,薛文起上面只有一个母亲,人叫一声“薛大爷”,整个薛家基本都是薛文起说的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肯定没有他这种窘境。

一旁的秦钟忽然站起来,翩翩然走至宝玉跟前,亲热地拉着宝玉胳膊,贴着宝玉坐下,悄声安慰。

薛文起离得远,听不清两人具体说什么,只见宝玉神色果然转好了,甚至反手握住了秦钟的手,两人拉拉扯扯,神态亲昵,额头相抵。

这也太暧昧了。

而且,前一刻还在担心黛玉哭成什么样子,下一刻就和秦钟这般亲昵,这情绪转换的是不是太快了,合理吗,是正常人干的事吗。难怪会有人搂着小妾悼亡亡妻。这心可真够宽广,肚里能撑几条船了。

薛文起皱皱眉,看着有些不舒服,起身跟王熙凤告辞,转去招待男宾的其他院落。

一进院子,还没坐下,就见三七跑来说,“大爷,南下德州的白管事回来了!已经进了码头,那边小厮来传话的。”

薛文起一愣,高兴道,“你去后院找人跟太太说一声,让妈和妹妹在这边呆着,咱们先回去。”

算日子白管事一行人也该回来了,再不回来,他这边咖啡豆、柠檬、烧仙草什么的快要供应不上了。

薛文起跟贾蓉说了一声,提前离开宁国府,直奔码头。

这边已经有管事的派了拉货的车马队过来,小厮、伙计们正在把货从船上卸下来往车上装。

十几船的货,要想全部拉回仓库,也得三四天,再整理出来,又得半个月。

“前面五条船是咱们家自己的,我去的时候跟由家定的船,回来的时候就给我准备好了。但那两艘海船得明年了。”白管事说,又道,“如今往海外跑,做海上生意的商人多了,这跑运河的船买的人少了,咱们今年定的这两艘,我定的时候就做到一半了,也没人买,正好给了咱们。那两艘海船就慢了,得排队。”

薛文起点点头,“行,海船倒也不急,您快回去休息,这边交给其他管事的就行。”

白管事没走两步又返回来,“回来的时候,路过宣州,一些不值钱的玻璃制品已经送去宣州的玻璃厂了,还带回了一些陶窑的瓷器,都是适合西州茶马生意的,顺路带回来。”

陶窑的瓷器是施兰亭专门针对西洋人的,西州除了周边游牧民族和部落,也有很多陆上过来的西洋人。

薛文起笑道,“正好,和这次的货一起送过去。”

白管事路过金陵的时候又采购了不少西州茶马生意的货物,正好和陶瓷一起送过去,这是今年大雪之前最后一次往西州走货,他还额外给施兰亭准备了一些年货,上好的皮毛、蜀锦、丝绸绫罗,各种难得的珍贵药材,吃食只带了一车桃罐头和荔枝罐头,从京城到西州单程就得一个月,别的吃食、糕点根本送不过去,半路就坏了。

展眼到了十月,城东南园子竣工,只差铺上桌椅细软便可以开业。

薛文起带着薛妈、封姨妈、宝钗香菱姊妹过来“验收”。

建筑的工人已经撤出,园内往来的都是铺挂细软的丫鬟婆子,这边丫鬟大都是新来的。

半月前白嬷嬷新领了一批十几岁的小丫鬟回来。

京城周边有两个州县秋天收获的时候遭了冰雹、暴雨,连着一个月没见晴天,粮食泡雨霉烂收不上来,一入了冬,京城里涌入不少难民。

朝廷号召富商大户、地主乡绅开粥铺,薛家也开了几个。

但一日三餐,日日月月,朝廷自己不开仓放粮,有组织的救济难民,只号召商户乡绅,杯水车薪。街上十步一卖儿,五步一卖女,还有人自己头上插根稻草,自卖自身,只为求得一口饭吃。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狗偷鼠盗,天灾**,世道如此。就如原著里,贾家很多丫鬟小厮宁可死也不愿意离开贾家,一方面是有袭人这样野心大,想往上爬,翻身做主人的,也有怕伤了脸面,被撵出来无法见人的,更多的是出了贾家大门,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园子里新进的这批小丫鬟就是这么来的。

被白嬷嬷领进来,梳洗干净,穿上统一的制服。愿意签死契的就放到后厨这些能接触到“配方”的地方,不愿意签死契的就放在外边,做些洒扫的粗活。

这些小丫鬟被白嬷嬷训导了这些日子,一个个也挺胸直背的,有模有样了。在院子里来来往往,挂帘子,铺席子,有说有笑,让刚落成的园子添了几分生气。

“这边,竟是比咱们家里热闹些。”薛妈笑道。

封姨妈接道,“人多,喜气洋洋的。这边园子修的也好,从咱们进来,一步一个景的,这会子已经看了多少惊喜。文起寻的这位山子野老先生,果然是有些东西的。术业有专攻,让人佩服。”

薛文起挑挑眉,冲着薛妈得意地笑笑。家里人喜欢,那他这一年总算没白忙乎。

宝钗带着几分期望,笑道,“就是这匾额还空着,这么多精致凉亭,偌大的景色园子,一个字儿没有,看着寂寞寥落了些。也不知道能征集到多少合适的标题对子。”

一个月前,糖水铺子便开始在二楼女客间通知年底这边要开园子。园子只对女客开放,只糖水茶点收钱,目的在于给大家提供一个宽敞优雅的环境,方便开设诗社、画舍、棋社等各种社团活动。

园内的匾额、对联、题字都是空的,开园后,面向来客征集。

征集到的诗文题字写在附近的留言墙上,并登记造册,记录清楚谁提的哪处哪首诗或者字,正月十五灯节的时候统一计算,呼声最高的诗文题字会刻在匾额或假山石头、廊柱上。

做诗题字的客人也会得到二十两的代金券,消费期限不限。代金券可以重复获得,每赢得一处题字匾额的魁首,便可得一个代金券。

若是同一个人得三个及三个以上代金券,还可以将代金券兑换成同等金额的银现。

这是难得的可以直接将诗文才华变现的机会。

姑娘小姐们身陷闺阁,都是靠家里的月钱过日子,面对这么个完全可以靠自己赚钱喝茶的机会,哪有不手痒的。一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只恨不得园子立马开放才好。

没有比赚钱更让人上瘾的了,这是宝钗和香菱在自己亲手开了铺子以后发现的,她二人便想了这么个主意,用银子吊着,旨在提高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香菱鼓励宝钗,“肯定没问题,常来咱们铺子的姑娘们,很多都是通诗晓文的。”

时下虽然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除了王家这朵奇葩,大多官宦富贵人家的小姐姑娘们都是读书识字的。

香菱忽又惋惜道,“可惜了林姑娘,林姑娘的诗文是好的,可惜没在京里,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怕是赶不上咱们开园了。”

香菱又叹,“她刚经历了那样的事,即使在京里,怕是也没有写诗题文的心情了。”

想到林如海过世,黛玉孤身一人,父母俱亡,又无兄弟姊妹依靠,偏又身弱多病,薛妈、封姨妈也都不说话了。

过了会儿,薛文起打破沉默,“国公府的规矩多,咱们园子新开业,人多又杂,还是过年期间,林家妹妹即便在京,也未必能来园子。”

京城这样供人游玩的园子不少,但只供女眷游玩的,他们这还是第一家。

以往的园子不限男女,但男女大妨,是以,很少女眷会去外边的园子游玩。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这园子开业能迎来多少人,也是个未知数,薛文起也是间接的给宝钗和香菱打个预防针。

但有糖水铺子珠玉在前,开业一年多了,大家早已习惯在铺子里聚会玩笑,谈诗说词,估摸着,这边开业迎来的人也不会太少。

将近中午,园子才逛了一半,让酒楼送来饭食,在后院用了午饭。午饭后,又开始逛剩下的一半园子。

挑了几处需要有待改进的地方,赶紧让人去办了。薛妈和封姨妈已经让人挑了开业的吉日,必须赶在开业之前将这几处赶出来。

傍晚,夕阳红晖浸染了京都半片天空,瑰丽壮美。

几人伫立在园子门口,待夕阳坠山,薛文起这才打破气氛,问宝钗,“园内的匾额可以留着开园之后征集,但园子大门口这样空着却不好看。不如妹妹想个字填上去?也给大家打个样。”

能从柳絮这么感伤悲情的事物,写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样荡气回肠、壮志凌云的诗句,薛文起对自己妹妹的诗词天赋、心境胸襟那是相当信服、赞赏的。

宝钗想了会儿说,“咱们这园子,是要给姑娘们交流诗文歌赋、画技棋技的,乃至女红针黹、琴技,甚至于如何做出让人念念不忘的点心,这些东西不分高低贵贱,都是一门可以让大家立足于人世间的学问。”

“这园子的名字便不能过于浮华,华而不实。”宝钗念念有声,眉眼一亮,忽道,“就叫东华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