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 第5章 第五章 悲逝

红楼之路人修仙记 第5章 第五章 悲逝

作者:修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7 20:30:28 来源:文学城

刘嬷嬷强忍着巨大的悲痛,打来清水,一点点为郑姨娘擦拭早已冰凉的身体。血污被拭去,露出那张曾经明艳、如今却毫无生气的脸庞。她为郑姨娘换上的簇新杭绸袄裙,梳好整齐的发髻,插上几支素净的银簪。

做完这一切,刘嬷嬷已是泪干肠断。她回过头,看见林安安呆呆地坐在床边的脚踏上,没有因困倦或饥饿而哭闹。这份异样的安静,反而让刘嬷嬷悲从中来,忍不住喃喃自语:“到底是从姨娘肚里爬出来的,母女连心,亲娘没了,就算年纪小不懂事,这心里也是知道的。”

幼小的躯壳里,终究栖息着一个历经世事的成年灵魂。小孩子或许会凭借本能哭闹,但拥有两世记忆的林安安,实在无法在这种时刻,演出那种符合年龄的、无助的哭嚎。她只是默默地将头转向窗外。

冬日的白昼短暂,卯时初(刚过五点),东方天际才艰难地撕开一道鱼肚白的口子,微弱的曦光挣扎着透入室内,照亮了满屋的凄冷。

太阳终究会照常升起,新的一天无可阻挡地到来。只是,有些人,她的生命和所有的爱恨情仇,都已永远地停留在了昨日那个血腥而冰冷的夜晚。

卯时四刻,将近辰时(大约早晨七点),去东苑报丧的如月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回来,身后跟着几个面无表情的二等、三等的粗使婆子,她们手里拿着草席、麻绳等物,显然是来收敛尸身的。

如月脸色苍白,眼中满是疲惫与茫然。她在东苑外跪了一个多时辰,冻得手脚僵硬,才等到贾敏醒来得以通传。

“太太听了消息,”如月的声音带着哭腔后的沙哑,“沉默了好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只让人好生料理姨娘的后事。”

贾敏支使赵四家的找来这几个婆子,又吩咐人出去寻一处“风水好些”的坟地。

无论贾敏这一系列安排是出于胜利者居高临下的“宽容”,对败者最后的、施舍般的怜悯,还是物伤其类的一丝兔死狐悲,林安安都沉默以对。

她不会因郑姨娘临终那句充满怨恨的遗言就立志复仇,那太不切实际;也不会因贾敏此刻看似周全的安排而心生感激,那太天真。

她只觉得一种深沉的悲哀笼罩着自己——这场后院女人的争斗,最终以一条鲜活生命的逝去画上句号。在这里,命,真的很轻,很轻,轻如草芥。

她努力回想着前世记忆中,关于《红楼梦》那点零星的碎片。她读这本书时还是十来岁,这都十来年了好多都记不清了,只知道几个重要人物和大致结局——林黛玉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咳血而亡,四王八公最终树倒猢狲散……但这些宏大的叙事,于此刻的她而言,都显得遥远而模糊。

眼下,这些都无关紧要了。

郑姨娘被那几个婆子用一床草席匆匆卷走,悄无声息地安葬在了城外某个风水好地。西苑仿佛瞬间被抽空了最后一丝人气,只剩下林安安这个不满两岁的孩童,成了院里名义上的主子。

树倒猢狲散。院中原先伺候的仆人,稍有门路的,都迫不及待地寻了各种门路调离了这个“不祥之地”;那些无处可去的,也只能留下,终日懒散,得过且过。

刘嬷嬷年纪大了,在府中无甚根基,又不愿去别处看人脸色,只想一心一意守着郑姨娘这唯一的骨血。如月、听月等几个大丫鬟,很快就被她们的老子娘接出了府,据说已经定了亲事,准备嫁人了。签了活契的廖奶娘,倒是留了下来,她所求不多,只盼着能安稳拿到月钱,养活外头的家人,暂时还算安分。

贾敏此次生产,九死一生,元气大伤,为此不得不做了双月子,精心调养。等她再次想起西苑那个几乎被遗忘的林安安时,时节已悄然滑入了二月。

二月二,龙抬头。民间习俗,剃头祈福。府中也多了几分应景的生气。

一大清早,刘嬷嬷就被东苑来的一个小丫鬟叫了过去。林安安看着刘嬷嬷离去时那略显沉重的背影,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思量。她想起记忆中关于荣国府的那点信息——如今荣国府里,老国公的子嗣,明面上只有贾赦、贾政和贾敏三人,竟无一个庶出的兄弟姐妹。这绝非正常,老国公生前有妾室,而妾室竟无一人有所出?

唯一的解释,便是那位史老太君手段了得,将后宅清理得干干净净。母如此,其女贾敏,自幼耳濡目染,有没有手段可想而知。

那么,贾敏会对自己这个“碍眼”的庶女出手吗?林安安不敢断言不会。斩草除根,以绝后患,是这些后院赢家惯用的思维。前世她看过的几篇宅斗小说,根据里面的经验,刘嬷嬷此次被叫去,或许就是一个信号。看来,她身边“旧人”刘嬷嬷在这院里,怕是待不长了。

果不其然,不到一个时辰,刘嬷嬷就红着眼圈回来了。她一进院,便径直抱起林安安,快步走进内室,紧紧关上了房门。

“二姑娘……”刘嬷嬷的声音哽咽,带着不舍与无奈,“嬷嬷……嬷嬷是留不住了。原想着,能看着姑娘平平安安长大,亲眼看着你及笄、出嫁……现在,怕是不成了……”

林安安伸出小手,轻轻拍了拍刘嬷嬷布满皱纹的脸颊,用那奶声奶气却异常清晰的语调安抚道:“嬷嬷不哭,安安能照顾自己。不用担心我。” 这话从一个孩子口中说出,显得如此怪异,却又奇异地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力量。

刘嬷嬷的眼泪流得更凶了,她紧紧抱住林安安,仿佛要将她揉进骨血里。“姑娘,还记不记得,咱娘俩之前天天玩的,‘找东西’的游戏?”

“记得。”林安安点头,“嬷嬷藏,安安找。安安记得嬷嬷藏的宝贝在哪里。”

刘嬷嬷或许早有预感。自从过了年,察觉到府中气氛微妙,她便开始未雨绸缪。每天夜里,趁着廖奶娘和青柳不在跟前,她都会背着人,和林安安玩这个特殊的“游戏”。她将郑姨娘留下的那个装着银票、地契、房契以及那封绝笔信的樟木小盒,藏在房间极其隐蔽的角落,然后让林安安凭着“感觉”去找。

“姑娘聪慧,以后定是个有福的。”刘嬷嬷抹着泪,压低声音,无比郑重地叮嘱,“姑娘记住,那些‘宝贝’,要藏得好好的,不能告诉任何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动用,只能你自己知道!好姑娘,你把嬷嬷这句话,再给嬷嬷重复一遍。”

林安安凑到刘嬷嬷耳边,用气音轻轻地、一字不差地重复道:“宝贝藏好,不告诉别人,不能动,只能自己知道。”

刘嬷嬷听着这清晰的复述,心中稍安,却又涌起更大的酸楚。她抱着林安安,压抑地哭了一会儿,才艰难地道:“嬷嬷要走了。”

“嬷嬷要去哪里?”林安安问。

“嬷嬷有个胞兄,在乡下住着,是苏州府平邑县,大刘庄的人。”刘嬷嬷下意识答道。

“我知道了。”林安安却用力地点点头,眼神异常坚定,“我会去找嬷嬷的。”

刘嬷嬷不指望林安安以后还能记得自己这个老仆,只当这是孩童的稚语,苦涩地笑了笑,并未当真。次日,刘嬷嬷便被一乘小轿送出了林府,府中给的说法是年纪大了,恩准放出府荣养。

刘嬷嬷一走,林安安立刻寻了个无人的间隙,便将那个藏着郑姨娘全部遗产的樟木小盒拿了出来,,心念一动,盒子凭空消失。随后她意识一沉,就来到了一片雾蒙蒙的空间里。这里空荡荡的,只有一片三分大小、光秃秃的土地。

盒子稳稳地落在灰蒙蒙的土地上,与其他几件她偷偷放进去的、刘嬷嬷留给她的旧物放在一起。

在林安安满一周岁的时候,传承宝珠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空间。空间的出现顿时让她安全感倍增。

几乎就在刘嬷嬷离开的同时,贾敏指派的新丫鬟到了。

来人名叫青柳,约莫十五六岁年纪,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青缎比甲,模样只能算清秀,低眉顺眼,行礼问安一丝不苟,看着很是规矩本分。

贾敏特意挑这个时候,派这样一个人过来,其用意,不言而喻。

自此,这冷清的西苑里,明面上伺候林安安的,就只剩下心思简单、只求安稳的廖奶娘,和这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青柳了。

廖奶娘对青柳的到来似乎并无太多想法,只当是主母正常的安排。而青柳,则很快进入了角色,她手脚麻利,沉默寡言,将林安安的起居照顾得滴水不漏,却也时刻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仿佛一架精准的机器,在执行着某种指令。

林安安表面上依旧扮演着那个安静、略显迟钝的庶女,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或发呆。暗地里,她却更加勤奋地修炼,引导着那缕先天之气在稚嫩的经脉中循环往复。在这个危机四伏的深宅里,她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和体内那颗传承宝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