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慧蘅芜巧设连环计
却说黛玉南归之后,宝钗便称病不出,日日只在梨香院中对着窗外竹影出神。这日薛姨妈端着冰糖燕窝进来,见女儿又在翻阅南边来的信笺,忍不住坐在榻边叹道:"我的儿,既这般想念林姑娘,偏要这般折腾自己?瞧这脸儿又清减了。"
宝钗掩袖轻咳,苍白的脸上勉强挤出笑意:"母亲不知,女儿前日查账,发现扬州分号的盈利较金陵少了三成。若是哥哥能去历练,一来学着打理家业,二来..."她适时顿了顿,取出一份账册,"您看这扬州瘦马的价格,比金陵便宜三成。若是买些好马走漕运,丝绸的运费能省下一半。"
薛姨妈接过账册细看,不禁点头:"这话倒是。你哥哥整日游手好闲,也该学着经营了。"
"正是。"宝钗又从妆奁中取出一封密信,"女儿还听说,两淮盐政李大人与父亲旧交,新任的盐运使张大人最爱收藏扬州八怪的字画。若是哥哥能在林世伯跟前学些风雅,将来在盐务上也能帮衬一二。"
话音未落,薛蟠掀帘进来,破天荒地整衣行礼:"母亲,妹妹。"他手里捧着一本《扬州风物志》,"儿子今日看了漕运一章,听说扬州有个'盐商半月谈',各地的盐商每月十五都会在平山堂聚会..."
薛姨妈惊喜交加,宝钗顺势道:"哥哥既对这些感兴趣,何不请林世伯指点?林世伯在扬州为官多年,对这些最是熟悉。"
薛蟠搓着手笑道:"好妹妹,你有所不知。我前儿认识个扬州来的客商,说林大人最爱给人讲古。什么隋炀帝开运河、史可法守扬州,说起来头头是道..."
三日后,薛家举家南下。船行至瓜洲古渡时,宝钗倚在船舷,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轻轻吟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吴山点点愁。"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宝钗猛地回头,只见黛玉披着月白斗篷立在船头,眼中含泪带笑。
原来黛玉早得了消息,特来渡口相迎。二人执手相看,竟一时语塞。还是薛姨妈笑道:"两个傻孩子,站着做什么?还不快请林姑娘上船吃茶。"
登船后,黛玉与宝钗并肩坐在窗边,十指紧紧相扣。宝钗轻声道:"瘦了。"黛玉嗔道:"你也是。"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这是用扬州琼花制的,听说隋炀帝当年就是为了看琼花才开凿运河..."
宝钗接过香囊,眼中泛起泪光:"我记得...那日你说要去看琼花..."
当晚抵达林府,林如海设宴接风。酒过三巡,薛蟠起身敬酒:"林世伯,晚辈在金陵就常听人说您学问渊博。特别是对扬州的历史,什么鉴真东渡、马可波罗来访,都如数家珍..."
林如海闻言捻须微笑:"贤侄过奖了。不过扬州确实历史悠久,单说这运河..."
薛蟠立即接话:"世伯说的是!晚辈听说这运河边有个'盐商古道',明日可否请世伯带我们去走走?"
次日,林如海果然带着众人游览运河。行至一处古码头,他指着斑驳的石阶道:"这便是当年盐商装卸货物的地方。扬州盐商有句老话:'千船盐,万船粮,不如运河一线长'。"
薛蟠听得入神,忙问:"世伯,如今这盐引..."
宝钗在旁与黛玉交换个眼色,轻声道:"父亲在世时常说,薛家的生意要想做大,还需在盐务上多下功夫。"
林如海点头:"不错。如今盐政改制,若是能拿到淮盐的专卖权..."
忽见黛玉身子晃了两晃。宝钗急忙扶住,却见黛玉面色煞白,额间渗出细密冷汗。
"颦儿!"宝钗将她揽入怀中,声音发紧,"可是心口又疼了?"
黛玉嘴唇微动,却发不出声来,纤指无力地抓住宝钗的衣袖。宝钗当即扬声唤人:"快请陈大夫!紫鹃,取我的参片来!"
薛姨妈闻声赶来,见状急得团团转:"方才还好端端的,怎么突然就..."话音未落,黛玉已晕厥在宝钗怀中。
宝钗强自镇定,指尖轻探黛玉鼻息,对薛蟠道:"速回府,莺儿,把前日得的冰片取来。"
回府后宝钗将黛玉安置在榻上,不停为她揉按手心,低声唤着:"颦儿莫怕,我在这儿..."
不过一盏茶功夫,陈大夫提着药箱疾步而入。诊脉时,但见他眉头越皱越紧,半晌方道:"林姑娘这是忧思过度,气血两亏。若再晚片刻..."
陈大夫开方时特意将林如海请至外间,低声道:"林大人,令爱这病症...若是寻常人家,怕是要预备后事了。"
林如海手中茶盏"啪"地落地,碎瓷四溅。
陈大夫面色凝重:"林小姐这是忧思成疾,需要静养。最好有个知心人常伴左右,游山玩水,宽慰心怀。"
林如海沉吟间,与此同时薛姨妈也跟来道:"既然如此,不如让林姑娘搬来与我们同住。我们新买的宅子就在瘦西湖边,最是养人。"
新宅果然雅致,特别是后院的湘妃竹,与那幅《双竹图》一般无二。安顿妥当后,宝钗携黛玉游湖。画舫行至五亭桥下,船娘唱起扬州小调:"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黛玉轻声和道:"这是杜牧的诗。听说这二十四桥,其实是指二十四个歌女每晚在各桥弹唱。"
宝钗握紧她的手:"那我们每晚都来听一曲可好?"
是夜,二人相拥而眠。黛玉靠在宝钗怀中,细数这些时日的相思:"那日接到你要来的信,我连夜绣了这个。"她取出一个荷包,上面绣着两只相依的鸿雁。
宝钗接过荷包,贴在心口:"我在京城也是夜不能寐,只好把那些白玉环拆了重串,一共重串了九十九次..."
"傻子..."黛玉抬头吻上她的唇。
此后数日,宝钗带着黛玉遍游扬州。他们在个园听雨,在何园赏桂,在茱萸湾尝鲜。这日行至观音山,住持师太见到二人,竟脱口而出:"二位施主好生面善,倒像是前年梦中见过的并蒂莲。"
宝钗心中一动,捐了重金修缮菩萨金身。出得寺来,黛玉轻笑:"连菩萨都帮着我们。"
"不是菩萨帮我们,"宝钗握紧她的手,"是我们的诚心感动了菩萨。"
这日薛蟠兴冲冲回来:"妹妹,林世伯今日带我见了盐运使张大人!张大人最爱郑板桥的字画,我正好带了幅真迹..."
宝钗微笑:"哥哥如今也懂得投人所好了。"
"还不是林世伯指点。"薛蟠压低声音,"张大人已经答应,淮盐的专卖权可以考虑给我们薛家。"
转眼半月过去,林如海见爱女气色日渐红润,终于点头应允她长住薛家。临别时,他特意对宝钗道:"贤侄女,玉儿就托付与你了。"
是夜,宝钗在院中摆下酒席。月光如水,洒在相依的竹影上。她执起酒杯:"这一杯,敬扬州明月。"
黛玉接杯:"敬相知相守。"
两只白玉环在月下相碰,发出清脆的声响。远处传来隐隐箫声,正是那首《春江花月夜》。
——正是:
二分明月照扬州,一曲箫声动九秋。
双环再续前生约,不负相思到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