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仙侠玄幻 > 蘅镜记之幽谭诡事 > 第10章 第 10 章

蘅镜记之幽谭诡事 第10章 第 10 章

作者:理由有理 分类:仙侠玄幻 更新时间:2025-11-08 10:52:38 来源:文学城

官道行至玉河,沿河再向西行便是哭风岭方向。

只是一过玉河关卡,天气骤然变化,寒冷刺骨,几欲落下雪来,陆青蘅一行三人不得已只能在附近的客栈落脚,置办了些厚实衣服。

未到晚饭时间,客栈里却已灯火通明,人声鼎沸起来,来往行脚的客商、走卒齐聚一堂,瓜子花生的香味弥漫,烫水的热气袅袅,而大堂正中高台上,立着一位须发花白的老者,一拍醒木。

“啪!”

满室嘈杂顿时安静下来。

“诸位看官,今日咱们不表前朝旧梦,也不谈神鬼志异,来说一说这西北边陲,打了整整三年的‘大晟与朔夏之战’!”

说书先生声音带着一丝嘶哑,但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莫名地吸引人。

“这仗啊,咱们大晟除了那尸横遍野、鬼哭狼嚎的哭风岭一役险胜以外,其他大大小小十几战,几乎是——大获全胜!”说书先生拖长了语调,脸上带着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堂下顿时响起一片叫好鼓掌声。

待声音稍歇,他继续道:“我大晟民富力强,可朔夏不过是西北边陲一个小小的族群,诸位可知,我煌煌大晟,为何非要兴师动众,卷入这蛮夷之地的纷争?”他压低了声音,仿佛在讲一个皇家秘辛,“根源,便在于朔夏,朔族与夏族之间的纷争。”

“那朔族生于苦寒之地,身上流的是狼王的血液,主张杀伐扩张,铁骑所向,寸草不生,而夏族则是典型的农耕文明,生活在玉河流域,主张偏安一隅,自得其乐。这两族彼此交融,却又各有分歧,你方唱罢我方唱,轮流统治着朔夏一整块的土地,维持着一种吹弹即破的平静。”

说书先生端起粗瓷茶杯浅抿了一口,留给众人回味思考的时间。

“坏就坏在,那一年,夏族那位仁厚年轻的王刚继位不久,一身抱负改革全未实施,龙椅都没坐热,就被朔族的人派去杀手,暗杀了!”,醒木又是一拍,激得在座众人一个寒战。

“消息传出,夏族举族愤慨,极快地招兵买马,发起了一场报复性的反抗,但夏族本就不擅御敌,哪里是朔族的对手?因此这场反抗很快变成了朔族单方面的,屠杀!”说书先生的声音里带着痛心与不忍,仿佛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就在他面前。

“眼见着英勇的朔族人马上就要统一全境,届时剑锋必指向我大晟边境,我朝武肃皇帝一道圣旨,派出了骁勇善战的萧霈萧将军,率领我大晟铁骑,奔赴边关,他此行,目的有二,一是为了以防他们打仗伤到及我大晟无辜的百姓,二是为了拉偏架,谁占上风就帮着下家打回去,防止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形,继续维持朔族与夏族的平衡,同时也秘密为夏族训练一支军队,避免再次出现朔族做大之后威胁大晟的局面。”

“啪!”醒木第三次响起。

“今日说至此处,欲知萧将军如何在战局中运筹帷幄,又如何在哭风岭一役中扭转战局,反败为胜,且听下回分解!”

说书先生弯腰作揖,堂下掌声雷动中也夹杂着少数意犹未尽的埋怨。

而陆青蘅正是其中一人,她听得心头发痒,不由自主把炯炯的目光投向了一旁的云桓。

萧霈本人正在此处,还用得着听那说书先生说半句停半句地吊人胃口么?!

云桓轻轻晃了晃手中的茶杯,说:“我那时年轻气盛,正是好穷兵黩武的时候,比朝中所有的主战派都要激进,意见十分极端——如果有一个更为强大的第三方把两个族群都灭掉,才是一了百了的事。但皇兄不认同,是以边境的仗一直缠缠绵绵打着,好像没有尽头一样。”

浅抿一口,茶杯被轻轻搁置在桌上,云桓接着道:“哭风岭一役确实诡谲,此役险胜之后,一夜之间,朔夏整个族群所有的人,不管是朔族还是夏族,好像都凭空消失了一样,不是战死,也不是迁徙,是完完全全地销声匿迹,只留下古国的石壁,也随着风沙侵蚀在逐渐消亡,古籍倒是留了一些下来,只是文字弯弯绕绕,鬼画符一样,根本没有人看得懂写了什么,也逐渐成了死文字,新帝登基后下令不给朔夏修史,百余年后,这个族群大抵就会像没有存在过一样消失了。”

“那听松庵的那几名弟子呢?”提起旧事,玄英散人更在意的还是自家弟子。

云桓的声音逐渐低沉下来,“彼时,朔夏二族好像突然想明白了似的,联起手来对付大晟军队,甚至开始侵扰边境百姓,大晟主力部队与朔夏联军在哭风岭陷入僵局,我们粮草不够,哭风岭地势又险峻,不尽快破局,继续耗下去,只有死路一条,我只能派出一小支精锐部队,作为诱饵,主动出击去攻击朔夏一处薄弱据点,让朔夏以为大晟全军出击,尽快调出部分主力,这样主力被分散,进入埋伏圈,大晟便可以逐一击破。”

“听松庵那几名弟子就在精锐部队中,尽管此役最后还是胜了,但他们作为诱饵也被俘获,再也没能回来。我还记得里面最小的一个孩子,眼睛极大极有神,他还问我,此战大捷的话可不可以给他一柄朔夏的短剑作为纪念,我答应了他……”

说到后面,云桓的声音也逐渐低下来,变成了极轻的叹息。

“那是重轩,出征时他才是个十二岁的孩子。”玄英散人的声音中带着极深的痛意,“他们被俘后,头颅被朔夏人割下来挂在城楼上,你大捷之后为何连前去替他们收敛尸骨也不愿?!命丧他乡,身首异处,你就是这么对待为你卖命的部下的?!”

“不是我不愿!是他们!”云桓握紧了拳头,“我亲自带人去查看过,那些悬挂的头颅根本不是人的,而是野狼的!而那处据点上上下下被翻了个底朝天,都寻不到他们的尸身,就像,就像他们跟朔夏人一起,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凭空消失了……”陆青蘅托着脑袋,“怎么会有这么诡异的事啊?”

玄英散人沉声道,“再有两日脚程便到了哭风岭,届时我们先去那处据点查看。”

是日夜中,陆青蘅更了衣,躺在床上,想起白天说的那些事,又觉得奇怪,又觉得毛骨悚然,想着想着困意来袭,不知不觉闭上了眼睛。

迷迷糊糊中,只见明月松间照,月下一个小小的白袍道士正在练剑,瞧着不过十岁出头,一招一式一行一意,已颇有清风朗月之姿,没过多久,一名年长些的道士过来,捡起地上的树枝同小道士过起招来,不过三式,树枝便被打落在地。

“师兄,你又输了。”小道士开口,声音清亮脆耳,听在耳中却十分不是滋味。

师兄咬咬牙,从地上爬起,十分不服气,“再来!”

“再来!”

“再来!”

……

春风秋雨,夏去冬来,小道士已从总角垂髫长成了少年模样,师兄眉宇之间也更成熟了些,可在这数年之间,千百个日日夜夜,上万次比试,枯枝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落,他从来没有赢过一次。

梦境陡然一变,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师兄跪在戒律堂,向着白发苍苍的师父重重三叩首。

他缓缓抬头,“弟子守拙天资愚钝,尘心未尽,道心难固,今日自断一臂,以血肉之躯,偿师门教养之恩,自此与听松庵恩断义绝,尘归尘、土归土,此生不复相见!”

“不可!”小道士原本是躲在门后偷听,见师兄如是说,急忙冲上前去制止。

只是,这大抵是师兄的剑最快的一次,寒光闪过,只听得“咚”的一声,一只完整的右臂齐整地掉在地上,触目惊心。

小道士慌乱之际还是精准点了几个穴道替师兄止血,只见师兄面色惨白,却还是面色沉静地撕下衣物下摆草草包扎。

师兄起身,始终没有看小道士一眼,只是淡淡开口,“怀远师弟,你天资聪颖,已是天下道门翘楚,成为第一更是指日可待,而我汲汲营营,上下求索,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失败者。我既已叛出师门,你我师兄弟情分便到此为止,自此别过了。”

守拙师兄拖着断臂走出戒律堂,屋外的阴雨飘飘扬扬,很快就打湿了他的肩膀。

“师兄……”那名唤怀远的小道士看着师兄离去的背影,眼眶里噙着泪,终于控制不住要追出去,却听得身后白发长者疲惫无奈的声音传来,“让他走吧。”

旧梦淡去,陆青蘅从梦中惊醒,若有所思。

那怀远道士虽然脸上还带着稚气,但明明就是玄英散人的模样,原来他少时与一位师兄感情甚笃,只是,为什么自己会梦到玄英散人与师兄的事呢?难道那守拙师兄也是哭风岭一役中那支精锐小队其中一人?

陆青蘅连忙起身披上外袍就要去找云桓向他确认,不想,刚走出房门没两步,就与神色匆匆的玄英散人撞了个正着。

月色下,玄英散人道袍微动,皱着眉头,“陆姑娘这是要去何处?”

“呵呵,”陆青蘅面色尴尬,“我去上茅房。”说完故作自然地往前又走了两步,忽然觉得不对,自己住的是最里间的客房,玄英散人此时出现在此处,除了专程来找她,再无其他可能。

陆青蘅迟疑地转身,试探地发问,“你……是来找我的?”

玄英散人点点头。

陆青蘅的脸皱巴巴的,“玄英道长,虽然你是道门之人,可男女之间还是大防,这夜深人静的,你来找我,怕是不妥吧……”

玄英散人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那我去找云桓,告诉他我梦到陆姑娘少时天天去昭王府门口转悠,想着偶遇他。”

陆青蘅神色大变,急忙拽住他的袖袍,“玄英道长请留步!”

月色下,她的耳根,烧得通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