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恒古 > 第2章 对峙

恒古 第2章 对峙

作者:落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14:47:21 来源:文学城

正是春日时分,春雨绵绵,巍巍高墙下两大一小缓缓步入。为首的人高大伟岸,面如狮威,眼如鹰睨,那终年战场淬炼出来的强悍气息令人望而生畏,一生戎马的超品大将军,纵使卸了刀,却远比带刀侍卫更令人胆寒。他身后随着一名约二十出头的男子和一个舞勺少年。那少年虽面容青稚俊美,然步履稳健,气质桀骜,年纪不大已见虎背蜂腰。

“少将军,你一会儿可得收着点脾气。”男子小声的唠叨这位小祖宗。

小祖宗斜睨了他一眼,称得上是无语:“燕迟,你把我当成阿图鲁了吧。”阿图鲁,一个力大无穷的异族,性情率直,说话从不经大脑。

燕迟呵呵心想:自谦了吧,阿图鲁是莽夫,可不像您这个小霸王。

燕大将军听着身后一大一小嘀嘀咕咕完,才转头:对自己的幼子说道:“阿回,今日为父要和满堂对簿,好好看着、听着。”

燕氏,天启国真正的世代将门,自建国以来,百年不衰,世代名将。如今到燕鸿飞已是第四代,其独子燕长恭是第五代,不过舞勺之年就已受封左将军,只是他不逢时,竟亲眼目睹了燕家军最惨痛的一战。他的父亲要去算账,为将士平冤,为冤魂讨债。他会睁大眼睛看着,一字不漏的听着,看着那些鬼魅般的嘴脸,听着那些诡谲的辩护。燕长恭觉得雨落脸上,有点凉意,可想而知那些倒在雪地里的燕家军是何等的凉入骨髓,连着灵魂都是寒凉。

这重重宫门,入天长阶,铺着多少忠骨……

在或翘首以盼,或兴师问罪,或心惊胆战的各色情绪下,小皇帝传唤了那手握三十万精兵的国之肱骨大将。他不敢怠慢,起身迎接,来者弯腰拱手行君臣礼。小皇帝连忙让免礼赐座。

燕鸿飞道:“谢陛下,只是臣不敢。椅下是万具枯骨。”他说这话时看的不是皇帝,而是扫视了一众大臣。大臣们纷纷回避其锐利似剑刃的眼神,除了丞相和大理寺卿。前者如古树泰然,后者如死人冷脸。

“将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直逼圣听吗。打仗伤亡在所难免。陛下不治你统帅失利,你反倒是要先来逼宫了。”率先开口的正是前段时间沾了人命的赵顺祈之父—户部尚书赵华璋。

“赵大人好大的帽子,逼宫都敢当面扣给我燕某人,是以为我老了镇不住宵小了吗?”燕鸿飞眼睛一眯,看着这些魑魅魍魉,肃杀之气森然。赵华璋一时不敢应声。燕鸿飞不屑再看他,垂眼低眉,声音沉沉:“将军百战死,死在战场上也许是将士的最终归宿,可若是内贼,我绝不接受,我军冒着雪踏着冰作战,可朝中补给的军衣里塞的是稻草,稻草啊,稻草是长最珍贵的米的,可却成了他们的催命符,他们不是战死,而是冻死,那军衣就在城门外,足足有数十车,上面还染着血,那是我两万燕家儿郎,你们说,这笔血债该向谁讨,他们在阵前保家卫国,身后却是奸人捅刀子。”他说的字字泣血,满座朝堂无人敢应。

小皇帝坐在龙椅上,听的久久不能平静,他同燕长恭差不多的年岁,甚至要年长一岁,再不见当年干瘦的模样,而是身材修长挺拔,肤色如冰雪素白,甚至有艳色之相,只是气质沉静。他在歇斯底里的寺庙里活了十二年,又在阴谋诡计的椅子上坐了三年,他无为,放任,致使权臣当道,民怨沸天。那数万将士的性命,他们的冤魂,他们凄厉的吼叫似乎从遥远的边关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说了一句“住口,”却不知是声音太小,还是他的声音从来就传不进那些人的耳朵里。

年少的燕长恭还不太懂得控制情绪,他敬仰自己英雄般的父亲,听着他一介武将舌战群儒。也唾弃那龙椅上坐着的废物,虽然看不清面容,但似乎连坐着都在摇摇欲坠,当真是元荣修那老贼找来的傀儡,燕家将士死于权利阴谋,也死于那个无能的废物之手,只是他无法把矛头对准他,因为他不能弑君。

“不过是奸臣当道,父亲,诗经有云“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燕长恭操着一口清脆的官话,嘲讽的说道。

“黄口小儿,大言不惭,你意指何人?”刑部尚书雷霆斥责道。

“谁搭话就是谁,”燕迟面无表情的回话。

“你……”

两相争执不下,互不相欠,乱成了一锅粥,更有燕迟舌灿莲花,燕长恭小将仗着自己年纪小地位高打诨助威。

御史大夫岳怀仁叹了口气,缓缓说道:“燕大将军,我军失利,我心痛矣,只是斯人已去,我们不仅要细查此次失误,问责罪人,更要安抚战死军士家人,体恤金落实。”

燕鸿飞倒给了这个德高望重的御史面子,不曾驳斥,只是苦笑道:“不错,御史大人说的对。”转头又看向赵华璋,表情立即变得肃杀:“赵大人说呢。”

事到如今,赵华璋也不敢明面的再说个不字,说账上没钱,那钱都去哪儿了呢。便又是一笔烂账要扯,于是他只能掏空了户部支出了那笔抚恤金。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算账便以下放抚恤金,斩了几十个采办、押送的替死鬼为暂时收场。

痛失库银的赵华璋在家里气的牙痒痒,恨不能再施一把火把燕家烧的尸骨无存。

“真是岂有此理。”越想越生气的户部尚书将手中的杯子砸在门上砸了个粉碎,差点给推门而入的赵华霖来了个开门红。他忙起身赔礼:“不知兄长登门,请兄长莫怪。”

赵华霖面无表情的摆了摆手,看着这满屋子的狼藉,挑了个周围还算整洁的地方坐下,这才斥道:“你都多大的人多大的官了,遇到事情还是如此沉不住气。”

面对从小到大都威严的长兄,赵华璋气焰顿时消了一半,声音也小了许多:“那燕鸿飞分明就是奔着钱来的,一来就是狮子大开口,简直挖掉了我一块肉,我怎能不恨。”听这话语,想来尚书大人是把国库当成自己的私银了。

“那又如何?如今正是多事之秋,元荣修那只狐狸不知道在憋什么坏水,上次顺祈失手打死了人竟是他的门生亲自送回来的,这次燕鸿飞发难也不见他相帮,他怎会不知国库空虚,届时你若拨不出银子,后果可想而知。”

赵华璋细细想来,才恍然事有蹊跷,他在糊里糊涂间就接了这口烂锅,燕家军因冬衣失利于天蛰关,最后却是他户部来填这个窟窿,糊里糊涂的斩了几十个无关紧要的小人物,这件事就揭过去了,燕家军损失惨重,他赵华璋也岌岌可危,眼见都要兜不住钱包了,那么这件事是谁获利了?自然是那位位同摄政王的丞相爷了。既折了燕家军的羽翼与声望,又让势头正猛的赵家大出了血替他收拾烂摊子,自己倒是摘的干干净净,真是好手段。

“他这次没下死手,颇有种警告的意思,不论是顺祈之事也好,亦或此次,以后定要万分谨慎,不可太过冒头,对他更是开罪不得。”赵华霖说着,那张冷肃端方的脸上满是凝重。

赵华璋自来以兄长唯命是从,自然点头称是。

赵氏兄弟吃了个大闷亏,反倒更加谨慎了。

起风了……

在那绵延数里的红墙青瓦里,各宫各部都在按部就班的各司其职,只有那处最尊贵的寝殿里,那位万民之君却彻夜难眠,春雨总是润物细无声,雨落在那些花花草草上犹如轻抚。

小皇帝就这样在窗边榻上枯坐了一夜,看着花,看着雨。此时他尚年少,不明白的事情还有许多,尤其不明白为何这世间的阴谋总是不折手段、不计其数,恰如这种不惜牺牲数万条人命也要达成的贪念。他有过不少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遭爹嫌、亲娘恨,从出生起就是烂命,他这样如野狗般的身子如今锦衣玉食的活着,而那些保家卫国的英雄却被自己的国家亲手送上了末路,没有了活下去的权利。

世间最可笑的事也不过如此了。

望步山,一座被传的离奇的山。因为那些上山的都会迷路,迷着迷着就回到了原地,然后魂飞魄散的逃下山,渐渐的都说那山不干净,便没人再敢上。山上肉眼可见的繁茂,只可惜看得见碰不着,令人望而却步,因此被称为望步山。望着眼前这座高耸入云的前锋,凤华脖子有些酸,这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凤华称自己要出宫游玩,元荣修在这些吃喝玩乐上一向随他高兴,因此这次出宫就派了点护卫跟着保护他,其他的就随他去了。可这并不让凤华高兴,他混着人群把那些尾巴甩掉了,这才站在了这座山底。从前有灵寺里的一个跛脚僧人曾赠他一本垫桌的小册子,上面标记了一些奇物怪地,人称的望步山在册上名叫“向仙山,”册上说:“有灵族一派避于此山,修法参道,非有机缘者不得入。”此去若有机缘,凤华想问问道,解解惑。

初入“向仙山”山底时凤华并未觉得有何异样,只是此地的花草格外茂盛,山间蜿蜒绵亘,雨雾不绝,却不显阴森,只觉得清凉幽静,似梵香安定。不多时,凤无栩已走到了半山腰,此处有一寒潭,正冒着凉气,非常契合当前的温度,很冷。忽而,凤华头痛欲裂,心中念头杂乱无序,一会儿是母亲憎恶的眼神,一会儿是她温柔的抚摸,忽而是被按在水里时窒息的恐惧,转眼又是高坐龙椅的俯瞰,紧接着又从高楼摔下,被那双黑色的羊皮靴踩在脚下,誓要把自己变成狗一样听话的傀儡……只在情绪失控时才会显现的红色异瞳此刻红的滴血,似妖似鬼,他胡乱的挥手,想将那些所见的景象赶走,却是徒劳。毫无征兆的,那些噩梦一样的场景消失了,接连而来的是朝廷那场燕将军的痛心质问,眼见着一切却无力主持公道,他心泣血,羞愧无颜,他看见那些或年长或年轻的将军士兵倒在他的面前,他伸手想扶,却穿过了他们的身体,那是他们没能安息的魂魄。

再一睁眼,异瞳已变为正常的黑色瞳孔,那如漆似墨的眼里已蓄满了泪水。凤华知道自己是入了迷障,刚才那些幻象是他的心魔。于是整理一下仪容复又继续入山。

接下来的路走的倒十分顺利,但是这山可谓高耸入云,凤华走的腿脚酸软,最后一段路是在双脚打颤中走完的。但眼看就要到山顶了,却又遇着一处悬崖峭壁,那一面靠壁一面悬崖的狭窄之路仅能容下一人通过,而那是通往山顶的唯一一条路,若有陷阱设在此处,相当于十死无生。但那少年天子并没有迟疑的走了上去,他走的很稳当而小心,看着底下的万丈悬崖,手里也出了汗,幸而除此看似险象环生的路以外并没发生什么诡异的事,于是他走完这条路后就很快登顶了。登上山顶便豁然开朗,这是不同于山间的开阔舒朗,眼见着花树草地、云海渺渺,只是没见着所谓的门派。

“你是何人?”身后响起如古钟般古朴的声音,凤华转过身,见一布衣老者,鹤发白须,眼神祥和。凤华抱拳以行礼:“老前辈,晚辈凤华,无意冒犯,只是心有所惑不得解,走投无路之下才冒入此地,请老前辈勿怪。”

“你小小年纪能登上山来,胆子着实不小啊。但又怎的如此拘谨。老朽数年在此处闷得慌,但又不喜红尘喧哗,得你一小子解闷,岂不正好,你不必拘礼,你快随我来,我们边吃边闲话。”那老者说着便十分不认生的揽了凤华的肩膀,兄弟一般的引他去了一处屋舍。屋旁有小溪潺潺,屋前是竹子围的竹栏,养了群鸡鸭和一只老黄狗,还种了一片瓜果蔬菜。那茂盛的佛手瓜下面就是闲言谈笑、吃饭喝茶时坐的石桌,凤华忽然在想,瓜熟了落下来不会砸到人吗?正游离间,那老者已端了些花生和茶水来:“许久没人陪老朽说话了,小娃娃,你叫什么名字?”

“晚辈凤华,来自天启国,敢问如何老前辈”

那老者笑意更盛了些:“你可是永盛帝的第四子,母妃是白桑族的郡主,你的眉眼像极了你的母妃。”

凤华敛眉道:“老前辈猜的不错,您好像知道一些往事。”

老者款款扶须,眼神飘至了远处,似乎陷入了漫长的回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