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恨明月 > 第12章 家书一封

恨明月 第12章 家书一封

作者:屿知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08:18:57 来源:文学城

另一边,内廷之中,沈确也在与家贼魏进忠周旋。

只是沈确双线并行,在与家贼角力之际,仍放不下陵园的近况。

陵园有专职报告的太监,每日将大小事由上报内廷,由冯玉一一看过,再向沈确汇报。

得知魏进忠将手下的陈宝送去陵园,而李徽月被方锦绣刁难前去守灵,沈确猜出了其中的缘由,却不能直接向魏进忠发作。

魏进忠看似借方锦绣的手向李徽月等人发难,他的实际目的却恐怕没有那么简单,陵园被他这么背地里一闹,有些扑朔迷离。

沈确尚未想到魏进忠的后招,眼下只能先保她们无虞。

他先书信一封,发往天寿山外守备处,命他拨一支精锐队伍前往德陵,护卫安全。

接下来……到了要给李徽月去信,一时话语太多,却不知该先从何说起了。

冯玉虽不知皇上与李县主之前有何交集,也许只是偶然碰面,一见钟情,这也并不稀奇。

君子佳人,光看着就是一对壁人,佳偶天成。

冯玉以为两人般配得很,自家主子又是个对女人不怎么开窍的,他自然要提醒着点,免得良缘溜走。

冯玉见沈确提起笔,思忖良久,却半晌未落笔,便提醒道:“皇上,这信件明日天亮便可送到李县主手中,皇上可挑眼下要紧的事说。来日方长,皇上若有话,日后常去信即可。”

沈确抬头看了他一眼,似是嫌他多事,不自然地咳了一声。

冯玉低下了头,回味了下皇上的表情,这是有点……不好意思?

沈确只用了寥寥数笔,待墨干后便将信纸折好。

冯玉刚要装进信封,送往急递铺发信,却被他拦下。

沈确摩挲着腰间的青玉,回忆起腊月初七那晚李徽月看他的眼神。

惊喜、陌生、怀疑、失落。

未曾听说。他怎么会回答这么古怪的一句话。是就是是,否就是否。

他被李徽月少女般的孤勇吓退,只敢答一句,未曾听说。

想到这儿,沈确似是有些懊恼地叹了口气,取下青玉,只道:“把这块玉佩附在信中,一道交给她。”

冯玉看着这块皇上从不离身的青云纹玉佩,谨慎地接过,便利索地出门办差了。

果不其然,内廷的一封信便让陵园的风向一转,李徽月更是趁着上风捏住了方锦绣的把柄。

还是那个胆大心细的李徽月。沈确心中暗笑道。

如此,陵园每日都将李徽月三人的近况上报,待半夜沈确批完折子,冯玉便拣要紧的细说。

这便是沈确每晚睡前操心的最后一件事了。

收陈宝、抓家贼,李徽月的日子过得还算精彩,收服手下的人也谨慎妥帖,倒是自己对她太过担忧了。

只是有一事让他略有介怀。

“赵总旗……协助她们调查,倒是不辞辛劳……”沈确眼神凛然,缓缓道。

冯玉答:“正是。赵总旗自幼习武,武功颇高,擅长用剑。家族世代陵卫,家世清白,其人也是正气凛然,人高马大,宽肩窄腰,相貌英俊,真是人如松柏。”

冯玉每每一早获得信息,总会自己先调查一番其中关键人物,以备晚上主子问起,这会儿忘情地炫耀起自己做的功课,却没见沈确的脸越来越黑。

“好一个人如松柏。”沈确一字一顿。

好一个正气凛然,人高马大,宽肩窄腰,相貌英俊。

冯玉感到有些萧瑟,像是衣袖进了北风,背上一凉,扑通一下便跪下了。

“奴才……奴才说错了……只是道听途说……陵园的小太监统共也没见过几个男人,话也不能当真,奴才……”冯玉只觉得自己越描越黑。

一想到李徽月和这个“人如松柏”一同设局谋划,沈确便觉得有些烦躁。

“以后赵景明与她们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事无巨细,一一报给朕听。”

冯玉一听,便清楚了,赶紧应下。

每日只有在谈论陵园时,沈确的神情才会有所缓和,或是有了情绪。

其余时间,沈确都只不过面无表情,实在也不是他如何严苛,只是不同于李徽月试图揪出家贼,收为己用,沈确却是要隐蔽家贼,假装看不见。

这对自幼耳聪目明的沈确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在沈确看来,先帝逝后,魏进忠就只有一条路可走——谋逆。

如今自己顺利登基,魏进忠及其阉党必定会多加试探,将水搅浑,让他无从下手。

阉党众多,并不仅限于把持后宫的宦官,连前朝都已被渗透,更有官高至尚书者,都已依附魏进忠,称其为养父,真是有辱文人风骨。

除了一些明面上的阉党,还有一些阉党暗藏在朝臣之中,与阉党或是打配合,或是互踩,让人分不清局势,也看不清各自的身份。

朝臣大致分为两党,其一是以魏进忠为首的阉党,另一支便是以内阁首辅周青为首的文官清流。

因前朝诸位皇帝宠信宦官,阉党势大,对文官清流多加以构陷,两派势同水火。

沈确要铲除魏进忠,选人必须要避开阉党,可却也不能选择清流一派。

既要赢得魏进忠的信任,放松他的神经,又要着人暗自搜集其谋逆的证据,还要想办法瓦解阉党的势力。

这局很乱。不能贸然开打,打草惊蛇。

这时,一个人名闪进沈确的脑海中:温弘载。

温弘载是个奇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梁朝唯一的“三元及第”,官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起点甚高。

在大梁朝,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是培养未来宰辅之地,靠近权力中心,待任期届满后,便可升转为翰林院更高阶的官职,或转入其他中央部门担任要职,前途光明。

修撰照例任期三年,可这温弘载已做了四年多,依旧是修撰。一个踌躇满志的科举奇才,一条清晰的入阁拜相、位极人臣的道路,仅走到了翰林院却悄无声息地哑炮了。

当初李徽月提及温弘载的名字,沈确便留了个神,他听过这个响当当的名字。

沈熹在时,便对此人的才华颇为欣赏,称其“锦绣文章宰相心”。

后因温弘载将自己尚满十四岁的女儿送进宫,沈确以为此人拿幼女求前途,有些急功近利、攀附皇恩之嫌,对他颇有成见。

原以为温弘载应是世故圆滑,人脉甚广,温府也应是宾客云集,往来无白丁,私下一调查,却发现其与想象中并不一样。

这位国家精英,只一味地躲在翰林院修史书、编实录,不谈论政治,不结交人脉,两耳不闻窗外事。

非但不圆滑世故,甚至是个宁折不弯的风骨之臣。

科举出身必然带着读书人的傲气与清高,在这位状元郎便更明显了。其为人刚直,不喜攀附他人,厌恶结党,是个纯臣。

自然,读书人总以为自己的才华胜过一切浮名,足以支持他一路高歌实现理想。

年少及第时这样想并不奇怪,但人到中年,仍未被不公磨平棱角、屈服命运的,却少。

痛恨阉党,不屑清流,温弘载秉着自己的信念,孤独地走在纯臣的路上,无依无靠。

于是现实就是,温弘载在翰林院修史书,才华远不如他的,已坐上的六部侍郎的位置。

沈确对他很满意,不是阉党,不是清流,绝顶聪明,正直能干,而且独来独往,暗自行动也不会有人察觉。

并且,他相信,温弘载不仅会写文章,还能干实务,且只要干就必定要干好。

这样的人眼下需要,将来更需要。

沈确立刻修密信一封,命冯玉明日秘密交与温弘载,不得为外人知。

最后,他还要给李徽月写一封信。

“温弘载可用。”

原是想要告知她自己将起用温弘载一事,写完寥寥五个字,却觉得措辞略显冷漠。

沈确又想起自己之前答非所问的模样,虽然那场面已被自己反刍数十次,仍是越想越后悔。

李徽月不会因此而讨厌自己吧?

沈确换位思考片刻,若是自己提问,对方却没头没脑地回答,自己必是觉得厌恶的。

如此想来,更是愁眉不展。

冯玉见皇上又在和自己较劲,写信如同做艰深文章一般,便知又是与李县主有关。

“皇上,既是家书,便不必太注重字字有意。寻常写信没有什么遣词造句,内容也不过是嘘寒问暖,闲话家常,关心到了即可。”

冯玉轻声道,末了又补充,“宫里的娘娘们平日都爱聊聊有的没的,饭菜、天气、院子里开了什么花都能聊上两句。”

自己若絮絮叨叨的岂不是也成了宫里娘娘了,沈确冷脸想着。

只是冯玉有一点说得不错,自己也该向李徽月表示下关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赵总旗仅认识三人数日,便愿意帮三人在外奔走调查,自己也该有所表示,不能让后来者居上……

何况陵园生活艰辛,三人前去守陵,是情义之举,自己作为新君,就算是单论问候礼仪,也该如此。

合情合理,沈确点点头。

于是他添了张纸,尽量不显得太生硬。因着自己平日也不如此问候人,写得磕磕绊绊,一步三回头。

半晌写罢,将两张纸都折好寄出。

沈确似是记起什么,吩咐冯玉道:“顺道与神宫监说一声,若她们有信要捎,直接用急递铺发往内廷便是。”

也不知道她会作何反应,沈确暗自想着,嘴边不由地含了一抹期待的笑。

男主终于不再默默付出,开始给女主写信了!小狗出击!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家书一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