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黑莲花的自我修养 > 第16章 问心无愧

黑莲花的自我修养 第16章 问心无愧

作者:起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2 19:15:15 来源:文学城

小窗半开,窗外玉兰花枝稀疏,枝衩在风中轻摇慢摆,簌簌作响。

殿宇深处,杨祯雪单手支颚,仔细瞧着玉佩。

玉佩通体并不张扬,呈淡青色,模样是一只鱼。它素雅,没有繁复的雕琢,给人以沉静的平和感。

倏地,珠帘晃荡,叮当而响。

“公主。”

莺时近乎是扑进来的,她喘息着,搅乱了满殿宁静。

“昨儿城西大火,火起于子夜,延烧甚广。”

“城西。”杨祯雪重复着,声音听不出情绪:“哪一家遭了灾?”

“火烧的也是蹊跷,只有梅二姑娘不幸罹难,人是救回来了。可惜屋梁倾塌压到她的双腿,余生恐不良于行。”

杨祯雪仍盯着手中玉佩,不紧不慢道:“相府何时变更去了城西?”

“相府未曾搬迁,是梅家双姝去城西新开的汤泉铺子游乐,天色晚了本应回府,可梅二姑娘偏要歇在铺里。”

杨祯雪收紧了手,抬眼问道:“梅三娘呢?”

“二姑娘不让她离去,可她一反常态坚持要走。二姑娘气极,吩咐车夫莫要载她,她竟硬生生走回去了。”

走回去?

一个平日不敢有任何忤逆的人,怎么会在一瞬之间变了性子。

看来这位梅三娘也不简单。

她忽而低低地笑了出来。

“莺时,去把孤的那套镶珠的头面取来,要华贵的,最好与梅相送来的珠子品相一致。”

莺时闻言一愣,眼里全是茫然和不解:“头面?公主您这是要做什么?”

“梅二娘遭此大难,梅妃又被禁足,孤身为公主,于情于理,自然该去探病。”杨祯雪笑容更深:“更要好好宽慰于她。”

-

杨祯雪再一次踏进了相府。

只不过这一次,不是喜气盈盈,整个相府死气沉沉。

引路的管家沉默地将杨祯雪引入居所。

梅二娘就蜷在榻上,身上盖着被褥。她长发散乱,脸上不再是精心描摹的妆容。

她似乎被这脚步声惊扰,头迟钝地挪移,眼中恨意难掩。

梅二娘身边侍立着面容憔悴的婢女,见杨祯雪来,慌忙屈膝行礼,而后接过莺时手中的木匣。

杨祯雪缓步上前,在离床榻几步远的地方停下,声音刻意放柔:“梅二妹妹,听闻噩耗,孤心实难安。这些药膏是太医院精心调配的,只盼妹妹能早日康复。”

“这位是太医院的张院判,精于骨伤,孤特意请来为妹妹诊治。”她微微侧首,身后出现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

梅二娘没有去看她,目光落在婢女捧着的木匣上。

木匣已被开启,里头装着华贵的头面。

察觉到梅二娘的视线,杨祯雪笑着解释:“相府大火,孤受了惊,梅相送了明珠慰问。礼尚往来,如今妹妹同样受惊,孤又实在不知你喜欢什么,便效法梅相,送你明珠装饰的头面。”

梅二娘听不下去,抄起手边的杯盏往地上一扔,妄图以此盖住杨祯雪的声音。

张院判侧身躲避,小心翼翼地上前准备替她请脉,却因梅二娘的接下来话吓得跪倒在地。

“公主殿下,请收起你假惺惺的慈悲。”梅二娘身子前倾:“你告诉我,那晚的火,是不是你放的?”

她的脸色涨红,动作不自觉地加大,盖在腿上的被褥滑落一角。

杨祯雪的视线凝在她裹着药布的腿上。

那已不能称之为腿,倒不如说是两截被烧得厉害的焦炭。

“都下去吧。”

众人巴不得逃离,这道命令让他们长舒一口气,争先恐后逃出殿内。

“梅二。”杨祯雪逼近床沿,眼神轻蔑:“你未免也太看得起你自己了。孤若真想让你生不如死,何须这般麻烦?”

梅二娘被杨祯雪逼近的气势慑得一滞。

“你当孤是你,惯会用些下三滥的手段。宴上放火也亏你想的出来,你有几个脑袋可掉?”

梅二娘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她眼神闪躲,不敢与杨祯雪相视,却又向前用力一推,袖袍拂过榻边小几,带倒了玉瓶。

玉瓶摔落在地,发出清脆响声。瓷片散落,瓶中的花枝也抖落在地。

梅二娘钻进被褥,整个人闷在里面,死活不肯探出头来。

“你此刻若死了,倒真成了孤的罪过。”

杨祯雪怕她因窒息而亡,遂不再多言,转身便走。

衣角拂过地面,残花被步履带起的风轻轻卷走。

-

相府过后,杨祯雪便让莺时着手收拾行装。

此际,杨祯雪正焦急地翻找东西,莺时则俯下身,将几件叠得齐整得服饰放入箱笼。

她查探着箱笼是否装点妥当,确认无遗漏后将其合拢,箱笼发出“咔哒”一声轻响。

收拾完箱笼,莺时走到杨祯雪身边,问道:“公主,若陛下不同意您去定州,我们不就白收拾了吗?”

“孤想做的事,无人能拦,哪怕他是天子。”杨祯雪落下一句话让莺时心安。

杨祯雪好不容易才翻找出旧时的木匣,她将匣中珍藏多年的一枚破钱币敛入掌心,匆匆离去。

莺时担忧地望向杨祯雪消失的身影。

杨祯雪的脚程很快,顷刻便到了御书房外。

“父皇,永安求见。”

可殿内始终没传出声音。

她又喊了几声,依旧如此。

杨祯雪独自立在殿门前,这扇门少有在她面前紧闭的时候,今儿是头一遭。

“吱呀。”

不知过了多久,殿门开了一条窄缝,掌事太监将脸探出。见杨祯雪仍站着不走,他侧身而出,随即又回身将门扉掩上。

他躬着腰,苦苦哀求道:“哎哟喂,小殿下,您怎么还在这啊。您听老奴一句劝,快些回吧。陛下公务缠身,实在是没法见您。”

杨祯雪没有理会,扬声重复道:“父皇,永安求见。”

他急得团团转,不住地搓着手:“您这是何苦呀,硬闯御前,是会触怒天恩的。”

这时,里头传出疲惫的声音。

“让她进。”

殿门无声打开,掌事太监侧身相让,杨祯雪抬步迈过门槛。

御书房内光线晦暗,御案后,皇帝的身影半隐在堆叠的奏章里。

御笔悬停半空,他凝神细看奏章,头也不抬,虽是出口责怪,话语却带有纵容之意:“这般莽撞,宫规都学到哪去了?”

杨祯雪一撩裙摆,跪在地上。

“父皇,儿臣特来请命赴往定州。”

“定州?”皇帝抬了抬眼,目光掠过她跪得笔直身影:“你也是胡闹,定州已成水火之地,岂是你一个女儿家该去的地方?”

“儿臣居于深宫,却能知晓定州饿殍塞野,暴乱频生。可见此事广为人知,朝野上下人心惶惶。正因如此,儿臣才非去不可。”

“非去不可?你以为那定州是春日踏青的郊野?”皇帝重重一掌拍在御案:“朕让周径山向你辞别,为的可不是引你涉险。你是大燕唯一的嫡公主,万金之躯,岂容有失?”

“来人,送公主回……”

“父皇。”杨祯雪极轻地唤了声,打断了他的命令。

她抬起双手,摊开掌心,那枚钱币静静躺在她手心。

钱币边缘有磨损,底色也被污浊物所覆盖。

“幼时,京中疫病横行。一日黄昏,我跟着母后去了城南,粥棚空空如也。我碰见了一个流民,是个老妇。我说我是公主,并将我新买的饼给了她。她接过后摸索全身,找出这枚钱币,颤抖着塞进我手里。她对我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存。”杨祯雪的声音很轻,很柔,就像是在讲夜间故事。

“父皇不妨猜猜,她说了什么。”

“她说什么?”

“她说,谢陛下隆恩。”

皇帝的心蓦然一紧,手中拿起的新奏章,他一个字也看不进去。

“当时,他们在啃树皮,在咽土,在割腕饮血。可即便到了这步田地,他们依旧坚信,陛下是不会放任他们不管的,他们在谢恩啊。”

杨祯雪抬高捧着钱币的手,让它更清晰地呈现:“这枚钱币,是他们所能拿出的全部,是他们最后的一点念想,念着皇恩垂怜。生死当道,他们没有选择求神拜佛,而是寄希望于皇恩。我想,我们该做的,是以万民为念,方能无愧于黎民百姓。”

她的声音无法抑制地哽咽,深吸一口气,化作诘问:“若我大燕皇族的血脉,只知深锁宫阙,锦衣玉食。不能在社稷疮痍之际,甘冒风霜,解万民于倒悬。那与庙中只知受人香火的神像又有何异?更何谈江山永固,何谈泽被万民呢。”

百姓所在,才是国家真正的根基。

皇帝心里泛起波澜,不由叹息一声。

杨祯雪的眼见与担当,遥遥凌驾于她那几个皇兄之上。

不论从前还是现在,每每微服出巡,皇帝总能瞧见她坐在街边茶肆的角落,与几位皮肤黝黑的老农低语交谈。

她神情专注,眉宇间毫无倨傲,是在真诚地聆听百姓诉苦。

而他的皇子呢?

他们只知道躲在马车闭目塞听,对哀告声充耳不闻。

皇帝心中陡然涌起一股难言的怨怼。

为何偏偏是她生就这般胸襟与眼界?

煌煌祖制难违,一个女子纵有凌云之才,又能如何?

良久,皇帝才开口:“定州之乱,非一日之功。那些个大小官员,彼此勾连,官官相卫。你纵有公主名分,在那天高地远之处,又能如何?何况朕已经派遣周径山前往,你不该蹚进这趟浑水。”

杨祯雪深深叩首。

“父皇,儿臣不怕。儿臣饱读圣贤书,知民为邦本。定州此刻,人心溃决,急需皇家人前去安抚。儿臣此去,非为逞匹夫之勇,非为儿女情长,而是要为先祖辛苦打下的江山挣回民心,为父皇挣得一世英名。亦是为这公主身份,挣一个问心无愧。”

是啊,她不仅是他的女儿,亦是天下人的公主。

皇帝久久凝视着她,语气凝重。

“永安。”

“替朕好好看看定州的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