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和挚友恋爱日常(快穿) > 第2章 乌若行

和挚友恋爱日常(快穿) 第2章 乌若行

作者:轻云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13 09:37:40 来源:文学城

"回家?"

远隔千里的深市,三层别墅中,少年乌若行身穿朝气蓬勃的运动套装,怀里抱着篮球,刚进家门就被他爸突然袭击一把。

他也顾不得去冲澡,带着一身汗往他爸对面沙发上大马金刀一坐,一双明亮的桃花眼看向戴着眼镜像个斯文败类,正在办公的人,语气不善:

"我说过了,你在外面的破事我不管。不论你是想回谷秘书的家,还是侯设计师的家都无所谓,但你不该在这里提。"

他语气恢复平静,陈述一个事实:

"这里是我的家,我一个人的家。"

乌继东一听,就知道话没说清楚,让这小祖宗又误会了。

无奈拿掉眼镜,捏着鼻根,语气带着几分宠溺,好声好气解释:

"爸爸以前的老领导病了,时日无多。对方以前提拔过爸爸,得去送最后一程。留你一个在这边爸爸不放心,所以你得和我一起回西北。"

乌若行才不信。

他这老子他心里清楚,多少年前的老领导,平日不见联系,眼下值得他放下一大摊子特地跑过去?

把他当日本人哄呢。

乌继东也没想就这么说服儿子,心头还有点小小的得意,觉得儿子这点像他,正事嘴上不言语,心里门儿清。

于是也不瞒着:

"西北毕竟是咱们老家,爸爸的老关系,你妈妈的老关系全都在那边。那边领导找人递话,希望爸爸能回去参加省里的投资会,积极帮助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化。

这对公司来讲也是一次机遇,爸爸决定亲自带人去考察市场。一旦定下来,接下来两年会非常忙,没时间照顾你。"

"所以呢?"

"所以,你需要暂时转学回西北,在你姥姥姥爷膝下承欢。"

见儿子不言语,乌继东强调:

"你妈妈已经同意了。"

"同意?"陆家小院里,面对陆家人,陆榆很坦然地说:

"我可没同意。"

实在是陆榆这些天的表现过于寻常,以至于让陆家人以为,这回的矛盾也该理所当然就此结束。

按照以往的套路,姑姑去外面吵一架,回头奶奶再去找工会领导哭诉一番,领导出面劝对方适可而止,事情揭过,没人会不依不饶追着不放。

但这次,谁都没想到,不依不饶的人,反倒成了陆榆。

"我要搬去学校住。"

陆榆难得的,非常坚持地对家人说。

还选了一个所有人都在,谁都没理由找借口临时离开的时间点。

他手里端着二两用报纸包着的葡萄干,在曲真哈喇子快要流出来的时候,分了对方一半。

两人并排坐在屋檐下的台阶上,细细咀嚼。

院子里众人因为他这话,动作有一瞬间的迟滞,没人说话。

只有曲真偷偷给她哥竖大拇指,被她妈发现后,抢先说:

"哎呀,渴死我啦,妈你今天的炒土豆丝儿是把卖盐的抢劫了吧!"

姑姑终于找回了自己的舌头,隔着窗户气冲冲地骂女儿:

"有能耐自己做去!我看你不是嫌弃土豆丝儿,你是嫌弃我这个当妈的呢!"

这话可就有点指桑骂槐了。

平日里这么说没问题,哪家父母和子女拌嘴不是这样?但今儿这个气氛,这么讲孩子难免多想。

于是,姑父敲敲打打修补家具的动作停下,替孩子说了一句:

"有气你冲着我撒,说孩子干嘛?"

"哼,说完她再说你!该教孩子的时候你不管,这时候冒充好人来了!"

"算了算了,我不和你计较!"

姑父和姑姑结婚后一直在这边住,为了避免旁人嘀咕姑父是倒插门的,就对外说是为了方便照顾这边的老人。

但总的来讲,姑父在姑姑面前,总有几分气弱的,或者说,姑父本就是老好人的性子,在强势的姑姑跟前显得过分温吞。

陆榆和曲真对视一眼,对这种场景早就司空见惯。

果然,就见姑父又拿起锤子开始敲打,在极富韵律的动作中,对陆榆说:

"你姑就这性子,她没其他意思。"

整条巷子里女人骂男人,男人训女人,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花样。

果然,就见爷爷吧嗒吧嗒抽着旱烟,说女儿:

"大山忙了一天,你叫他耳根子清净清净,成不?"

然后就被女儿给怼了:

"谁不是忙了一天?合着您以为您闺女我在家里躺着当姑奶奶呢?我半夜三点去菜市场进货,熬到六点水都顾不上喝一口。

等我妈下班去替我,我急赶慢赶回来做饭,这头还没咽下去就得给我妈送饭,收摊,我容易吗我?"

都不容易,老两口一把年纪,从厂子里退休,又去环卫上班,扫大街,都是为了补贴儿女。

姑姑说完老爷子,转头对上侄儿陆榆,又换了副温和的语气:

"赶快去写作业,这都是大人的事,你们小孩子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将来有份轻省体面的工作,我们大人的忙累就都值了!"

奶奶也在屋里喊呢:

"来屋里写,开大灯,外头费眼睛!"

这不是陆榆第一回提住宿,以往全家像这样不接茬,打个岔,也就过去了。

因为陆榆老实,因为陆榆讷言,因为陆榆孝顺,因为陆榆听话懂事。

但这回,陆榆安安稳稳坐着,不动如山,清瘦的背影沉默又坚定,再次强调他的要求:

"你们不同意也没关系,我去找我爸妈。"

这回,爷爷连旱烟也不抽了。

他看着向来疼爱的大孙子,不解问:

"乖宝,住宿不是那么舒服的,你这么闹,让全家都跟着牵心,总要有个理由吧?"

陆榆还是很好脾气地说:

"那我要为全家都对我操心,感到愧疚吗?"

老爷子一噎,他以往这么跟陆榆说话习惯了。

每每陆榆想要什么,他如此说,陆榆就再也不提了。

他觉得孩子懂事知道体贴大人,并没有多余的意思,哪成想有朝一日会听到孩子如此问。

干巴巴地嘬住烟嘴,含糊地说:

"你这么讲就是在戳爷爷的心,你自问,从小到大,爷爷对你咋样?"

见陆榆要张嘴,奶奶怕陆榆说出什么让双方都下不来台的话,坐到陆榆旁边,握住他的手。

孩子掌心厚厚的茧让她心口一抽一抽地疼,眼神里满是疼惜:

"乖宝,你跟奶说,你这到底是为啥呀?"

陆榆盯着她好半晌,忽然问:

"学校上周要收资料费,十三块五,我跟您讲过的吧?"

老太太从兜里往出掏钱,数了十五块往陆榆手里塞,并不觉得这种小事值得陆榆生气:

"讲过啊,当时奶忙着帮你姑守摊子,客人太多给忘了。喏,明儿拿给你们江老师,回头奶遇见了,给她多送两把青菜,多大点事!"

这样的事情多了,谁都没当回事。不过是忘了,又不是存心不给,孩子提醒了,他们做家长的想起来就补上,很正常啊!

一个大院里住着,有些家长手头紧,孩子的各种费用也是能拖就拖,大家早就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

陆榆手里握着还带着体温的钱,头微微垂着,谁也不晓得他在想什么。

忽然,就听他说:

"那曲真呢?"

奶奶一时没明白他在说什么。

于是陆榆再次重复:

"那么曲真呢?她的校服费,资料费,课外读物费,春游费,去烈士墓园献鲜花来回公交费,去学雷锋路上买零嘴费用,也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你们才能想起来吗?"

奶奶张张嘴,有点狼狈的避开孙子的目光,外强中干地说:

"那不是赶巧了吗?你要为这个吃心,那可真是太没良心了!

陆榆,从小到大,是谁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亲生父母还有疏忽的时候呢,你总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要和我们疏远吧?"

陆榆很轻地笑了一声。

曲真原本坐在陆榆旁边,这些事以前没人在她跟前提,她还是第一次知道,站起来大声反驳:

"奶您这样说不对!都是这个家里的孩子,你们区别对待,还不让人说。说了就指责是对方丧良心,这是,这是......"

曲真急得直跺脚,这时候真恨她平时没好好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词在嘴边打个转,死活想不起来。

陆榆在旁边起哄,提醒她:

"厚此薄彼。"

曲真大声:

"对,厚此薄彼!"

陆榆:

"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曲真超大声:

"对,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陆榆:

"道德绑架。"

曲真更大声:

"对,道德绑架。"

陆榆:

"双标。"

曲真非常大声:

"对,双标!"

陆榆直白的指责,让众人面上讪讪。

奶奶唇角蠕动,好半晌才说:

"曲真是妹妹,你做哥哥的让着点她怎么啦?这点小事也要和她计较吗?"

陆榆神色堪称轻松,耸耸肩,语气轻快地戳破这不堪一击的谎言:

"我哪里和曲真计较了?您说出个一二三来,我当面给曲真赔不是。

我不是处处都让着她吗?她上下学是我接送的,功课是我辅导的,好吃的让她先吃,晚饭是我做的,还不够吗?

我现在是在和你们计较啊,干嘛转移矛盾?我和曲真闹翻了,今儿这事就能过去了?"

曲真在旁边气得直跺脚,说她奶:

"您可真有意思,您这叫离间,挑拨我和我哥的关系!见不得我和我哥好!"

曲真本应该管老太太叫姥姥的,小时候刚学会说话那会儿,家里人也是教她叫姥姥,结果姑父和本家的关系越来越差,两家渐渐不走动,于是也就改了口。

她这会儿是真伤心,摇晃老太太胳膊,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我哥对我多好啊,你们一个个全都忙着上班,我是我哥带大的,您怎么能说这种话,我哥听了多难受?"

陆榆其实是不难受的,该难受的早在上辈子难受过了,恩恩怨怨,是是非非,不是哪一方单方面的错。

或许各自都有难处,也或许,是人的缘分也有深浅之说。他们对他并非不好,可却总有事有人排在他前面,比他更重要。

他从来不是谁的第一选择。

强求不来。

他带曲真去水龙头下洗脸,说她:

"这是我们大人之间的事,和你不相干。"

曲真有句话没说错,她是他一手带大的。

别看曲真平日大大咧咧只知道吃,对陆榆这个哥那是没话说。才两三岁就敢和背后说她哥坏话的大孩子打架,掉了一颗牙也能忍着等见到她哥再哭。

所以曲真一听她哥说这话就炸了,顶着一脸水,气愤地说:

"什么大人孩子,家里就咱们两个孩子,他们做事还能分出个三六九等,这分明就是在欺负你没......"

"闭嘴!"

曲真剩下的话没说完,就被她妈厉声呵斥住了。

曲真被她妈忽如其来的变脸给吓住,哭声戛然而止。

就连隔壁院子的说笑声也像是瞬间按了暂停键。

空气中只剩下蝉鸣阵阵。

陆榆弯腰给曲真擦脸,头都没抬说他姑:

"连曲真都明白的道理,我能不明白?你们有啥好遮遮掩掩的?"

不过是没爹妈在身边疼罢了。

姑姑还穿着上班时的衣裳,沾满了污渍,疲惫地说:

"陆榆,姑知道你是个心里有数的孩子,这么些年姑不说把你当成自个儿孩子疼的话,说了你也不信。

但在这个家里,是这些人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没让你比旁人少了啥。

你去外头瞧瞧,如今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别说资料费拖延几天,就是早早辍学去给人当学徒的也一大把。对你,我们也算尽心尽力,这点你认不?"

这点谁都没办法否认。

爷爷也旧话重提:

"乖宝,你知道学校的伙食标准是啥不?住宿条件有多苦不?"

陆榆很轻地笑了一声:

"早餐一个土豆饼一个鸡蛋,一碗粥。午饭两个馒头,一荤一素,晚饭面条配一个素菜。八人间,二十平,上下床。"

爷爷噎住。

这条件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但总的来讲,能比在家里好点。

毕竟陆榆在家吃的也就那样,不可能顿顿大鱼大肉,隔几天有顿荤打打牙祭。住的是在阳台搭的折叠床,白天得收起来腾地方,晚上睡觉再搭起来。

本来陆榆有自己的小隔间,后来姑姑生了曲真,兄妹两睡上下床。又过几年曲真到了四五岁,姑娘家得有自己的私密空间,陆榆便主动搬去阳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