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项目的邀约,如同一块沉重的试金石压在向欣然心头。她翻阅着张姐带领的技术攻坚小组整理的初步报告:那种被称为“泽拉格之眼”的中东刺绣,技艺繁复到令人窒息,几何图案精确如星图,叙事性图案则饱含部族传说与战争创伤的隐喻。每一针都是血泪凝成的密码。融合?谈何容易。苏青与欧洲实验室的反馈也不乐观:当地天然染料资源稀缺且不稳定,基础面料更是匮乏。
风险与机遇的天平剧烈摇摆。深夜工作室,向欣然抚摸着沈煜寄来的那本古籍,指尖划过冰冷的针法图样,仿佛能触碰到千年前匠人的温度。她想起卢鹏崩塌前那句“唯独没算到被他踩入泥泞的过去会归来”。历史,无论是个人还是技艺,都蕴含着颠覆性的力量。“星河”的根,不正是挖掘被遗忘的价值,赋予其新生吗?
“去。”向欣然在核心会议上斩钉截铁,“但不是为了拯救谁,而是去寻找同道者,去连接那些同样在废墟中不肯熄灭的星火。我们的技术和设计是媒介,目标是建立一条彼此尊重、共同生长的公平链条。”
决定一出,工作室迅速分成两线:
* **“泽拉格之星”项目组:** 由向欣然亲自带队,苏青坐镇后方提供设计和技术支持,张姐和两名刺绣功底最扎实、心理素质最强的工坊骨干入选。项目组开始密集学习基础阿拉伯语、当地文化禁忌、创伤心理干预知识。同时,基于有限资料,设计团队开始构思如何将“泽拉格之眼”的强烈叙事性与“星河”擅长的东方留白、现代廓形结合,利用有限的当地材料(如回收的帐篷帆布、羊毛毯)进行基础产品原型开发。
* **国内“大本营”:** 由那位年轻可持续研究学者吴宇负责运营与供应链稳定。任务艰巨:保障国内订单生产交付,深化社区工坊网络建设,应对李蔓可能的供应链掐喉,以及……稳住人心。
吴宇的压力山大。李蔓的“猎头”攻势愈发露骨,不仅对他本人抛出难以拒绝的条件(一个位于瑞士的顶尖可持续材料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职位),对草木染技师林风的诱惑更是**裸的金钱与“艺术自由”。工作室的气氛变得微妙。
李蔓(“蝰蛇”)的网悄然收紧。
1. **供应链绞索:** 她控股的一家小型古董布料商突然通知“星河”,因“仓库失火”,一批预定的珍贵清代缂丝面料“不幸损毁”,无法交付。这批面料是几位高端定制客户指定作品的核心材料!几乎同时,主要天然靛蓝染料供应商也传来消息,因“极端天气影响原料产区”,靛蓝膏供应将大幅减少且价格飙升。掐脖子,来得精准而致命。
2. **人才裂痕:** 林风变得心不在焉,几次关键染色实验出错,面对吴宇的询问闪烁其词。吴宇自己也被瑞士的邀约搅得心烦意乱。一封匿名邮件甚至精准投放给他,内容是“星河”早期一份未公开的内部讨论稿截图,其中一句关于“工艺标准化可能导致部分传统技法流失”的担忧被特意标红,暗示吴宇的理念在“星河”无法实现。
3. **暗箭待发:** 李蔓的情报分析师捕捉到一个潜在爆点:某小众文化研究论坛上,一位用户匿名发帖,质疑“星河”近期发布的一款以汉代卷云纹为灵感的设计,“过度借鉴”了某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鲜为人知的古波斯织物残片图案。帖子专业性很强,引经据典。虽然未激起大浪,但这颗种子已被李蔓悄然收入囊中,随时准备浇灌成参天大树。
李蔓优雅地品着红酒,看着屏幕上关于“星河”供应链受挫的内部报告。“向欣然去了战乱之地?很好。后院起火,远水救不了近火。等她把精力耗在那些难民身上,这里已是我的囊中之物。”她眼中闪烁着冰冷算计的光,“沈煜?他敢亮明身份插手吗?只要他还在暗处,就总有鞭长莫及的时候。”
中东。干燥的风卷着沙砾,抽打在临时搭建的简陋工棚上。空气里混合着尘土、消毒水和一种挥之不去的硝烟余味。“守望者”组织的驻地就设在这片饱经创伤的土地上。
向欣然和张姐她们的心被眼前的景象狠狠揪住。妇女们大多沉默寡言,眼神深处是化不开的疲惫和惊惶。但当“守望者”组织者拿出珍藏的几块破旧布料,上面绣着残缺却依旧炫目的“泽拉格之眼”时,几位年长妇女的眼中,瞬间迸发出令人心颤的光彩。她们颤抖着手抚摸那些熟悉的图案,喉咙里发出含混的低语,仿佛在呼唤失散的亲人。
语言是巨大的障碍。最初的沟通笨拙得令人心焦。向欣然带来的设计图纸和精致的丝绸样布,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张姐急得直搓手,她不懂那些复杂的几何,但她懂针线。她默默拿出针线包,示意一个名叫阿米娜的妇女坐到身边。没有言语,她拿起一块回收的帐篷帆布边角料,笨拙地模仿着阿米娜绣绷上一个简单几何图案的针脚。一针,一线,错了就拆,再绣。汗水濡湿了她的鬓角。
阿米娜起初只是看着,眼神漠然。渐渐地,她看着张姐那与自己一样布满老茧、却带着不同生活印记的手,看着那虽不完美却无比虔诚的模仿,一丝极淡的涟漪在她眼中荡开。她伸出手,轻轻纠正了张姐的一个落针点。无声的交流,在两个跨越万里、命运迥异的女人之间,通过一根针、一条线,艰难却坚定地建立起来。
向欣然被这一幕深深触动。她撕掉了那些华而不实的初稿。她带领团队,日夜浸泡在营地,用手势、眼神、简单的单词和大量草图沟通。她们学习辨认当地能找到的所有材料:粗糙但坚韧的羊毛毯、废弃的军用帆布、甚至是染色的沙砾和矿物。她们尊重每一块绣片背后的故事,不再试图强硬地“融合”,而是寻找“泽拉格之眼”与“星河”理念共鸣的基点——《新生》(Renewal)。
设计方向陡然清晰:
* **“伤痕与修复”系列:** 刻意保留回收帆布和羊毛毯的磨损、孔洞甚至污渍痕迹,在破损处用“泽拉格之眼”中最具生命力的藤蔓与花卉图案进行精密的织补覆盖。用刺绣讲述“覆盖伤疤,滋养新生”的故事。
* **“沙粒星辰”系列:** 利用当地丰富的矿物色沙砾,研发出独特的矿物染工艺,在素色棉麻上染出如同沙漠星空般深邃变幻的底色,其上点缀小而精致的几何“星辰”刺绣。
* **“叙事方巾”系列:** 邀请妇女们在统一大小的素麻方巾上,用刺绣自由讲述她们心中最珍视的记忆碎片——家乡的橄榄树、迁徙的骆驼队、孩子的笑脸、或者仅仅是一朵象征希望的小花。每一幅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史诗。
产品原型极其朴素,甚至粗粝,却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源自生命底色的磅礴力量。向欣然将第一批样品和厚重的设计手记、影像资料打包发回国内。这不是订单,是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