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碾
第二十三章春汛误农,巧思解民忧
开春后气温骤升,山上的积雪融化太快,竟引发了春汛。枫桥镇外的稻田被洪水漫过,刚种下的秧苗泡在水里,镇里的农户蹲在田埂上,看着绿油油的秧苗渐渐发黄,急得直抹眼泪。
“再这么泡下去,今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农户王大叔叹着气,手里的锄头重重砸在田埂上。宋茜和李静怡路过,见此情景,立刻召集众人商议。苏砚蹲在田边,掬起一捧水仔细查看:“水不算浑,但水温低,秧苗根系容易烂,得赶紧把水排出去。”
陆昭摸着下巴,看着连片的稻田:“若是挖排水沟,工程量太大,怕是来不及。”阿芷忽然眼睛一亮:“我在西北见过农人用‘竹管引水’,咱们可以砍些竹子,打通关节,把田里的水引到河边去。”沈清辞也附和:“我家后院种了不少竹子,够咱们先用的!”
说干就干,众人分头行动。陆昭带着镖师和农户去山上砍竹子,苏砚和宋茜负责打通竹节、拼接管道,李静怡和沈清辞则组织妇人们编织竹筐,用来过滤水中的泥沙,防止竹管堵塞。柳如眉也来了,还带来了绸缎庄的伙计,帮忙搬运竹管,连镇上的孩童都提着小水桶,跑来跑去帮忙递工具。
竹管铺到一半,却发现田埂高低不平,低处的水能顺利排出,高处的水却积在田里流不出去。李静怡看着田埂,忽然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龙骨水车”:“咱们可以做架水车,靠人力转动,把高处的水抽进竹管里!”苏砚立刻画出水车的图纸,陆昭带着人找来木材、绳索,很快就组装出两架简易的龙骨水车。
农户们轮流踩着水车,水流顺着竹管哗哗地流向河边,田里的积水渐渐退去。王大叔摸着刚露出水面的秧苗,激动得热泪盈眶:“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今年的收成有救了!”宋茜笑着说:“这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以后咱们还可以一起琢磨,怎么把田种得更好。”
第二十四章秋夜观星,旧事叙温情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小院里摆着一张圆桌,桌上放着月饼、石榴和刚酿好的桂花酒。众人围坐在一起,抬头望着天上的圆月,偶尔有流星划过夜空,引得大家阵阵惊呼。
阿芷忽然指着天边的猎户座,笑着说:“当年在西北军营,夜里站岗时,我就靠看星星认方向。那时候总想着,什么时候能回到江南,和你们一起看这样的月亮。”宋茜握住她的手:“现在不是回来了吗?以后每年中秋,我们都一起看星星。”
苏砚给陆昭递了块月饼,轻声说:“还记得去年中秋,你为了帮我采山上的野桂花酿酒,摔了一跤,胳膊肿了好几天。”陆昭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桂花酿好喝,摔一跤也值了。”沈清辞靠在苏砚肩上,轻声说:“今年的桂花酿,我也帮着酿了,比去年的更甜呢。”
李静怡靠在宋茜怀里,看着眼前的众人,忽然想起初见宋茜时的情景:“那时候我刚搬到这小院,你帮我修好了漏雨的屋顶,还送了我一盆荷花苗。我怎么也没想到,后来会和你一起经历这么多事。”宋茜低头吻了吻她的额头:“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
柳如眉看着众人温馨的模样,轻声说:“以前我总羡慕别人的幸福,现在才明白,幸福不是争来的,是和大家一起慢慢过出来的。”阿芷笑着碰了碰她的酒杯:“以后你也是我们的一员,咱们一起把日子过好。”
夜渐深,桂花酒的香气在院中弥漫,众人说着笑着,偶尔有人哼起江南的小调,歌声伴着晚风,飘向远方。天上的圆月越发明亮,星星也越来越多,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
忽然,李静怡指着天边,轻声念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人都安静下来,望着天上的圆月,心中满是安宁与幸福。他们知道,未来的日子或许还会有风雨,但只要彼此相守,这份温情就会像这圆月一样,永远明亮,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