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鹤鹿同春 > 第79章 第 79 章

鹤鹿同春 第79章 第 79 章

作者:怀渡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1 10:30:45 来源:文学城

发生了如此恶**件,虞庆侯府众人自然无法继续在大相国寺住下去。

虞庆侯夫人命人收拾行装,连夜返回长安城,章琳琅也随他们一同回去。

傅云期自是想要阻拦,却被虞庆侯夫人不咸不淡的挡了回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马车扬长而去。

刚一入院,便有侍女传话,说侯爷请六姑娘去东苑书房。

东苑书房不如正院的大,布置也极为简单,四列书架,一张条案,一把椅子。什么挂画、匾额、花几之类的都没有,就简简单单的三种东西,书、放书的架子、写字需要的物件。

虞庆侯让人拿了把椅子过来,放在了条案的对面。待章麓坐定后,将一张信纸和一枚白鹿血玉吊坠递给了对方。

一瞧见东西,章麓立刻坐直了。她迫不及待的打开信,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内容。字迹比较潦草也陌生,应是匆忙之间写下的。看完信的内容,事情的原委便完全展开在章麓的面前。

她没有着急答应信中的事情,而是先问了问父亲的想法。

虞庆侯拨了拨茶碗,淡声道:“可救,但不是现在。”

他解释道:“如今此事闹到这个地步,已经逃不过在朝堂上参奏。无论孰是孰非,崔青卓必然做不成世子。那么太后和崔氏便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彻底压下崔敏先不能人道的事,要么把崔青卓的儿子培养起来。前者欺君,后者……他也无望,端看他如何选择,我们才能走出下一步。”

“若是将崔青卓的儿子绑死在崔氏的战船上,那就不可能再将崔青卓救出来。”章麓说道,“崔青卓和神花公主的儿子还太小,送去吐谷浑只能让人吃得骨头都不剩,若是换做崔青卓的话,应该会更合适。神花长公主按年纪来说,到今年应该是三十有六,而崔青卓不过二十二,说做十七八岁应该也可以,算是元清的弟弟。”

虞庆侯点头,说:“所以,我们只能逼他选前者。”

“父亲有何打算?”

虞庆侯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为父自有办法,你这几日便在府中好好陪陪姑姑,其他的交给为父。既然有人想要崔家走投无路,那为父就帮他们一把。”

张毅然和崔青卓的事,最终还是摆上了朝堂,御史们闻风而动,参奏太后和崔氏的折子都写翻出了花。一个上午,文武百官都在因着这件‘耸人听闻’的大案争吵不休。泰安帝端坐于龙椅之上,一会儿认为那个说的对,一会儿又讲这个说的有道理,总之谁的话他都应和,但总也没个结果,一副坚决和稀泥到底的模样。

反正泰安帝话里话外的宗旨只有一点:崔环乃太后亲弟,是朕的小叔,现已经被夺了爵位,再因此事罚个抄家流放未免太过。朕不能不顾孝悌,只下旨呵斥一番便好。

但向来与崔氏不对付的朝臣,明显不会同意陛下如此轻拿轻放,便一直吵,吵了足有两三天。有人还在下朝时拦截三皇子,欲让三皇子开这个口,毕竟太后对皇后苛刻的事众人皆知,三皇子应当很愿意给崔家添堵。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三皇子借口军务繁重,直接旷了七日的早朝,日日蹲在墨云骑所在的卫所里,连面都不肯露。

朝中为此吵的天翻地覆,却没个结果,但京中的茶楼却开始流传着一则绯闻。

说来也巧,绯闻的主角依旧是崔氏,只不过讲的却是崔环的庶弟,亦是崔太后的庶弟。

话说崔家到崔环这一辈,一共有嫡庶兄弟四人,姐妹六人,其中以排行老四的庶弟德行才学最为出众,甚至曾考上二榜同进士出身,一路升至五品户部参事。

但老夫人偏爱嫡子崔环,便打压老四,陷害他出了一则丑闻被罢官。自他被罢官之后,便一直待在自己的院子里足不出户,每日不是饮酒就是写悲伤满满的诗赋,过得非常颓废。

而绯闻牵扯到的两人,一人是崔环,另一人便是他庶弟的妻子。

安国公四弟的妻子是崔家出了三服的堂亲,名义上是安国公的侄女,但谁都知道这份亲缘简直浅薄得跟陌生人一样。

这位堂亲十四五岁时,曾在崔府上客居过一段时间,与当时刚刚及冠的崔环有了私情。因为崔太后想要为自己的亲弟弟崔环聘娶蔺家的嫡长女蔺如归,便将这位所谓的侄女嫁给了四弟。

本来因着这庶弟新科登榜,成了二榜同进士出身,做了官也算有出息,那姑娘便决心与其好好过日子。可惜好景不长,因丑闻被罢官,整日沉迷于酒坛之中,连后院都不去了,这位姑娘一年到头能见到夫君的次数屈指可数,便心生不满。

再加上崔环因着蔺家的帮扶,眼见日日高升,她便生出了些别的心思,开始时常于府中偶遇对方。

这一来二去的,两人便又混在了一起。那时,崔环正因着孟氏被纳而心烦意乱,整日都想着如何打压磋磨对方,因此一点都没发现这两人混在了一起。

甚至那对方生的儿子,都有可能是崔环的。

茶楼的说书先生们难得的口径一致,说的那叫一个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甚至连太后都被扯进来。

崔府瞬间炸了锅。

虽说平日里那庶弟跟个没骨头的酒蒙子一样,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问,吃穿一律是给什么用什么,就算时不时短缺几次都不吭声,瞧着软弱可欺。但此事事关一个男人的尊严,如何能忍!

他混了这么些年,自然不在乎什么体面不体面,直接抄了家伙打上了正房。原本张芙蕖还在的话,尚能镇得住场面。但现在张芙蕖人被圈禁在佛堂,孟氏又从来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其他的几房妾室更是没人敢出这个头。于是,整个正房竟没一人能拦得住他。由得他吵嚷打骂,直把正房搅得乱作一团。

而其他几房见了这情形,也不知道心里怎么琢磨的,竟也找到了正房,开始翻旧账。这人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一旦翻旧账,那就是剪不清理还乱,且越翻越多,越烦越乱,最后竟将全府的主子都牵扯了进来,各个犹如斗鸡一般日日吵扰,毫无半分高门大户的风范。

原本百姓们只是听个乐呵,毕竟说书的为了吸引人都会有非常大的夸张部分,大多数人都没将这事儿当真,至少关于孩子那部分不会当真,毕竟说书的也没说死,而且一个男人再混蛋,是不是自己儿子还是分得清的。

可如今见崔府这番反应,百姓们就觉得空穴来风,必有其实。

其实如今的勋爵世家大多都是前朝遗留下来的,虽然都褫夺了封号,但大多都在朝堂为官,只要没有犯过大错的,都不会被陛下罢免,否则大家都走了,谁来处理朝中事务呢?

勋贵世家不论是京城土著,还是改弦更张后地方入京的,高门大户子嗣众多,总会有几件不可为外人道也的秘密。但像崔府这般闹得众人皆知的,还是头一次。

又过了两日,绯闻传的愈演愈烈,崔府也乱的不能再乱的时候。茶楼的说书先生们又顺着崔府说起了靖国公府,尤其是禅房事件的另一位主角,张毅然。每每到最后都会多提此人一句,大概就是,若没有那个心,便不会成这个事。

一时间,直将靖国公府也推上了风口浪尖。

章麓在茶楼听得啧啧称奇,忍不住问李鹤霖:“这话谁让传的?”

李鹤霖指了指天花板:“还有更绝的,只有逼得狗急跳墙,才能引君入瓮。”

就在靖国公府被人议论的档口,又一则流言传了出来。

靖国公与吐谷浑勾结,从德州和青州走.私.盐铁米粮去吐谷浑,从中获得巨大利益。还有人敲登闻鼓告御状,将清河大长公主如何欺压百姓,张毅然如何侵占土地等事都抖搂了出来。

朝堂上瞬间炸了锅。

御史们弹劾的折子又多了三四番,直接堆满了泰安帝的桌案,甚至有一部分都堆在了桌案旁的地面上。被弹劾的不单单有崔环,还有他的亲族、妻族,连带着靖国公、清河长公主,甚至太后都在其列。

原本只不过是两家的恩怨,顶天就是治家不严。如今直接变成了朝堂政事,折子满天飞不说,几派人马直接开始在朝堂上打起了擂台,直接蔓延到了与崔氏、靖国公有关的其他人。

立朝头一年的宫猎时间一拖再拖,眼看着要到七月了,陛下还没定下来也不知道在等什么。

六月末的时候,北方大捷,章启入朝受封,程卫昭也在受封其列。朝堂依旧在为此事争吵不休,流言越来越多,甚至将西洲侯和卫王府也牵扯了进来,暗指柳杰在东郡犯下的案子另有主谋。

有人上京告御状,直指西洲侯在西川欺压百姓,尸位素餐,但泰安帝都压下不表,也没有阻止外面流言的意思。

七月一的早朝上,有御史上前弹劾,还是崔环与靖国公,至于西洲侯与卫王,哪个敢提?

泰安帝现在都不想再听到这两人的名字了,御史刚一起头,他就不厌其烦的说到:“两家私事用得着天天在朝堂上说?朕已下旨申斥,罚俸三年还不够吗?难不成你们要朕连着太后一起罚才肯罢休吗!”

朝臣们一听,连连跪拜直言不敢。但下了朝之后,依旧折子写的飞起,甚至有大胆的开始公然参奏崔太后包庇亲族,有结党营私,妄图做大外戚滋扰朝堂之嫌。

这一下,直把太后气的一病不起,还直接传话泰安帝,令他不必看在她的面子上放过崔家,该如何罚便如何罚。

泰安帝等的便是她这句话,不过他也不能真的按自己的想法将人废了,否则各世家因此人人自危,得不偿失。而且太后看中崔梦宜,非要泰安帝保她,还要封郡主。泰安帝以崔环行为不检,不好赦封为由,拒了。

但在虞庆侯入宫面见泰安帝之后,又突然松了口,只不过郡主没有,只能是县主且没有食邑,只是个空有名头的县主娘娘,还大发慈悲准孟氏与崔环和离,带儿孙离开崔家,另开府去。

这一下,太后是彻底病倒了。

朝堂上泰安帝与崔太后的博弈暂时告一段落,但虞庆侯府上,玉溪郡主章琳琅和郡马傅云期的好戏才刚刚上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