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鹤鹿同春 > 第31章 第 31 章

鹤鹿同春 第31章 第 31 章

作者:怀渡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16 19:05:06 来源:文学城

等崔敏先终于摆脱三皇子,小跑着回到坐席上时,泰安帝也携皇后归来。

他无心听陛下唱祝词,趁着宴席还未开始,放低声音询问自己母亲大同商号的事情。

安国公夫人虽有产业,但并不亲自打理,所以并不知道国内都有什么商号。反倒是坐在一旁的安国公回过头来,问:“你为何要打听大同商号?我警告你,平日里仗着安国公府的名号欺压一些小商小户就算了,聚翠轩的老板跟你相熟我也不想过问。但决不能将主意打到大同商号上去,知道吗?”

安国公这样严厉告诫,反倒让崔敏先更好奇了,他追问道:“这大同商号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竟值得父亲如此谨慎对待?您可是太后亲弟,地位与贤王卫王无异,哪个低贱的商人敢不卖您的面子?”

这番马屁拍得安国公极为舒适,却并没有昏头。

别人或许不知道大同商号是为何,他可非常清楚。

四年前,雨陶郡主试图把控济河漕运的时候,就在大同商号身上栽了个大跟头,虽然最后成功将大同商号挤出了青州,但同样伤筋动骨,差点令青州商会内部分崩离析。

大同商号的船没有哪个商会不眼红,他们运送的都是稀世珍品,更传言他们还为北境运输矿石、武器、马匹。

每个月单商税就能交一万多两白银。

如此庞大的生意谁不眼红?

雨陶郡主自然也不甘心放过,便一直查找大同商号的幕后老板,然而查了两年依旧一无所获。反倒让大同商号暗地里反将一军,挤压垮了淄青至河阳一带不少世族的生意。那可是连雨陶郡主都要忌惮三分的地头蛇,而大同商号却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让他们低头认输。

关键是用的还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式,这样的疯子更让雨陶郡主忌惮,也更让她好奇背后之人的真面目。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位于前朝最东边的沿海一带,就变得混乱不堪。

地方私自将税收提了三成不说,还都进不到税务司的帐里,更进不了国库。地方宗族成了土皇帝,每一任地方官要么选择同流合污,要么被灭满门。

许多来自高句丽、新罗的货物在青州停靠,暗生了不少走私生意,走私货物也走私人。

泰安帝登基后欲推行新政,将前朝宗室全部降等,资产没收近半数。京城官员虽有变动,但地方官员依旧无法撼动,前朝遗留的问题仍然存在。

雨陶郡主便从这些外邦商人的口中得到一个消息:大同商号的老板是西戎某个部族的人,但因不通汉语,便在大梁找了一个人帮他打理在大梁的生意,而这个人与虞庆侯府的六姑娘交好。

至于交好的原因很简单:边军缺钱,而大同商号缺兵。

西戎与大梁的交界地被各类起义军和山匪把控,混乱不堪。陇右的西平大元帅康都那什又狂妄自大,因着天高皇帝远,将榷场的税一提再提,商人们叫苦不迭。

西戎商人曾试图从这些地区进入大梁,无一例外被剥盘干净,损失惨重。因此,不得不绕道从凉州玉门关进入大梁。可惜凉州荒芜,并无富庶之城,离大、小勃律等国相距甚远,最终他们只能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了上郡。

大同商号的老板是如何与虞庆侯搭上线的无人可知,但他们最后达成了合作,在上郡建立了一座城中城名曰‘千金’,专门用于与外邦交易。

虞庆军本就有‘铁血长城’的名声,又清扫了所有边城外的匪徒,解决了外邦入大梁交易要面对的最大隐患,以致源源不断的商队来到上郡。

而安国公之所以知晓,是因为在邓州时,太后就有想法在青州建立一座类似的城中城,用于与新罗、高句丽、还有一年才会来一次的林邑国的通商,便派他去与当地商会沟通。

结果,显而易见的失败了。

不是因为他们的财力不够,而是因为地方世族的贪婪无度。

想到这里,他再次告诫崔敏先:“商人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商人的靠山你惹不起,大同商号常年在边关做生意,即便现在与外邦休战,但关外匪患泛滥,这批商人却如入无人之境,每次都能顺利沿着玉门关一路向东进入上郡,传闻大同商号的老板是个吐谷浑人,如今吐谷浑强大,绝对不是你爹我能得罪的起的。所以,别把你的歪心思打到大同商号身上去,还是多想想怎么把章涛的小女儿娶回来,章启不是章氏血脉,握住章麓就等于握住了章涛的命门,这也是太后的意思。”

他话锋一转,提起前段时间改革皇庄的事:“因着崔哲犯下的事儿,咱们的皇庄田产都被陛下收缴,原本赊出去的账现在都成了咱们的债。传闻章麓与大同商号老板交好,若是你能娶了她,说不定能填上欠款,还能保住侯府的荣华富贵,我们在西平的马场生意也能经营得更顺利。”

崔敏先眼睛转了转,闪过一道算计的暗芒。

现在这些欠债已经成了安国公的心病,一是要靠马场生意去填,二是赵晚舟被慕容英给抓了,他私开铁矿的事儿败露,靖国公因此拿捏住了他们的命门。他必须想办法反制靖国公,否则未来只能源源不断的受到挟制。

泰安帝和皇后回到大殿时也换了一身衣服,与皇后同穿着玄色广袖龙凤袍。沉重的冕旒和十二花树金冠被换下,转而带上了红宝石通天冠和牡丹花冠。

待泰安帝与皇后说完贺词,御膳房的司膳宫人开始上膳。

以往皇帝会赐菜给当年立了大功的臣子,然而今年三品以上都携家眷入了宫,就算家里没有适龄女儿的臣子,也厚着脸皮携夫人公子入宫与宴。唯独王相权特立独行,没有携子女前来。

不过陛下并没有说什么,他一早便知晓王相权有意聘章弋嫡女章引玉为儿媳,没带儿子来凑热闹也正常。

如今虞庆侯势大,不少人自觉登不上虞庆侯府的门庭,就转而将注意打到章引玉的身上。

于是,泰安帝将面前的主菜‘五湖四海’赐给了王相权,还当场亲自书写了一道圣旨。

“兹闻千牛卫左将军章弋之嫡长女章引玉贤淑大方、温良敦厚、品貌出众,朕躬闻之甚悦。今尚书令王相权之嫡长子王临之,年已弱冠,适婚娶之时,当择贤女以配之。章引玉待字闺中,与王临之天造地设,为成佳人之美,特予二人金玉良缘,择日成婚。布告中外,咸使闻之。”

站在屏风一侧护卫泰安帝的章弋闻言,连忙跪下谢恩。

而刚从莱安长公主那边回来的章引玉,正与章麓腹诽对方聘自己做孙媳,让她嫁给妾都不知道纳了几十房的浪荡子。

骤然听到这道圣旨,她惊喜的无以复加,赶忙丢下手中糕点,着碎步上前行跪拜大礼:“谢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宫宴一直进行到日暮西垂,月悬天际时才结束。

在出了中庭后,不少夫人两两聚在一起,议论着陛下的赐婚圣旨。

谁也没想到,陛下居然下旨赐婚,将章引玉聘给了王临之!

这可是琅琊王氏,百年门阀。

王临之未经科举便做了殿院侍御史,其父王相权又是当朝三宰之一。另两位宰相,一位是尚书左仆射柳琦,可已年过古稀,一个月八次大朝会,能来两次都算好的,就是个摆设,更何况他能被拔上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孙女儿那件祸事,终究有些弱气;另一位便是与王相权年纪相当的中书令张锦。

王相权与张锦政见不同,经常在朝堂上互别苗头。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位宰相都是有实权的。

陛下一改之前的态度,将近臣之女聘给了当朝宰相之子,这让许多实权官员不由的心思浮动。

王相权还有一个身份是三皇子的老师,这不就是明晃晃的为三皇子增添助力吗?

有胆大的便将目光投向了章麓,若是娶了她等同于站在了陛下的身边,入了三皇子一派。

可传闻太后想让章麓嫁入安国公府,是因着陛下不同意才一拖再拖,再加上陛下封县主的旨意,多多少少有些暗示。

心思通透的不敢与皇家抢人,便想起了虞庆侯的亲戚们。

“可惜上一任虞庆侯夫妇均死在战场上,连个孩子都没留下,否则就算府上的嫡女嫁不了,让庶女做个妾也是不错的。”一位夫人说到。

“上一任虞庆侯好像是现任虞庆侯的嫡亲兄长吧?”

“可不是,听闻章氏一族只娶妻不纳妾,陛下身边那位……是个特例。虞庆侯除了兄长,还有一个妹妹,似是被降为云溪县主了吧?”

“好像是的,当今陛下登基后降了她的封号,但却给了食邑,之前倒是个郡主,但却空有名头罢了,如今却实权在握,可见对章氏一族还是多有看中的。”

“别想了,她那夫君就是个爱慕虚荣的白面书生,过去不会有成就日后也不会,况且,她那俩儿子都只有十岁,谁知道未来是像父亲更多还是像母亲更多?要是像父亲,那岂不是将女儿这辈子都断送了。”

因着陛下的赐婚,世家、官宦们的夫人对章氏一族颇为推崇,这对西洲侯一派可不是个好消息了。

五皇子李谨焕回到自己宫中之后,便招来了内官,吩咐道:“找个人去六公主那边说几句闲话,就说父皇欲提拔虞庆侯,将他的侄女章引玉嫁给了王临之。”

内官低头应是,退出殿外。

树影婆娑,影影绰绰。一道藏蓝色身影从屏风后绕了出来,他的眉毛锋锐、脸庞轮廓明晰,却生得一双多情的桃花眼,鲜少的刚柔并济之貌。

本应在巡逻的金吾卫中郎将程卫昭穿着一身内官的蓝袍,悄无声息地走到李谨焕身边,问:“你这逻辑不通,怡和宫的那位会信吗?”

李谨焕捧着鸟食喂笼子里的金丝雀,神情带着轻蔑:“怡妃是个人精,但她恨父皇,连带着憎恨自己生下的一双儿女,无论宫女怎么引导他们,她都不会去管。要不然李诗龄又如何会长成这副蠢样子。所以,只需要让李诗龄相信就好,虞庆侯府最近过得太顺风顺水了,得给他们找点麻烦才行。否则,有麻烦的就是我了。”

怡妃朱晴乃前朝末帝之子淮南王独女。当年末帝信奉邪教,被身边的道人蛊惑,欲将朱晴当做药引骗入宫中。淮南王为保女儿性命,暗中与泰安帝合作,为他供养兵马。

然而,在渡江之战时,泰安帝为强攻沔州,将淮南王的府兵全部调走,导致淮南王妃被杀,因而朱晴恨透了泰安帝。

程卫昭不管李谨焕到底想做什么,他站在阴影里,看向被霞光照亮半边脸的李谨焕:“你不喜欢被他们左右,为何不反抗?反而心甘情愿做一个傀儡、帮凶。”

“反抗?”李谨焕茫然了一瞬,“我个你不同,舅舅只有你一个儿子,自然会疼你宠你,可我父皇却不止一个,我若是连母爱都失去了,那才是真的苦。”

程卫昭扯了扯嘴角,讽刺道:“你确定雍贵妃爱你?她不过就是把你当谋求荣华富贵的工具罢了,跟我那个爹一个德行,真不愧是亲兄妹。”

“可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带来的。”李谨焕低声道。

程卫昭:“他们兄妹的荣耀是用庆国公府的基业换来的,从一品庆国公到二品西洲侯,陛下对程家的态度已经显而易见。”

李谨焕:“那是因为舅舅战功赫赫,近日在西川也太过张扬了些,父皇总要给些警告。”

程卫昭无奈摇头,懒得与他争论,便问:“你叫我来,想要做什么?我先说好,你当初愿冒险钻狗洞出去救我母亲,虽最后因我爹阻挠没成功,但我知恩图报。我帮你办三件事,如今只剩最后一件了。”

李谨焕丢掉鸟食,转过头撇了他一眼,见他目光带着浓浓的警惕,意味不明地说:“你父亲是本殿的亲舅舅,你是本殿的亲表哥,将来若是本殿荣登大宝于你也有好处,为何总要与本殿计较办了几次事,又还剩几次。”

程卫昭面无表情地说道:“西洲侯是西洲侯,我是我,我只想建功立业,不想参与夺嫡之争。”

李谨焕疑惑:“虽然舅舅确实愧对舅母,但你毕竟是他的嫡亲儿子,续弦那位生下的那两个可永远越不过你去,如今世子之位也是你的。将来继承爵位,便可一步登天,你想去哪里建功立业都不会有人拦你,为何不要?”

“我不稀罕。”

“父子血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逃不掉,又何苦去反抗?”

程卫昭眸光坚定,说:“山不就我,我便就山。总之,我不会如了他的意。”

李谨焕深知他与程卫昭的想法有着天壤之别,便不再在这上面做无意义的争论。他放下鸟食,道:“因着皇庄的事,太后最近有些着急,晚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希望你不要去管,陛下那边我自会替你找到替罪羊。”

程卫昭疑惑:“你为何要帮崔氏?”

李谨焕的面庞陷落在阴影之中,庭院被月光照映得波光粼粼,但所有的光芒都对他万分吝啬。

“因为崔氏的计谋成不了,而我要崔敏先死。”

程卫昭:“你想为你妹妹报仇?”

李谨焕:“不应该吗?他们将自己的女儿做棋子,在邓州别院算计李鹤霖和崔敏先,一个十二岁的姑娘,不被家族承认也就算了,死前还要承受那般苦痛。我反抗不了我的母亲和舅舅,但我可以为她惩治罪魁祸首。”

程卫昭简直搞不明白李谨焕的想法,他忍不住摇头:“你可真是……怯懦又可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