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鹤鹿同春 > 第23章 第 23 章

鹤鹿同春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怀渡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6 10:03:16 来源:文学城

她用手将这窝白虫挖了出来,用泥土团成了一颗颗小球颠在手上。

章引玉瞧见了恶心地后退了好几步,拿着帕子捂着自己的脸花容失色道:“这什么玩意儿!一堆堆的,真恐怖。”

“一种类似蚂蚁的小虫子罢了,又不咬人。”说着,她透过漏窗缝隙,将两颗小球全部弹向崔梦宜。

只见这两颗裹着虫子的泥球穿过漏窗和紫竹杆,直接砸在了崔梦宜的胸口,随之而来就是一阵惊叫声。

章引玉和章麓窝在一颗巨大的泰山石后,静悄悄的看着崔梦宜疯了一样,拍打着胸口的虫子,冲出了紫竹林。

而她身后紧跟着粉衣女子,张妙则疑惑的站在院门口东张西望,最后一脸不解的离开了。

待三人彻底消失在视线里,两人才从泰山石后走了出来。

章引玉神色复杂的看向姐姐:“这……你居然徒手抓虫!要是让二伯母知道了,怕是要骂死你啊!”

章麓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边用手绢擦手边说:“所以,千万要保守秘密。”

“保守什么秘密?”一道声音从身后传来,令两人浑身一紧立刻回头。

只见方才躲避的泰山石后,走出两个衣着素雅的男子,其中一人身着藏青色银纹锦袍,正是三皇子李鹤霖!

而落他半步的男子则长相儒雅俊秀,一袭白衣风度翩翩,正似笑非笑的看着她们。

章麓只感到手臂一紧,扭头看到恨不得将头埋进土里,且面色绯红的章引玉,立刻明白了白衣郎君的身份。

只可能是琅琊王氏的二郎,人称孝玉公子的王临之。

章麓叉手行礼:“既是秘密自然不能让其他人知晓。”

‘其他人’三个字咬的极重,李鹤霖眉峰微挑,眼含笑意:“如此对待安国公府的小娘子,不怕人家反应过来找你的事儿?毕竟是太后最喜欢的侄女,赐下两名暗卫随行守护呢。”

章麓满不在乎:“空口白话我为什么要认?若是三殿下喜欢崔五姑娘,或者看不过我的嚣张跋扈,大可以去做这个证。我既做了,便不怕承担责任。”

崔家五姑娘喜欢李鹤霖的事人尽皆知,且太后有意将崔五姑娘指给他为正妃。可惜皇后不买账,皇上也语焉不详没个定数,这事儿便一拖再拖。

如今,太后虽仗着崔家掌握马匹、兵器交易这些军队的命脉生意,而强势霸着玉玺不肯放手,但下发圣旨需内阁盖章方可生效。内阁的人不认太后的拟诏,非要陛下的金印才肯放行,自然而然这赐婚的旨意便压了下去。

章麓想起来父亲说过,每次陛下召见时,明里暗里都要提一提指婚的意思,看来是真的有些急了,想要章家站在三殿下身前,与崔、程两家抗衡。

不过,眼前这男人愿不愿意娶她还另说,今生不同前世,如今的李鹤霖是皇子,章麓心里很清楚,若是能嫁给她成为正妃,对自己的复仇计划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她有时候也会害怕,怕是因为自己的关系,才会让李鹤霖在前世落得那般不得好死的结局。

可不论未来走向如何,章麓觉得当下还是不能把关系闹得太僵,便退了一步,摆出一副歉然的神色,但语气依旧铿锵:“臣女并非对三皇子有什么意见,只是听闻三皇子向来秉直,想必也不会无缘无故的包庇臣女,所以臣女一人做事一人当,三皇子只管凭心做事便可。”

语罢,她又福了福身:“臣女出来太久了,想必家里人已经等急了,殿下若是没有什么事,臣女便告退了。”

她一把拉住章引玉,也不管对方还有没有话要说,一溜烟就跑不见了。

王临之看着近乎落荒而逃的两个姑娘,用胳膊肘抵了一下身旁的人,笑道:“这就是你未来娘子?真真是有意思极了。”

李鹤霖瞥了他一眼:“哼,不会说话可以闭嘴。”

“哎~将来你我可就是连襟了,说话还是客气些。”王临之笑得荡漾极了。

“八字还没一撇,说这些太早。”李鹤霖哼笑道:“我知道你打的什么主意,就算真成了连襟,我也是姐夫,你就算比我年纪大,我也不可能叫你哥!死了这条心吧!”

王临之正因见到章引玉而心生欢喜,听了李鹤霖这番话更是高兴,扬声道:“哎,也不知道是谁,小时候追在我屁股后面临之哥长,临之哥短……”

话还没说完,王临之就被李鹤霖用手肘勒住的脖子,耳畔传来对方咬牙切齿的声音:“闭嘴!”

王临之见好就收,拍了拍他的胳膊,待力道松掉后,摸着自己的脖子谴责道:“暴力!太暴力了!你这样是没有女孩子喜欢的!是会让那些喜欢你的贵女望而却步的!”

“无所谓,她们只是喜欢我的权势罢了。”李鹤霖不想再继续这些话题,转而问起另外一件事:“安国公府的那两个驯兽师查清楚了吗?”

提起正事,王临之收敛了笑容:“查清楚了,两个都是伪装成了中原人的吐谷浑人。安国公知不知道内情很难说,毕竟他结交了不少西戎人,里面不乏来自吐谷浑的。但这俩都不是什么善茬,一个负责调教安国公府的庶女,一个负责调教庶子,庶女学的是如何像狗一样听话,而庶子学的是如何让小娘子像狗一样听话。”

说到后面,王临之都感到恶心:“那两个驯兽师自己都养了不少听话的外室,这些外室生下的孩子都被送去了扬州训成瘦马,再送去各个世族宅邸。因而这两个人在世族豪绅的圈子里极为有名气,很多人都找他们去训练买来的死奴或者庶子女。”

李鹤霖沉吟片刻,问道:“有办法将他们抓出来吗?”

“有点难,毕竟安国公夫人挺重视这两人,除非让他们‘意外消失’,但为了不打草惊蛇,最好只抓一个,把锅推到那些不服管抢劫别人的灾民头上去,就说是在挑人的时候被围殴致死。正好也让你名正言顺的治那些抢劫者的罪。”

李鹤霖思索了一番,道:“抓训练姑娘的那个。”

“好。”

两人说完话,又回到了不远处的观雪楼。

泰安帝正抿着清茶,看到他们回来,笑道:“方才出去的如此匆忙,可见了想见的人?”

“见到了,说了两句话。”

“那便好。”泰安帝点头,没有再追问的意思,而是重新提起了方才没有议论完的事情:“对于张丞相提出的《税田丈测》,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李鹤霖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不妥。”

“说说看。”

李鹤霖的目光落在中书令张锦的身上,而后者依旧端坐在王相权下首位,端着茶饮了一口,丝毫不在意他的反对。

“前朝太康年间,曾对全国的土地进行过一次丈量和分类。但当时算出的税田只有七百四十二万顷。可前朝开国时,测算出的税田却有三千二百七十七顷,前朝自太祖皇帝以来,一直没有改变过对土地的分类,更没有将税田裁撤合并到其他类型的土地里,那么为何会少了五百多顷的税田?因为土地兼并。”

张锦:“所以臣才会写出这份《税田丈测》,将税田的测算方法和报送方式都进行了细化,并明确了奖惩制度,鼓励百姓互相监督。”

李鹤霖:“可土地兼并是合法的,即便再怎么丈量都不会多出一亩一分。”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合法兼并,大多数都还是因着前朝皇帝昏聩,地方中饱私囊导致的违规兼并。”张锦道:“只需派遣使者前往各州,亲自监督税田的测量,哪怕慢一点,至少保证所有税田都清算准确,不合规的都返还给百姓,即便是官商勾结也不敢说什么。”

李鹤霖嗤笑一声,道:“张公是故意就重避轻,还是真的不知道土地兼并的由来?前朝定下的永业田制度,凡是为官者,按散品等级可分得相应的永业田,一品六十顷,二品三十五顷,三品二十五顷,就连八品、九品,甚至受荫庇上来的子弟都可以每人分到两顷。”

他的目光晦涩,语气沉重:“就比如您,科举之后直接被前朝皇帝点为监察御史,职事官正八品,散品九品,拿了两顷永业田。后来您升任殿中侍御史又得两顷,升御史中丞得四顷,升吏部侍郎银青光禄大夫再得十顷,升门下侍中又得十二顷,父皇登基后为表荣宠将你调任中书令,遵照前朝旧制又给了你十顷。”

单一个人这短短二十四年官途就得了三十八顷永业田,朝堂上的人都加起来又有多少?泰安帝的面色有些不太好看。

李鹤霖继续道:“而您的儿子受到荫庇得了从七品上的散品,不任任何职事官便可以空手得两顷土地,那么其他人呢?从前朝开国到崩塌,六百多年的时间,有多少官员得到了永业田,这些田地世代相传又无需缴税,以至国库空虚。明明是天子土地就却没有一分属于天子,明明律法严明这些条例却偏偏无法替苦难的百姓做主,甚至是成为了造成百姓苦难的本身!”

他目光沉沉的看向张锦:“张公如此就轻避重,我真的怀疑您是不是舍不得这些到手的利益。”

张锦一拍桌子,怒道:“臣一心为国为民,哪里会舍不得这些陛下恩赏?你倒是想将土地从官宦豪绅手里讨回来,可他们会愿意给吗?吃饭要一口一口吃,路也要一步一步走。先将他们不合规的税田抠出来,再一步一步完善律法将他们钻了漏洞得到的税田也抠出来,最后改良裁撤前朝的分封制度才是最稳妥的办法!若都像你一样,只求一步到位,那些地方藩王、官吏早就造反了!”

李鹤霖却觉得他的话更可笑:“贪官就是被你这种人养大了胃口!你以为底下的人都傻吗?能有几亩不合规的土地让你去清算?”

他指着窗外的雪片:“你可知德州为何会变成如今的模样?你问问这些逃难来的百姓手中还有没有土地!你问问他们夏冬两季要交多少粮税!你看过河南道去年报上来的粮税数量吗?一个足有两百顷良田的地方,一年的粮税也不过五十万旦[1]!十顷的皇庄按每亩六斗收税,都不止这五十万旦粮食!你以为就凭你这新的丈量方法,真能解决百姓的疾苦?根本就是在本就困难的生活上雪上加霜!”

[1](唐代一亩产量2到3旦,一旦约42斤)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