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何处飞来双白鹭 > 第359章 心浮气躁忝为公主

何处飞来双白鹭 第359章 心浮气躁忝为公主

作者:韶华过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03:22 来源:文学城

难怪娉姐儿觉得此人有些面熟,必然是年少时几次入宫领宴,远远地瞻仰过福清长公主的尊容。只是福清和殷家的关系堪称错综复杂,所以殷家人对她一直是敬而远之的态度。

与其说福清和殷家的关系,其实倒不如说是她和太后娘娘的关系,毕竟殷家唯太后马首是瞻,太后的喜恶间接地决定了殷家态度的亲疏。

最初,福清与殷太后是水火不容的,毕竟福清的生母是先帝淑妃关氏,而殷太后是先帝的正宫皇后,宠妃与皇后不睦,似乎已经成了戏文上心照不宣的桥段。当然,对殷太后来说,她是对关淑妃没有什么特别的为难、厌恶,只是关氏不服管教,屡屡生事,也是真的。福清肖似乃母,也是嚣张要强的性子,与殷太后嫡出的安成公主,姐妹之间也时有龃龉。

但后来先帝驾崩,许太后母凭子贵,从当年的贵妃一跃成为圣母皇太后,仗势勒令关淑妃殉葬,对淑妃遗下的女儿福清公主,也屡屡打压。殷太后看不过眼,明里暗里多次帮扶过福清。日久见人心,等福清终于意识到嫡母的慈爱,有所软化,两人的关系也日渐和睦。娉姐儿隐约记得,福清公主和离后再建公主府,殷家还受太后所托,到公主府替她暖过房子的。

可是福清为人多疑敏感,又经离丧,性情偏激,有时候她会误解太后的一片慈母心肠,做出过激的反应,有时候又幡然悔悟,和好如初。故而两人之间的关系好一阵,歹一阵。娉姐儿一开始还很有兴趣地听姚氏讲古,了解一下福清公主又怎么了,久而久之也生厌了,后来出嫁之后,更是断了消息源头,故而实在不知道最近福清与太后的关系是好是歹。

不过听方才那一声“哼”,多半最近不算和睦。

殷太后与福清公主之间畸形的母女关系,从前于娉姐儿而言只是一段八卦,可如今再忆,却猛然勾起情肠,想到自己身上。她与红姐儿等三个女儿之间,不也一样是嫡母与庶女的关系,天下养不熟的白眼狼何其之多,贵为公主也不能例外,自己这样费心费力地教养三个女儿,焉知将来不会也养出如福清一般的中山狼?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娉姐儿收敛心神,回归到眼前的事态上,认出对面之人是福清,许多疑问也得到了解答:例如她缘何带那么多男性仆从,又例如,她所挑衅的显然不是自己,而是远在紫禁城慈宁宫的殷太后。

至于朱夫人为何对她如此厌恶,也不难猜了。朱夫人与皇家的关系虽然早已远了,但她自矜身份,一直以皇亲国戚自居,自然容不得福清这样败坏皇家声誉的搅屎棍存在。

事实上若非福清公主有殷太后护着,又是皇帝的长姐,早就被那群言官指指点点,溅了一脸的唾沫星子了。

说来也奇怪,皇帝对这位长姐的态度,也很值得商榷。皇帝是许太后抚养长大的儿子,许太后与关氏又是死对头,福清又不是什么悌爱的好姐姐,皇帝和福清的关系应该很恶劣才对。哪怕仅仅是为了让许太后舒心,他也该狠狠惩治福清的荒唐,更何况福清的所作所为,是实打实地损害了皇室的名声。

是了,险些忘了许太后早已失势,在她身故的前几年,宫里再也没有传出这位高调太后的声息,皇帝和她之间的母子之情,也变得相当微妙。根据娉姐儿的所见所闻,皇帝对许太后,甚至还远不及他对殷太后来得亲近孺慕。

那么根据“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原理,皇帝或许会和福清公主走得近一些?

可是福清公主和许太后之间有杀母之仇,是死敌不假,但皇帝和许太后之间,再怎么疏远,毕竟是血脉相连的母子,母子之间还能成仇?

娉姐儿想不明白。但如果以“皇帝和福清公主关系融洽”为假设,许多事情就说得通了。福清公主能这样嚣张地在京城横行无忌,光有殷太后的庇护,可不会这样顺心,她的所作所为,多少是有皇帝的默许和照顾的。殷太后所能提供的,至多是和离、再婚的许可,和赏赐一些物件、给予一些关心,但要抑制舆论,给崔驸马伪造身份,没有皇帝的默许甚至协助,是很困难的。

说到抑制舆论,娉姐儿脑中忽地灵光一闪,似乎有一道蓝色闪电顺着她的脊梁骨蹿到头顶心,登时令她头皮发麻——监察文武百官,掌控舆情,不正是锦衣卫职责所在?

她几乎要捂住心口,掩耳盗铃般藏住响亮而又急促的心跳,才能勉强维持平静的态度,暗自在心里盘顺逻辑。

为什么自己给赵夫人送小厮的玩笑之举,会被锦衣卫封口?并不是太后权势滔天,也不存在锦衣卫管错人的乌龙,而是因为这件事一旦传扬开来,为人所议论,一位官家夫人给另一位官家夫人送小厮,自然而然地会被意会成贵妇人交换面首淫乐,顺理成章地会联想到坐拥无数面首的福清公主。如此,有关福清公主,有关皇室声誉的八卦将再度如沸如羹。偏生新八卦的主角之一娉姐儿,又恰好和皇家也是沾亲带故,如果议论起来,皇室丑闻就将再度攀上新的舆论高峰了。

锦衣卫奉天子为主,他们行事,要帮助的显然不是身为外戚的娉姐儿,而是天子本人。娉姐儿感觉自己像个稀里糊涂的萝卜,才要被人拔出来翻来覆去品评一番,就被锦衣卫粗暴地按回地里,只为了她萝卜须上的泥点子不要溅到皇帝金光灿灿的龙袍上。

从舆论与名声的角度,一切都很解释得通,如此也不必纠结于皇帝和福清公主之间的关系了,即使两人不睦,福清毕竟是皇帝的姐姐,为了皇室的名声,皇帝也都会替她遮掩丑闻。

想通了这一节,娉姐儿的注意力渐渐地回到了福清公主身上,心中不由地起了几分鄙夷:已经成为四九城里的笑谈了,行事还这样高调,对着恩人的亲戚,还拿鼻孔出气,可见福清的为人实在可厌。

福清公主见娉姐儿久久不语,以为她为自己的身份气势所慑,骄傲地扬起下巴,露出傲慢的笑容,朱唇轻启,正欲说些什么,宽大的袖子却被身旁俊秀的侍从轻轻一拉,阻挡了她的汹汹来势。

福清本能地蹙紧了两道长眉,娉姐儿本以为她要呵斥那从人了,谁料她居然只是振了振衣袖,重新闭上了嘴巴。

娉姐儿瞠目结舌,脑子木了一会儿,才后知后觉地回想起坊间的传言,心道,方才那侍从,多半就是传说中深得长公主喜爱的面首容郎了。

这容郎的姓名,并未在坊间传扬开来,众人只是从福清公主对他的称呼中得知了他的姓氏,只知道此人从前是个戏子,唱的生角,因为台风利落潇洒,扮相俊俏,深得公主的青睐。原本只是容郎所在的班子频频被公主点到公主府唱戏,谁知唱着唱着,戏班子里少了个生角儿,公主府却多了一位面首。

难怪他站得离公主最近,难怪仅仅一个制止的动作,就能让这位出了名的刺头公主打消了进一步挑衅的念头。

娉姐儿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她根本不知道福清公主对太后别扭些什么,就无端遭到迁怒,受了无妄之灾。只是方才她在心里复盘锦衣卫之事花的时间太久,落在旁人眼里,就觉得她是为福清公主的气势所震慑,如鹌鹑一般不言不动,错非福清公主被容郎劝住,就没这么容易息事宁人了。

她本来就是狐假虎威,借了太后的势头,如今福清上前捋了虎须,奈何老虎不在场,娉姐儿也没什么办法,被堕了声势,也只能堕了声势了。

旁观的众人见识了一场皇亲国戚之间的小小摩擦,却是雷声大雨点小,不由有些兴味索然。正在意兴阑珊之际,却有一个长史打扮的人,如先前的宋知一般匆匆爬上山来,捧着一个一模一样的装茱萸的匣子,也进献到公主面前。

一看便知也是太后的赏赐,可见重阳当日的茱萸,太后娘娘给每个小辈都分送了,不偏不倚。

公主嘴唇翕动,飞快地说了什么,袖子一拂,再度被容郎扯住,公主遂恶声恶气地“哼”了一声,将匣子接过,冲长史摆了摆手。

娉姐儿心道,看福清方才的阵仗,显然最近正和太后生分着,竟然没有立刻将太后赏赐的东西扔了,看来容郎的面子果真不小。

谁料公主非但没有将茱萸抛到一边,反而打开匣子,取出一株,插戴在衣襟上,又拿出匣子里一个小巧的香袋,约摸也是装着茱萸的,悬配在腰间。

娉姐儿嘴角一抽,终于明白过来,方才福清公主之所以对着自己嗤之以鼻,并不是因为与太后交恶迁怒到她的亲戚,只是以为太后的茱萸只送了娘家的亲戚,没有送给福清这个女儿,正在吃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