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豪商·女强 > 第9章 冲

豪商·女强 第9章 冲

作者:少地瓜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25 09:56:15 来源:文学城

困扰多日的难题迎来转机,明月高兴得快要飞起来,越发仔细观察,又找到两套水田衣。

第二套也是类似的长条拼接,无甚稀奇,倒是第三套通体菱形的,拼接布片足有六七种颜色,乍一看五彩斑斓,但细看之下却颇和谐。

原来还能这样!

明月大受启发!

晌午时分,三人返程,明月却不进客栈,兴冲冲直奔城内布庄而去。

零料要裁剪衣裳后才有,只卖布的店铺不成,需得找那些兼做成衣买卖的。

她记得西御街上有家布庄十分热情,伙计们并不因年岁、打扮而敷衍客人,前头卖布,墙上挂着许多展示样衣,后院就量体裁衣……哦,就是这里了,薛记布庄!

今日城外有庙会,店内人不多,明月进去时,几个伙计正凑在一处盘点货物,倒是一名三十岁上下的女子笑着起身迎客,“贵客临门,请进。”

她身量娇小,言谈举止却极气派,附近几个伙计神色间也颇恭敬,明月福至心灵,“掌柜的客气了。”

江南经济发达,而经营买卖对体力要求并不苛刻,女掌柜、摊主在这一带并不罕见。

薛掌柜略略朝明月一瞄,笑盈盈道:“姑娘是想采点布料自用呢,还是馈赠亲友?若懒怠动手,店内也有师傅帮忙做。不妨说来听听,我帮姑娘参详。”

她记得这位身量高挑的年轻姑娘前几日来过,也不说话,只一味瞧,瞧了半日又客客气气地走了。

去而复返,必有生意上门。

明月打量着那些样衣,背着手慢慢踱步,半真半假道:“家中长辈在附近做买卖,放我来城中耍几日,我自幼便爱这些东西,左右闲来无事,也想着做两笔买卖。”

“长辈做买卖”就说明是同道中人,长期耳濡目染,这种家里长大的孩子也大多精明,不好欺瞒;“在附近”便是有倚仗,欺负了小的,容易惹来老的。

“姑娘真好胆识,亦好眼力,”薛掌柜赞道,“非我夸口,凡城中有的,我这里一样不缺,城中没有的,但凡姑娘想要,我也有法子弄了来。”

明月腼腆一笑,“实不相瞒,家里人总觉得我小,不大愿意呢,如今我手头现钱不多,倒做不得大的……”

在某些人看来,越是大大方方承认自己穷的,反倒越不穷。薛掌柜便笑,“胖子也不是一口吃成的,你这般年纪有这般志向,已极难得。”

说着,她指着那些素面绸缎道:“银子少也有银子少的做法……”

明月摇头,“掌柜的,不知您这里做成衣,裁剪下来的零料如何处置?”

薛掌柜熟练道:“若是店里事先做好的成衣,零料自有去处。若您看中了料子现扯现做,自然按尺寸裁剪,剩下的零料亦要一并交还,您只管放心。”

各人身量不同,喜好各异,况且富贵人家养着针线娘子,用不着外头的;穷人偏好省钱自缝,用不起外头的,故而成衣买卖并不兴盛,多是各大布庄、织坊有新料子上市时,略做几件打样引客,再者偶尔卖几件急用罢了。

若这位姑娘想做成衣买卖,只怕是有进无出……

“我想要裁剪剩下的零料。”明月指着那些成衣道。

薛掌柜错愕,合着您想买碎布头啊!

以为客人想买珠子,没想到看中的竟是装珠子的木盒!

开门做生意,大小都是买卖,没有胡乱往外推的道理,推来推去,财气都推没了。见明月不似玩笑,薛掌柜也没了脾气,左右今儿清闲,便亲自领她去后头屋子里,就见靠墙一个架子被分成若干个小格,里面整整齐齐摆着许多不同材质和颜色的碎布片,都按大小摞好,十分齐整。

窥一斑而见全豹,单看这点便知薛掌柜行事之细致。

明月粗粗估算,少说也能有几十斤,“这些怎么卖呢?”

里面也有若干年前时兴的老料片,当年没能出手,如今就更难卖了。

薛掌柜眸光一闪,“也不拘多少,你若包圆,我算便宜些,就按一斤一两称给你罢。”

碎布大多是店里自用,匀下来做领边和袖头。因常有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好料子,几个大钱就得,偶尔也有想做精致荷包、扇套等细小活计的客人来拿几块,挑挑拣拣,走货不算快。

“您莫要看我年岁小就哄我,”明月斜觑着她笑,随手拿起两摞,“这一叠是罗,整布市价多在三两到五两一匹,一匹足有四丈,也不过两斤半上下,您这个价,同我买整料有何分别?买整的我还能细挑花色哩!再说这摞薄绸,一匹不到三斤……况且领口挖出来的剩料不过巴掌大小,且是圆的,易劈丝,而腋下裁的长片却更大更好用……”【注1】

“本就是零料,品类又多,哪里来得及细分?再说,里头这么多厚缎子呢!”眼见不好糊弄,薛掌柜也笑了,借坡下驴,“你若诚心要,我再便宜些就是了。”

“非我强人所难,”见她松口,明月也放软语气,“只是我一个女孩儿家头回施展,若不小心些,家人必要笑话,日后再要做点什么更难。”

薛掌柜自己就是女人,知道她这话不假,想了一回,“也罢,合该你我投缘。”

两位女郎好一番你来我往,最终各退一步,约定若不挑、包圆,直接按六钱一斤算。若要挑选或分门别类,秋冬的重缎需得照一两三钱银子一斤。

这批货薄料和厚料数量相当,更兼六成以上都是腋下裁剪的大长条,方头方脑,不必特意修剪就能直接拼衣裤、百家被。而挖领口的大圆片正适合缝荷包,无需额外裁剪,极好用。

一匹重缎少说七、八斤,最便宜的也要十几、二十两,整料折算三、四两一斤呢,哪怕算上薄料,也真真儿够实惠了。

薛记布料更新换代极快,薛掌柜也懒得做零碎买卖,总共四十三斤三两,痛快抹掉零头。

付银子的时候,明月才觉肉痛。

足足二十五两八钱啊!除去以防万一的储备银子,她可动用的也才四十三两而已……

“掌柜的,您看……”她捏着小荷包,期期艾艾地望过去。

薛掌柜都被气笑了,“一斤里讲,分量里讲,付账时还讲么?”

这里杀一点,那里杀一点,最后还剩个蛋!白送你得了!

果真家学渊源呐!

明月?腆着脸?笑,声音甜甜的,“好姐姐,您家大业大,权当日行一善罢!”

做买卖的哪个不是精打细算,一分一毫的讲?为赚钱,不丢人!

“罢罢罢!”薛掌柜捏捏眉心,“且算二十五两半吧!”

明月适可而止,嘿嘿笑了几声,美滋滋付账。

嘿嘿,又省下三钱!

“妹子,你有这份精明劲儿,日后必然发达!”薛掌柜话锋一转,反守为攻,“当真不要整料么?”

小荷包瞬间干瘪,明月恨不得心疼得打摆子,闻言直把脑袋甩成拨浪鼓。没钱,没钱了!

薛掌柜柳眉一挑,“妹子,我知你要做哪些人的买卖,可凡事谁又说得准呢?若果然人家相中了纹样,想扯几尺好料子来做正经衣裳,你却没有,岂不要眼睁睁看着银子溜走?”

明月一琢磨,确实是这个道理。

既舍得买零料,未必就不会咬咬牙买整料,但……贵啊!

见她并未一口回绝,薛掌柜干脆拉着她去前头,“瞧瞧,都是今年的新货,颜色鲜亮,花样也好,送人、自用都使得,如今北面还不多呢,好卖得很。你若要,我只收本钱!”

凡是商人跟你喊“赔本”“只要本钱”的,一律不要信,真不挣钱他们就不会卖了,所以这话明月权当刮风,只埋头细看成色,又在心里盘算:

去哪里卖呢?自然要回物以稀为贵的北面,但绝不可能是通镇,也无需太远,路上危险不说,往返本钱也高。

遇到常夫人后歇脚的第一座县城就很好,繁华却不产丝绸,通镇的人也鲜少到那里去。

今儿是三月初六,若立刻启程,顺利的话三月底四月初就能到,正是该穿轻巧鲜亮的夏衫的时候……

“这两个怎么卖?”她指着几匹绫罗问。

“妹子好眼力,缠枝石榴纹的是越州绫,有大红、银红两色。”薛掌柜亲自将料子抖开与她瞧,细笋般的白嫩手指与靓丽布料交相辉映,白的更白,艳的更艳,“这鱼戏莲荷乃本地罗,有杏红、浅碧、水蓝和湖绿四色,俱都透光透气不透肉,盛夏穿着,遍体生风。”

绫罗与寻常丝绸不同,布料多细孔,贴在肉上时看不真切,迎光举起时,对面人脸清晰可见,风吹飒飒,分外清爽。

此种自身带提花的绫罗织造更加艰难,非若干熟练织工配专门织机不可得,又很慢,故而虽薄却贵,备受追捧。

世人讲究多子多福,石榴乃北人最爱的纹样之一,而鱼戏莲荷颇有意趣,夏日多见,因此明月选了这两个。

“外头哪家不卖到三两一匹?”薛掌柜说,“妹子你年纪虽轻,办事却老练,我一见就爱,你若诚心要,我只收二两八钱的本钱便罢。”

明月笑笑,没说话,又要看另外几匹。

外头确实卖三两不假,但一口气要四匹,本就能讲价,此乃行规。至于本钱,呵,薛掌柜的话也未必为真。

“这个就更好了!”薛掌柜不催,只一味夸赞,“正经湖丝!妹子你是懂行的,我不多讲,你自己瞧就是。”

确实好,方才看的那两匹已经不错了,但跟湖丝一比,却立刻显得光泽暗淡了些,孔洞僵硬了些,更无湖丝那样油脂般细腻柔滑的流水般的手感。

“怎么卖?”

“五两,概不还价。”

明月立刻放了回去。

这个是真买不起。

了解价格后,再看普通丝也挺好!

最后,明月选定缠枝石榴越州绫、鱼戏莲荷和柿蒂纹的两样杭罗。

缠枝石榴的意头决定了它大多被用在年轻妇人身上,就选大红色。鱼戏莲荷有“连年有余”的好意头,历来为人们所喜爱,且自带三分水意,暖色相冲,水蓝色更添三分清凉,正好夏日用。柿蒂纹寓意“事事如意”,明月决定要一个贴近的浅柿子色,再要一个淡黄,男女老少皆宜。

“四匹,十两吧。”丝质寻常,颜色亦泛泛,后面三匹又是本地产的,少了运输,大可以杀价。

薛掌柜连连摇头,作心痛状,“妹子,二两八已不赚钱啦!”

明月直接把荷包抖开,穷得堂堂正正,“扣掉十两,剩下的返乡都未必够,您总不好叫我沿途乞讨吧?”

薛掌柜:“……”

非我刻薄,这样穷,你作甚丝绸买卖呦!

若明月知她心中所想,必倒地喊冤:我只会这个。

见她不说话,明月点点头,转身就走,“那算了,方才的小料我也不要了,再去别家瞧瞧吧。”

薛掌柜:“……?!”

明月前脚刚出店门,薛掌柜就在后面无奈道:“罢罢罢!”

【注1】历朝历代具体尺寸数值各不相同,“匹”这个计量单位也有区别,本文大背景以宋代为蓝本:“宋承前代之制,调绢、绸、绢、布、丝、绵以供军须,又就所产折科、和市。”“自周显德中,受公私织造并须幅广二尺五分,民所输绢匹重十二两,疏薄短狭、涂粉入药者禁之;河北诸州军重十两,各长四十二尺。宋因其旧。”出自《宋史》·志第一百二十八 食货上三(布帛 和籴 漕运)

宋代一尺约为31.2厘米,也就是说宋代市面上流通最多的布匹尺寸大约为幅宽62厘米,长13米。但也有例外,某些特别贵重的料子,比如苏绣、缂丝、重锦等,经常会以“幅”“张”论,长度、价格自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