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寒鸦不渡 > 第25章 番外一(有好几个一小篇番外)

寒鸦不渡 第25章 番外一(有好几个一小篇番外)

作者:莫生闲话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0 08:09:44 来源:文学城

番外:长命百岁

新帝三年的雪下得特别大,寒鸦阁的老梅树却开了花。

沈知白踩着积雪走到树下,指尖拂过嶙峋枝干——那里新添了三道刻痕,与旁边三百道旧痕排成整列。

“主子,按您的吩咐...”萧沉舟递来乌木匣,“各地送来的陈皮梅都在这儿了。”

匣中三百包蜜饯整整齐齐,每包桑皮纸都印着产地:青州、南境、甚至西域。她拆开最近那包,果香混着药气扑面而来。

“他当年...”她忽然问,“是不是很疼?”

萧沉舟沉默良久,从袖中取出本医案。永和十二年的纸页已发脆,上面是谢临渊少年时的字迹:

【戌时服断肠散,剧痛呕血,忆她赠梅时笑颜遂止】

又一页:

【腐心草毒发,咬碎梅核忍痛,齿痕深可见骨】

最新那页墨迹淋漓:

【七日醉入髓,愿她永不知此痛】

雪落无声,她将医案贴在心口,仿佛抱住那个总在暗处咯血的少年。

---

开春时,她在谢临渊旧衣箱底发现只风筝。

纸面绘着拙劣的寒鸦衔梅,尾巴上密密麻麻写满小字:

【癸卯年三月三,想带她放风筝,恐赵家眼线作罢】 【甲辰年清明,扎了这只,终究没送出去】 【丙午年祭日前夜,在翅骨里藏了封信】

她拆开翅骨,蝉翼纱上血书斑驳:

【若你发现此处,我应已得自由】 【南境有处悬崖,开满六月雪】 【替我看看】

她真的去了那座悬崖。

白云深处,野花如雪。采药人指着某处笑道:“姑娘来得巧,去年这儿还有对乌鸦搭窝呢——公鸦瘸了左腿,母鸦缺根趾爪,天天挨着喂食儿...”

她忽然泪如雨下。

---

七十岁那年,她舌底刺青彻底褪色。临睡前照例对镜查看,却见青痕凝成新字:

【好好睡】_

翌日梳头时,银簪突然断裂,掉出粒蜡丸。里面卷着糖纸:

【枕头下有安神香,添了陈皮梅粉】 【莫再梦我咳血】

她拆开枕芯,果然嗅到熟悉梅香。香料包里裹着张婚书,日期是新帝元年元宵——他假死那日。

背面添了行小字:

【拜堂礼成】_

原来那日朱雀门楼的白衣人影,真不是幻觉。

---

百岁寿辰清晨,她推开冰棺躺在他身侧。

玄冰消融时,他袖中滑出本小册子。纸页鲜亮如新,画满她不同年岁的模样:

【六十岁,她救了个孩儿,笑纹似当年】 【七十岁,雪山采药,白发沾梅香】 【八十岁,对着糖纸发呆,偷添了新梅】_

最后页墨迹未干:

【黄泉路冷】 【备了三百包蜜饯】 【够你一路甜着走来】

她笑着合眼,指尖与他断指相扣。

冰洞外,三百只寒鸦衔梅而来,覆满雪山。

---

又百年,采药童子在冰洞拾得铁匣。

匣中三百张糖纸纷飞如蝶,拼出穹顶的情话:

【长命百岁】 【终得偕老】

最旧的糖纸突然显影,浮现少年谢临渊与少女沈知白——

他偷画她采药模样,她转身递来陈皮梅:“吃了就不疼啦!”

风吹梅香散,山河永寂。

番外:长命百岁

雪落在青州药谷时,总是无声的。

沈知白已九十又七,鬓发如雪,目似枯潭。她在这谷中住了十年,再未离开。世人皆知青州有位神医,起死回生,却鲜少有人见过她真容。她治病从不收银钱,只需患者以一则故事相换。

今日来的是一对年轻夫妻,为孩儿求医。孩儿病愈后,男人拘谨开口:“我们…没什么故事。”女人忽然道:“我唱支歌谣吧?”

她轻声哼唱,调子古怪,词也模糊。沈知白枯坐的身形猛然一颤。

那是谢临渊曾哼过的童谣。他死后数十年,她首次听闻。

“跟谁学的?”她声音嘶哑。

女人被她的急切吓住,讷讷道:“祖上传的…说是一位贵人教的,若遇危难,可唱此歌求援。”

沈知白闭目,挥挥手让他们离去。

夜半时,她颤巍巍打开药箱最底层的锁格。里面只三样东西:一包干涸发黑的蜜饯,一枚以人指骨雕成的戒指,还有半幅被血浸透的纸。

蜜饯是他在刑场赴死那天怀中藏的,被箭矢洞穿,糖渣与血肉凝在一起。她当年抢回他残缺尸身时,从破碎的胸腔里掏出这团东西。

指骨戒指是他的。她继任寒鸦首领那日,元老将这枚戒指交给她,说主上遗令:若遇覆灭之危,可碎此戒,内有最后一计。

她从未碎过。她宁愿寒鸦覆灭,也想留点他的东西。

半幅血书是她从他肋骨间发现的画像背面撕下的。画像正面是她十六岁模样,背面原本应有字,却被血污了大半,只辨得出“长命”二字。

后来她用了无数方法,才让血迹淡化,显出后面模糊的墨迹:

“知白,要长命百岁啊。”

落款是一个极淡的“渊”,几乎被她的泪水晕开。

她曾恨他擅作主张,恨他逼她独活。可后来她才懂,他这一生为复仇、为阿姐、为家国,唯一一次全然自私,便是用最惨烈的方式,在她命里刻下永不磨灭的痕。

她确实长命百岁了。

活得比谁都久。

久到忘记糖的甜味,忘记他的嗓音,只记得雪落刑场那天,他望向她藏身之处,嘴唇无声开合。

她说她没看。可她看了千百遍。

他说的是:“别哭。”

窗外风雪愈大。沈知白蜷在榻上,将那枚冰冷的指骨戒指贴在胸口。

“谢临渊,”她对着虚空喃喃,“我做到啦。”

长命百岁,孤寂无你。

这便是你予我,最后的惩罚与慈悲。

翌日,药童送来饭食时,见她安卧榻上,神色宁静,唇角含一丝笑。

手中紧握一枚指骨戒指,已然长眠。

案上摊开的旧书页间,夹着一片干枯的鸦羽,底下压着那半幅血书。

墨迹历经百年,终于彻底晕开,模糊了字迹,唯有那一个“渊”字,清晰如昨。

番外:糖霜

雪落无声。

云京的冬天,总是带着一股铁锈和陈血的味道,即使在新帝登基、赵党覆灭的多年以后。对于沈知白而言,这座皇城唯一干净的白色,只在谢临渊死的那一日,刑场之上。

她如今是寒鸦的首领。手指拂过密报时,那节断指上的戒指冰凉的触感,时刻提醒着她这个事实。他的位置,他的责任,他未尽的棋局,如今都由她接手。

哑叔在前年冬天去了,守着那座衣冠冢,安静得就像他从未能说出的话。沈知白将他葬在冢旁,碑上无字,一如谢临渊那座空坟。

小皇帝已能独自处理朝政,眉眼间偶尔会闪过一丝他六哥当年的锐利,但更多的是沈知白刻意引导的仁厚。他不再问她“六哥是不是不回来了”,只是每次她离去时,总会让内侍捧来一盒御制的蜜饯。

“沈姑姑,天寒,路上甜嘴。”少年天子的话说得克制,眼底却藏着不易察觉的怜悯与担忧。

沈知白总是收下,道谢,然后转身将那盒精致昂贵的点心,递给街角蜷缩的乞儿。

她已很多年不吃甜食了。那滋味太灼人,像滚烫的血,像碎裂的糖块混着冰冷的铁箭,卡在喉间,咽不下,化不开。

这次离京,目的地是南境。寒鸦的线索网捕捉到一株罕见药材的踪迹,于她新研的药方有益。马车轱辘碾过官道,窗外是不断倒退的荒凉冬景。

行至青州地界时,忽逢大雪,不得已暂歇于路边一间破旧茶寮。

寮内简陋,只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丈守着泥炉,煮着粗茶。几个行商模样的男子围坐一桌,高声谈论着近日见闻。

“……要说狠,还得是当年那位!啧啧,万箭穿心哪!听说尸首都没找全……”一个胖子唾沫横飞。

“嘘!不要命了!敢议皇室!”同伴紧张地制止。

“怕什么,都多少年的事了?再说,那位爷死的可不光彩,谋逆大罪!”胖子压低了声音,却依旧难掩兴奋,“不过话说回来,他对身边人倒是大方。就听说他死后,有个伺候过的老仆,得了一大笔金银,够几辈子吃喝了……”

沈知白端着粗陶碗的手稳如磐石,热气氤氲了她苍白的面容。

另一个瘦削的行商接口:“这算啥?我有个远亲,当年在皇陵当差,说更邪乎的是,那位爷的衣冠冢里,压根没放什么金银,就放了个发霉的破香囊,还有……嘿,一堆糖!”

“糖?”

“啊,说是用油纸包得好好的一颗颗蜜饯,足足几百包,堆得像小山!下葬那天,怪事发生了,明明密封的棺材,里头愣是飘出一股甜味儿,混着药味,香得诡异……”瘦子说得绘声绘色,“结果没几天,坟头让人给刨了,你说奇不奇?陪葬的金银一点没少,就那些糖,一颗都没了!都说是不是让野狗叼了,可野狗也不吃那甜腻玩意儿啊……”

哐当。

沈知白手中的茶碗落在木桌上,发出沉闷一响。浊黄的茶水漫开,濡湿了她的袖口。

行商们吓了一跳,扭头看来,只见一个身着素青棉袍的女子垂首坐着,帷帽遮住了脸,只露出一截紧绷的下颌。

“这位……夫人?您没事吧?”老丈关切地问。

她缓缓摇头,抬手示意无妨。声音从帷帽下传出,嘶哑得厉害:“无事。手滑了。”

她从袖中摸出一粒碎银放在桌上,起身,走入寮外漫天风雪之中。

冷风如刀,刮在脸上,却感觉不到疼。

她一步步走向停在一旁的马车,脚步稳得惊人。车夫正要询问,却见她已然掀帘上车。

车厢内,她独自坐着。风雪被隔绝在外,世界寂静无声。

然后,她慢慢地、慢慢地伸出手,探入随身药箱的最底层,那格永远上着锁的抽屉。钥匙是她那截断指上的戒指。

锁舌弹开。

里面没有机密文书,没有神兵利器。只有一包又一包,用最普通的油纸包着,细绳捆扎的蜜饯。历经岁月,油纸早已发黄发脆,边角磨损,散发出一种陈旧纸张、干涸药渍和一丝微弱甜香混合的、难以言喻的气味。

整整三百六十五包。

他死后,她掘开衣冠冢,疯了一样地将它们全部取出。仿佛那是她唯一能从地狱之火中抢回的、关于他的灰烬。

她颤抖着拿起一包,油纸脆得几乎要碎裂。她小心翼翼地解开细绳,摊开。

里面的蜜饯干瘪萎缩,颜色深暗,表面凝结着一层白色的糖霜,像极了那个雪日,刑场上经久不散的寒气。

她怔怔地看着。

忽然,她像是发现了什么,指尖极轻地拂开那些糖霜。

干硬的蜜饯表面,依稀可见一个极淡、极小的齿痕。不是咬碎的痕,而是隐忍的、克制的,用力抵在上面的痕迹。

——每月一包糖。 ——他送来时,自己服下一颗毒。

脑海中闪过他苍白的脸,他隐忍咳嗽时轻颤的肩,他背对她时或许因剧痛而咬紧的牙关,以及那最终被箭矢撕裂、糖渣与血肉模糊的胸膛。

他一生都在吞咽苦毒,却执拗地、一遍又一遍地,送她糖霜。

冰冷的、迟来了数十年的甜意,此刻才如同毒药般,猛烈地窜过她的四肢百骸,烧穿她的五脏六腑。

马车外,风雪呼啸,是寒鸦永不渡的忘川哀声。

马车内,沈知白低着头,佝偻着腰背,双手紧紧捧着那包干涸的糖。

一滴滚烫的水珠终于砸落,穿透脆弱的油纸,晕开在那枚带着齿痕的蜜饯上,洇出一小片深暗的、苦涩的湿痕。

她终其一生没有再吃一颗糖。

而那包着糖的旧油纸,她却啃咬了一生。

番外:当归

南境的雨,总是下得没有章法。方才还是日头,转瞬就泼下瓢泼大雨,将山间小径浇得泥泞不堪。

沈知白的药篓几乎满了。她蹲在一处凸出的山岩下避雨,看着雨帘将远处的药谷笼罩成一片朦胧的青灰色。青州药谷,她终究还是回来了。不是衣锦还乡,而是倦鸟投林。谢临渊曾在那张遗地图上,将这里标记为“安”,旁边还有一个极浅的、墨点似的鸦形记号。

几十年云游,她治过王公贵族,也救过贩夫走卒,脚步踏遍大晟,却始终绕开这片故土。近乡情怯,她怯的并非物是人非,而是怕这里的每一寸泥土、每一缕药香,都变成刻刀,将她深埋的记忆掘出,鞭笞她为何独活至今。

雨势稍歇,她背起药篓,深一脚浅一脚地往谷中曾经的家的方向走去。药圃早已荒芜,被野草和不知名的藤蔓占据,只有几株特别顽强的老药,还在杂草丛中探出头,开着零星的花。

老屋倾颓了大半,只剩几堵残墙倔强地立着,诉说着曾经有人在此悬壶济世的岁月。她放下药篓,默默清理着院中的荒草。动作间,锄头碰到一块硬物。

是一块被泥土半埋的磨刀石,边缘光滑,中间凹陷。她怔住。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个总是咳嗽着、脸色苍白的“求医”公子,曾倚在这附近,看她晾晒药材,偶尔会拿起这把钝了的药锄,笨拙地在这石上磨几下,然后被飞溅的火星呛得咳嗽更凶。

她当时只觉这皇子演戏未免太过投入,连这种粗活也要沾染。如今才明白,他或许只是想在她生活过的痕迹里,多停留一刻,用他的方式,留下一点微不足道的印记。

她继续清理,在残垣断壁下,又挖出一个小小的、密封的陶罐。罐身冰冷,沾满泥土。她拂去尘土,揭开蜡封。

一股混合着陈年药材和淡淡墨香的气息逸出。

罐子里没有金银,只有一叠保存得极好的纸。最上面是几张泛黄的药方,字迹稚嫩,是她年少时所开,上面甚至还有她当年不小心滴落的墨点。药方之下,是几张细致的图,画的是药圃的布局,每株药材旁都细密地标注了习性、采收时节,笔锋凌厉却耐心十足——是他的字。

图下面,压着一封信。信封上空无一字。

她指尖微颤,展开。

信纸上的字迹,是她熟悉的、属于谢临渊的凌厉笔锋,只是墨色深浅不一,字行略显虚浮,像是在极度的病痛或虚弱中写下。

“知白:”

开头只有她的名字,墨迹深重,仿佛落笔时千钧之重。

“若你见此信,大抵我已事败身死,而你……依你的性子,定是活了下来,并且回到了这里。”

“青州药谷,是你最初的模样。我曾在此‘养伤’时,暗中绘下药圃图,原想待尘埃落定,替你重建,种满你想要的药材。如今看来,终成空念。”

“不必为我报仇。赵氏覆灭,寒鸦传承,皆在我局中。你活着,便是此局最终的目的,亦是唯一的变数。我算计一生,唯算不透你。”

“阿姐去后,我活着的意义便是复仇。直至遇见你,方知人生尚有另一种‘可期’。只可惜,我身陷囹圄,满手血腥,早已不配任何‘可期’。所能做,唯有替你斩尽荆棘,留一条生路。”

“知白,好好活着。长命百岁,儿孙绕膝,将沈氏医术传扬天下。忘掉云京,忘掉寒鸦,忘掉……谢临渊。”

“此生憾事,未能见你药圃重开,当归满园。”

落款处,没有名字,只有一点孤零零的墨迹,像一滴凝固的血,又像一只敛翅的寒鸦。

信纸的右下角,蹭上了一点暗褐色的痕迹,带着极淡的、若有似无的血腥气。

雨不知何时又下了起来,淅淅沥沥,打在残破的屋顶和茂密的草丛上,像是天地间一场温柔的恸哭。

沈知白握着那封信,站在荒芜的庭院中,站了许久许久。

第二年春,青州药谷的废址上,重新有了人烟。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妪,带着几个雇来的药农,清理荒草,翻垦土地。

她种下的第一批药材里,有一片长势格外喜人的当归。

微风拂过,绿浪翻滚,散发出苦涩而清冽的香气。

老妪时常独自站在那片当归田边,一站就是半晌,目光悠远,仿佛透过时光,看到了那个病弱苍白的青年,正蹙着眉,小心翼翼地在图纸上,为她标注下“当归”二字。

此生已渡,寒鸦归巢。

只是当归之时,故人已逝。

番外:初见

青州的雨,总是下得又急又冷,砸在泥地里,溅起带着土腥味的水花。

十岁的沈知白攥紧小小的药篓,缩在一处狭窄的山岩下,望着连绵的雨幕,小脸皱成一团。偷跑出来采药,却遇上山雨,回去定要挨训了。

雨声嘈切中,她忽然听到一丝异响。

不是雨打树叶,也不是山涧涨水,更像是……压抑的、痛苦的喘息。

她循着声音,拨开湿漉漉的灌木,瞳孔骤然一缩。

不远处的泥泞里,倒着一个少年。

看年纪约莫十三四岁,衣衫被雨水和泥浆浸得看不出原本颜色,几处破损的地方渗着暗红,混着雨水蜿蜒流下。他脸色苍白得吓人,嘴唇却泛着诡异的乌青,身体因寒冷和痛苦微微痉挛。最骇人的是他心口偏上的位置,插着半截断箭,伤口周围的布料颜色深得发黑。

他竟还醒着。

听到动静,少年猛地睁开眼。那是一双极其漂亮的眼睛,即便在如此狼狈的情形下,依旧深邃得像蕴着寒星的夜。只是此刻,里面全是野兽般的警惕、痛苦,以及一种超乎年龄的冰冷杀意。

沈知白被那眼神吓得后退半步,差点摔倒。

少年似乎想动,却牵动了伤口,闷哼一声,额角青筋暴起,冷汗瞬间混着雨水滑落。他死死咬着牙,试图撑起身体,但徒劳无功,反而让血涌得更急。

恐惧过后,医者的本能占了上风。沈知白看清了他的伤势,也看清了他眼中那抹不甘的、顽强的求生欲。

她犹豫了一下,慢慢靠近,用尽量柔软的声音说:“你…你别动,你流了好多血。”

少年眼神更厉,像是被触及逆鳞,从喉咙里挤出嘶哑的声音:“滚…开!”

沈知白却不怕了。她蹲下身,放下药篓,小心翼翼地查看他的伤口:“我是山下药谷沈家的,我懂医术。你再动,箭镞会刺得更深,可能就…就没救了。”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可靠些。

少年紧绷的身体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审视的目光在她稚嫩却认真的脸上逡巡。

雨还在下,冰凉的雨水顺着他漆黑的睫毛滴落。他终是耗尽了力气,脱力地躺回泥泞中,胸口剧烈起伏,喘息声粗重得吓人,只有那双眼睛,依旧死死盯着她,带着不容靠近的警告。

沈知白从药篓里翻出止血的草药,又找出父亲给她防身用的小银刀,在雨水里草草冲洗了一下。她看着那狰狞的伤口,小手有些抖,却努力稳住。

“可能会很疼,你…你忍着点。”她小声道,像是在安慰他,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她没有麻沸散,只能尽量快。清理腐肉,剜出嵌入的箭簇碎屑,敷上草药…整个过程,少年死死咬着下唇,没再发出一声痛呼,只有身体无法抑制的颤抖和额间暴出的冷汗,泄露了他正承受着怎样的剧痛。

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她,那警惕和冰冷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取代,像是惊异,又像是某种深沉的、看不懂的东西。

处理完伤口,沈知白已是满头大汗,混合着雨水。她看着少年依旧苍白的脸,想了想,从怀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里面是几颗她舍不得吃的蜜饯,娘亲做的,能甜很久。

她拈起一颗,递到他嘴边:“给你。吃了…就没那么疼了。”

少年怔住,看着眼前那枚小小的、沾了点雨水和泥渍的蜜饯,又看向女孩清澈专注的眼眸。他眼底的冰封似乎裂开了一丝缝隙。

他极其缓慢地、试探地张开嘴,就着她的手,含住了那颗蜜饯。

甜味很淡,迅速在冰冷的口腔里化开,压下了翻涌的血腥气。

沈知白看着他,轻轻松了口气,露出一个浅浅的笑:“你真好厉害,这么疼都不哭。”

少年垂下眼睫,浓密的阴影遮住了眸中情绪。许久,他用极低极哑的声音问:“…你叫什么?”

“沈知白。”女孩答得清脆,“知白守黑的意思。我爹取的。”

少年沉默着,似乎在咀嚼这个名字。

雨渐渐小了,天光从云层缝隙漏下。

远处隐约传来呼唤声,是药谷的人寻来了。

少年猛地睁开眼,挣扎着想要坐起。

“你别动!”沈知白急忙按住他,“我家人来找我了,你等我,我让他们来帮你!”

她说着,背起药篓,匆匆跑出几步,又回头不放心地叮嘱:“一定等我啊!”

少年的身影在渐歇的雨幕中显得有些模糊。他没有答应,也没有再看她,只是缓缓地、极其艰难地,用手撑着她刚才避雨的那块山岩,试图站起来。

沈知白的身影消失在山道尽头。

等到沈家的人举着火把找到这里时,岩石下只剩一滩被雨水稀释的血水,和几株被压垮的野草。

仿佛那个重伤濒死的少年,和那个喂他蜜饯的女孩,都只是山雨午后的一场幻影。

只有沈知白知道不是。

她低头,看着空荡荡的油纸包,心里有点莫名的失落。

而远处山林更深的地方,一个浑身湿透、伤口撕裂的少年倚着树干,剧烈地咳嗽着,苍白的指尖紧紧攥着一颗已经有些融化的蜜饯。

他舌尖抵着那点残存的甜意,回头望了一眼药谷的方向,眼底是深不见底的幽潭。

然后转身,踉跄地、却又无比决绝地,消失在暮色四合的群山之中。

寒鸦初啼,无人知晓。

番外:无字药方

南境的冬天来得迟,却依旧带着沁骨的湿冷。沈知白在云游的第十三个年头,于漓江畔支起一间小小的医寮。

她不再年轻,鬓角染了霜,眼神却愈发沉静,像深潭的水,映着过往,却波澜不惊。那双曾自断一指的手,捻起银针时依旧稳如磐石。

医寮简陋,仅一桌一榻一药柜。她看病不同旁人,不问贫富,只观气色脉象,然后低头写方。她的药方往往奇效,却无人能仿,因那字迹并非寻常楷书,而是一种极古怪的排列,似字非字,似图非图。

偶尔有走南闯北、见识广博的老先生眯着眼瞧了,会悚然一惊,压低声音对同伴道:“这…这像是前朝‘密文’的路数,专递军中急报的,早失传了…”

沈知白只是垂眸捣药,恍若未闻。

这日傍晚,雨丝斜织,江面泛起朦胧雾气。病人都已散去,她正欲掩门,却见一艘乌篷船悄无声息地靠岸,船头立着一位披着蓑衣的老者。

老者登岸,步履沉稳,气息内敛,不似寻常渔夫。他行至医寮前,并未求医,只从怀中取出一物,置于桌上。

那是一张纸。

纸张泛黄,边缘破损,被仔细地裱糊在一层薄如蝉翼的素绢上,保存得极好。上面空无一字。

沈知白捣药的手顿住了。

她看着那张无字的纸,目光像是穿透了时光,落在极其遥远的地方。许久,她伸出手,指尖极轻地拂过纸面。

触感微糙,带着陈年纸张特有的气息。

她没有问老者从何得来,也没有问为何送来。她只是转身,从药柜最底层的暗格中,取出一只小小的白瓷碗,又拿出一包药粉,倒入碗中。

那药粉并非她平日所用任何药材,色泽暗沉,带着极淡的腥气。

她提起微温的茶壶,将水注入碗中。药粉遇水,并未立刻融化,而是浮起一层极细微的泡沫,颜色渐渐变得浅淡,最后竟化为一碗清澈无色的液体,只余一丝若有似无的苦涩药香。

她端起碗,将碗中液体,缓缓倾倒在那一张无字的纸上。

老者屏息看着。

液体漫过纸面,浸润,渗透。

起初,并无变化。

几个呼吸之后,那空白的纸面上,竟开始一点点显现出痕迹!

并非墨迹,而是一种极淡的、锈褐色的纹路,蜿蜒伸展,勾勒出字迹。那字迹瘦硬凌厉,转折处带着不容错辨的决绝锋芒。

字不多,只有寥寥几行。

写的是一张药方。君臣佐使,分量火候,标注得一丝不苟。只是那药方古怪,几味主药药性猛烈相冲,按常理,绝非治病之方,反倒像……像某种催发潜能、透支生命的虎狼之剂。

药方最下方,没有署名,只绘了一只极小的、敛翅垂首的寒鸦。

墨迹(或者说,是血迹)黯淡,隔着漫长岁月,透出一股孤绝的死气。

沈知白的指尖按在那只小小的寒鸦上,冰冷一片。

她认得这字。也认得这“药”。更认得这画。

这是他当年潜伏赵党核心时,用以博取信任、自毁根基的毒方之一。他以自身为皿,试遍各种剧毒,将反应、效用、乃至解方,皆用自身鲜血为墨,写于这种特制的密纸上,遇药水方显。

她曾不解他为何要如此疯狂地记录这些,甚至暗中恨他不惜己身。

直到后来,她继承寒鸦,整理他遗物,才在那间冰封的密室里,看到整整一壁柜的瓶瓶罐罐,旁边堆叠着厚厚一沓类似的、显形后的“无字”药方。

每一张药方旁,都配套放着另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是他后期字迹,用寻常墨笔写着:

“此毒阴寒,损心脉,解法需佐以三七、赤芍…知白或可用。” “此剂狂躁,灼肝腑,若误服,当以金针渡穴,取风门、肝俞…知白应知。” “此物无解,唯…”

最后一张,只有三个字:“勿近之”。

他并非记录毒方,他是在用自己的命,为她试出一条条生路,写下一条条解毒之法。他怕自己死后,若她不慎沾染,无人可救。

所以,他先尝遍世间百毒,先踏遍所有死路。

老者沉默地看着她,看着这位传说中的人物周身弥漫开一种无声的悲恸。那悲恸并非嚎啕,而是更深沉的,仿佛连灵魂都被抽离的寂静。

雨打江面,沙沙作响。

许久,沈知白缓缓卷起那张已然显现字迹的纸,动作轻柔得像是在触碰一个易碎的梦。

“有劳。”她开口,声音嘶哑得如同被砂纸磨过。

老者躬身一礼,如来时一般,悄无声息地退入雨雾之中,乘船离去。

医寮内重归寂静。

沈知白将那张卷起的药方,放入怀中,贴身处。那里,早已放着另一张纸。那张他留给她最后的血书,上面写着“要长命百岁啊”。

一毒一解。一死一生。

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迷蒙的江景。对岸的山峦在雨雾中只剩下模糊的轮廓,像极了那个人总是隐在暗处、看不真切的眉眼。

她站了许久。然后,极轻极轻地,哼起一支不成调的曲子。是很多很多年前,青州山崖下,那个浑身是伤、眼神冰冷的少年,在咽下她给的蜜饯后,曾短暂闭目时,无意识漏出的微弱音节。

无人听过。无人记得。只有她。

曲调散入湿冷的江风里,转瞬即逝。如同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懂得,与那些深埋于血色与毒药下的……未曾言明。

番外:雪烬

传说,南境之巅的雪原是活的。

它沉默地吞噬时光,埋葬王朝更迭与爱恨情仇,只在最凛冽的风中,隐约漏出几声咳嗽,或是女子哼唱的、调子古怪的歌谣。

几十年过去,传说渐成猎户与采药人口中的闲谈。他们说,雪原深处有灵,若遇暴风雪迷途,可见双鸦引路,鸦羽漆黑如永夜,眼眸却亮如寒星。循其踪,或可觅得一线生机。又说,那灵守护着一片不可思议的药田,田中所生,皆是外界早已绝迹的灵药,能肉白骨,活死人。

但无人真正找到过那片药田。试图深入核心区域的人,总会莫名绕回原处,仿佛有无形的墙,守护着最后的秘密。

直到又一个严冬。

一支勘探地质的队伍,凭借新式仪器,艰难跋涉,意外闯入了一片从未被地图标记的谷地。风雪奇迹般止歇,眼前豁然开朗。

没有药田,没有鸦群。

只有万古不化的冰川,如同剔透的琉璃宫殿,静默于天地之间。

在冰川最深处,他们看到了。

冰壁之内,封存着两道相拥的身影。

男子身着玄色衣袍,残破不堪,依稀可见衣料上精致的暗纹。他身形清癯,低垂的头颅靠在女子颈侧,姿态是全然交付的松懈。女子白发如雪,与他的墨发交织,披散垂落。她微微侧头,脸颊依偎在他冰凉的额角,一只手环抱着他的背,另一只手与他十指紧扣。

岁月与冰层模糊了他们的面容,只留下宁静的轮廓。仿佛不是死亡将他们凝固,而是一场太过漫长的安眠。

最令人心悸的是他们交握的手。

她的手指,与他修长却苍白的手指紧紧缠绕。其中,她左手的小指,明显残缺了一截。而他那只好看的手,食指指骨处,套着一枚奇特的戒指——那并非金玉,色泽苍白温润,细看之下,竟似一截人指骨雕琢而成,戒圈紧紧箍住他的指根。

冰晶覆盖在他们身上,如同亿万颗细碎的钻石,又如同共覆一袭永恒的银缎婚被。他们的发丝、衣袍、甚至睫毛上,都凝结着霜华,在高原稀薄的阳光下,折射出虚幻的光晕。

静谧,永恒,至死不渝。

勘探队中无人说话,只有仪器发出单调的滴答声,衬得这冰墓愈发寂然无声。

队长艰难地移开目光,注意到冰壁一角似乎刻着什么。他小心拂去表面的浮霜。

是几行深镌入冰的字迹,笔锋凌厉,却因岁月流逝而略显模糊:

“吾妻知白长生位”

“谢临渊 永锢于此候卿”

字的旁边,还刻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寒鸦,线条简练,却栩栩如生。

“谢…临渊?”队里最年轻的队员喃喃道,觉得这名字依稀有些熟悉,仿佛在某个尘封的史书角落或是野史话本里见过。

老教授猛地一震,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盯着那相拥的骸骨,又看向那行字,嘴唇哆嗦着,却发不出一个音。

传说都是真的。

不是双鸦,是人。不是药田,是墓冢。那指引迷途的,不是精怪,是至死不灭的执念与守护。

风雪似乎又在远处开始聚集,发出低沉的呜咽。

他们不敢久留,恭敬地行礼后,迅速退出了这片冰封的秘境。

消息终究没有完全封锁住,零星碎片流入世间,却再也无人能找到那条通往冰川深处的路。雪原恢复了它的神秘,“雪山双鸦”的传说有了新的结局。

人们更愿意相信,那相拥的骸骨已在某个风雪夜化作灵鸦,挣脱冰封,双双向日而出,羽翼掠过处,枯草重生,病痛消退。

只有那万古寒冰知道,他们从未离开。

冰层之下,时间停滞。银丝缠指,骸骨相拥。仿佛一场横跨百年的寂静拥吻,直至世界尽头。

风穿过冰隙,呜咽声起,恍若谁在低语。

“谢临渊,我偏要沾。”

“…嗯。”

后面人物的番外[狗头叼玫瑰]

人物番外的字数不会很多,所以这篇特别多[比心]

人物顺序是打乱随机的,想到哪个写哪个[比心]

温馨提醒:没有这么快结束哦[吃瓜]

10月份左右会有甜的番外[坏笑]

我写了歌词,但不会编曲[求你了]

有没有谁可以帮帮我[求你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番外一(有好几个一小篇番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