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96章 烛泪失算策

汉魏风骨 第96章 烛泪失算策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9 05:09:28 来源:文学城

每一个孤单的瞬间,崔缨都想过离去。

从白日西颓,站到朗月高悬,终于有人掀起主帐的门帘,崔缨挪了挪站得抽筋的双腿,抬头望去,只见贾诩从阶上徐徐走下,拂袖叹息而去。

眼见着曹操亲卫又要放帘,崔缨连忙上前拦住。

“请问丞相此刻,可得空见我?”

那卫兵瞥了她一眼,不耐烦地打起门帘,示意进去,崔缨连连致谢,趋步入帐。

帐中悬挂着数幅,笔锋急促的八分墨字,帐内烛光昏昏,却愈发衬出两侧摆放的甲胄兵戈的光辉。曹操披衣坐于烛前,正捧卷细读,烛影昏昏,虎相虬须,威严尽彰。

崔缨施礼罢,开门见山将来意说明。

“军入江陵后,势与孙刘相峙,江东十余年根基,非一时可取,望丞相三思进军,从长计议。”

曹操仿佛不曾听到,晾她在阶下良久,并不抬头,忽然问道:

“唔,这就是你要与孤禀明的要事?”

“是——”

“荒唐!”

崔缨正要作揖,将准备好的说辞全盘托出,却被曹操突然击案吓愣住。

曹操喝道:“女子何以参政?兵家之事,孤焉须用妇孺之言?”

崔缨连忙跪下,战战兢兢地答道:

“尘露之微虽不能补益山海,足以滋润黍稷;荧烛末光虽不能增辉日月,亦可明耀黑夜。百官所思,若为利蔽,不如一女所知。近年来,缨儿习操兵法策书,此时正是用缨之时。烦请丞相略倾尊耳,听缨徐徐道来此间大义。”

“尘露之微,荧烛末光?”

曹操对这两个譬喻起了兴趣,于是语气稍和,继续埋头看书,点头许她进言。

崔缨再拜陈词:

“丞相军旅半生,鞭挞宇内,奋身徇难,戮夷篡逆,讨董卓、伐黄巾、灭吕布、诛二袁、定辽东,从来‘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盖今世时局,赖有人谋,乃丞相任天下智力,运筹演谋,以道御之,临阵应机而变,终克大业者也。”

曹操睫毛微颤,不知喜怒。

“说下去。”

“丞相——”崔缨挪步上前,“孟子固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回顾以往战绩,莫不以公之所顺,攻贼虏之所畔。今若强取江东,只怕战端未发,我师已去天时地利人和!”

“子嘤,汝言甚厉!”曹操迷惑道,“汝何以断言,孤无天地人之助?”

崔缨倒吸了一口凉气,拱手长拜,仍目光炯炯道:

“所谓天时,司马法曰‘冬夏不兴师,所以兼爱民也’。缨以为,非独爱民,此更顺四时之制。如今岁近腊月,江北寒气甚众,兼有云梦朔风,若攻取江东,必不能一战功成,逮及隆冬,天寒地冻,我师不忍汉南湿寒,由是兵力锐减。此为天之难也;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云梦多湖泽,洼沼之处不易行军,又有江水天堑,两军相较,水军必占上风。我师常年习居北方,必不适南方水战,江东素以水军闻名,荆州旧部水军虽多,缺于操练,料不能三月内整行编伍,于江雾之中纵横驰骋。此即地之难也;

“今收襄樊,大军所至,无不望风披靡,然江东不比荆州,其主其将上下相合,据守多年,断不肯步刘氏后尘,将盘踞之地拱手相让。此外,缨听闻刘备新得一谋臣名唤诸葛孔明,此人极擅言辞,必然说和孙权与刘备结盟。新战方结,将卒多有骄纵之色,新附之志不坚,战火弥漫处,民心不稳,不若乘此威势,韬光养晦,待来年入春,荆襄安业,江东自当稽颡汉北,北面称臣。此为人和者也。”

曹操颇为惊异,终于放下竹简,正襟危坐,眯眼望着她。

“缨儿,近前来——告诉孤,是何人教汝这番说辞?可是文和?”

崔缨在长袖中扼腕,心惊肉跳地上前,恭敬伏跪于侧。

“无人指使,缨一人所思耳。”

曹操突然开颜笑道:

“引孤之《孙注》谏孤,看来孤真是没白让你留在奉孝身边啊。今日你之来意孤已知,回营去吧,战场之事,孤自有分寸。”

见她一声不吭,曹操拂袖将她扶起,指着帐中墨字长幅说道:

“你可知,这些是何人所写?”

崔缨回身瞟了几眼,那些字入笔方劲,中节遒缓,收锋雄峻,笔道丰腴,参以篆字萦折笔画,着墨浓重,粗细不均,气势磅礴,自成一派,没有数十年的练习功底决然写不来。

可崔缨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刻意用力,到底较蔡邕的隶书少了几分优雅从容。料得执笔者是个汲汲于富贵,热衷于干谒求禄之辈,绝非悠然工书之徒。

“缨儿见识短浅,不知。”崔缨心里已有数,却不肯说,也不敢说。

曹操眯着眼盯了她良久,冷笑道:“此八分者,汝可一言蔽之否?”

“龙虎腾踞、交戟横戈、奋研扬波、凶险可畏,缨儿以为,不若草书清俊飘逸、简率灵动也。”

曹操闻言大笑:

“小字虽雅致,终不得大字之势也。此乃昔日刘表门客梁鹄所书,其人自少好书,受法于师宜官,以工八分知名天下,举孝廉为郎,入鸿门督学,官至选部尚书。曩者,灵帝时,师宜官甚矜其能,每书,辄削焚其札。梁鹄乃与之饮酒,候其醉而窃其札,由是书艺大增。当年孤欲为洛阳令,鹄却选孤为北部尉。今荆州平,梁鹄奉书自效于孤,孤谓其曰‘孟皇,今时汝之书法,更胜宜官矣’!”

崔缨迷惑,曹操突然提及此人此事,究竟有何用意?是暗示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是暗讽她只会临摹他人书法,多年来并未自成一派?

还是……说她的小谋小智根本上不得台面?

听曹操这敷衍闲谈的口气,崔缨明白,他决然不曾将今夜一小小女子的警告放在心上,顿时有些紧张,崔缨拂袖拭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缨固知此理,亦明晓克定荆州之日,正是一举平收江东之时,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丞相何不暂罢兵戈,与民休息。‘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方今大战在即,避敌锋芒,伺机而动,始为上策。”

曹操面露不悦:

“妇孺之见!孙刘者,愚夫乎?焉能束手就擒?依汝之言,孤南征讨逆,岂非有失天道哉?”

崔缨连忙摆手:“不不不,缨绝非此意——丞相顺天行诛,自得道使民同心!”

曹操不厌烦地闭上了眼,作手势驱逐。

崔缨越来越慌乱,完全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得挑明火烧连船的预言。

“丞相!天时地利,我之不具,敌之所幸啊!请丞相细思,江面多风,若孙刘盟军以火计攻我,纵然丞相大军顺流而东、舳舻千里、旌旗蔽空,终不免灰飞烟灭也,如何不教人心惊?”

曹操睁眼作怒,伸手过来便是一巴掌。

“一派胡言!且不论汝怎能断定孙刘必然联手,冬吹朔风,孤自西而东,若孙刘以火计,起非自掘坟墓?何以烧孤江北之舟?孤新得荆州水军、船步兵数十万,更兼虎豹骑精锐数千,帐下良将谋臣比之官渡时数倍之众,这等‘人和’,汝怎个不提?尽长贼人志气,灭自家威风!好个‘顺流而东’,好个‘舳舻千里’,好个‘旌旗蔽空’,好个‘灰飞烟灭’!你是闲得无事,想孤治你个蛊惑军心之罪么?”

崔缨明知失言,惶恐不已,忙叩首请罪 :“缨儿不敢,不敢……”

曹操看把她吓得不轻,语气遽然变得柔和,他踱步帐中,慨然叹道:

“缨儿啊缨儿,荆州为中州通衢,乃兵家必争之地,方今水军齐备,楫棹在手,此乃震荡吴会,廓定荆楚之良机。汝学策多时,岂不知战机难得?

“刘琦尚存,荆州民心多附刘备,孤焉不知?可刘备不除,终为孤心头大患,当年,奉孝与公达曾劝孤杀之,孤错失良机懊悔多年矣。辽东新定,韩、马之徒狼顾关右,张、刘环伺西土……

“孤今年,五十四喽,虽位至丞相,却终老骥茕茕,恐年岁不吾与。非孤急功近利,不知‘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之理。只是孤日日等、夜夜等,日日盼、夜夜盼,只望这动乱之世,能早一日实现安宁啊。此一战,孤不想打,也得打。”

崔缨急得眼眶通红,既然道理说服不了,只得搬出瘟疫说,打出最后的感情牌了。

“丞相英明神武,自有论断,辞别之际,容缨儿最后再说一事……”

崔缨伏跪在地,思绪紊乱,磕磕绊绊地说道。

“荆楚之地,与吴越接壤,草木繁盛,虫蛇肆生,地湿多疫,江中亦不免有水毒……郭祭酒生前曾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丞相自知……秋去冬来,届时与孙刘交战,若一疫起,则全军殃。万望丞相慎思之!”

崔缨虽深刻意识到,水疫定然会使曹军战斗力大大下降,却不得不懊恼说不出个所以然信服的理由来。

本以为曹操会因为郭嘉而有所顾忌,没想到他一听完就笑了。

“是奉孝那句话呀——”曹操冷笑道,“缨儿,聪明反被聪明误,你只记着了当日他说的前句,却忘了那后半句。他郭奉孝,是最与孤亲近之臣,是为了孤的大业可以抛舍性命之人!你只记得当年奉孝力排众议,弃南征而北征乌丸,却全然不记得他每每与孤论计时,谏言先定荆州!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可孤的郭祭酒——从未怕过南方疾疫!”

曹操此言,如一桶凉水将崔缨泼醒。

崔缨愣愣地睁大眼睛,再一眨眼,便瘫坐在地。

是啊,前世她只看重一句“吾往南方,则不生还。”后面还有句“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不恰好打了她的脸么?

世界上最能感受得到曹操心声之人,除了他的郭祭酒,还有谁?

杨夙说得对,若郭奉孝在,兴许正是第一个劝曹操与孙刘联军决战之人。

历史有那么多可能,崔缨猜测的最坏的结果,摧毁了她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崔缨啊崔缨,你说你那么仰慕你所欢喜之人,却根本不了解他的心啊……

你什么说辞都准备好了,却唯独忘记最重要的一样——曹操的信任。

纵然你有天大的本事,纵然你有苏张的三寸不烂舌,缺了这件,不过台下自编自唱的皮影艺人,手中的千军万马,只需一把火就能烧个干净。

因为你碌碌数年,既非曹氏谋臣!更非曹氏爱女!

自以为了解郭嘉,自以为了解曹操,自以为了解曹丕,自以为了解曹植,到头来,低头捧起铜镜,拼命用手心摩挲,拼命用衣袖拂拭,哪怕鲜血滴落镜面,也连自己的模样,都看不清楚了。

“孤,悔不该许汝随军,到江陵后,自行面壁思过去吧。江陵乃荆州军事重镇,汝居此地,孤心甚安。”

曹操卷起竹简,拍了拍她惶恐中仰起的脸,可那竹片像冰冷的刀面,与她冰冷的面庞紧紧相贴,像是时刻威胁着性命。

崔缨的眼泪终于簌簌地流,怎么止也止不住。

被曹操抓起来,禁足在江陵城,还谈什么参与赤壁之战呢?

这一次,是真的无望了。

眼前这个永贵尊而无极的大人,皱紧眉头,将竹简随手一掷,便使之在地上碰出清脆的声响。

“眼泪,最令孤厌恶,出去——”

泪光与烛光混合在一起,模糊了视线,崔缨一时觉得呼吸都无力,连近卫将她拖出帐外都毫无知觉——直到出帐时,夜半的凉风扑面而来。

赤壁这场仗,为何尚未开打,她便已看到江面上漫天烈焰,便已嗅到军营里尸肉糜烂的气味了呢?

杨夙的警告,一语成谶。

话已至此,穷途末路终方休,刀口上舔血的日子,终于结束了吧。

从前一切努力,皆付之东流,随长江一道溶解在孙刘盟军营地的水寨下。

火一起,什么都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