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9章 第八章 暮鹰(上)

汉魏风骨 第9章 第八章 暮鹰(上)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6:50:46 来源:文学城

崔缨这一夜难得睡得安稳。

梦里有棠梨花香,还有家的味道。

梦见自己在二十一世纪的卧室醒了,她披着头发走下楼,远远看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弟弟都坐在餐厅里,谈笑欢声,桌上还有给她盛的一碗冒着热气的红枣烫酒鸡汤。

她穿着拖鞋倚着墙,就静静地看着他们笑。

……

舟车劳顿,这一觉,竟沉沉地睡到了次日午时。

直到铖儿在屋外的一声声“阿姊”将她嚷醒,这才得知,曹丕他们一行早已离去多时。

崔缨暗自懊恼着,无可奈何。

“阿姊,父亲在前堂唤你过去呢。”门口突然冒出个锐儿的小脑瓜。

崔缨连应声,赶紧梳洗正衣,跟着铖儿和锐儿一同去往前堂。三五侍婢垂手廊下,叔父崔琰正坐在堂上览卷,一旁有叔母奉茶。在屋外默然站定良久,崔缨提裙进门,正要跨过门槛,忽与崔琰四目相对。

冷漠的神情使崔缨打了个寒噤,见崔琰起身朝外走来,崔缨连忙退出屋外,颔首静候。

崔琰负手站定,喝令道:“堂前跪下!”

院中众人皆被吓得不轻,崔缨不明所以,但还是慌忙下阶,跪在庭央。

面前不知何时端来一盏香炉。

崔琰在台上厉声道:“一炷香时间,将本朝曹大家的《女诫》一字不落背出来。”

曹大家即赫赫有名的东汉才女班昭,《女诫》是她撰写的班家女性私书,有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尽是些教导时下女性做人的道理。自问世以来,《女诫》便被争相传抄而风行至今。前世崔缨最不喜欢约束古代妇人的纲常礼教,来到这个世界后也十分任性,只零星读过几次,从不曾好好背过。

如今跪在堂下,她满头雾水,欲言又止,却不敢忤逆半分叔父崔琰,只好磕磕绊绊,试着背去: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年十有四,执箕帚于曹氏,于今四十余载矣……战战兢兢,常惧绌辱,以增父母之羞,以益中外之累……”

背到这儿,便再也背不出来了,隔着老远都能感受到崔琰的怒气,崔缨满脸羞愧,将头埋得很低很低。

“你不是很有本事的么?你在外不是‘似男子般好读经卷,遍览诗书,目之而不忘’么?怎么,如今认祖归宗了,反倒连小儿成诵的《女诫》都不会了?还是你阿叔比不得那当朝司空威严,不能让你‘战战惶惶’,不能考问你的学识?”

崔琰三两句话就压得崔缨喘不过气,比曹操的质疑还恐怖,她不敢辩驳。

“说!为何背不出?”

“缨儿当年不想学。”她仰起头,坦白道。

“不想学?辞赋小道,这些你倒学得很好!”崔琰拂袖作怒,呵责道,“汝自恃其能,全不知君前忌讳外露锋芒!你真以为那日,曹司空会单凭几句问答来验明汝之身份真假吗?当年汝阿翁何曾教过那等奉承之辞?仔细思量罢!这些年汝疏于礼教,在外都染上了什么习性!简直令我崔氏一族蒙羞!”

是啊,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纵然小崔缨答不出又怎样呢?曹操根本不会多在乎,他不过想借着吓唬一个鲁莽小孩儿,来打压屏风后的崔琰,而崔缨说出一堆所以然来,反倒令曹操奇怪,并促使他打下如意算盘。

原来,即便拥有良好的现代教育知识,也难在古代社会求得保全。

可是,帐前失仪,射中暮鹰,不过用几句汉赋应对了曹操的话,在叔父崔琰看来,竟至令家族蒙羞的地步么?

崔缨百般不是滋味,精神恍惚,完全不能理解他所珍视的某些东西。

铖儿被叔母拦住,他只敢抹泪抽噎,不敢放声大哭,到底平日多受崔琰严教。

叔母上前劝道:“老爷,缨儿才刚回府,何苦如此……”

“夫人!正因刚回,才须训诫啊!”崔琰挥泪道,“吾兄遗愿,不过亡女回归,如今却又落入曹氏之手,我岂不心痛!数日前帐中察言观色,已知此女生性放诞,易生事端,况小小年纪,便知阿谀权贵,若他日在曹府惹出祸端,牵连崔氏一族,更当如何?纵是兄长在世,预见此女不肖,亦当早除隐患!……”

那时年纪尚幼,崔缨并不理解,崔琰在堂前痛骂是为她好,只知声声训斥,声声刺耳,崔缨红肿了眼睛,委屈得直想掉泪。虽隐忍不言,却攥紧双拳,逆反心理已起。

因背不出《女诫》,她被崔琰日中罚跪于堂下,跪至申时末刻。府中上下皆用过晚膳,在叔母和弟弟们的哀求下,崔琰终于肯让她起身,却不许她用膳,径直领往崔府祠堂。

祠堂烛火暗淡,肃静悄悄,仆婢们点亮数盏陶灯后,关门出去,只剩崔琰和她。

“世祖位前,还不下跪?”

崔琰说毕,自行叩拜,礼数无不尽善。

跪了半日,膝盖早已酸痛不堪,小崔缨艰难屈膝,漠然学着拜祖的礼节,毫无感情地盯量着高台上摆起的□□排牌位,忽而觉着有些阴森恐怖。

那块块褐色牌位,像座座大山,每当她一叩首,就压在她肩上一次。

她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高台最顶端,那有块雕刻纹饰尤为显眼的牌位,牌面上写的,似乎是什么“显祖考崔公讳业”。

跟白日相比,崔琰仿佛心事重重,他慨然叹息,以长者之尊,对崔缨谆谆教诲。从崔氏先祖崔意如,讲到已故祖父崔密,说族史、教族规、谈祖训………足足训了一个时辰,最后,他又兀自在祖牌前叹息。

那夜,在宗祠里,崔琰说了很多话。

那夜,崔缨了解到了很多先前毫不在意的事。

清河崔氏,源出姜氏,属齐国王室,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崔意如二子崔业与崔仲牟各自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与涿郡安平县,崔氏一族遂分为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两支并为著姓。

小崔缨的阿翁崔霸,即为崔业八世孙崔密长子。

原来,她竟是清河崔氏长房长女。

清河郡崔氏一族分支众多,许多旁支因河北战乱已迁向四方,但长房与小房犹在,迄至她祖父一辈,显赫的便有密、殷、挺三家。崔霸在世时,便是族中领袖,待崔霸故去,崔琰学成归来,出类拔萃,深得袁氏重用,自然接替其兄,统管族中大小事务。

以崔琰之才,不过数年,便已令清河崔氏崛起为关东望族,他自然而然,成了河北士族领袖。

乱世纷扰,士族门阀无时无刻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士族嫡女的身份,不仅仅是一件华丽的外衣,更是一张束缚自由的巨网,以后的日子,她崔缨怎么可能万般由诸己呢?

正走神之际,崔缨忽听崔琰淡漠地说道:

“阿瓠,邺城与许都皆为是非之地,司空府不比崔府,万般时候汝皆须谨言慎行,切莫不守规矩,惹是生非!叔父最后教你十字箴言,你可听好了——”

“叔父请言。”崔缨亦淡漠回应。

“一曰仁孝,凡为人子,不论出养与否,皆需以孝侍奉双亲。入了曹家,曹公及其夫人,便是你再生阿翁与阿母,汝当恪守人女本分,顺言顺行,万不可做有悖人伦之事。

“二曰守礼,公府之女,非比寻常闺阁,我崔氏一族,忝列簪缨,却素以诗礼传教。日后与曹氏宗族姊妹兄弟共处时,不可任性妄为,与人起争执。

“三曰勤俭,纷乱之世,骄奢淫逸自是取亡之道,莫自恃养尊之躯,惰于起居而崇华尚丽。曹公素来以俭持家,不可有违制命。

“四曰贤德,见贤思齐,有德乃馨。虽为女子,犹须治学,熟读《列女》,谨记《女诫》,聆母氏善教,受师保明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谓己贤良淑德,可乎?

“五曰□□,通达事理,机警应变,此诚明哲保身之义也。叔父不求你有甚于男子之才智,不泯然于庸人,如是而已。列此五诫,汝可烂记于心否?”

小崔缨静静地望着高台上排排褐色牌位,端正地磕了一个头,又对着崔琰再拜。

“缨儿谨遵叔父教诲。”

降此乱世,她早已身不由己,即便照做了,大抵也不免于陷入另一种绝境罢。若她真能一字不落践行这十字箴言,倒堪称封建妇女模范了。可崔缨知道,日后还有族权、父权、夫权、神权四座大山等着她。

见崔缨神情颓靡,崔琰冷笑道:

“今日汝虽归我崔门,不月却将入曹氏之闼,认外族为亲,断宗室之义,有一点汝务必明晓:吾与汝并无半分叔侄之情,吾躬自教训,传汝家学,只因汝父为吾兄而已矣!”

唉,何必说这些狠话故意激我呢?

我会当真的。

我知道叔父您不喜欢我。

我也不喜欢您。

小崔缨只敢在心里叹声道。

次日,崔琰命崔缨崔铖姐弟二人换上了粗麻布所制的斩衰丧服,并引他们二人,驾车出北郭,前往三里外一处小丘。

叔父说,那里埋葬着她今世的生身父母。

正是初春时节,天气风云变幻,刚出城不久,天上就飘起迷蒙小雨。道路渐渐有些泥泞,但崔琰仍命仆夫驱车,坚持让他们姐弟二人冒雨上坟。

冀州常年遭受战火荼蘼,一路行来,沿途村舍,一如那夜崔琰在曹操帐下所说的,那样凋零破败。雨越下越大,道旁随处可见无处避雨一身泥泞的乞人,他们有些患了重病,倚着断墙不住地哀吟,让小崔缨听得心慌。

清河郡郊外惨状提醒着她生存来之不易,消散了她近日来不少杞人忧天的焦虑。

人活着,真像造物者随意摆弄的一场游戏。

去年此时,她犹是拄杖行乞中的一员,今时今刻,却能穿着干干净净的衣裳,坐在能遮风挡雨的帷幔车内。

那再过几年呢?再过几年的雨天,她又在哪里?

颠簸了良久,终于登上小丘,崔琰打起青伞,拉着她和崔铖一同下了马车。

墓园荒草萋萋,雨中仅有两块冰冷的墓碑赫然站立。

“阿姊……铖儿怕……”

铖儿一头扎进崔缨怀里,止不住地掩面啜泣,惹得她也两眼湿润。

铖儿像极了她前世那未成年的弟弟。

当年父亲被送去殡仪馆后,他们回到家中,满心疲惫,只瘫在床上,弟弟沉默了一天,突然失声痛哭,用被子遮住脸,悲恸地说:

“姐,我们没有爸爸了啊——”

每每忆及此处,五脏崩摧,心肝裂断。

这个世界还给她留了一个骨肉至亲,算不算格外仁慈?

可她自身难保,将来崔氏一族顶柱遭曹操屠戮时,她哪里又有十足的把握能护他周全?

崔琰递过一把伞,崔缨点头接过,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铖儿不怕,别哭,有阿姊在。”

崔缨忍着不让眼泪落下,拉着他的手来到墓碑前,把伞扔在地上。

“乖,听阿姊的话,来,咱们跪下,给阿翁阿母磕三个头——”

铖儿抽噎着,小小脸庞上雨泪纵横,他认真问道:

“阿姊,铖儿自出生时便没了阿母,也不记得翁翁的模样,是不是他们都不喜欢铖儿……是不是,因为铖儿,翁翁和阿母才死掉的?”

铖儿不过十岁,就已意识到死亡的含义,这么多年没有生身父母陪伴成长,他又是怎么过来的呢?

喉咙里哽噎得难受,崔缨悲戚地将他紧紧抱住,劝慰道:

“不许胡说!铖儿是阿翁阿母独子,将来可是咱家的顶梁柱,不准再哭鼻子了,仔细教他们听见!”

这话果然管用,铖儿听了,瞬间噤声,似小鸡啄米般点头。和铖儿磕头毕,头顶忽晴,仰头一看,原是崔琰上前,将自己的伞给了他们姐弟避雨。

这个角度下的崔琰,似乎苍老许多,神情也再不似府中那般肃然。雨水打湿了他的长衫,仆夫撑伞也被他逐开。

他就给他们姐弟二人打着伞,自言自语道:

“兄长,阿瓠回来了,愚弟无能,未能尽早寻其还家,致使划入别家族录,琰心惭愧,将来不论发生何事,琰都会尽全力护她周全。

“铖儿今年,十岁有馀,也快要长大了……兄长与阿嫂在天之灵,且请放心,琰定视若己出,助其成家立业,自开门户,不令兄长后继无人。”

崔琰的话不多,可他声泪俱下,令崔缨慨然,一时陷入沉思。

素来威重端仪的清河崔公,入情深处,原也会似寻常长辈般动容。

早春的冷风,吹打在脸颊还是有些疼,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崔缨第一次完成了对今世父母的祭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