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79章 白马饰金羁

汉魏风骨 第79章 白马饰金羁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20:20:01 来源:文学城

曹操将郭嘉棺椁停在了临渝,他既不为郭嘉出殡下葬,也不下令安置,对于在故乡立衣冠冢的事,曹操只不耐烦地撂下一话:

“立什么衣冠冢啊,奉孝要回颍川,孤带他回家便是。”

于是崔缨不敢再问。

群官纷纷谏言,以路远运棺不便为由,劝曹操分置双墓。曹操只得勉强应下——于是全军都晓得了,曹操要给故军师祭酒郭嘉立两座坟墓这件事。

一座殓尸冢,修在临渝古城城郊,坐北朝南;一座衣冠冢,在阳翟城西,坐南朝北。

早在建安十年,曹操攻克南皮斩杀袁谭之后,就已下令不得厚葬,且禁立碑。可他独独教匠人为郭嘉造了块石碑,亲自题辞,还写了奏表上呈朝廷,要给郭嘉追谥加封。

曹操哀伤不已,令曹丕率一小队铁骑,扶棺南下,代表自己前往郭府吊唁,并打算收郭嘉幼子郭奕入府,当曹丕的伴读。

那夜,军帐里烛影昏昏。

崔缨亲自研磨,侍奉在曹操案牍侧,亲眼看他一笔一画写下,流传千年仍感人肺腑的《追增郭嘉封邑表》:

“臣闻褒忠宠贤未必当身,念功惟绩,恩隆后嗣。是以楚宗孙叔,显封厥子;岑彭既没,爵及支庶。故军祭酒郭嘉,忠良渊淑,体通性达。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自在军旅,十有余年,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东禽吕布,西取眭固,斩袁谭之首,平朔土之众,逾越险塞,荡定乌丸,震威辽东,以枭袁尚。虽假天威,易为指麾,至于临敌,发扬誓命,凶逆克殄,勋实由嘉。方将表显,短命早终。上为朝廷悼惜良臣,下自毒恨丧失奇佐。宜追增嘉封,并前千户,褒为存厚往劝来也。”

荀攸先前收了郭嘉遗书,果然应诺,在曹操面前盛言,并予崔缨一封荐书,去许都大理任书记小吏。曹操遂许崔缨与曹丕同行,共扶棺往许。又有一封传给荀彧的书信,令她一并携着,代他去看望荀彧。

过了几日,大军行至易水,碑石终于打磨完毕,还许小队正要出发,曹操临时又写了封给荀彧的书信,遣人递与崔缨,教她务必送至荀彧手中。

崔缨捏着那两封曹操写给荀彧的厚厚的丝帛书信,心酸不已。前世读得烂熟的书信,此刻尚未开封,就躺在她手心:

“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追惜奉孝,不能去心。其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载运棺椁部曲收拾妥当,整装待发,恰在此时,传来代郡乌丸行单于普富卢、上郡乌丸行单于那楼联名上表,要率领部族名王前来拜贺的消息。曹操遂于易水岸大设军宴,犒劳三军,宴请众乌丸单于名王。

宴会前一夜,当崔缨进帐谒见曹操,回禀郭嘉遗物整顿妥当之事时,曹操正单独与曹植促膝长谈。

父子俩背光而坐,像是在谈论十分严肃的学术问题,而曹植自信非常,在多枝烛灯下,口若悬河地谈论起,他关于边塞匈奴、鲜卑、乌桓等部族的认识。

崔缨立于侧边听了许久。

“……鲜卑居北,乌桓居南,二者同为东胡部族。乌桓各部人心离异,南徙后,或降鲜卑,助鲜卑、匈奴寇掠汉边;或从乌桓校尉抗击鲜卑、匈奴;或随叛臣寇掠四州。公孙瓒在河北时,常与乌桓作战,勇猛非常,人称’白马将军公孙伯圭’!父亲,既然这公孙瓒当初如此勇猛,为何却大败给袁绍,最终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呢?”

曹操并没有即刻回答曹植,而是留意到了崔缨的神情。

“缨儿?”

“……”

崔缨正出神地用手指拨弄烛火,并未将曹操的唤声入耳。

“缨儿?”

“……”

余眼瞥见曹植的微笑,她这才回神过来,应答曹操。

“在……”

“你能解子建之惑否?”

“当然能。”

崔缨有气无力地瞄了眼曹植,颇不上心地冷言冷语道:

“公孙瓒虽是昔年边塞名将,于抵御外敌有功,然观其一生,终究只是二流诸侯而已。袁绍虽同为二流诸侯,却谋臣如云,兵多将广,公孙瓒自然不是他的对手。

“初,瓒有从护太守之义;有以十当百,力战鲜卑之勇;有破青徐黄巾之功;然汉帝都许,其不上书称臣,自表忠心,与司空同盟,可谓短视;而后杀刘虞,又不能团结虞之故吏,致使人心背离,于是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守兵各杀瓒所置长吏,群叛响应刘虞故吏鲜于辅,此谓无义;舍怀柔之策,逞火并之能,与乌桓构怨而不知安抚,致使其与袁绍决战时,乌桓出兵相助,此谓无谋。

“无义之将才,只可为将,不可为帅。瓒徒有匹夫之勇,而无远视之谋,与垓下霸王何异?终以孤军困守易京,杀其妻子,**而死,为天下笑,何其悲哉!”

曹操听了崔缨的论述,欣慰开颜,反拍了曹植的肩膀:

“子建,听见了吗?识人不可只识一面,公孙瓒当年,虽守疆抗击乌桓有功,却也薄待苛刻一方百姓,作乱数年。子建日后,可要多向子嘤学习才是!”

“孩儿记住了!”

崔缨觉得奇怪,这一回,难得见曹植没有反驳她,而只是微笑着向她一揖:

“妹妹博古通今,确是军政良才。”

被曹植夸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崔缨寻了理由便匆匆离帐。

与单于会晤,再怎样也不过寻常军宴,扶棺重任却耽误不得。

于是次日,几个随侍置好行囊,早早在营外候着。宴会即将开始,崔缨和曹丕却牵着马往营外走,聊着大理官署事宜。

曹丕绘声绘色地跟她介绍许都诸臣,她却暗怀鬼胎。

能有机会接近许都大牢,援救杨夙只是时间的事——虽然顶着个司空义女的身份,且只是区区书吏小官。

崔缨今天穿的,是郭嘉所赠的绿罗裙。

她和曹丕,各牵着马儿左右漫步,忽而,前帐拐角处传来一阵欢笑。

只见,曹植和曹休勾肩搭背,谈笑风生,后面还跟着一众军士。他们打扮奇异,戴着用貂皮制成暖额的冒絮,紧袖勒腰,行縢束胫,自足至膝,服饰像极了胡人。而曹植独独披头散发,著绛色绡头,身披甲胄,腰佩长剑,手提头盔,高视阔步,满面春风,撑腰吆喝着,走在前头。

崔缨收起笑容,低下头,不再言语。

背道而驰,曹植与崔缨、曹丕恰巧撞上。

曹植并不知道,崔缨和曹丕今日便要离营。

曹休笑唤:“子桓!今日宴庆,司空可叫我们准备了胡舞迎宾呢!子建更是自创文题,作了一首绝妙的乐府诗,要当台演奏,献给众单于,何不一同来瞧?”

“是吗?”曹丕莞尔,“文烈、子建,那待会儿在众单于面前,可要拔得头筹,别丢了我们汉人的颜面。”

曹植得意地瞟了崔缨一眼,朝他哥拱了拱拳,便笑着要拉曹休走。而崔缨始终低头牵马,与那高高瘦瘦的家伙擦肩而过,一个躲闪不及,竟被他故意撞到了左肩,几个军士互看几眼,莫名其妙就笑了起来。

左肩被撞得有些疼,崔缨用右手护着,正要发作,肇事者却嬉皮笑脸,回头摆了摆手,揽着他好兄弟的脖子,大踏步走远了。

崔缨揉着左肩,气愤只能原地跺脚。

曹丕笑着上前,拍了拍她的右肩:“子建就那样,可别理他,走吧。”

好,走吧,跟曹丕走吧,离曹子建这个戏弄人的讨厌鬼远远的!崔缨心想道。

二人继续牵马往外走,行至辕门外时,营中恰巧开宴。

曹操在露天的场地设了一高台,二曹带领的军士已经开始在台上击鼓行舞,丝竹管弦并作。崔缨、曹丕还有一众随侍,皆翻身腾跃,乘上马背,在辕门外遥遥远望。

崔缨记得很清楚,那天,是十一月初九。

天气严寒,却没有下一点雪。

一身戎装的曹植,神采奕奕地立于台央,端起酒樽,向曹营诸将及各单于敬酒。敬酒毕,他取过无箭之弓,在众军士的拥簇下,跳起了一支阵前胡舞,开始洋洋洒洒地吟诵一首和乐的诗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此诗一出,三军振奋,末尾几句更是将全军气氛凝聚到了顶点。台下虎踞的将士,纷纷朝天持戈,高声大喝: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将士们的喊声震天,传至辕门仍十分响亮。

崔缨知道,名扬后世的《白马篇》,就此诞生——在风沙怒卷的塞外军旅,文武僚属拼死卫疆的搏杀中;在血雨腥风的白狼战场,张辽一骑当先,斩杀蹋顿的猛战中!

乌丸鲜卑同出一族。

曹操的用意很明显了,他在高台上笑得愈发骄傲得意,便越衬得台下众单于名王脸色难堪。他让儿子曹植当众献诗,是警告,是内涵,更是展示大汉雄师卫国杀敌的决心!让乌丸之族,再不敢勾连中原人以略侵边地百姓!

大展英姿的曹植,在献诗《白马篇》后,傲慢施礼,翩然转身,正要与那群军士再献一支胡舞,却一个眼神与崔缨遥遥对上。

“‘三河少年,风流自赏’,吾又何必自作多情留恋?”

崔缨坐在马背上,最后看了他一眼,似乎从那双灵动的眼睛中,看到了失落之色,可随即便打消了顾虑。

崔缨轻笑一声,即刻调转马头,扬鞭驱策前行。

“子桓哥,咱们走吧!”

身后是宴台锣鼓喧天,可再大的热闹,也与她无关。

她知道,此番兴许,是她与曹植和曹操的最后一面了。

可她不去想,只纵马快奔,稳稳当当地护送着灵柩车队离营而去。

当行至易水边,只能远远地瞧见一个辕门时,她忽然拽紧马缰,驭马停驻,延颈回望,一眼游观四野荒地,顿时慨叹不已,怅然伤神。

“怎么?后悔跟二哥出来了?”

曹丕也停下,开玩笑道:“‘回汝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啊——”

崔缨笑着摇摇头:“‘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话虽如此,可我崔缨到底有自己所珍爱的花类……芙蓉可为衣裳,兰蕙便不可么?我不信命,我偏要自己给自己做一件‘新衣’。”

曹丕听得云里雾里,可崔缨已策马驰奔,再不回头。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子建,我很抱歉,生而为人,我如此无能,不能扭转你对我的偏见,没有本事,让你一个古人接受来自后世的独立女性,没有能耐,在短时间内让你了解真实的我。

可我依然是我,我不为任何人而改变原则。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建安十二年十一月初九,崔缨和曹丕,领着灵柩和墓碑的车队,渡过易水——那个四百年前,燕国太子丹曾设祖取道,饯别荆轲的地方。

遥想昔日,她也曾与某某并驾而行,越过易水。

易水犹在,昔人已殁。

易水河畔,何人纵马踟蹰兰皋椒丘?

怅!怅!怅!

“轲既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