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65章 青青子衿心(2)

汉魏风骨 第65章 青青子衿心(2)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6 17:41:13 来源:文学城

三日里,崔缨书卷释手,食不下咽,寝不能眠。

嘉会不可常,凄清悄静,房室通凉,梁上又落满了燕泥,鸟雀都从树上飞下阶前觅食。小小的蕙兰院,早没了夏秋时节兄弟姐妹们的欢声笑语,不过数月,满目物是人非,前庭后院,皆是在心底蔓延滋生的野草。

蕙兰院本就是东院北端偏僻之所,偶尔从远处楼阁传来的莺歌声,若有若无的孩笑声,以及外街守兵的巡逻声,到底愈发衬得她的小院寥落寂寞。

明明是仲春二月,却惹人一身天凉好个秋的愁滋味!

到了傍晚时分,太阳快落山了,偌大的前庭就只剩蟋蟀的鸣叫声了。崔缨郁闷地漫步在早凋的春花下,一脚一片桃花碾踏,失魂落魄地彷徨在老井周边,俯见井水枯涸,又转悠到秋千架下。

秋千正对着西边。架上藤蔓蜿蜒,已攀上高墙,探出墙头。崔缨坐上木板,伸手去抓铁索,方觉锈迹斑斑。于是低着头,任双脚无趣地踢践草地,黯然伤神。

孤独的人儿啊,就这么垂着眼帘,惆怅地倚在秋千上,荡荡悠悠。

待到双眼迷离,瞅见清泪滴落在秋千下晃动的人影上时,已察觉不到东墙冒出的人头。崔缨抬头挺着酸痛的脖子,远眺西边连绵不绝的屋顶,夕阳即将坠落地平线下。她遂松了抓住铁索的手,闭上双眼,仰面伸长脖颈,怅惘地感受夕阳弥留之际,让最后一束晖光拂过面庞。

不久,空气里薄薄的暖意渐渐散去,她感觉脸上越来越冷,巨大的寒意趁着晚风袭上身,寂寥的小院瞬间死寂沉沉。

在这个世界,她看了无数次日落。

太阳已数不清回了多少次家,她却还不曾回家。

前世想见的死人,是活着的人,却终不可得见。

那活着的人,也是秋千上坐着的,离了魂魄的泥塑。

崔缨,这汉魏世界,你还说敢说好玩吗?

……

第四日清晨,崔缨蜷缩在被窝里,不觉间,已被前院婆子们的嚷嚷声叫醒。昨日下了一夜的雨,倒还睡得安稳,崔缨觉着这嚷声聒噪,便披了件外衣,推门而出。

三日禁足已解,家仆来清扫小院了,思蕙正与婆子们在枣树下说着话,见崔缨出来了,她忙蹚过积水,走上台阶。

“缨姑娘,今日天寒,如何这般早起?莫要冻着了。”

“大清早的,你们拿着竹竿作甚?”

“哦,”思思指了指枣树东南枝,“不知是谁,在那树枝头挂了只纸做的鸟,婆子们觉得不吉利,正打算取下来呢。”

“纸做的鸟?”崔缨疑惑地来到树下,仰视枝头,确有一只千纸鹤被细绳挂在树上。

是之前遗漏在节儿那里的么?这东西可不能落在那些老婆子手里。崔缨暗想。

“何必烦劳。”她解下披着的外衣,信步攀上枣树。湿漉漉的树皮,确实有些滑,但崔缨一探手便抓取了那只纸鹤,轻轻松松跳下树。

院中女婢各自散去,思蕙为崔缨披上外衣,携着她登阶入室去。

崔缨仔细打量起这只纸鹤:它未有雨水痕迹,鹤腹若有黑色字迹,拆开后,竟是一句话:

今日巳时司空府前堂诸臣集会

崔缨定睛一看,心突突直跳——诸臣?不正包括郭嘉吗?

谁做的纸鹤?见过我当初的纸鹤之人只有节儿、淳儿还有隔壁那位大聪明。

难道是……

“缨姑娘,鹤里写了什么呀?”思蕙问道。

“啊,没什么……是我昨日随手抄的诗句,这叫“鹤”,昨儿我忘了拿下来了,不许跟任何人说哦……”

“唯。”

崔缨小心地将纸鹤藏进袖口,心里越想越激动,表面却作出一副疲倦的神态。

“思思——”

“哎!”

“今日天冷,看着也像要再下一场雨,我困得不行,继续回榻上睡了,你莫要让人进房中打扰,待到午时再唤我起来用膳。”

“唯。”

将房门关紧后,崔缨细细地又看了一遍纸鹤里的隶字,大约认出是某某人的字迹了。

那人从不撒谎,纸上所言当是真的。

她在房里紧张地徘徊了片刻,便毫不犹豫地穿好束袖便装,蹑手蹑脚,从后窗翻出,避开女婢们,径直翻过院墙,从隔巷里溜出东院,悄悄穿过东阁,往最南端的前门狂奔而去。

昏暗的天色,很快便招致连绵的阴雨。崔缨在雨幕中恣意地奔跑,既兴奋又紧张,还有些许不明的委屈。跑到气喘吁吁时,一种苦尽甘来的滋味油然而生,她擦了擦混合着雨水的眼泪,努力地笑着。

阳光总在风雨后,是勇士,就淋雨一直走下去吧!

郭奉孝,我今天一定要见到你!

南门侧道由数丈高墙垒砌,有好几次,崔缨都差点被巡逻的铁甲府卫察觉,都被她惊险逃过了。阴暗的转角里,崔缨穿着黑色便衣,蹲下来只有小小一只,外行道上之人若不细致观察,根本发觉不了她的存在。

崔缨抬手至额前,仰面望天,天却被两条黑线拘禁起来。

她不因全身湿漉而愁苦,反在窃喜这雨巷幽深,还有恰为她掩饰的天色。

巳时将至,外行道上巡兵与外臣纷至沓来,人几齐聚,崔缨猛然想起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天哪,我好像根本认不得郭嘉的模样啊!

适才确有不少文臣打扮的男子入门,他会不会已经进去了呢?

正当崔缨暗自懊恼,摁着脑门犯愁时,远远听得一阵清脆的铃声,从入口守卫处传来:

“我家先生身体抱恙,司空特许乘车入门,不必步行。”

“唯——”

能得曹操特许乘车进入内府的抱疾之士,除了荀郭几个首席谋士,更有何人?

崔缨一激灵,脑中空白一片,鬼神神差便从阴暗里探出了身子。冥冥中似有神示:她要等的人,就在身后。

那是一辆青牛拉的七香车,车前系着一只银色的铃铛,车轱辘转动的声音很大,巧妙地和铃声融为一体,悠悠扬扬,不像是来自远方,而是将远归去。车夫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年郎,车幔随风飘扬,一个文官的身影在里头若隐若现。

雨越下越大,崔缨紧贴冰冷的墙身,心扑通直跳,眼见着牛车愈来愈近,她直跳出去拦住他们的想法在心头骚动,鞋底却像被钉在青石板上一样,挪动不得。

牛车经过她所在的狭道口时,车内人只偏了偏头,便警惕地察觉到异物的存在。

“停——”

车中人伸出细长的两指,撩开车幔,一眼便瞥见阴暗里一双紧张且恐惧的眼睛。

他思忖了片刻,也不唤驱车的少年,径直从车内打伞而出,独自走入狭道中来。

那人身长八尺有余,头戴进贤冠,肩披暖狐裘,约摸三十来岁,正是壮年之际,却体弱躯瘦,勉强支着一身素青色的曲裾深衣。雨幕濛濛,他撑着青伞,抬手轻咳,步履稳健地走近了,崔缨方看清是个面容憔悴、络腮短须的谋士。

浊雨自高墙溅落,敲打在崔缨的脸上,冰凉冰凉的。她垂下紧贴墙壁的手,也不顾黏着鬓额的湿漉漉头发,只屏着呼吸,睁着明亮的眼睛,虔诚地仰望着这张陌生而亲切的面孔。一股暖意从脚底涌上心头,崔缨突然间,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短须谋士淡漠地扫视了一下眼前的少女,声音却很清朗:

“你是何人?”

原本目不转睛地盯着他眼睛的少女,像被叫醒,突然就泛起一丝慌乱,于是说不出话来,只不停地眨着眼睛。

谋士再次打量了崔缨的衣着,沉思片刻,上前一步,微微弯腰,将伞挡在她头顶,柔声问道:

“小姑娘,你不怕淋雨么?”

喉咙全似哑了一般,崔缨张了张唇,呼吸急促,憋红了脸,又恼又急,又红了眼,泪珠瞬间便如断线般滑落。

谋士挑了挑眉,灵动的眼睛转了几下,不失礼貌地微笑问道:

“让我想想……能出现在这儿,应是府中女眷……及笄之龄,着武者玄衣……想来,你便是外界所说的,司空崔氏义女,清河崔琰女侄,对么?”

崔缨并不应答,面无表情,眼睛虽红,目光却呆滞。

谋士礼貌的微笑愈发陌生了:

“姑娘一个人在这儿,可是贪玩跑出,寻不得回去的路?这雨可淋不得,我去唤守卫带你回去……”

那人说着便转身要走,崔缨惊慌地下意识扯住他的左袖,泪眼婆娑,仰谛视之。短须谋士回首将她俯视,略有动容,却不动声色地掰下她的手,浅浅笑:

“姑娘,我们认识吗?”

心似针扎,崔缨颤着双唇,失了仪态,见她仍旧不言,谋士自觉无趣,便决心转身离开。

失去的恐惧席卷全身,崔缨大声喊出了那个藏在心底许久的名字:

“郭奉孝!”

短须谋士真的停下脚步,回头了。

“你……好么?”

崔缨呆了眼,嗫嚅着问。

谋士撑着素伞,站在原地,饶有兴致地听她继续说。

“我一直在等你。”

崔缨哽咽着,一字一顿地说道。

“姑娘乃司空贵女,郭某与姑娘从未逢面,何以谓之等候郭某?”郭嘉抚承下颌笑道。

雨水积在她睫毛上,致使视野灰蒙一片,崔缨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迈着沉重的步伐上前,敛容答曰:

“君不识我,我早识君。小女子冒昧在此守候,只为见郭祭酒一面。”

“嗯,”郭嘉点了点头,似不耐烦,“那已然见过了,姑娘还有何话想说?”

“我……”没想到郭嘉这般冷淡,崔缨一时语塞。

“若无他事,就此别过……”

崔缨连忙深揖一礼:“请郭祭酒收我为徒!”

郭嘉闻言,再一莞尔:“姑娘语出惊人,郭某诚惶诚恐——可是曹司空让你来的?”

崔缨咬着下唇,摇了摇头。

“司空与众臣犹在等候,恕郭某无暇奉陪……”

“等一等!郭祭酒,您……必须收我为徒。”

“哈哈,汝一介女流,于我有何裨益?于司空幕府又有何利?”

“先生何必曰利?”

崔缨的眼泪一点也不值钱,只簌簌地流。

她哭了,郭嘉却笑了。

“姑娘,眼泪可换不来你想要的。”

他还要走,崔缨声音沙哑,急得眼睛酸痛起来:“郭先生!请收崔缨为徒吧!”

郭嘉一个激灵回眸,正色问道:

“你说,你叫……崔缨?”

“对。”崔缨木木地点了点头,止住了哭。

“哪个缨?”

“先生冠帽之缨。”

郭嘉怔了怔,半晌,自嘲似地摇摇头:“想来天底下崔姓之人也多了去了……”说着便转身离去。

崔缨紧追不舍,惶不择言:“倘我同你说,你郭奉孝的性命,全在此次北伐乌丸呢?”

郭嘉惊愕得回头,关注点却出乎崔缨的意料:“你知晓司空将征乌丸?”

一想到眼前之人命不久矣,崔缨如鲠在喉,噙着泪道:

“崔缨今日得见先生,欢愉之至,即便先生不愿留我在身侧,还望谨记在下的肺腑之言——司空北征,君当留守邺城,疗养旧疾。”

郭嘉不紧不慢地朝崔缨走来,重新为她撑伞挡雨,并用奇怪的眼神盯量着她,崔缨被他看得心底发毛,不自觉地掰弄起指甲,惴惴不安地想着,这次历史明示会不会给她招来祸患。

“把头发撩到耳后,让我看看你的样子。”

虽然觉着奇怪,但崔缨还是照做了。

郭嘉细细打量着她的模样,许久才缓过神来。

“崔姑娘,可有人与你说过,你和一人长得极像。”

“有啊,不就是您吗?”崔缨咧嘴笑了。

郭嘉沉默良久,长叹一声,语气已变得异常温和,竟缓缓说道:“小姑娘,郭某已有家室。”

崔缨脸一红,急忙辩白道:“啊……先生误会了,缨……诚慕先生之名,单是想拜先生为师,学些谋谟书记之事,并无……他念。”

郭嘉温柔一笑,轻声道:“嘉知晓。”

“你知道?”

他又认真地想了想,问:

“识字么?”

“认得些许。”

“平素都读什么书?”

“《诗》《书》《礼》《春秋》《汉书》《六韬》,都看,不挑。”崔缨喜悦地快速回复道。

郭嘉从袖中伸出手:“崔姑娘,请随嘉来——”

那是一只苍白纤细、骨节分明、青筋隆结的手,恍若置身梦中,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崔缨低着头又仰起头,仔仔细细地盯着郭嘉那深邃的星眸,竟察觉不到一丝谎意。

她破涕而笑,大胆地攥紧他的手。

郭嘉回敬微笑,在潇潇雨幕里,牵着她往议事堂走去。

伞外雨细如丝,伞下人疾步蹚过青石板上的积水,发出扣人心弦的轻响。

那日春雨如丝,她没有撑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她希望遇见,一个穿着青衫,结着愁怨的少年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