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60章 邺西冬猎行(2)

汉魏风骨 第60章 邺西冬猎行(2)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4 19:27:57 来源:文学城

“妹妹竟也在民间待过?”

夏侯尚的浅笑带着些许温柔的问候,显然,他并不知晓崔缨来曹府之前的旧事。

不过,崔缨并无暇与他复说此事,只笑着准备那即兴演说。崔缨颔首冥想了一会儿,拍腿道声“有了”,便清一清嗓子,开始正襟危坐。

此刻,人群中的柴薪烧得正旺,好似有个热情的火精灵,正在里头雀跃地跳起舞蹈,毕毕剥剥地吟唱着雪夜的欢歌。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各位看官,古有孙子孙膑兵法,今日请听我崔子嘤道来‘三十六计’——”

崔缨拈着户扇,遮住半张脸,嘴角微扬,故作高深。

“这三十六计共分六套,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者乃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者则是身居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含六计,共三十六计,故名曰‘三十六计’。”

前世,崔缨与那老朋友杨夙暗暗较劲时,假模假样地学了一些古时的兵法,什么《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三韬六略》都粗略看过几眼,背了几句口诀,所以大概的名字记下并不难。《三十六计》成书于明清,里面有一些故事是在三国之后的,却并不打紧,崔缨料想着,就举几个故事,足以唬唬这群小屁孩儿。

“三十六计有一顺口溜,便是‘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还伐虢’,老身今日游猎不利,心情不佳,精力不足,姑且为诸君,各述六套计谋中的一计罢!”

公子们开始笑了。

崔缨扯了扯被压住的裘衣,挥罢户扇:“但在此之前,老身先给诸公献上一道‘开胃菜’——”

“什么好吃的!?”节儿眼睛一亮,想成了菜肴。

崔缨回扇将节儿一指,抿嘴而笑,逐字道出:

“美——人——计!”

果真,听到“美人”二字,公子们纷纷来了精神。

“‘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语出《六韬·文伐》,”曹植先声夺人,一副想拆她台的架势,“勾践献西施,六国以美人、金钱、土地赂秦,皆为人所共知。”

崔缨并不睬他,只笑眯眯地扫视诸公子,瞧了眼夏侯尚,料他是不好轻薄之人,于是把目光转向小曹冲:

“有美人计,自然便有美男计。譬若冲儿,汝生得这般姿容,若遣汝往荆州为使,刘表见后,定然夸汝一表人才。届时,无需司空举兵南下,刘表自献州以降,且顾谓人曰‘生子当如曹仓舒’!”

小曹冲憨憨一笑,其余公子却笑得前俯后仰。

“美人计!?可是汉初陈平献图救高祖之事?”小曹彪忽然跳起,笑道,“阿姊!这故事东阁夫子早跟我们讲过啦!”

没想到平日里颇好武艺的公子彪都知道这一典故,崔缨尴尬地假咳,示意他坐下:

“这位公子,稍安勿躁,稍安勿躁……诚然,‘美人计’可典陈平献图事。当年高祖被困白登山三日三夜,是为策士陈平,暗入匈奴腹地,献与单于妻阏氏中原美人图,阏氏生妒意,故而劝退单于。而秦惠文王时的张子,亦用此计于郑袖,诈赚楚怀王,正所谓‘以衽席为战场,以脂粉为甲胄,以睐为戈矛,以笑为弓矢,以甘言卑词为运奇设伏,女将军诚可畏也’——”

崔缨缓了口气,摇着户扇,继续说道,“然诸位看官定然不知,昔日董卓事败,王司徒正是以美人之计离间了董卓和吕布,才救得天子逃离虎穴!”

曹丕在内的几个公子都露出迷惑的神情。可姑娘们很少了解政事,于是年纪最幼的节儿妹妹娇声问道:

“阿姊,吕布是谁呀?”

“我的天爷,你竟连吕布也不识么!”

崔缨一听有人不识吕奉先,就激动了嘛,她拿着户扇一拍烤案,却不慎拍出烟尘,熏了一脸,咳嗽着直捂鼻,逗笑了全场。崔缨扬扇吹烟,继续严肃道: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天下何人不识,何人不晓?坊间传言,当年王司徒苦思除贼之计,便用一绝色美人,使董吕二人自相攻伐,何其之妙也!”

曹丕纳罕:“是曾听闻,那吕布与董贼侍婢私通,却不知市井传言,竟至于此乎?”

怎么不至于?曹子桓,你若是晓得后世流言生生给你捏造了一顶绿帽,便不止是惊愕了。崔缨暗笑。

她坐直了身子,声情并茂,继续讲说后世的传奇:“相传那司徒王允,家有一歌姬,名曰貂蝉,啊呀呀,那女子,真生得万般貌美……”

“如何貌美?”曹植笑问。

“嚯,据说王允托任于貂蝉时,貂蝉正于园中拜月,那明月皎皎,见了这姑娘美颜,竟趁着一阵清风,将自己躲进云间去了,岂不正是‘闭月’之美么?”

“蔽月……”曹植喃喃自语,若有所得。

“后来呢?后来呢?”节儿和秦淳纷纷追问。

“后来啊,貂蝉舍身为大义,委身侍贼,周旋二人之间,王允因此得以策反吕布,诛灭董贼。而貂蝉,功成身退,在吕布覆灭后,便不知所踪了。想来貂蝉这等功勋,这般气魄,古今又有多少男儿可比呢?”

曹丕轻扬嘴角,不以为然:“呵,民意多天真,那吕布固为反复无常之小人,即便没有什么‘貂蝉’、‘狐蝉’,他也绝不甘久居人下。”

“话虽如此——”崔缨转头看向两位妹妹,“姑娘们,正是要同你们说,我们女儿家并非所谓的‘红颜祸水’。‘辜负了锦绣年华,错过了豆蔻青春,为报答司徒大义深恩,拼舍这如花似玉身’,貂蝉已随清风去,一人胜过千军万马,谁谓女子不如男?”

颇不合时宜的言论,即刻让全场沉默,但似乎只有小曹节呆住了,崔缨不知她是走神还是思考,而秦淳只是撇撇嘴,曹丕也是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故事无趣,且此计公子尽知,算不得什么本事。”夏侯尚不屑地吹了吹杯中热酒,轻描淡写道。

此时酒劲上头,崔缨不甘心地说道:“好吧,既然如此,老身便再呈一道‘开胃菜’,此计名曰‘空城计’——”

“空城计?”数人齐声发问。

“嗯!”

崔缨开始脑洞大开,快速组织语言,信口胡诌道:

“相传,那战国时,秦将司马错率军伐蜀,自石牛道出,与蜀军会战于葭萌。秦军大胜,追击蜀王,途经一小城,城内恰有一奇士,名曰‘葛明’。司马错兵临城下,望见此人不慌不忙,手执羽扇,头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又有二十余百姓,于城门内外,低头洒扫,视秦军而不见。司马错大骇,疑有伏兵,乃引军退守十余里,蜀王遂得败逃武阳。”

崔缨本以为这个故事足够让众人信服,然而曹丕、曹真、夏侯尚三人互看一眼,竟放声大笑,连曹植、曹冲也忍不住笑意。

崔缨怪道:“诶?此计甚妙,你们为何发笑啊?”

“妙?”曹植冷笑,“看来缨妹妹对战场之事只是一知半解。”

崔缨闻言愈发懵然了。

曹丕嚼着烤肉,神秘笑道:“这一计,父亲曾与我们诸兄弟说起。那是在兖州与吕布相战的旧事了……大约是兴平二年吧,二哥也不过**岁,当时正是收麦时节,营中大半兵士外出,仅有不到千人屯守,父亲乃令妇人守城拒兵,佯装有伏,吕布遂引兵退还。明日复来,父亲在屯西大堤,隐了半数兵马,待布军深入,一齐杀出,打得吕布措手不及,大获全胜。子嘤借父亲空营诈敌之计,衍生个司马错中空城计,却并不尽美。”

“哼,何以见得?”

曹植右胳膊搭在曹丕肩上,傲然笑道:

“既然你说,城下司马可见那奇士从容抚琴之态,何不教人援一马弓,将他一箭射下?况秦兵大军压境,纵然生疑,遣一队哨兵入城,亦未尝不可,何以径退十余里邪?昔年父亲得以计成,多赖营地有堤南树林为傍,且彼时吕布不知我军虚实。然缨妹妹所叙故事中,小城何以当密林?蜀军新败,司马焉能不知蜀军兵马?”

夏侯尚挑眉笑问:“缨妹妹,那司马错与你有何冤仇,你竟要这般辱其谋智?”

曹丕点头附和:“可见民间传讹,多不经推敲。”

崔缨实在没想到,曹操在早年创业时便用过“空城计”,她小声嘀咕着“难不成我还能扯个司马迁出来么?”,撇了撇嘴,只好称是。

“唉,那我还是继续跟你们讲六套战计的故事吧。”

崔缨叹了一息,踏实坐好,回袖弹尘,平心静气地回归正题:

“那六套战计,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曰胜战——‘借刀杀人’。所谓兵不血刃,巧化他人矛盾。敌已明,友仍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春秋时,齐军兴兵伐鲁,鲁国不敌,孔门子贡遂凭一张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齐、吴、越、晋四国,以制衡之道说之,借吴国之刃克齐,借晋国之戈败吴,而使鲁国独善其身……”

曹植挑了挑眉,不知喜怒。

“二曰敌战——‘笑里藏刀’。此计敛锋避芒,乔作欢愉。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昔日姬光用计,假意逢迎王僚,特设炙鱼宴以待之。王僚眼拙,未曾察觉姬光笑面后之刀光剑影。故令专诸得机,捧炙鱼至前,自鱼腹中取出短剑,使王僚毙命当场。姬光遂得继吴王之位,号曰阖闾……”

曹真笑着用肘抵了抵曹丕,曹丕来了精神。

“三曰攻占——‘调虎离山’。或曰引龙离潭、引蛇出洞,此乃上计。《管子》有云‘虎豹托幽而威可载’,假令猛虎脱离山林之傍,诱入泥沼陷阱,缚以紧绳,虽曰猛虎,往蹇来返,不复反抗之力矣。若论古时深谙此计之人,莫若秦将白起……”

崔缨忍不住掩面而笑,饶有兴致地继续讲述:

“长平之战,秦军克赵,秦国先设反间计,调走廉颇这只猛虎;再利用赵括求胜之心,使赵军离开易守难攻的长平关并腰斩两半;最后复诱赵括离开营垒,四十万赵军降兵遂为坑杀……秦国可连环使用此计,赵国竟也接二连三入了秦军圈套,真真滑天下之大稽!”

夏侯尚彻底被崔缨吸引住了,他放下耳杯,敛容正色,认真听崔缨说讲。

“四曰混战——‘远交近攻’。《战国策》中范睢曾谓昭襄王曰‘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此言名扬古今,想必诸位尽皆知晓了。诚如是,向来混战之局,纵横捭阖之中,各自取利。远不可攻,而可以利相结;近者交之,反使变生肘腑。此乃居劣势所用之计,欲谋攻伐近前,必交好周边。

“五曰并战——‘树上开花’。树本无花,却可人制假花而装饰之,望者不细查则不易觉,花树交相辉映,盖善造声势,以压敌军。此所谓‘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六曰败战——‘走为上计’,”崔缨顿了顿,皱眉笑道,“此计为最下,乃万不得已之时所用。若逢生死攸关,寡不敌众,与其硬拼,莫若避其锋芒,或撤退、或求和、或降服,伺机而逃。留得青山,不怕没柴——”

崔缨用木柴拱了拱火堆,补充道:“舍小保大,有时,自投罗网亦是一种求生之计。”

六计说毕,风声呼啸,烈火舞动。

众人听得入神,一时鸦雀无声,崔缨将户扇放回地上,看了眼曹植,只见他颔首斟酒,独自酌饮,不置一词;小曹冲托着腮帮子,若有所思;夏侯尚虽然冰着脸,但已经用异样的眼神打量着她;曹丕倒是拍掌浅笑道:

“甚好甚好,说得甚好,待父亲还归邺城,察检诸子学业时,子嘤,你无忧矣。”

崔缨心“咯噔”一声:险些忘了,曹操对我这个义女有所寄望,归来时定然会严苛察检我的女学的。若我能展露胜似公子之才,可否放过女红织素这些么?

“只是,二哥很想知道,所谓檀公是谁?剩余二十九计又是哪些?”

“说来话长,其余诸多计谋,我也记不太清了。”崔缨装傻笑道。

明后两年的事,你叫我怎敢轻易说出“上屋抽梯”、“连环计”、“苦肉计”这些故事呢?

崔缨继续吆喝着,引众人聊些军事、历史的话题,不知为何,她的口舌突然变得有些拙笨,倒也无甚遮拦,趁着宴欢,胡言乱语,几位兄长和妹妹被她逗得十分欢乐。

众人欢愉着,边吃烤肉,边饮肉汤,边聊家常,觥筹交错。四周火光通亮,守卫持戈,立于各帐前,抬头但见,夜空黑幕一片,漫天纷扬着小雪,若飞絮轻舞,山顶寒风乍起,篝火前的少年宴饮正兴,崔缨只觉得愈发温暖。

宴兴须臾间了却,心底空落落的,倒徒生寂寞之感。崔缨深感此情此景,不知他年,可还有机会再与席间曹氏众兄妹重开此宴。

秦淳忽然深情低吟起《邶风》中某句:“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她的双眸在黑夜里愈发晶莹,映照出熊熊火光。

“才不是谷风呢!”崔缨抱着向时盛酒的陶壶,若有嗔意,撅起嘴来大声分辩道,“是山风!是山风!夜吹山风……白天吹的……才是谷风,这可是高考地理基础常识哦!我都记得,我都记得……”

曹氏兄妹们都笑她一人喝得烂醉,又开始说胡话,哪还有半分公府女子的仪态。

正是酒酣耳热之际,只觉双脸通红,崔缨拽紧了白狐裘衣,双手端起羽觞,放浪轻佻地对着曹丕,吟咏起唐诗: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我最爱的一首民诗了,哈哈哈……二哥啊,你酿的葡萄酒,虽比我的烈,到底少了些许甘甜之味。”

曹丕笑着摇了摇头,抿了口热汤,问道:“子嘤,酒过三巡,你可还能再编故事了?”

“能啊!我可是高考语文考场编故事的高手!”崔缨猛一扬头,卖着酒疯傻笑,骄傲地说道,“唔——接下来,再给诸位兄弟、诸位妹妹,讲一个……干将莫邪的故事……”

“听过啦!听过啦!就是三王冢的故事嘛!彪儿和阿兄们早在书里读过了!”曹彪笑嘻嘻道。

“嗯?‘三王墓’的故事竟非源自《搜神记》么?”崔缨小声喃喃,晃了晃头,试图令自己清醒些,见周围人都笑眯眯地看着自己,遂开颜道:

“那老身这儿,还有个‘白蛇’的故事,你们定然不曾听过——”

“来来,快说快说——”

于是,崔缨醉醺醺地,跟他们细细讲起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愈讲愈起劲,还手舞足蹈:

“据说那雒阳邙山,曾有一条巨蛇,高丈馀,长百尺,化身女子之形,与一书生相恋,为一高僧所阻,遂决洛水以注雒城……”

……

良久,方将白蛇传的故事道完,彼时风雪皆休住,炭火都将烧尽,夜已入二更天,崔缨和小曹节相互倚靠在一处,其余人也都困得直打哈欠。节儿痴痴地问:

“阿姊,世间竟会有如此痴情的女子么?”

“当然有了……”

崔缨醉得迷糊,只觉得在雪地篝火前,全身滚烫。倏而,微微睁了睁疲倦的双眼,在偷看了对面的曹植一眼后,又闭上了。

她心想:

人生最享受的,或许就是现在,这种酒劲上来后头晕微醺的感觉吧,迷迷糊糊懵懵懂懂,疲惫得说不出话儿,蜷缩着靠在闺蜜身旁。这里十分静谧,温度刚刚好,周围都是可以交心的好朋友。像被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像母亲温暖的手掌在抚摸着你,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黑夜是安静祥和美妙的天堂,世界放慢了脚步,篝火停止了燃烧,这儿没有烦恼,这儿只有甜蜜的泪水从眼角滑落。

曹家兄弟们都有些醉意了,曹真指着崔缨笑道:“崔妹妹,你不会便是那白蛇变化的,特来与我们众兄弟讲说的吧?”

众人皆笑。

曹丕挽臂:“她呀,哪里像是从南阳徒行而来,倒像先朝的太史公般,游历过各州名山大川,什么翁妪之谈、击辕之歌,可都采集来邺城了!”

“哎——二哥可真说对了!”

崔缨陡然睁开双眼,疯笑道:“我崔缨正有歌儿想为诸位兄长弟妹们献唱呢!”

“什么歌儿呢?节儿也要学!”小曹节迫不及待高高举起了右手。

崔缨用双手将白狐裘衣拢起,龇牙道:“你们知不知道,极南之地,有一种语言,名叫‘粤语’,它同你们这儿的话,可有渊源了呢……”

仰头望向天空,不知不觉间,她竟噙起了泪,单咬起下唇——远处几颗微渺的星星,还有拂过面庞的一阵清风,她清醒不少,却仍是呆呆地说道:

“那粤地往下,有一宝岛,岛上有一才子,作词赋曲,和他的伙伴们,留下了一首十分动人的粤曲,名曰《海阔天空》……”

四周静悄悄一片,只有最后仅剩的柴薪燃烧的声响,“滋滋啦啦”,它们仿佛在做最后的努力,予以火边的人们光明与温暖。

崔缨十分酒醉又十分清醒,安坐在席,拍掌打着节拍,沉浸于律吕之中,前世粤语名歌,再次从我的嘴中唱出,又是那开首熟悉的词句:

“今天我/寒夜里看雪飘过……”

开始随着这歌,只是轻轻地唱,后来沉浸其间,久违的乡音触动着崔缨的心弦,便情不自禁,渐渐地放开,她纵情地唱!恣意地唱!悲情地唱!欢乐地唱!自豪地唱!

她崔缨,竟是那般深爱着前世家园的妙曲!

多少诉不尽的苦涩悲凉,多少不可说的柔情傲骨,情不自禁,情不自禁啊……

“仍然自由自我/永远高唱我歌/走遍千里——”

“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

“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哪会怕有一天只你共我——”

……

曲终火尽,复生山风,忽来骤雪弥天。

一首来自千年后的慷慨悲歌,如同一樽美酒,再次将众人灌醉,那一刻,所有人都沉默了,知道崔缨不是在疯着与他们玩笑;那一刻,音乐穿越时空,音乐使人类共鸣之能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一刻,崔缨恍然明悟,“穿越”到这个时代的,不单是她崔缨这个人的灵魂,还有人类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譬如科学,譬如思想,譬如文学、音乐、绘画这些艺术……在前世,音乐曾拯救过无数次她的灵魂,今生,竟又出手搭救了。

她知道,她知道,他们都能听懂的,他们一定都听懂了。

你们看吧,你们看吧,其实她在这个世界,并不孤单的。

“此乐或当为男儿演唱,更显雄浑之力,更有激昂之音,我崔缨不识五音,给诸位献丑了。”

崔缨摊了摊手,笑逐颜开。

朋友们,天空海阔你与我,有朝一日,可会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