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48章 蔡伯喈女赋

汉魏风骨 第48章 蔡伯喈女赋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2 12:36:43 来源:文学城

转眼就快到崔缨行笄礼的日子。

三月三原本才是这个时代统一的及笄日,且庶出女公子按府令都是凑足三人一同举办的。但今年全族乃至夏侯家,都只有她一人适龄,卞夫人便将笄礼推迟到了她生辰那天,单独举办,以示独宠。

卞夫人在内房与小崔缨单独见了面,同坐一张半旧莞席,她握着崔缨的手,细声嘱咐了些许女儿之事。

那天,白日的亮光透过窗格,轻轻照在卞夫人那张祥和慈蔼的脸上,有那么一瞬,崔缨心里在想啊:倘若她在这个世界,也有个跟曹植一样的母亲,该有多好,该会少去多少寒夜的孤寂呢?

只是,倘若卞夫人知晓,历史上将来嫁给曹植的就是我,是否会用另一种眼光将我打量?她的儿子那么优秀,她一定期待着将来同样优秀的儿媳吧?可我今生,有自己的路要走,再不能“本分”“守规矩”的。

听完卞夫人的训诫,崔缨微笑着垂下了头。

东汉时抒情小赋尤为盛行,汉末已趋于成熟,代表便有赵壹《刺世疾邪赋》、张衡《归田赋》、蔡邕《述征赋》、祢衡《鹦鹉赋》。为了履行写赋送给蔡琰的诺言,崔琰虽然嘴上说着与曹植对着干的话,私下倒也尝试着看起他少时抄写的汉赋,只是看了没多久便抱怨读不进。

崔缨不知道为什么,自打来了这个世界,心也变得功利冒进,卷轶浩繁,在案几前跪坐久了,如坐针毡,闷热的天气也让心底颇不宁静,于是往往白日在房中看着看着汉赋,就以简掩面,倒席而睡。

夏日烦闷午后的梦,像婴孩在摇篮中躁动。

在梦里,崔缨忽然回到了动乱的建安初年。

梦里,走马灯般演绎过的,是蔡琰的前半生,从通习才艺的大家闺秀,到十五及笄束带嫁人,从颠沛流离乱世求存,到辗转而为匈奴人俘虏。梦里有过洛阳街市灯光璀璨,也有寒刀冷剑下舐血胡虏,有青春年少的男女携手欢笑,也有对着尸躯悲恸落泪的孱弱背影。

崔缨感到寒冷和恐惧,不曾经历的过去,为何有种身临其境的错觉?更奇怪的是,在梦里她竟与蔡琰相熟,甚至还有与她少年时代牵手欢笑远去的背影。小崔缨想伸出手,脚下忽而踏空,梦便醒了。

崔缨蜷起脚,呆坐在凉席上良久,看着日光斜斜照入门户,她思从心来,旋即腾身,铺展麻纸,援笔作赋。

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擅长的事物,也没什么不好,我只求能表示我一份心意。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认认真真的学习写赋,我要把它献给我最敬佩的千古才女。

从傍晚修改到第二天傍晚,终于圆满收工,崔缨用汉隶誊抄在了珍藏已久的布帛上。她长吁一气,正想投笔放松一会儿。没想到身后突然冒出个曹植,又是一把抢过她的手稿,快速读了个遍。夺取不及,曹植竟笑着往曹丕小院跑,于是崔缨也追赶了出去。

曹植喊道:“二哥,速来!我这儿得了篇上好的佳作!”

曹丕傍晚就在前院练剑,远远听到崔缨和曹植的吵闹声,便停下来,笑呵呵相迎。

曹植在石桌前站住脚,一面摊开布帛,一面和曹丕畅谈起崔缨写的小赋。

曹丕用手巾拭汗毕,笑着将剑插回剑鞘:“这初作汉赋,情不可遏便是大忌,观汝全赋,虽一韵到底,然终下笔不能自休也。”

崔缨汗颜,一旁的曹植却以为此评甚佳!

“还有这小序,啧啧,除了照抄二哥的,这什么‘崔氏女缨,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曹植哈哈大笑,“何厚颜也?”

崔缨莞尔:“小序不打紧,遣词才有意思呢!你们可看出什么名堂没有?”

兄弟俩相视一眼,曹丕纳罕道:“这辞藻文风,似曾相识?”

“正是了!”崔缨抚掌笑罢,“我自知腹中藏墨甚少,便整理了蔡邕集作中的字词,模仿其父文风作赋送与其女,不正‘适得其所’?”

“呵,妹妹连作赋都要投机取巧,只怕蔡夫人并不会领你的情。”曹植撇嘴。

“不,她会的。”

崔缨伸指掠过布帛字迹,娓娓说道:

“要作赋赠与当世才女蔡姬,自然要与众不同。丁廙那些文士,都从你们男人的视角叙说,且对蔡琰自身光芒视而不见,我偏要花重笔墨在赋首铺陈,镌刻女子之美丽,以青春华年衬惨淡遭遇,以妇人角度叙说与幼子离别之苦,以一人境遇控诉乱世悲哀。一如蔡琰的《悲愤诗》,那不是歌功颂德的应酬之作,是纪实,是‘诗史’。”

“诗史?”

兄弟俩显然对这个名词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崔缨从曹丕院里用完晚膳回来时,天色已晚,府内业已熄灯,她便预备明天一早便去蔡琰寓所。晚风微凉,将她的发丝吹上眉梢,重读一遍自己人生第一篇汉赋,也是第一篇为女性而作的赋作,她已哽咽无言。

谁说这辛辛苦苦写出的东西,是只送给一个人的呢?

次日凌晨,刚洗漱完不久,崔缨便听思蕙说蔡琰到了中庭,喜得她忙出屋相迎。

“缨儿,来——”

蔡琰牵着她的手进里屋,小崔缨听话来到梳妆台前,临窗呆呆坐下。就像,当年在曹丕营帐中一样,看兽纹铜镜里,映着一张模糊而清瘦的脸。

蔡琰招了招手,侍婢们便从屋外抬进一只新皮韦笥,将其打开并呈放在阶下。韦笥里,整齐叠放着三套衣裳:素衣襦裙、曲裾深衣、大袖长裙礼服。衣服侧边还摆放着一个锥画鸟兔夹纻胎漆奁。奁里有三层隔层,装着精美的角质篦、规矩纹铜镜、桃木梳、木笄、玉簪、金钗冠以及各种胭脂水粉。虽是白日,屋内比较阴暗,华服美饰却在摇曳的烛光下闪闪泛光,仿佛要将整个房间耀得通明。

“随便挑件试试。”蔡琰微笑。

崔缨最喜欢那套玄赤双色的曲裾深衣,便迫不及待换来一试,尺寸刚好合身,朱红的衣边紧紧环绕,与深玄的裳色交相辉映,显得整个人都更成熟稳重了几分。思蕙和文兰在一旁连连夸她穿得好看。

“令慈十分怜爱姑娘,明日即是姑娘十五生辰,特命我为正宾,携礼服仪饰至此,授以‘妇德、妇容、妇功、妇言’。女子十有五年而笄,自古而然,今日,我便先教你脂粉梳妆之事。”

蔡琰一改往日的冰冷,说着便将小崔缨从前梳的丱发卸下,她手上衔着木梳,将小崔缨过腰的长发缕缕梳理,娴熟地绾住盘起。窗外洒进寸寸日光,与室内烛光一道,映着台前梳发的人儿。

“垂鬟分肖髻,发分两股,结鬟于顶,并不托拄,使其自然垂下,并束结髾尾,垂于肩上,此亦称燕尾,是为未出闺阁女子之髻样。”蔡琰耐心地解释,以修长的手指抵在她的太阳穴,端正她的脸在铜镜前。

崔缨受宠若惊,好奇地问道:“琰姊姊,《礼经˙士婚礼》云‘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然缨儿并未许嫁,亦可及笄吗?”

“凡仪礼,莫不用乎人事,何必循规蹈矩。女子许嫁戴缨,笄而字之。若年过十五而未许嫁,亦可行笄礼,戴朱缨,居闺待嫁。”

“哈哈,行过笄礼,我却未必想要‘待字闺中’呢!”

崔缨立刻明白:这场提前的笄礼是曹操的安排,盛装礼服也是曹操的意思。

蔡琰露出不解的神情,崔缨摸着新梳好的发髻,站起身,从漆奁里取出那条朱缨,单手置于日光线下,陷入沉思。

“琰姊姊你瞧,这朱缨即是崔缨之‘缨’。彼乃许嫁女子所戴之物,戴之则意为心有所属,已有婚配。新妇及昏礼后,其夫君亲为之去,谓为‘脱缨’。”

“是,明日礼毕,缨儿即已成人,不再是总角童子,很快也当许配人家了。”

崔缨听了,沉默良久,别过脸去。

“还早着呢……”心里补充了一句:我还不想死。

蔡琰笑:“不早了,不早了,缨儿,你已十五,不久当作新妇,新妇若不知如何待人接物、如何侍奉舅姑,岂不为人耻笑?士族子女,可怜生来便为俗礼所拘,塑此华贵之躯。不独因身份尊卑,此间之‘贵’,更非权势财富所能换也。知书达礼,淑惠贤良,自成人间一股脱尘气派。”

“可朱缨注定是条羁绳,将女子困于夫家禁笼,自戴上那刻起,便摘不下来了!缨儿不愿簪缨于头,只想簪缨于矛,走出绣阁,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蔡琰对崔缨的过激反应微微惊诧,敛起了笑意。

她似乎想起了某些事情,便不再谈论这个话题,接着教崔缨施诸粉黛。

平日里,崔缨都素颜面人,此番脂粉涂抹,反令她拘谨起来,她憋着愁容,生怕那些水粉掉落,只好强装欢颜:“阿姊,为何这世间女子偏要饰容?我不愿以此取悦男子,及笄成人后,我依旧不施粉黛,可成么?”

蔡琰冷笑:“谁说女子严妆偏是要取悦男子呢?”

崔缨顿时哑然。

蔡琰继续说:“‘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面一旦不修饰,则尘垢秽之;心一朝不思善,则邪恶入之。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是故……”

崔缨抢着背道:“‘是故览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脂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这是蔡中郎的《女训》,嘿嘿,琰姊姊,我读过了。”

“那你,便该知我先前苦心规劝之言意了。”

崔缨不语。

蔡琰继而温婉地将手臂搭在她肩头,揽着她一同在铜镜前照看。

像极了一幅恬淡清雅的汉服姐妹对镜图。

此时此刻,与蔡琰安安静静待在镜前的时光,是如此美妙,仿佛时间要永远停止在这儿。倘真这般,该有多好。崔缨心想。

“所谓取悦自我,意思是,你我生而为女子,居世多有无可无奈,但求心安,那男儿居世苦辛,你我也是无法通晓的。只是自个儿须明白,女子不单要勤于洁面正容,更要修养心性,貌美固重,心美犹重。不骄不躁,有坚贞不移之志,自是无愧怍于己心,又何必将须眉放在心上呢。”

那时候,崔缨并不能完全领悟蔡琰的这番话语,只单纯理解为:女子之美,不过貌美并加品德与学识,到底没有悟出一份为人处世的灵气。

有时,明明别人已经把道理摆在你面前,你竟也会眼睁睁望着自己遭受磨难,依旧对人事无可无奈。

原本是她要送蔡琰女性之赋,偏偏蔡琰先赋予她煌煌女训。

门外骤起一阵敲门声,文兰去开门,只见曹丕带着秦淳和曹节踏门而入,惊得崔缨赶紧双手捂住了脸。

“见过夫人!”曹丕等人行礼罢。

“哎呀!崔姊姊,你化浓妆了哩!”小曹节笑着拉秦淳一同上前。

崔缨很不好意思,却也只得任她们二人拉开手掌,牵到灯下周身转着看,也拉着她们一起把玩那些精美的簪钗。新衣服新饰品,总能很好地吸引女孩们的兴趣,房室里顿时充满了姑娘们的欢笑声。

“节儿,你倒说说看,阿姊今日哪儿美呢?”

曹节亲昵地搂住她的脖子,抿嘴笑道:“阿姊哪儿都美!曲裾美,发髻美,妆容美,连胭脂都是极美的!”

“哈哈,瞧把你小嘴甜的!”

“咦,怎么不见四哥哥呢?”小曹节笑得神秘兮兮,“我去把他找来,胭脂水粉这些,他可最有兴致了呢。”

崔缨惊得一把抓住曹节的手臂,作嘘声态道:“别,千万别让他来——”

“为何?”

“因为……”崔缨脸温度快速上升,在曹丕和蔡琰的目光下,连连掩饰道,“你子建哥哥最近功课紧,正看着书呢,我们姐妹几个玩着就好了,干嘛找他。”

“阿姊,快试试这个!”秦淳替她岔开话题,笑着递上一双绛紫丝织履,“这是二嫂嫂亲自纳的,托我们给你呢!”

捧着那双丝履,崔缨朝曹丕点头笑道:“二哥,代我谢过甄嫂嫂了。”

“自家人,何须客气!只是,人间最为无用是绣履,来!瞧瞧二哥给你准备的笄礼——”

只见曹丕卸下腰间所佩新剑,单手托在她面前,温和道:“此剑乃是我命邺中上等军匠冶制而成,望妹妹持此剑护身,终其一生,平安喜乐。”

郑重接过宝剑,崔缨爱不释手,激动得原地旋舞。曹丕素喜金石铜铁,这她是晓得的,但她确实不曾料到,曹丕会对她的成人礼如此上心,看来是要教她真功夫,要教她学真剑术!

没想到蔡琰在一旁冷笑道:“子桓公子,身为兄长,以凶器赠女弟作成人之礼,实在不妥。女子佩剑,身陷是非,容易自伤。”

“夫人多虑,我并非唆使妹妹与人斗殴,她自有我曹家羽翼屏护,不必身陷兵戈。此剑制成工艺虽精湛,却并未开锋,权作一饰品罢了。”

崔缨那时沉浸在获得宝剑的喜悦之中,并未对二人对话上心,只痴笑着歪头晃脑,问曹丕:

“子桓哥,这把剑有名字吗?”

曹丕笑:“跟送你的那良驹一样,无名,你自取一个便好。”

“嗯……”崔缨脱去剑鞘,见剑面寒光闪闪,青凛若霜色,触之如冰,联想到后世某句诗句,崔缨开心地脱口而出:“就叫‘青霜’,如何?”

曹丕微笑点头,未有一刻犹豫。

“哈哈,利剑在我掌,结友何须愁?从今天开始,我崔缨也是有武器的人喽!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乘此青霜剑,送我入云端!”

在场众人,见崔缨如此癫狂模样,纷纷掩袖而笑。

小曹节天真烂漫地扯了扯她的衣袖:“阿姊,节儿听阿母说,女子及笄便要取字,不知阿姊的表字为何字呢?”

曹丕摇摇头笑道:“节儿,世之女子,鲜有表字,笄礼为重,取字乃可有可无之事。”

崔缨哼声道:“才不是可有可无呢!凭何男子有字,女子便不能?我偏要取!”

曹丕笑:“好好好,都随你!”

“那说定啦,”崔缨看了看琰姊姊,又看了看曹丕,神秘兮兮道,“其实呢,我早就想好啦!我还是最爱《伐木》‘鸟鸣嘤嘤’那句,也颇喜鸟雀林木,明日取字,不若就唤作‘子嘤’。”

曹丕点头表示认可,但蔡琰却无心说道:

“若是换作‘女英’之‘英’,便更好了。”

临别时,蔡琰仔细叮咛:“缨儿,你好生练习及笄仪礼次序,晚些时候,我再来看你。”

曹丕则叮嘱道:“子嘤,明日便是笄礼大典,母亲命我作赞礼,主持此仪,你且好生准备,熟练流程,明日宾客众多,切记不可出错。”

崔缨小鸡啄米般应下了。待他们将要走远时,她忽而想起她那要送给蔡琰的赋,连忙追了出去。

“琰姊姊,请等一等!”

蔡琰回头。

“缨儿也有件东西要给你!”

崔缨屏住呼吸,将自己人生第一篇赋作双手捧上。

蔡琰读了她的赋,沉默了许久,一阵热风过后,忽而热泪盈眶,将她搂在怀里。

蔡伯喈女赋

崔缨

建安十一年春正月,汉司空冀州牧西平叛军高幹,围壶关城三月,拔之。乃命使者周近持玄璧于匈奴,赎其女还,以妻屯田郡都命使者。是时,邺中文士并作诗赋以纪事,斯彬彬盛矣。崔氏女缨,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始持翰羽,不拘于时,闻昔年历历诸事,心有愤然焉,遂述而成赋。

夫何姝媛之静娴,红颜烨而舒妍。燎照面之明月,凝冰肌之玉莲。

禀贵宗之遗采,染墨香而若萱。性聪慧以识律,工诗书而婵娟。

在豆蔻之华年,曜青春而光鲜。立婷婷其若兰,行迅飞而蹁跹。

抚幽琴以盈志,蹑轻步之翩翩。舞玉臂其皎皎,擢素手而纤纤。

扬朱唇以徐言,眄顾盼而笑嫣。逞才艺而烂漫,感京洛之少年。

诚窈窕而淑丽,媲西嫱其爱怜。何运命之不济,罹无端之罪愆。

情至深处,悲愤慷慨。左手抑扬,右手徘徊。

十指如雨,五弦抚再。一弹三欷,凄有馀哀。

嗟浮生之可叹兮,悼乱离而潸潸。痛汉祚之衰萎兮,忿奸竖之弄权。

怨亲友之我弃兮,恨胡虏之逆关。伤河骸之湮塞兮,悲离乡而难还。

陟长坂以回望兮,越萦路之峣峦。仆夫痡而劬劳兮,马虺隤以盘桓。

哀苍者其何辜兮,受詈骂以棰鞭。气憯怛以增伤悲兮,毒汉血之染毛毡。

经霜秋而过冬兮,忍大漠之肃寒。雪翩翩而盈穹庐兮,月昭昭而当户旃。

目冥冥而无睹兮,常堕泪而涟涟。幽情懆懆而思归兮,中心郁悒以怀惨。

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指掌反覆,抑案摧藏。抚胡笳以摅愤兮,发徵羽而动宫商。咏新诗之悲歌兮,似札妇之夜泣,然後知愤思而内凄怆。

闻远客于南国兮,心恍惚而蹒跚。倒我履以相迎兮,搴旧裳而凌乱。

胡儿追而问母兮,知永别而无还。声哀厉以号泣兮,攀轼轸而哽咽。

愍绵绵之弱子兮,悲两地之难全。听辙轮之辗转兮,若肺腑之肠断。

归我乡之陈留兮,游魂飘乎荒阡。睹白骨之纵横兮,见庭荆之蟠蜿。

乱曰:载驰载驱,艰以阻兮。言旋言复,我心胥兮。茕茕独对,无亲俦兮。死别生离,言无尽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