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23章 阮瑀阮元瑜(1)

汉魏风骨 第123章 阮瑀阮元瑜(1)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8:21 来源:文学城

夏侯尚说得对,曹植并没有许诺什么,他仅仅是袒露好感而已。对于其他姐妹,也是一样的。

那天骤雪初歇,崔缨经绕庭院红廊时,恰巧看见曹节与曹姝等姊妹们在雪地嬉游。

而当她欲靠近时,却见曹植,披着旧年猎得的黑熊皮套,正盘腿坐在光溜溜的雪地上,扮演猛兽“大展身手”。女孩儿们的笑声环绕着他,五彩的裙摆簇拥着他,他就像个集宠爱于一身的王子,他的发辫任人打扮,他的脸颊任人妆弄,而他毫不计较。红润的脸上只洋溢着青春的朝气,俊逸的眉目只写满了爽朗与自由。

而崔缨藏进了朱红的廊柱后,只敢蹙着眉头,痴痴地远望。

其实她多想,像她们一样,可以在人前摸摸他的头发啊。

子建,我不了解你。我得到了你的好感,却不能立刻让你坚定决心,说出那个遥不可及的“爱”字。我需要的,不是你的怜悯和同情,是真正的敬服和鼓舞。我从不渴望谁来将我拯救,只是希望在我自救时,有个人能牢牢握住我冰冷若霜的手。别让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爱我了。

这是一段极其不平等的感情。

历经大劫后,崔缨却不能做到顺其自然。

新人虽可爱,无若旧所欢。旧人之死,引发世人哀悯数日后,便如石沉江海,渐渐遗忘。冷峻的府墙,仍像一道道狱门,禁锢着每一个尚在豆蔻华年的姑娘们的魂灵。

雪地梨花飘落满地,又敲响了谁的丧钟?

……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

为了尽快摆脱感性情绪对生活的耽误,接下来的半个冬日,崔缨全身心投入了整饬相府文书的繁冗杂务中。这日天才蒙蒙亮,她便起身出院门,前往外府相署。经过角门时,隐约听见两个女婢蚊语。

“……当真么?这紫石英真有这效?”

“那还有假,我是屋里头公子跟前侍奉的,这几日的石药都是我亲熬的,也亲眼见着他吃了半碗又半碗哩。”

“这倒是奇了,我们昨日还念叨着,晏公子冲上了这伤寒,咳得厉害,连下榻都不能够,这会子身体倒大好了,原是姐姐得了这罕见的治病法子。”

“我哪里有那本事呢,都是尹主子花重金求来的,听闻是南土的术士给的方儿,南边正闹瘟呢。这药有紫石、钟乳、石脂、干姜、茯苓、防风……公子吃了,体中大热,当夜便在房中坐不住,赤脚走在那庭中,必吃寒食、寒饮、穿寒衣才了得。”

“尹主儿能弄来这方儿也是厉害,同样是得了伤寒,茂公子那房就不同了,赵姬哪里有门道晓得这个呢!听人讲,茂公子久病未愈,动起火来,还把大夫人好心请来的医官给打伤了呢。”

“可不是,茂公子向来如此,哪有病患像他那样蛮狠无理的!等着瞧吧,咱公子痊愈了,多少还是会赏赵姬房的那位一些现成的,到时候,指不定他得多听咱哥儿的话儿呢。”

“真真有这样救命的好东西,赶明儿我也抄了这药方,偷运些首饰出府当了,也换些什么紫石、钟乳,给我那乡下住的阿翁阿弟送去驱寒。倘是他们得了伤寒,这石药可比那些扒皮势利的土郎中乱开的法子管用,唉。”

“嘘嘘,可别声大,我们好不容易赶夜出府买来的,莫让门房听去了,这种法子见不得人的,快把囊兜藏紧了,我们摸黑靠墙走……”

“不过你别说,这些箭头模样的石子委实好看,比纯姑娘常戴的水晶手串还透亮呢……”

……

南方又有疫情发生了吗?

崔缨很久没有再次听见瘟疫二字了。

等女婢们走远了,她在黑夜的寒风中若有所思,不由得想起,这个时代的一名杰出的大夫和他的医书。

也许,对于他和他的名作,她能做点什么。

缓步踱至相署廊下时,报晓雄鸡正立在挂满冰凌的斗拱顶。它立在那里,伸直了脖子,扯开嗓子,一声鸣喔天际皆白。

那时,崔缨就站在中庭,揣着长袖立着,静静观察着周围往来仆婢:他们天没亮便已在院中打井水、洒扫、煮汤、烧柴、换炭,在寒风中撸起穿结的褐袖,搓手哈气取暖,焐热皲裂的脸肤和冻耳,无精打采,重复着日复一日的杂差。

文昌阁的文吏、杂吏陆续入府点卯,崔缨坐在阁楼角落里喝麦粥,静静听着他们说起前朝大事。

原来,曹操数日前颁发一道《述志令》,在士人中引起不小轰动,南线战争失利,算着日子,很快就要北上回邺城了。

初春的时候,曹操刚发一道《求贤令》,怎的再申明令,洋洋洒洒数千字?

崔缨暗暗揣度,只怕是《七启》与曹操的著述流传到了荆、吴一带,引发了舆论,还起到了不小的“文化战争”作用。料想东吴儒将周瑜也不是吃素的,如何不借此反将一军呢?

她听吏士们聊起方知,果然,一年来,已有不少潜入中原散播曹氏流言的谍者被抓获,他们串联商道,抨击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欲废汉自立”,理由便是曹操坐享三万户,封地有四县之大。在这种政治形势下,曹操发布了这篇令文,借退还皇帝加封阳夏、柘、苦三县之名,只享武平万户,表明他的本志,反击了朝野谤议。

“听闻此番,荀令君也来邺城了。”

“可不是,丞相还特为此除了香禁,如今不论是邺城还是许都,最得宠的莫过于荀氏一族了。”

“当年冀州平定,荀令君之侄荀攸常为谋主,兄衍又以监军校尉之职守邺,都督河北事。丞相独为荀令君在邺城建落大第,亲为题额,并增食邑乃至二千户。”

“那是,其余诸将各以功劳高低受封府第,哪比得那恩宠?”

“可说来纳闷,邺城荀府大第虽阔气,令君却从未住过,只有个年幼的长子住着,与子建公子来往甚密,倒常出入相府。令君在许都也家无余财,但将所赐之物皆散给族友,我们这阁里,这些年似乎也少见丞相与令君往来的信函了。”

“荀府扩建,由子桓公子监工,此番啊,丞相算是把颍川荀氏一族迁来邺城了。令君再怎的也当住上个一年半载的。”

“哎——素来听闻令君爱才,我等既在相署执事,得空何不投了名刺,去荀府拜谒一回?碰碰运气,固然也是极好的。”

“我亦有此意。”

楼梯走上一人,风尘仆仆,边拍落积雪边喝道:

“你们不好好办差,在闲聊什么呢?”

吏士们听了,唯诺着,不再言语,各忙各的去了。

崔缨披着厚袄,起身奉起热茶至前。

“阮先生,见您面色凝重,可是为国事烦忧?”

阮瑀恭敬揖礼道:“女公子有心了,今确有一事,有关军政,恕瑀不便告知。”

说着辄往角落一坐,在炭炉上搓手取暖罢,阮瑀便从囊中取出大大小小的简帛,开始潜心贯注处理繁忙的公务,仿若周身无人。

阮瑀固贫,身上冬衣也酸薄,却在相府女前不卑不亢。冬日的文昌阁,炭火供应倒还齐备,只是出了相府,各大小署吏能否在家温居,便是另一回事了。

“崔姑娘,掾属素来如此,您不必多想。”

一旁的应瑒笑着打哈,悄声又告诉崔缨道:“姑娘不知,近来,不但有丞相返邺一事,南边前线更出了大事。”

“何事?”崔缨竖起了耳朵。

“东吴大都督周瑜死了,”应瑒背手小声道,“曹仁大将军的亲弟弟曹纯将军,也病殁了。”

说起对曹纯的印象,崔缨仍有白狼山一战、长坂坡一战,这个年轻的战场鬼将的记忆,但立马想到的,却是他的官职,于是崔缨追问道:“那这虎豹骑都统一职……”

“正是了,虎豹骑神武骁健,个个犹如死士,是曹丞相手下第一强军。试问当世除却曹纯,谁人与曹氏有亲又有军望能胜此职呢?”

“那这又与阮先生何干?”

应瑒拉崔缨至旁,继续小声道:“自曹纯将军故后,军中不少将领对都统一职虎视眈眈,更有曹洪将军,语气颇倨,屡次重金请阮掾属代笔,要向丞相觅这官职呢。”

“那阮先生应了这‘美差’不?”

“姑娘尽会说笑,什么美差,掾属每日忙于处置军国文书,哪有精力捧迎曹洪将军呢?”

“不接才好着呢!”崔缨挽臂笑道,“依丞相之性情,越是多人逐鹿竞食,他的疑心越发重,这时候若为了讨好曹洪将军,挣那点赏金,就是火上浇油,不知明哲保身了。依我的意思,丞相既信不过旁人,便定然会自领虎豹骑的。等过些时候,丞相才会从年轻一辈中,择选胜任之将。”

应瑒对崔缨这番分析叹服不已,点头笑道:“那瑒便坐等姑娘此话能否应验了。”

文昌阁中三君,陈、阮近迂,鲜与相府公子主动接触,唯应瑒与曹植关系格外亲密,除却年纪的缘故,还与他那阴郁却故作乐观的性情有关。

据崔缨了解,曹植十分欣赏应瑒的宏阜学识,盛赞应氏一族文士荟萃,俊才云蒸,并鼓励他多推荐族中子弟入邺为官。可应瑒虽生得健朗,笔风却偏于羸弱,虽词采华茂,却常有衰颓之调。

不管怎样,与应瑒交好,终究对曹植是有利的。

应瑒不说,崔缨也知道,上书自荐或受人推荐的虎豹骑竞选将军都有谁。

近身侍卫军队,要么姓曹,要么姓夏侯。

老一辈里,论理,曹仁是曹纯亲哥,最有资格,但他最擅长的并非征伐,而是守御;夏侯惇兄弟又是主军统帅,单做那先锋将军也是不合适的;曹洪虽是军中老人了,却性情暴戾,且贪财好色,这是为帅大忌;曹休在虎豹骑中担任宿卫之职,本以宗亲身份见任,并无沙场作战经验;至于曹真和夏侯尚,他俩年少有为,智勇兼具,虽无赫赫功勋,但与曹丕亲密,是很大可能的虎豹骑人选。

虎豹骑这美差,不论落在他俩人谁头上,对丕党来说,都是如虎添翼。

崔缨暗想道:我是否要考虑暗中向曹操荐举,对曹植有好感的曹休呢?

嗯?我在想什么?我怎么……什么事情都要为曹植着想?

崔缨慌忙起身,讪讪一笑,借口屋里闷要去窗口透气,离开了应瑒身侧。

“呼——”

在阁楼里来回踱步,崔缨有些情绪失落,仍是慢慢走到阮瑀身旁,他正安静坐在坐垫上,一丝不苟地写着什么文章,洋洋洒洒,在崔缨和应瑒聊天之际,已写了近千言。

崔缨好奇地凑前看去,原来是应命而作的《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蹦入眼中的便是那首段数句:

“离绝以来,于今三年,无一日而忘前好,亦犹姻媾之义,恩情已深,违异之恨,中闻尚浅也。孤怀此心,君岂同哉?”

嗯,先打感情牌,拉关系。

“……昔赤壁之役,遭离疫气,烧船自还,以避恶地,非周瑜水军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尽穀殚,无所复据,徒民还师,又非瑜之所能败也。荆土本非已分,我尽与君,冀取其余,非相侵肌肤,有所割损也。思计此变,无伤于孤,何必自遂于此,不复还之?……”

嗬!这几句话,真是给足了战争失利而撤军的曹操面子。

“若能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用复前好,则江表之任,长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观,上令圣朝无东顾之劳,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君享其荣,孤受其利,岂不快哉!”

笑死啦,东吴主张联曹的张昭,在曹营原来这么有名啊,这意思,是要要用联楚灭齐的阳谋啊。

阮瑀文采翩然,俨然是相国宽厚口吻,对孙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迫之以威。说孙权无罪,给他台阶下,尖锐地指摘是刘备、周瑜等人煽动与曹氏为敌,让原本的姻亲破裂,损坏曹操与孙权先父孙坚的旧交情。还时刻不忘为曹军战败辩护,避短扬长,只强调中原未损伤的实力,威吓孙权,施加压力,字字文雅,引经据典,字字都在提“弃刘归曹”。通读下来,真让人深感剑锋张弛有度,苍劲有力。

崔缨暗叹:文人的力量,确实厉害,曹操在利用文人方面,是技艺纯熟了;而阮瑀对于老曹的权谋城府,也是深谙于心,对其人之言行知根知底。

“阮先生,此真乃鸿篇大作啊!可喜可贺!”

阮瑀不语,咳个不停,并不因崔缨的褒誉而劝勉,反倒神态疲惫,像是很久没睡个安稳觉似的。只是停笔那一刻,他手也冻僵了,屈伸都有些艰难。

崔缨暗暗下定心,要博取阮籍父亲的好感,见案几旁边还有一份令书片段的简书半摊开着,崔缨略瞟了几眼,便兀自搦笔翘起毫尖,在书简收囊袋的竹片上,轻绘了几个隶字——

“喏。”

“让县自明本志……”阮瑀念罢,因笑道,“崔姑娘好笔法,也有个好记性。”

“那自然,这阁中曹丞相的令书,我都是过目了的。”

崔缨直起身,捧着那片段的《述志令》,边走边自言自语。

“‘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

反复读着这几句,像是联想到什么,崔缨疑窦忽生于心中——

“丞相……常与姬妾谈及军国大事么?”她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