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20章 霜降任氏殇(1)

汉魏风骨 第120章 霜降任氏殇(1)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1 22:18:21 来源:文学城

岁月磋磨,安排紧凑,崔缨成年后,再不似少年时代无忧无愁。每日分出上午时辰参管文书,也须回主院卞夫人处,与曹节、秦淳等姊妹一起用午膳,膳后小憩半晌,即刻便要开始跟着女傅学琴、画、绣、舞。夜间仍在蕙兰院续灯苦学律法。

曹植呢,见她回邺后步入正轨,早就抛开心思过自己的贵游生活了,晨午都在内府东阁,午后却出外府寻乐,成日与邺城各官宦子弟一同交往,往往相府落锁时分,才意犹未尽满身热汗地跑回来。

“阿缨,那么晚了还不曾歇着么?”

曹植眯眼笑罢,边用干巾拭着额头水露,边阖上纱窗,慢慢步近烛台前。

“哎呦,少爷!快将湿发拧干罢,仔细受凉。”

曹植颔首抖了抖鬓边垂帘般的碎发,笑着使坏将水珠滴在她书简上、臂袖上。崔缨努着嘴扬起头,轻拧那家伙新浴后泛红的脸颊。

“好四哥,快别闹,忙着呢——嗯?什么那么香?你用熏浴啦?”

“是沐发用的兰泽油。你忘了,在许都时我给你用过的。从荆州带回的,江南人十分盛行这些。”

“‘麝气随兰泽,霜华入杏膏’‘轻红腻白,步步熏兰泽’,啧啧啧——”崔缨故作嫌弃状,调侃他道,“等明儿个,你再涂点白的红的出去,指不定你的兄弟们都把你当女公子瞧呢!”

曹植笑而不语,可接下来他蛮横无礼极了,兀自坐在书案沿,信手抓过崔缨的简书倒着瞄了几眼。

“这些是什么?你不就担个虚衔方便学习,有那么多事么?”

“数月来,城里大小民事诉讼增多,二哥那边忙不过来,命我帮忙照看。”

“切,还照看,你没混印相章捅出大篓子,让二哥照看你才好着呢。”

曹植讥讽的,是前日崔缨插足处理的一起故意伤害案:

城东有一名唤刘朱的富豪老妇,早年丧了丈夫,留有二子,长子辗转凉州邺城两地经商,时常供给钱粮给军队,幼子留邺。过去一年,刘朱因琐事,相继鞭笞长子三任新妇,言语羞辱有加,致使三妇先后自尽,依法当死。

邺令呈报相府后,曹丕认为刘朱并未直接害人性命,认为朝廷刑法,应区分间接杀人和直接杀人,不断完善判刑准则制度。而一些守旧的主判官,更以孝道不忤父母命为由,认为新妇娇弱,侍奉姑嫂和小叔无能才招致訾骂,便划掉刘朱原判,减死罪一等,判处输作徒刑。

那时,恰巧崔缨在旁,极为气恼,趁曹丕一个扭头不注意,在正印旁边偷印了死刑立执副印。可惜回到邺令手中时,反被邺令记室吴质瞧见了,他竟猜中了曹丕的心思,料定曹丕顾及多方利益,不会重判刘朱,遂寻至相府佐证。

崔缨也因而遭曹丕劈头盖脸一顿好骂,骂毕,一如往常良言好劝,尽使人搬来许多些寻常偷盗的讼案,来消磨她的性子。

“凭什么新妇服侍不周便该遭人虐待?那刘朱老妪的幼子,是个人尽皆知的不务正业泼皮无赖,有其子想必也有其母喽?三个嫁入豪门的贫妇,不过貌美了些,又何错之有呢?指不定是那小叔子……”崔缨说话上头,戛然止住话题。

“你就是想太多。”

曹植却并不关心案件真相,似乎厌倦了解背后千丝万缕的“治世法理”,他只是责备崔缨不该多管闲事。

“翅膀的毛儿还没长全呢,就接触那样玄微的讼案了,私印相章是大罪,二哥骂而不罚,他是在保护你。”

“喂,我干的好歹也是实事好么!不像某人,哼,‘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平日只管跟别家兄弟姊妹们玩呢,倒说教起我一个干苦力活的人来喽,羞羞羞!”

“嘿,你还别说,今年夏日城里确实热闹,从荆表归附不少士人家的子弟,才艺双绝,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明儿你与我同去呗?”

“不去不去,男人堆汗味那样重,跟你去做什么?给少爷斗鸡圈捧场献花么?”

曹植笑:“当真不去么?”

“不去。可一边玩去,别扰了我还债呢。”

“还债?”

“……”盯着书案前长篇累牍的文书,崔缨陷入了沉思。

经北伐乌桓和南征荆州两役,邺城已是名义上曹操势力的辖都。曹操为了巩固拉拢各大州郡势力,多以收容质子或亲眷迁邺的方式牵制他们。除了早年追寻的曹营文武能按军功分得魏郡良田,还有戍边雍凉并州之军阀亲属,如卫尉马腾;有南土荆襄归附的地主,如汉阳亭侯蔡瑁;有汝颍扬州地方豪强,如平虏将军刘勋。

邺城西靠太行、北接大陆泽,有清浊漳河汇流,原是产粮的膏腴沃土。可肥肉再美味,也只有那么大点郡,人多肉少,利益争执自然牵扯不休。何况随着人口流动,城中居民的成分便复杂起来,落魄士子、贫农、纤夫、商贩、乞丐、流氓、无业游侠、盐铁匠工、娼伎优伶……一有风吹草动,芝麻大点的事,也能闹得人尽皆知。

曹操守备邺城时,各州郡豪右的家室们自然是不敢撒野的,可曹操一走,扩建私家庄园、置办产业增租、联结各州商贩牟利的事便不计其数。他们举族迁邺,宗亲少则数百人,多则数千口,势力早已盘根错节,若不能及时管制,恐有萧墙之患。

主簿杨修和参军陈群,都随曹操在许,可怜曹丕顾首难顾尾,身边又没个贴己的相府干事帮衬着,忙得是个焦头烂额,对崔琰寸步不离。

“二哥罚我没错,可这段时日确实把他愁怀了,我也想帮帮他。”说完崔缨便挽起袖口继续搦翰。

…… ……

夏末至秋末,相府仍似从前般热闹,只是崔缨白日多走动于外府,随曹丕巡视城防,跟叔父崔琰学习理事,早已渐渐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姊妹们区别开来。

这样充实忙碌的生活,总不至于枯燥乏味,她却总觉得有些地方不对劲。

以前在司空府,虽不能时常走动进出,但心思是纯粹的,对现代文明与现代人身份的认同感是强烈的,因而也吃了不少的苦头;如今在相府得了个虚职能发挥自我价值,她却总是心事重重,话变少了,心变冷了,对曹府亲朋的感情也变淡了,最可怕的,是不自觉地默许了许多封建社会规则:

不再抵触仆婢的屈膝献媚,不再抗拒傅母们唠叨的礼教女德,不再关心步摇曲裾端坐慢行对自己的束缚,时刻注意在公共场合与异性的距离,只在交盏食案前笑脸相迎,毫不避讳地说起成熟老练的客套话,只将手藏进袖中,立在堂前,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仆婢们的活计。

赤壁回来后,她到底是怎么了?

有时在午后,抱着皎皎,独自靠坐在青梅树下,崔缨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也便迷迷糊糊睡着了,残叶落了一身也不知。

直至夕阳落山,她才翻身起来,抬头望见梅子落光的梅子树,忽而想起那位爱吃酸梅的二嫂任霜来。

崔缨清晰地记得,那日是九月初十。

霜降。

自北伐乌桓到从谯县回来,跟她早是三年未见,回邺城后,姑嫂间也不过短短聚过两三回,实是因为公务、学业繁忙,还是变得冷漠不再关心闺阁中事?崔缨也说不明白。

只是听说她与曹丕的关系逐渐变恶,已至半年未同房的地步,也与卞夫人相处不善,只听得相府闲人夸赞甄氏育有一子一女,贤良有德行,日日都来请安,还与曹丕几个小妾相处得融洽。

曹丕与甄氏情好日密,相府家宴时,鲜见他带任氏来,常抱着叡儿落席,用胡须刺扎着叡儿的小脸。年轻父子俩和乐的场面,令卞夫人常露宽慰之色。

青梅子虽错过时光无法采摘了,可梅叶有调治饮食积滞的功效。

抱着突如其来的强烈预感,崔缨摘了满筐梅子树叶,预备赠给任氏熬汤。于是乘着斜阳徒步往曹丕府方向走去。

刚行至角门,崔缨就迎见正大门蹑步走出一位年轻貌美的妇人,抬手让侍婢搀扶着,正要揽裙登车,瞥见崔缨向她恭敬行礼,却也不急着离开了,慢慢踱步靠前来。

“问长姊安。”

“嗯。”

曹银面露惫色,精神状态不甚佳。

多年未见,回邺后也是在她归省时,崔缨在殿上远远见过一次,竟未料想今日在曹丕府遇见了。

杨夙曾告诉崔缨,他与曹昂是过命的交情,养伤时,两人在曹府同止同休过一段时间,小曹银那会儿就天天跟着他们。

建安初,曹操有意将曹银许配给杨夙以笼络弘农杨氏,被杨夙以“离族日久,父子嫌隙难归宗认祖”为由婉拒了。

年轻时热烈追求杨夙时的长姊曹银,会是什么模样?崔缨想象不出。只知道她当下活得清醒,早将当年之事抛却脑后,从不主动与人提起,即便曹操问起也是一副事不关己的冷漠脸。

可曹银再见崔缨时,屏退了左右,噙着泪红着眼就走上前来了。

她握住崔缨的手的那一刻,吓着了崔缨,崔缨惶恐不已,只顺着那双白皙而冰凉的玉手往上抬眼,与曹银四目相对。

“是你救了他?对么?他还活着。”

曹银,从未如此温柔地和崔缨说过话,此时的她,俨若一个未出阁的姑娘,急切在询问着她心爱人的下落。她不关心崔缨跟杨夙什么关系,她只是反复念叨——

“他没死,他还活着,跟我一样”。

“是,他很平安。”

那时,崔缨不知为何,竟主动将曹银轻轻抱住,曹银很高,她踮着脚才能勉强揽到面前这座面冷心热的仕女冰雕的肩膀——以一个实际年龄四十岁女人的身份。

“杨夙有话让我带给你,”崔缨满眼怜惜地仰望着曹银妆泪混错的脸庞,擅作主张,将原本要带给蔡琰的话说给了她听。

“他说,对不起。”

曹银的脸上,写满了惊恐与怀疑,得到生还的肯定回答,她欣然地笑了,可是很快,她又落寞下去。

“谢谢你,缨妹妹……今后在曹家,你要好好活着……”

“嗯,你也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