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汉魏风骨 > 第12章 第十一章 嘤鸣(上)

汉魏风骨 第12章 第十一章 嘤鸣(上)

作者:Ms林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6 02:02:17 来源:文学城

也不知在黑暗中沉睡了多久。

意识若有若无,若浅若深。

似乎有个声音,在反复提醒她:崔缨,你很困很累,该休息了。

崔缨说不出话,努力了无数次,想让自己重获光明,终于在全身痛苦消失之际,睁开了双眼。

这是一个弥漫着恐怖气息的幽闭空间,没有丝毫光亮,而她感觉不到四肢的存在,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一声比一声急促——就像被人用绳索紧勒脖颈,几近窒息。

正在此时,不知何处,透出一束光。

光使她重新看见。

崔缨看见迎面跑来一个活蹦乱跳的小女孩。

她穿着古时的褐衣,小辫高扬,唱着不知名的谣曲,于是崔缨呼唤道:

“小妹妹,可以过来帮姊姊解个绳子吗?”

可小女孩好像听不见她说话,也看不见她在哪,只顾着欢快地歌唱,只顾着蹦蹦跳跳。

诡异的事情发生了,小女孩的面前突然冒出一条泛着银色光辉的长河。

崔缨挣扎着,大喊“不要”!

她却仍笑着继续往前。

“扑通”一声,小女孩掉进河里,没拍几下水面便卷入了漩涡中。

那不是一个天真无知的小孩去送死——

那是一个溺水的女孩绝望地挣扎——

不管她怎么挣扎——挣扎——都是徒劳!

崔缨痛苦地闭上眼睛,长呼一气,恍若自身溺于水中,再也听不到一点声响。

不知过了多久,意识像进入了婴儿般朦胧的状态,一片刺眼的光亮,将她全身裹挟而住。身体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她拼命睁也睁不开双眼,便试图张嘴发出声音。

一阵刺耳的婴啼声在耳边响起。

谁!?

是谁在哭?

这是我的声音吗?

为什么我什么也看不见?

周围,好像有很多人的笑声……崔缨感到莫名的愤怒和委屈,便放声哭个不停,不承想,他们笑得更大声了。

拜托了!拜托了!不要,不要笑话我,我最怕被人嘲笑了!

迷迷糊糊中,又过了很久很久,当她终于可以睁开眼睛时,却只看见白茫茫的一片——像极了当初在起雾的镜框内所见的世界。崔缨原以为,前后这两个世界,是同一个世界,却在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逐渐明白一个事实。

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恍若身处梦中,她竟然变成了襁褓中的幼孩!

这里人们的衣着、言语、举止,还有这里的建筑、陈设、装饰,都是古时候的模样!

崔缨恐惧着,宁愿相信这里是地狱,也不愿承认自己来到了古代。一想到自己可能已经和原来的世界永别了,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可她真的像个新生的婴儿般,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点一点地长大了。

手脚逐渐灵活,视力逐渐清晰,意识逐渐增强。盥洗盆中倒映着的,还是她从前的模样。

也许,也许……这就是一场梦,梦里的我,重生了?

可是,任何一个受过现代思想教育的人都应该很清楚,孤身置于吃人的古代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崔缨前世的记忆不但未曾渐渐模糊,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清晰,甚至回忆起不少早已遗忘的过去。她除了默默接受重生在古代这样一个事实,什么都做不了。

不幸但万幸的是,她生在了一个阔气的宅府中,家里仆婢众多,不愁吃穿,她也颇得生养爹娘的疼爱。

没有人告诉她,这是什么朝代,这是什么地方。

她模糊地忆起大学时掌握的,支零破碎的音韵学知识,推断他们操着的,是一口现代人几乎没法听懂的中古汉语,再结合他们身上的服饰特征,很快就推测出:这是两汉时期。

在摇篮中闭目细听家里人的谈话,暗自学着这里的汉语发音技巧,等到某天生父入怀时,崔缨张嘴便叫了声“翁翁”。

他们夫妻俩先是怔了怔,随后欣喜若狂,又念了好多句古话,崔缨大概都能跟着读出音来。自那以后,他们更加细心照顾了。

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福,很快,崔缨便能基本听懂这里的人谈话。虽然日常与人交流还有些困难,但已学会一些简单的词汇发言,却已经让府中上上下下把她当神童似的供着。

汉语发音也许会随着时间的变迁而有所改变,可汉字依旧是汉字。崔缨很庆幸,作为华夏儿女,能看懂千年前老祖宗的文字。

于是这个世界的信息一点一滴灌进她脑里。

人们口中的“京洛”“雒阳”,加上竹简布帛上的隶体文字,便可确定朝代为东汉。

巧合的是,府邸门口牌匾上书“崔府”二字。

难道,她重生在了自家祖先身上不成?

这日,阿翁抱着她坐在案前,说要写信给在外从学北海郑君的叔父,还提笔写下首句“吾弟琰儿”。

崔缨的大脑飞速运转,心跳飞速加快。

北海郑君何许人?

不是汉末享誉天下的经学大师郑玄又是谁?

中文系出身的人,如何没有听过郑玄遍释儒经的名望呢?

两汉时期,经学盛行,郑玄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世称“郑学”。而郑玄门下盛名弟子诸多,其中便有清河东武人氏崔琰。清河崔氏一族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发迹,后来,更是在崔琰与其从弟崔林的发展下,成为汉魏望族之一。

“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载,委授铨衡,总齐清议,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归高,天下称平。”

这是《先贤行状》对崔琰的极高赞誉。

远在前世时,他便是崔缨心中除荀令君、郭祭酒、诸葛丞相等君外,最为敬慕的三国人物。

后人常喟然叹曰:清河崔氏,百年风骨。

我竟成了东汉末年河北清河县崔氏之女??崔缨暗道。等等,崔琰既是我叔父,那我便是他女侄,崔琰女侄……那岂不就是……

不!不!不会的!怎么可能!

历史上曹操为了笼络世家大族,让曹植娶了崔琰兄女为妻,后来却对崔家人动了屠刀,崔琰之死,时为之冤。历史上崔琰兄女,正是曹植结发妻子崔氏!

曹植妻?呵。

就是传说中那个因为衣服穿得太华丽,就被曹操赐死的可怜的崔氏女?

一想到这,崔缨在这个世界的心瞬间死掉一半。

没有神谕,没有人面狮身女妖,她今后的人生,却注定将是一个难解的斯芬克斯之谜:她到底该怎么认识她自己?“她知道她无知”吗?现在这个时代的崔氏女到底又是谁呢?

出生即宣判死亡,这算什么!?这凭什么!?

如果你生来便注定死亡,你还愿意来到这个世界吗?

哦,好像人活着,本来就是如此呢。

可她不是清河崔氏,她是崔缨。

她从不喜欢经常穿漂亮衣服。

一个有过二十三年二十一世纪生活经历的人,怎么可能会甘心在古代认命呢?

二十三年人世颠簸,早让她形成懒惰、懦弱、悲观的病态人格,但骨子里多多少少还留有几分少年时代的傲气。

天生的自信还是作为现代人的自负?她也说不上来。

她只知道,士族名门的出身,并不能使一个没有尊卑观念的人欢愉多少。纵然她从前如此迷恋历史,如此思慕着曹子建,也绝不会甘心就那样成为他人刀俎上之鱼肉。

她害怕死亡,害怕失败,更害怕游戏尚未开始,自己先缴械投降。

强烈的自尊心驱使着崔缨的大脑飞速运转,思考长大后的将来。

将来,为了让自己自由,为了让自己独立,她只天真地想着一件事:

逃。逃出身份的牢笼,逃出时代的禁锢。

既然来了,她会在这个时代好好活下去的,我她还想回到自己那个和平幸福的年代,她也一定能!

她要改变这个崔姓女子的命运。

前世幼年玩刀时,崔缨曾意外伤了右手虎口,没想到竟在这个世界变作了胎印。

她的生养父母都对这个胎印感到十分惊异,又见她头大如虎,广额粗眉,似有虎气。便说起“葫芦者,多福多禄也”,给她取了个“瓠”字作乳名,成日“阿瓠、阿瓠”地叫着,听着倒像是叫“阿虎”。

小崔缨想道:啊,阿翁,阿母,你们不如叫我“葫芦娃”好啦!不行,我得把我前世的名字找回来。

有了现世记忆在身,又有本科专业知识加持,在这里的人们眼中,崔缨便和寻常小孩很不一样。古汉语运用得越来越熟练,和仆婢们交流已基本没有语言障碍。她感谢大学期间开设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音韵学等课程;感谢大学期间啃下的那么多坟典;感谢自己坚持自学书法多年……让刚会爬的她在榻上翻看东汉简牍就是小菜一碟。

崔父几乎不敢相信,一个小小女娃,竟无师自通,拥有这般强大的识文断字之本领。简直有悖常理。可他不信鬼神之说,依然将她高高抱起,眼里盈满亮晶晶的欣慰与宠爱,像极了崔缨前世那早已过世的老父亲。

崔缨用他的一缕胡须在小指上缠绕一圈,忍住眼泪,心下一动,唤道:“翁翁,笔……纸……写……”

崔父听懂了她的意思,好奇地抱着她来到案桌前,她立马用她那尚且不能伸缩自如的肉嘟嘟的小手握住笔管,用力在麻纸上写出一个歪歪扭扭的隶体“缨”字来。

练过上百次汉末书法大家蔡邕的《熹平石经》的崔缨,虽许久未曾执笔,但写出个几近标准的隶体字还是没有问题的。

看着崔父又是错愕又是惊喜之态,小崔氏女幸福极了。

崔家长女幼即工书之名,自此远扬。

她也如愿获得了同现世一般无二的名字:崔缨。

日子一天天过去,抛弃现代的公历和星期观念,崔缨按夏历生活,学会了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在这个世界,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何为书香门第,何为诗礼世家……也感受到了,真切的封建束缚。

堂屋肃静,雕梁画栋,楼宇亭亭,庭院深深。

这个世界,崔缨的生养父母相敬如宾,她的阿母对阿翁毕恭毕敬,他们俩从来不会拌嘴吵架,他们从不会舍不得钱花。崔缨想吃的什么都有,想看的书堆如山高。再不用担忧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逢年过节也不必借亲戚的衣服去走亲戚。更不用一个人坐在晒谷台上,看看蓝天白云发呆,一坐就是一整天。因为,府里有大大小小的女婢和男仆环绕着她,摇着拨浪鼓,陪她玩、逗她笑,甚至不惜跪下想让小崔缨骑在背上。

可崔缨笑不出来,也不想骑在他们头上。

她拥有了前世没有的荣华富贵,却再没有了前世的童年乐趣。

没关系,在心里,我只属于二十一世纪,我不会留恋这个时代任何事任何人!

我说到做到。

崔缨暗暗发誓。

阿翁说,希望小缨儿长大能成为曹大家那样的女夫子,于是为小缨儿请来了方圆百里最好的私学先生,来教授儒家道义。可汉代经学思想僵化,实在令她喜欢不来,她便在读《太史公书》之余,偷偷拣着些张衡的抒情小赋来读。

就这样,崔缨在清河崔府饱读诗书四载有余。

靠着前世的古典文献知识储备,学习倒也轻松,只是住在金丝笼里,日日“玉粒金莼噎满喉”,日子一天比一天无趣。

有时崔缨也会不安,不知怎样才能和崔家脱离关系,以避免悲剧结局。同这里爹娘的感情越来越深,真怕将来自己会身不由己。可就凭现在她这四五岁的小身躯,单独流浪在战乱不休的外地,只有饿死和被人吃的结局。

读过那么多汉末古诗的崔缨,怎么可能想象不到,乱世郊野惨烈的场面呢?

正是建安元年,九月某天,恰逢阿母难产,府里上上下下都忙活得不可开交,崔缨突然很是怀念她那前世小她四岁的弟弟。

当年他出生时,也是这番闹腾的场面。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看见妈妈和弟弟了。

如果有一天,二十一世纪的我她突然死去了,真的会有人在乎吗?

心烦意躁之际,小崔缨做了一个令她后悔终生的决定。

她恳求阿翁,让乳母带她上街去玩耍一阵,借口是给将生的弟弟或妹妹买些小玩意儿。阿翁忙中也没多想,便许了。

清河最近并不太平。

人们茶余饭后,说什么许多盗寇混着流民蹿进城中,说南面又有天子都许的消息。

乳母抱着小崔缨来到一处发饰小摊,她挣扎着下地,玩弄起一串串精致小巧的珠花。突然冲来一群疾行亡民,将她和乳母撞散开来。很快,小崔缨便淹没在一片麻衣短褐间,她慌张极了,拼命往人流缝隙里钻去,却在推攘中被挤到了城门口。

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知从何处伸出一只粗壮有力的手,把她硬拽出了城门。她想向守门城卫呼救,却被捂住了口鼻,被抱起带走。崔缨狠狠咬了那人手背,他径直将她打晕。

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小崔缨被掳走卖去了奴隶牙行,随着驵会商队一路南下,去了荆州境内。

在商队车里颠簸了数月,她曾多次试图逃跑,都无济于事,被毒打多日后,这才冷静下来。崔缨假意屈从,不再反抗,终于逮着机会趁他们不防逃出。

可逃出魔窟,仍处炼狱。

孤身行走在凄凉的泥街上,没有富贵公子出手搭救,也没有骑马的将军和你偶遇。

只有黄沙漫天,人人面黄肌瘦。

乱世当道,百姓自身煎熬难当,根本没有好心人愿意,去同情无户无籍五岁孩童。

不过半日,她又被当地牙人拐走,转手卖给了穰县一户刘姓人家为奴。

一个偶然,一场意外,促就结局。

历史,也是这样的吧?

后世也许很多人以为,自秦封建社会以来,便没有了奴隶制度,事实上,奴隶制仍是汉代社会基础。说什么乱世爱情十有九悲,说什么乱世才子佳人,崔缨愈发觉着后世鼓吹回到乱世的网红们的可悲可笑。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是什么意思呢?只怕连“奴籍”、“贱籍”都搞不清楚吧。

乱世何以叫乱世?是社会乱成一团,是秩序的崩坏和重建!除却英雄们的舞台,社会仍是普劳大众的修罗场。

自被拐入刘家,他们便把崔缨当作捡来的牲畜般,肆意践踏和驱使,她彻底失去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彻底失去了书香浸染的温柔乡,有的只是寒冷与饥饿,虐待和囚禁。

仿佛整个世界,顷刻间,都变得昏晦不明。

兴许是所遭所遇都太过痛苦,以至于后来回忆起来,整个过程都是朦朦胧胧一片,只有拼接起来的支离破碎的灰色记忆。

崔缨只记得,那个地方,像个笼子,有数不清的打骂,和说不尽的凌辱。

她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人间苦难。

从金笼子掉进铁笼子,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那个时候最大的感觉啊,死亡也不过如此吧,人命也就如此卑贱。

哀莫大于心死。

崔缨活着的勇气日渐消减,荒诞的现实使她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这个世界莫大的恶意。

拐进刘家不久,穰县便爆发了持续性瘟疫,不知是鼠疫还是伤寒,说是暴死的贫民不计其数,家家闭门严出。这个世界的她,早没了现代接种过疫苗的优势,又哪敢四处乱窜。何况奴籍在簿,出逃被抓回只有被打死的下场。

崔缨竟是就这样,在刘家为奴为婢长达六年。

几乎快要忘记,这是前世认知里,那个“英雄辈出”,那个“金戈铁马”的三国时代。

于她而言,这不过是个吃人的时代。

她误打误撞来到一个不属于她的世界,被啃得连骨头都不剩。

春去秋来,刘府后院里的银杏树叶枯黄了一年又一年,阶庭下的小叶女贞已经长得和小崔缨一般高。转眼便是建安七年,南阳的疫情已渐渐缓和。

长期的营养不良,使她看起来和六七岁的孩童无异。高墙矗立,完全将她同外面的世界隔离,直到某日在井边打水,听到府内小厮闲谈“河北袁绍病死,刘景升荆州不保”云云,她才反应过来,官渡之战都已过去很久了。

这么说来,刘备此时应当在不远的新野屯兵,诸葛亮也还在南边的隆中读书、躬耕陇亩。

想到第一次和历史名人距离那么近,崔缨不由得心跳加快,转眼却在叹息。

她早明悟了这个**社会人吃人的本质,纵然现在只身去寻那些人,他们又能有多待见一个十一岁的女娃呢?也不见得他们能使她摆脱奴隶的阶级吧。也许根本就没有机会见上一面。

真的在同一个世界了,可她跟他们好像又不在同一个世界。

崔缨明白,生如蝼蚁,能在千年前的大疫中苟延残喘活下来,已是大幸,就凭着一点未来记忆想左右三国战局,简直是痴人说梦。经受了封建社会太多摧残,她几乎要忘记自己是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女大学生,忘记自己曾经对未来有过美好的展望,她越来越悲观地活着,越来越谨慎地说话,越来越不相信任何人。可当听到别人谈论曹操刘表等人时,她还是会崩溃大哭。

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姓名,一个个鲜活的影视面孔,一件件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从遥远的二十一世纪飞入梦中,呼唤着我那沉睡多年的三国英雄梦……我在黑暗的柴房中苏醒,缩起紧握的拳头,任凭泪水打湿麻衣。

窗外北风呼啸,抬头但见,满月高悬,正乘清风,穿过乌云,自东而行。

于是她爬树翻墙,趁夜逃出刘家,决心赌命一场!

纵使前路有刀山火海,她崔缨也要活个痛痛快快,绝不能萎靡于此、引颈受戮。

那一夜,披星戴月。

那一夜,生死在天。

她跑得很快很快,泪水被风擦得一干二净。一路回忆前世种种,却只想起高考前夜,那个在校广场恣意狂奔的自己。

她明白,只有找回我那清河崔氏女的身份,才能回到士族阶级,才能有更大的把握在这里生存下去。

她回到那个吃人的地方,是为了不被人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