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就业帮扶中心试运行的第一个月,就有50多位下岗女工报名参加技能培训,君澜跟进报道《老工业区里的“她力量”:帮扶中心让下岗女工重获新生》,再次引发好评。可没等君澜开心多久,就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信里说,帮扶中心的培训负责人“收受贿赂,优先给送礼的女工安排工作”,还附了一张培训负责人收钱的模糊照片。
君澜没声张,悄悄去帮扶中心暗访,发现确实有女工反映“送了礼才被推荐去好厂子”。她第一时间把情况告诉沈砚之,他却皱了皱眉:“帮扶中心刚起步,现在曝光会影响女工的信心,我先让纪委暗中调查,等查清真相再处理,好不好?”
君澜心里一紧,上次安置房的分歧又涌上心头:“沈砚之,你又要‘暗中调查’?上次安置房是运气好,这次要是等你查清,更多女工的机会就被耽误了!我是记者,我必须曝光,让更多人监督!”
“我不是不让你曝光,是想等证据确凿!”沈砚之的语气也有些急,“培训负责人是市妇联推荐的,现在没查清就曝光,会影响政府和妇联的合作,后续的帮扶工作更难推进!”
“你总是在考虑‘合作’‘推进’,却没考虑那些没送礼的女工有多难!”君澜站起身,“这篇报道我会发,你要是觉得我错了,我们可以再谈,但我不会放弃曝光真相。”
说完,她转身离开,心里满是委屈——她以为经历过暴雨夜的和解,他们会更懂彼此,可他还是在“顾全大局”,而她还是那个“只认真相”的记者。沈砚之看着她的背影,心里又气又无奈,却还是立刻给纪委打电话:“加快调查帮扶中心的举报线索,明天之前必须查清真相,不能让君澜为难,也不能让女工受委屈。”
第二天早上,君澜的报道《女性帮扶中心现“受贿疑云”:培训负责人被指收礼优先安排工作》准时发布。可没等舆论发酵,纪委就发布通报:“培训负责人受贿属实,已被停职调查,涉及的女工岗位重新分配,确保公平公正。”
君澜看着通报,心里一阵惊讶——她没想到纪委的动作这么快。这时,沈砚之的消息发来:“我让纪委连夜查的,证据确凿才让你发报道,既曝光了问题,也没让女工失望。之前是我不好,没跟你说清楚我的计划。”
君澜看着消息,眼眶突然发热。她给沈砚之回了条消息:“晚上一起吃糖醋排骨吧,我请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