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喊出来生同桌我们的青春,没说再见 > 第4章 监控下的沉默,他的孤独感与隐秘的病症

班主任视角:失控的冷静与惊心评估我是李老师,从教十几年,见过调皮捣蛋的学生,见过内向孤僻的学生,却从未见过像“吴帅”这样让我捉摸不透的孩子。

他病愈返校后的转变,起初我是欣慰的。从一个爱打闹、成绩中游的调皮蛋,变成一个安静自律、全科拔尖的优等生,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是“浪子回头”。我甚至在班会上多次表扬他,让同学们向他学习,把他当成逆袭的榜样。

可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发现不对劲。他的优秀太“刻意”,他的安静太“反常”。别的学生考了高分会兴奋,他不会;解出难题会雀跃,他不会;和同学产生矛盾会委屈或愤怒,他也不会。他像一个设定好程序的机器,精准地执行着“学习”“自律”这些指令,却唯独缺少了少年人该有的鲜活情绪。

我私下找过他几次谈心,想了解他的转变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隐情。每次他都表现得彬彬有礼,逻辑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说“生病后想通了,觉得学习更重要”,说“以前太幼稚,现在想好好努力”。他的回答无懈可击,可那双眼睛里的平静,却让我心里发慌——那不是这个年纪该有的沉稳,而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冷漠。

真正让我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是吴晓情同学的求助。

那天早读课刚结束,吴晓情就红着眼圈找到我,声音带着一丝颤抖:“李老师,我有件事想跟你说,关于吴帅的。”

我让她坐下,给她倒了杯水。她喝了口水,定了定神,才缓缓开口,说出了那个下雪夜晚的经历——吴帅被锁在宿舍门外,在零下的严寒里蜷缩着坐了一夜,不喊人、不求救,直到她发现后把他带到空房间;他的手冷得像冰,却依旧平静;一夜寒风,他居然毫无异样,连感冒都没有。

“李老师,他太奇怪了,”吴晓情的声音带着哭腔,“那么冷的天,换做谁都会慌的,可他一点反应都没有。还有他的手,冰得吓人,我真的很担心他。”

我听完她的话,后背瞬间冒出一层冷汗。这太不可思议了!一个少年人,在冰天雪地里被锁在门外,面临着冻伤甚至更严重的危险,居然能做到不求救、不慌张,只想着“扛过去”?这根本不符合常理。

我立刻意识到,这不是简单的“内向”或“成熟”,而是心理上可能出了严重问题。我安抚好吴晓情,让她先回教室,告诉她老师会处理好这件事。

送走吴晓情后,我第一时间去了学校的安保室,要求调取男生宿舍门口的监控。安保大叔听说事关学生安全,不敢怠慢,很快就调出了前一晚的监控录像。

监控画面里,雪下得很大,寒风卷着雪花,能见度不高。晚上11点03分,“吴帅”的身影出现在画面里,他慢悠悠地走到男生宿舍门口,拉了拉门把手,发现锁着后,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敲门或呼喊,只是转身走到墙角,背靠着墙壁,慢慢蜷缩下来。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监控画面里的他几乎一动不动。雪花落在他身上,越积越厚,把他的头发、肩膀都染成了白色。他就那样保持着蜷缩的姿势,低着头,看不清表情,但能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平静——没有烦躁地踱步,没有焦急地搓手,没有试图联系任何人,仿佛只是在一个普通的午后晒太阳,而不是在零下的严寒里挣扎。

画面快进到凌晨1点17分,吴晓情的身影出现在楼梯口,她犹豫了一下,慢慢走下楼,走到“吴帅”面前。监控里能看到两人说了几句话,然后吴晓情拉着“吴帅”站起来,扶着他走向旁边的空房间。

看着监控里那个单薄而固执的身影,我心里一阵发凉。从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整整两个多小时,他就那样在雪地里坐着,任由寒风刺骨、雪花堆积,没想过求救,没想过反抗,只是单纯地觉得“我能扛过去”。

这种冷静,已经超出了正常范畴,甚至带着一种自毁倾向。

我立刻联系了学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陈老师,把监控视频和吴晓情的描述告诉了她,希望她能给“吴帅”做一次全面的心理评估。陈老师看完视频后,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李老师,这孩子的情况很特殊,他的冷静不是坚强,而是一种情绪隔离。我们必须尽快给他做评估,搞清楚他的心理状态。”

当天下午,我以“聊聊学习情况”为由,把“吴帅”请到了心理辅导室。他依旧平静,没有任何波澜,仿佛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

陈老师的评估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我在外面等着,坐立不安。期间,我看到陈老师几次皱起眉头,几次停下笔和“吴帅”沟通,而“吴帅”始终保持着淡淡的神情,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晰,却没有任何情绪起伏。

评估结束后,陈老师把我拉到一边,脸色严肃地递给我一份评估报告。我接过报告,目光落在结论部分,瞬间愣住了——多重人格障碍、妄想症、抑郁症,三项诊断像三块巨石,砸得我喘不过气。

“陈老师,这……这是真的?”我声音都在发抖。

陈老师点点头,叹了口气:“基本可以确诊。他的冷静其实是人格解离的表现,通过隔绝情绪来保护自己;他对‘扛过去’的执念,源于妄想症带来的认知偏差,觉得自己不需要依赖任何人;而长期的情绪压抑和孤独感,让他患上了抑郁症,只是他把抑郁情绪伪装成了平静。”

“那他为什么会这样?”我急切地问。

“可能和他这次生病的经历有关,”陈老师分析道,“急性肠胃炎引发的高烧和晕倒,可能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也有可能,他的心理问题早就存在,只是这次生病成为了导火索,让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他现在的状态很危险,这种‘能扛过去’的想法,很容易让他在遇到更大困境时选择自我封闭,甚至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

我拿着评估报告,心里五味杂陈。之前的欣慰和赞赏,此刻都变成了深深的自责。我只看到了他的成绩进步,却忽略了他情绪上的异常;我只把他当成逆袭的榜样,却没发现他早已陷入心理危机。

“李老师,现在最重要的是联系他的家长,”陈老师提醒我,“必须让家长知道他的真实情况,带他去专业的医院做进一步治疗。学校的心理辅导只能起到辅助作用,他需要系统的干预。”

我点点头,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吴帅家长的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我看着窗外飘着的零星雪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个孩子,到底藏着多少我们不知道的痛苦?他的平静背后,是怎样的绝望与孤独?

里同学视角:看不懂的“异类”与隐秘担忧

我是林浩,和吴帅、吴晓情同班,坐在他们后两排。班里谁都能感觉到,吴帅回来后就像变了个人,只是没人敢说,也没人真正看懂他。

以前的吴帅,是班里的“活宝”兼“麻烦制造者”。上课爱接话茬,下课爱追着女生打闹,篮球打得好,乒乓球也厉害,身边总围着一群男生,走到哪儿都能听到他的笑声。那时候的他,虽然调皮,但真实,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让人觉得亲近。

可现在的他,就像一块捂不热的冰。

他总是一个人坐着,要么看书,要么研究围棋,要么戴着耳机听英语,很少和人说话。男生们找他打球,他拒绝;女生们找他问问题,他虽然会解答,但语气平淡,眼神疏离,让人觉得很不自在。

我们班的女生私下里都在讨论他,说“吴帅是不是生病把脑子烧坏了”“他现在好吓人,眼神冷冷的”“以前觉得他挺可爱的,现在怎么这么陌生”。男生们也觉得他不合群,渐渐不再主动找他,甚至有人偷偷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冰山学霸”。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校组织拔河比赛。我们班和隔壁班竞争激烈,僵持了很久,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以前这种时候,吴帅肯定是喊得最凶、最卖力的那个,可那天他站在队伍末尾,只是机械地跟着大家的节奏拉,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不喊口号,也不加油,仿佛这场比赛和他毫无关系。

最后我们班赢了,大家都兴奋地欢呼拥抱,只有他默默地松开绳子,转身走回教室,拿起英语书就看,连一句庆祝的话都没有。

“他是不是觉得我们很幼稚?”王浩当时撇着嘴说,语气里带着不满。赵宇也点点头:“以前他赢了球比谁都疯,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

大家都觉得他奇怪,却没人知道为什么。直到吴晓情把那个下雪夜晚的事情告诉李老师,我们才隐约意识到,他的“奇怪”背后,可能藏着更大的问题。

那天下午,李老师把我们几个和吴帅走得相对近的男生叫到办公室,没有明说什么,只是问我们最近有没有发现吴帅的异常,有没有注意到他晚上回宿舍后的状态。

王浩挠着头说:“异常倒是没发现,就是他回宿舍后总爱一个人待着,不跟我们说话,要么看书,要么对着墙壁发呆。”

赵宇补充道:“他睡得很晚,起得很早,我们几乎没怎么跟他聊过天。那天晚上他没回宿舍,我们还以为他在教室看书忘了时间,想着他那么自律,肯定不会出事,就没多想。”

我也赶紧说:“他平时很少跟我们交流,我们都觉得他不想被打扰,所以也没敢主动问他。”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才发现自己有多迟钝。他被锁在宿舍门外,在雪地里冻了一夜,我们居然毫无察觉;他平时的沉默寡言、情绪淡漠,我们只当是“变乖了”,却没想过他可能正承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痛苦。

后来,我们隐约听说李老师给吴帅做了心理评估,结果很不好,好像是什么人格障碍、抑郁症之类的。这个消息让我们都惊呆了。

“他看起来那么冷静,怎么会有抑郁症?”王浩不敢相信,“抑郁症不都是会哭、会难过吗?他从来都没表现出来过啊。”

“可能……他的难过和我们不一样吧?”赵宇小声说,“他不是不想求救,而是不知道怎么求救,或者觉得求救也没用?”

我想起监控里他在雪地里蜷缩的样子,心里一阵发酸。原来他的冷静不是坚强,而是绝望。他不是不需要朋友,而是已经封闭了自己,觉得所有人都无法理解他,觉得自己能扛过所有苦难。

从那以后,班里的同学都变了。大家不再调侃他“冰山学霸”,也不再刻意疏远他。女生们会主动把笔记借给她,男生们也不再硬拉着他打球,只是偶尔会把篮球递给他,说“要不要玩一会儿?不勉强”。

有一次晚自习,他的围棋棋子掉在了地上,散了一地。以前大家可能会笑着看他捡,或者调侃他“手滑了”,但那天,几个男生不约而同地蹲下来,帮他一起捡棋子。他愣了一下,抬起头,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然后轻轻说了句:“谢谢。”

那是他返校后,第一次对我们说“谢谢”,语气虽然依旧平淡,但我们能感觉到,那里面有一丝真实的温度。

吴晓情对他也格外照顾,会提醒他按时吃饭,会把自己的暖手宝借给她,会在他学习累的时候,悄悄递上一颗糖。我们都看得出来,吴晓情很担心他,那种担心不是普通同学间的关心,而是带着心疼和焦虑。

我们不知道吴帅的心理问题能不能治好,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变回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样子。但我们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他能早点好起来,希望他能知道,他不是一个人,班里的同学都在关心他,都愿意陪着他。

现在的教室里,吴帅依旧安静地学习,但氛围已经不一样了。没有人再觉得他是“异类”,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温暖着他,就像试图融化一块冰封已久的寒冰。我们知道,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我们愿意等。

我是张强,和吴帅、王鹏、刘阳住在同一个宿舍。我们三个都是原来就认识的,吴帅病愈返校后,才被安排到我们宿舍。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都挺欢迎他的。以前的吴帅虽然调皮,但很讲义气,打球也厉害,我们都愿意和他玩。可他回来后,完全变了个人,让我们都觉得很别扭。

他太安静了。回到宿舍,他要么坐在书桌前看书,要么躺在床上看英语听力,从不和我们聊天,也不参与我们的打闹。我们聊篮球比赛,他不接话;我们说游戏攻略,他不感兴趣;我们调侃班里的趣事,他也只是淡淡地听着,没有任何反应。

时间久了,我们也就懒得主动找他说话了。宿舍里的氛围变得很奇怪,我们三个说说笑笑,他一个人沉默寡言,像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我们甚至有点“怕”他。不是怕他欺负人,而是怕他的冷静。不管发生什么事,他都波澜不惊。有一次,王鹏不小心把他的围棋棋盘碰到地上,棋子撒了一地,王鹏吓得赶紧道歉,生怕他生气。可他只是平静地站起来,弯腰捡棋子,说“没事”,脸上没有任何情绪,既不生气,也不委屈。

那种冷静,让我们觉得很陌生,也很有距离感。

那天晚上,我们确实把他锁在门外了。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忘了。

冬天的宿舍暖气不太好,我们早早地就钻进了被窝,聊了一会儿天,就陆续睡着了。谁也没注意到吴帅还没回来。我们都以为他像平时一样,在教室看书忘了时间,可能会在教室待到宿管阿姨催,然后自己想办法回来。

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会被锁在门外,更没想过,他会在雪地里坐一夜。

第二天早上,我们看到他从外面回来,身上沾着雪花,脸色苍白,却依旧平静。我们都有点惊讶,问他“昨晚去哪儿了”,他只是说“在教室看书,回来晚了,在外面待了一会儿”。

我们当时还觉得,他也太自律了,居然能在教室待到那么晚。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他,刚在雪地里冻了一夜,手冷得像冰,心里不知道有多绝望,可他却一句话都没说,只是轻描淡写地掩饰了过去。

后来,李老师找我们谈话,调出了监控,我们才知道自己犯了多大的错。看着监控里他蜷缩在雪地里的身影,看着雪花一点点落在他身上,我们三个都沉默了,心里充满了愧疚和自责。

“我们怎么能忘了他呢?”王鹏红着眼圈说,“他平时虽然不说话,但也是我们的室友啊。”

刘阳也叹了口气:“我以为他那么冷静,肯定能自己想办法回来,没想到他居然就那样坐着,不喊人、不求救。”

我心里也堵得慌。我们总觉得他“能扛过去”,总觉得他“不需要别人关心”,却从来没想过,他的冷静背后,是多么深的孤独。他不是不需要帮助,而是不知道怎么开口;他不是喜欢一个人,而是已经习惯了封闭自己。

我们忽略了他太多。忽略了他返校后苍白的脸色,忽略了他深夜里对着墙壁发呆的样子,忽略了他从不主动麻烦别人的固执,忽略了他眼神里偶尔闪过的孤独。

心理评估结果出来后,我们三个更是愧疚得不行。原来他不是“变乖了”,而是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那些我们觉得“奇怪”的表现,都是病症的体现。

“我们是不是太冷漠了?”有一天晚上,王鹏小声问我们。

我没有说话,心里却认同他的话。我们确实很冷漠。作为室友,我们本该是最了解他、最关心他的人,可我们却因为他的“不一样”,就刻意疏远他,忽略他的需求,甚至在他陷入困境时,都没有察觉。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试着改变。

王鹏会主动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她,虽然他很少吃,但我们还是会把最好的留给他;刘阳会在宿舍里放一些轻音乐,而不是以前的游戏音效,怕打扰到他学习;我会在睡前提醒他“早点休息,别太累了”,虽然他每次都只是点点头,但我们能感觉到,他并不反感。

有一次,宿管阿姨查寝,看到他还在看书,说了他两句“熬夜对身体不好”。我们赶紧帮他打圆场:“阿姨,他马上就睡了,最近学习任务重。”他抬起头,看了我们一眼,眼神里没有了以前的疏离,多了一丝暖意。

我们还特意找吴晓情打听,问她吴帅喜欢什么、忌讳什么,想多了解他一点。吴晓情告诉我们,他喜欢围棋和辩论赛,让我们可以从这些话题入手和他交流。

有一次,我们聊起学校即将举办的辩论赛,王鹏故意说“我们班肯定赢不了,对面班的辩手太厉害了”。没想到,吴帅居然接话了:“不一定,辩论赛靠的是逻辑和反应,不是名气。”吴帅的秘密日记

2016年10月23日星期四晴

今天阳光很好,但我感觉不到温暖。教室里很吵,同学们在讨论周末的篮球赛,我却只想一个人待着。我翻开日记本,写下了今天的感受。

"The world is a cage of expectations. I am the bird that doesn't want to sing."

英语老师看到我写的这句话,皱着眉头问我是什么意思。我没有回答,只是把日记本合上了。有些话,我只想写给自己看。

2016年10月24日星期五 多云

今天上英语课,老师让我们用"ambiguous"造句。我写道:"My smile is ambiguous—it means nothing."老师看了我的句子,停顿了一下,然后说:"这个句子语法正确,但含义很特别。"我知道,她看不懂我真正想表达的意思。

"Ambiguity is my armor. It keeps people from seeing the real me."

2016年10月25日星期六阴

周末在家,我没有出门。妈妈问我为什么不找朋友玩,我说我想一个人待着。她叹了口气,没有再问。我翻开日记本,写下了这段话:

"I am a chameleon in a world of colors. I change to fit in, but I never belong."

2016年10月26日星期日雨

今天下雨了,我喜欢雨天。雨滴敲打着窗户,像是在为我伴奏。我写下了今天的日记:

"The rain washes away the footprints, but it can't wash away the memories."

2016年10月27日星期一 晴

今天上英语课,老师让我们翻译一句古诗。我选了"独在异乡为异客",翻译成:"Alone in a strange land, I am a stranger."老师夸我翻译得好,但她不知道,这正是我内心的写照。

"I am a stranger in my own life."

2016年10月28日星期二多云

今天体育课,同学们在打篮球,我坐在操场边的长椅上,看着他们。我写下了今天的日记:

"The game is热闹, but I am quiet. I am a spectator in my own life."

2016年10月29日星期三晴

今天上英语课,老师教了一个新词:"solitude"。我在日记本上写下:

"Solitude is not loneliness. It is the space where I can be myself."

2016年10月30日星期四阴

今天有点冷,我穿上了厚外套。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写下了今天的日记:

"The wind is cold, but it is honest. It doesn't pretend to be warm."

2016年10月31日星期五 小雨

今天是万圣节,学校里很热闹。我没有参加,只是在教室里看书。我写下了今天的日记:

"I don't need a costume to hide. I am already wearing one every day."

吴帅的日记充满了隐喻和象征,他用简单的英语词汇表达了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日记不仅是他的心理疗愈过程,也是他与世界沟通的独特方式。

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些日记翻译成更诗意的中文版本,让读者能更深入地理解吴帅的内心世界?Wu Shuai's Secret Diary

October 23, 2016 ? Thursday ? Sunny

The sun is bright today, but I can’t feel its warmth. The classroom is noisy—classmates are discussing weekend basketball games—while I just want to be alone. I open my diary and write down my feelings.

The world is a cage of expectations. I am the bird that doesn’t want to sing.

My English teacher frowns when she sees this sentence and asks me what it means. I don’t answer; I just close the diary. Some words are only meant for me.

(世界是期望的牢笼。我是那只不想歌唱的鸟。)

October 24, 2016 ? Friday ? Cloudy

In English class today, the teacher asks us to make a sentence with "ambiguous." I write: "My smile is ambiguous—it means nothing." The teacher pauses, then says, "This sentence is grammatically correct, but its meaning is very unique." I know she doesn’t understand what I’m really trying to say.

Ambiguity is my armor. It keeps people from seeing the real me.

(模糊是我的盔甲。它让人们看不到真实的我。)

October 25, 2016 ? Saturday ? Overcast

I stay at home all weekend. Mom asks why I don’t go out with friends, and I say I want to be alone. She sighs and doesn’t ask again. I open my diary and write:

I am a chameleon in a world of colors. I change to fit in, but I never belong.

(我是一个变色龙,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我改变自己以适应,但我从未真正属于这里。)

October 26, 2016 ? Sunday ? Rainy

It rains today, and I like the rain. The raindrops tap on the window like a soundtrack just for me. I write:

The rain washes away the footprints, but it can’t wash away the memories.

(雨水冲刷掉脚印,却冲不掉记忆。)

October 27, 2016 ? Monday ? Sunny

In English class today, the teacher asks us to translate an ancient poem. I choose "独在异乡为异客" and translate it as: "Alone in a strange land, I am a stranger." The teacher praises my translation, but she doesn’t know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my inner self.

I am a stranger in my own life.

(我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个陌生人。)

October 28, 2016 ? Tuesday ? Cloudy

In PE class today, classmates play basketball while I sit on a bench by the playground, watching them. I write:

The game is lively, but I am quiet. I am a spectator in my own life.

(比赛很热闹,但我很安静。我是自己生活的旁观者。)

October 29, 2016 ? Wednesday ? Sunny

In English class today, the teacher teaches a new word: "solitude." I write in my diary:

Solitude is not loneliness. It is the space where I can be myself.

(孤独不是寂寞。它是我可以做自己的空间。)

October 30, 2016 ? Thursday ? Overcast

It’s a bit cold today, so I put on a thick coat. On my way home, I write:

The wind is cold, but it is honest. It doesn’t pretend to be warm.

(风是冷的,但它是诚实的。它不会假装温暖。)

October 31, 2016 ? Friday ? Light Rain

Today is Halloween, and the school is lively. I don’t join in; I just read in the classroom. I write:

I don’t need a costume to hide. I am already wearing one every day.

(我不需要化妆来隐藏。我每天都在戴着面具。)

Wu Shuai’s diary is full of metaphors and symbols. He uses simple English words to express his complex inner world. These entries are not just a form of psychological healing—they are his unique way of communicating with the world.

Would you like me to translate these diary entries into more poetic Chinese, so read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Wu Shuai’s inner world?

那是他第一次主动参与我们的话题,我们黑板上的“竞赛题风暴”

物理题:绳结受力与斜面运动

题目:

一个系统由三根绳子组成,绳1和绳2形成等边三角形绳结,绳3垂直于斜面。系统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运动,或在倾斜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运动。

(1) 水平面匀速运动时,分析绳3的张力。

(2) 斜面匀速向上运动时,求绳3的张力。

(3) 斜面以加速度a向上加速时,推导绳1、绳2和绳3的张力表达式,并解释为何会“感受到轻微拉力”。

推导过程:

1. 水平面匀速运动:

- 水平方向:绳1和绳2的水平分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

- 竖直方向:绳1和绳2的竖直分力之和与绳3的张力平衡。

- 结论:绳3张力 T_3 = 2T_1\sin30^\circ = T_1 。

2. 斜面匀速向上运动:

- 沿斜面方向:绳1和绳2的分力之和平衡重力分力 Mg\sin\theta 。

- 垂直斜面方向:绳1和绳2的分力之和与绳3的张力平衡。

- 结论:绳3张力 T_3 = \frac{Mg\sin\theta}{\sqrt{3}} 。

3. 斜面加速向上运动:

- 沿斜面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 2T_1\cos30^\circ - Mg\sin\theta = Ma 。

- 垂直斜面方向:绳1和绳2的分力之和与绳3的张力平衡。

- 结论:绳3张力 T_3 = \frac{M(g\sin\theta a)}{\sqrt{3}} 。

- 解释:斜面运动时,垂直斜面方向的受力不平衡,绳3产生张力,因此会“感受到轻微拉力”。

生物题:心脏解剖与血流动力学

题目:

(1) 标注并说明左心室流出道、肺静脉入口、冠状窦开口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 分析室间隔膜部缺损(直径约3mm)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影响。

(3) 解释男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狭窄发生率高于女性的原因(从解剖结构和激素影响角度)。

推导过程:

1. 解剖结构与功能:

- 左心室流出道:位于左心室上部,连接主动脉瓣,功能是将血液射入主动脉,供应全身。

- 肺静脉入口:位于左心房后壁两侧,功能是将含氧血汇入左心房。

- 冠状窦开口:位于右心房后内侧壁,功能是收集心脏静脉血,汇入右心房。

2. 室间隔缺损的影响:

- 血流路径:左心室动脉血经缺损处分流至右心室,形成“左向右分流”。

- 对循环的影响:肺血流量增加,长期可引发肺动脉高压;体循环血流量减少,导致全身组织供氧不足;心脏结构长期负荷过重,可引发心力衰竭。

3. 性别差异解释:

- 解剖结构:男性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直径较细,分支较少;女性血管壁弹性纤维比例高,舒张能力强。

- 激素影响:女性雌激素促进血管舒张,抑制斑块形成;男性睾酮促进血管平滑肌增殖,加速脂质沉积。

编程题:斐波那契数列的递归与迭代实现

题目:

用Python分别以递归和迭代方式实现斐波那契数列,输出第n项的值(n为正整数,且n≤30),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时间复杂度。

推导过程:

1. 递归方法:

- 递归公式: F(1)=1, F(2)=1, F(n)=F(n-1) F(n-2) (n≥3)。

- 时间复杂度: O(2^n) ,因为存在大量重复计算。

2. 迭代方法:

- 初始化前两项,依次计算后续项。

- 时间复杂度: O(n) ,效率远高于递归。

第二天,班主任走进教室,看到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公式、推导和代码,瞬间懵了。学生们也面面相觑,完全看不懂吴帅写的是什么。

只有同桌吴晓琴默默站在那里,心里五味杂陈。她知道这是吴帅的“竞赛题风暴”,是他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方式。可她也有点小伤心——那个曾经和她分享零食、讨论游戏的吴帅,似乎离她越来越远了。

要不要我帮你把吴帅的这些推导过程整理成一份完整的竞赛题解析手册,让同学们也能看懂这些“黑板上的秘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