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哈士奇但凛冬版[综英美] > 第6章 多哥6

哈士奇但凛冬版[综英美] 第6章 多哥6

作者:吃肉能瘦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9 13:07:28 来源:文学城

第六章多哥6

诺姆镇:阿尔法狗,我们的英雄!

在多哥六岁的时候,他成功杀死了那头熊。

复仇成功比他预料的晚到了几年,但他也很满足了,因为这次战斗他只受了点轻伤,在河里悄悄洗干净血污,然后趴在阴影里装睡骗过了狗场的主人们。他的伤口很快愈合,没有被任何人发现。

除了狗。

伊莉莎不赞同地看着多哥,认为这个首领过于冒险了。她以一天不搭理多哥作为惩罚,最后还是在他叼来一只活的野兔后妥协。

伊莉莎年纪大了,已经从雪橇队退下来,作为赛普的帮手协助训练、管理新狗。

幼犬过于活泼,当她把野兔扔给他们之后,她获得了一下午的休息时间。

这一年,多哥达到了他在身体上能够成长的极限。

如今的他,肩宽比成年雪橇犬平均水平宽出两指,体长多出十多厘米,肌肉线条在棕毛下清晰可见,奔跑时四肢蹬地的力道能在雪地上踩出半掌深的爪印。他的体重逼近四十公斤,看上去并不臃肿,而是强健,因为增多的是肌肉而非脂肪。

连续奔袭三百公里,他也只是呼吸稍快,脚掌都没感到酸疼。面对成年驯鹿的冲撞,他只需压低身体稳住重心,就能借着驯鹿的冲力将其引向预定方向。他的爆发力也很强,有一次冬天追一只雪兔时,他从静止状态猛地窜出,瞬间速度比过去快了近一倍。

这个犬种在体格基因上的潜力已经被多哥全部开发出来了,最强的力量、耐力、敏捷和爆发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多哥更多的是在经验上的累积和应对各种状况能力的开发。从日常物资运输到突发救援,从向导引路再到捕猎辅助,他渐渐变得全能。

有次带着雪橇队去给偏远村庄送货,路上遇到了雪融水。春季的阳光让山顶积雪融化,雪水顺着山坡流下来,在雪道上形成了一层薄冰,又滑又危险。遇到这种情况,雪橇队很容易打滑,甚至会有狗摔进雪沟里。

多哥已经非常有经验,他停下脚步,对着后排的雪橇犬低吼两声,调整了队伍阵型。雪橇队默契地配合,体重较重的推进犬走在最外侧,用身体挡住部分雪水。而灵活的摇摆犬走在中间,随时准备扶住打滑的同伴。他自己则继续走在最前面,每一步都踩在雪水较少的地方,用爪印给后排的狗标记安全路线。

赛普则进入了自动驾驶状态。

赛普:=。=要不是目的地的人正等着我,我其实可以不上雪橇的。

可惜无人驾驶在这个年代还是太超前了。

年轻时的赛普从没想过自己会成为雪橇手。

阿拉斯加,苦寒之地,是个自然环境和气候十分严酷的地方。

这里不仅天气极端,还时常爆发各种自然灾害,平均每年一场7级地震,伴随山体滑坡、海啸、暴风雪。

如果在东方,大概是一个绝佳的发配罪犯的目的地。

赛普是挪威人,在淘金热时期才来这边的,要不是为了金子,大概很少有人千里迢迢到这里来受苦。而诺姆镇旁边河里的金子,早就淘完了,为了生计,赛普才入乡随俗成为了雪橇手。

幸运的是,在这片广袤荒原上,雪橇手从不是孤军奋战。

雪橇犬是他们穿越冰原的脚,是应对危机的眼,也是寒冬里最可靠的左膀右臂,忠心耿耿,从不背弃,哪怕遇到可怕的灾祸。

那是一个初春的清晨,阿拉斯加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突然发生地震,地震本身没有对当地低矮的房屋造成太大损失。

然而,震后的泥石流像汹涌的黑色浪潮,瞬间吞没了半个村庄。房屋被冲垮,道路被掩埋,官方救援队——如果它存在的话——不见踪影。听说沿海爆发了海啸,州政府显然更关注重要港口。

孤立无援的村民只能互相呼喊,用双手挖掘废墟,却在茫茫泥块中找不到方向。

当赛普和其他雪橇队一起赶到时,村庄已经一片狼藉。倒塌的木屋歪歪扭扭地陷在泥里,偶尔传来的哭声混着风声,让整片土地都透着悲凉。

赛普心中凄然,他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可面对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也难掩悲哀。缺乏专业的救援工具,他只能蹲下身,拍拍多哥的脑袋,解开绳索:“多哥,找找看,还有人活着吗?”

多哥十分冷静,他抬起头竖起耳朵,首先感应了一下有没有余震或更多泥石流的危险,确保没有异常后松了口气,安抚了其他队员。接着,他才往前跑了几步,鼻子贴在冰冷的泥块上。

泥石流的泥浆掩盖了大部分气味,却挡不住多哥敏锐的嗅觉。它能分辨出泥土的腥气、木头的腐味,更能从这些气味中,捕捉到人类呼吸、体温留下的微弱痕迹。

在一处倒塌的木屋前,多哥突然停下脚步,对着一块巨大的木板狂吠,持续了二十多秒。

赛普心领神会,立刻招呼村民冲过去,用撬棍撬开木板,果然在下面发现了一对抱着孩子的夫妇,他们被横梁护住,虽然受伤,却还活着。

一次的成功让大家对这条领头犬产生了信任,多哥的叫声成了废墟中的希望信号,村民们跟着它的指引,在坍塌的仓库下找到被困的老人,在断裂的栅栏旁找到吓傻的孩子,甚至在泥石流边缘,找到了几位不幸遇难者的遗体。对失去亲人的家庭来说,也是一种慰藉。

整整一天一夜,多哥都在废墟中奔波,他整个身体都沾染了尘土,却没有停歇,仿佛不知疲惫,简单吃点东西喝口水又立刻投入救援。直到最后一个活着的被困者被找到,他才趴在地上,由赛普给它擦拭、按摩身体。

这次救援后,诺姆镇地区的报纸用一整个版面报道了多哥的事迹。

标题肉麻至极:阿尔法狗,我们的英雄!

文中详细描述了多哥如何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痕迹,给他起了“救援灵犬”的绰号,还挖出了他过往的种种事迹,包括狩猎驯鹿的奇特爱好。

那些异于常狗的种种,在英雄光环下变成天才的特立独行。

报纸的配图上,多哥站在清理后的村庄前,虽然满身还有泥污的痕迹,却依旧眼神坚定,身后是感激它的村民和永远信任它的赛普。照片构图绝妙,完美地衬托出了主角的智慧与勇敢。

康斯坦斯忍不住称赞:“是张好照片。”

她把照片那页剪下来,小心翼翼地放进相框,摆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报纸报道后,多哥在当地的名声更上一层楼,上门来找他配种的狗主人人数迎来一波高峰。

哪怕赛普尽责地说明了前面几次都以失败告终,可他们仍然很坚持,好像打定主意要拿下多哥的初次,甚至许诺不管成功与否都会给赛普一笔钱。

赛普看着别人牵来各种漂亮母犬尽力往多哥身边凑,摸着一小叠一美元的纸币,表情空白。这年代,二十美元出头对等1盎司黄金,那绝对不是一笔小钱。

赛普:感觉有点不对,但又说不上来哪里不对。

康斯坦斯乐得笑弯了腰。

多哥和小姑娘们约会,在荒原上跑来跑去,把她们遛累了再还回去。

除此以外,依旧我行我素,生活对他来说并没有太大改变。

当然,名声带来的,除了某些有意思的变化,还有不大不小的麻烦。

“他真的咬死过一头熊吗?”

“我听说他一顿能吃一整头鹿。”

这还是比较正常的讨论。

有人毫无边界感:“那玩意挺大的,怎么就不中用,我可以帮你看看。”

多哥不断后退,婉拒了哈。

人们的热情慢慢的减弱,注意力被新的事物吸引,狗场重回平静枯燥的生活。

再强烈的感情都会消退,就像生命的火焰一样。

有个冬天,他们送走了伊莉莎,他们悲伤却不哀恸,可能因为早有预料,伊莉莎已经十分衰老,在犬类算是长寿了。

和她共事过的雪橇犬们围在一旁,一同发出悠长的狼嚎,像在告别又像在呼唤同伴的魂灵。

赛普心情沉重,伊莉莎不是他送走的第一头犬,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头。他的目光落在多哥身上,久久不语,多哥也已经十二岁了,他好像陷入了某种悲痛可怖的想象。康斯坦斯知晓他的心意,默默地抱住他,他们紧紧挨在一起,为伊莉莎送别,为今天的、将来的离别祈祷。

接下来的几天,多哥有点无精打采,食欲不佳,连追逐驯鹿都失去了兴趣。

赛普给他套上锁套,带他跑一趟长途,往返要两个星期,那是他们很少走的路线,希望借此让他振作起来。

转移注意力是最好的疗愈方式。

踏上征途的多哥果然恢复了精神,但赛普还没高兴多久,在回程的路上,经验丰富的雪橇手察觉到天气的异常。

空气里多了股刺骨的寒意,原本零散飘落的雪花开始变得密集,远处的雪山轮廓渐渐被灰蒙蒙的雾气笼罩。他常年在阿拉斯加雪原上奔波,对天气的敏感远超常人,此刻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一场史无前例的暴风雪,即将到来。

多哥的反应也印证了他的预感,敏锐的雪橇犬从风的湿度、雪粒的密度里、甚至是地面的震动里,捕捉到远处云层翻滚的压迫。他生出强烈危机感,本能地感受到了危机来临,配合赛普命令雪橇犬们提速前进,赶在风雪到来前回到了诺姆镇。

赛普愕然发现镇子里家家门可罗雀,显得无比萧条,他一问才知道,原来白喉病已经肆虐了一周。

大人还好,得了病总能慢慢恢复,但孩子们却不行,短短时间里已经死了5个孩子。

赛普按着引导走进屋里,市长、镇子管理者和雪橇手们正聚集一堂,商议救孩子们的办法,如何将病毒血清从费尔班克斯运到诺姆镇。

有人提出空运,但水冷式敞篷飞机在零下几十度的天气,不可能安然抵达这里。剩下的选择就只有雪橇了。

“天气不一定如此糟糕,对吧?”他们期盼看向刚回来的赛普,希望这位优秀的雪橇手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赛普摇了摇头:“多哥违背天性,加急赶回来,风雪也许会比我们预料的还要糟糕。”

镇子上的人们很相信他,市长希望他勉力一试,但赛普婉拒了重任。

“面对自然,人类也应该心怀畏惧。”

屋子里传出孩子父母的啜泣声。

床上,赛普辗转反侧,拒绝重任后并没有让他心情变好,反而更沉重了。

镇子很小,那些孩子都是他看着长大的,他无法坐视不管,眼睁睁看着他们死去。

康斯坦斯熟悉丈夫的秉性,这个责任心强烈到执拗的人,他此时已经没有了安身保命的想法,一旦接受了这个任务,必将生死置之度外。

康斯坦斯知道自己阻止不了他,难过地哀求:“不要带多哥去,不要是他。”女主人看着他们之间的羁绊越来越深,一旦丈夫陷入危险,深受信任雪橇犬可能会为了任务不计一切,赛普哪怕能活着回来,余生也无法接受这一点,那样的代价太惨烈了。

“带福克斯,他是除多哥外最好的领头犬了。”

赛普苦笑一声:“如果不带他,这会是我们相处的最后几个小时。”

康斯坦斯知道他是对的,只能默默流泪,绝望地意识到自己有可能同时失去他们两个。

当夜,市长冒雪登门,他摘下帽子拍掉粉雪,带来了坏消息。

“气象部门预计这可能会是几年来最大的暴风雪,费尔班克斯拒绝将飞机起飞,我们只有雪橇了。”

这项任务,看来只能由赛普完成。

临危受命,赛普没有考虑更多自己能否安然度过难关,他蹲下身体,与多哥平视。

他用上了自己最严肃的语气:“你可不能逞强,当我不许让你跑了,你就必须在雪橇上乖乖坐着。”

多哥把爪子放在他弯曲的膝盖上。

下次一定。

到了电影主线情节,故事基于真实事件1925年血清拉力赛改编,这里简单说一下:

当时参与行动的有20位雪橇手,多达150只雪橇犬,原本估计需要费时25天的行程,他们只花了5天半就成功完成接力,拯救了小镇孩子们的性命。遗憾的是有雪橇犬牺牲了生命。

所有队伍中,多哥一队走得最长,多达264英里〈其它19支队伍平均运送31英里〉。后面记者报道的只是另一位雪橇手和雪橇犬Balto,Balto的雕像至今就在纽约市矗立。每一个参与行动的人和狗都是英雄,这次行动后多哥再也不能拉雪橇了,主人陪它安享晚年,多哥在三年后去世。

当时看电影的时候就想弥补遗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多哥6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