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国宴主厨的降维打击 > 第13章 第13章

国宴主厨的降维打击 第13章 第13章

作者:绿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6 20:37:18 来源:文学城

网络上的滔天巨浪与节目组内部涌动的暗流,似乎都被完美地隔绝在《爱心私厨》录制基地那造价不菲、隔音效果极佳的现代化演播厅之外。

时间悄然流转,节目的录制进程在一种表面平稳、内里紧绷的氛围中稳步推进。

而一个蕴含着古老传说与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恰到好处地为节目组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可以大做文章的特别企划主题。

“七夕特辑——以爱为名,巧手传情!”

主持人手持卡片,用比往常更加饱满、更具煽动性的声音,向全场观众和镜头前的观众宣布了本期的挑战主题,

“各位老师,请尽情挥洒你们的巧思与精湛技艺,用心制作一道能够表达真挚爱意、完美契合七夕浪漫主题的甜品或点心!

我们期待你们带来令人心动、甚至心醉的精彩表现!”

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一颗包裹着糖衣的炸弹,选手区立刻弥漫开一种混杂着兴奋、紧张与竞技心的粉红色躁动。

对于大多数深谙综艺之道的选手而言,这简直是天赐的发挥舞台。

爱,是永恒且普世的话题,也是最容易引发观众共鸣、制造甜蜜话题与热议元素的切入点。

林甜甜几乎是瞬间就切换到了她的“甜心”模式,她双手捧着脸颊,眼睛瞪得圆圆的,对着主机位做出无限憧憬的少女状:

“七夕呀!这简直就是为我们甜品师量身定做的节日!

当然是梦幻到极致的爱心蛋糕最应景啦!

我要做一个超——级大的粉色蕾丝边翻转糖皮爱心蛋糕,上面要铺满彩虹马卡龙塔和手工翻糖玫瑰,还要用白巧克力写上世界上最美的情话!”

她已经开始在脑海中构建如何将“甜腻”视觉风格发挥到极致,确保每一个镜头都能捕捉到扑面而来的浪漫气泡。

其他选手也如同被打开了灵感开关,纷纷亮出各自的“法宝”。

有人搬出了成套的情侣造型巧克力模具,准备制作精致可爱的成对巧克力;

有人打算用不同颜色的果酱和奶油,在光洁的蛋糕表面上精细地画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经典场景;

还有人甚至动用了大型干冰制造器和LED灯带,准备在展示环节营造出如梦似幻的“鹊桥仙境”烟雾效果,力求在视觉上先声夺人。

各个操作台上迅速堆满了各种尺寸的心形模具、粉红与白色系的巧克力、闪烁的食用金箔银珠、以及琳琅满目、真假难辨的装饰糖花。

空气里仿佛都飘起了甜得发腻的香精和奶油混合的味道,浓郁得化不开。

镜头如同最敏锐的探针,缓缓扫过这片热火朝天、争奇斗艳的景象,最终,如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如同以往无数次那样,坚定而精准地定格在了那个仿佛自带静音和隔离效果的角落。

姜柠的操作台。

与其他区域的“繁华”与“喧嚣”形成近乎残酷的鲜明对比,她的台面依旧保持着一种近乎禅意的整洁与空旷。

没有堆成小山的心形模具,没有五颜六色、争抢视线的装饰物,只有一个擦拭得锃亮、带着岁月痕迹的小铜锅,旁边规整地摆放着几块色泽温润、如同陈年琥珀般的传统饴糖,以及一些看似简单朴素、实则各有妙用的小工具:

大小不一的剪刀、齿梳细密的木梳、尖端精细的镊子,还有一根格外引人注目的、细长的金属吹管。

她今天要动用的,是几乎快被现代高速发展的甜品界所遗忘、仅存在于老一辈记忆或某些非遗记录中的传统技艺——古法糖艺。

这并非西式甜品中常见的拉糖、淋面或艾素糖装饰,而是更古老、更纯粹、更考验手上瞬间功夫和对温度毫厘之差掌控的中国传统吹糖、塑糖技艺。

赵思源在后台密密麻麻的监控器阵列前,透过高清画面看着姜柠那与周遭热烈浪漫氛围格格不入的、近乎“苦行僧”般的准备,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一丝疑虑掠过心头。

在这种全民追求直观情感冲击和视觉甜度的节日主题下,她这套过于“阳春白雪”、强调内敛和技艺的东西,能引起大众的共鸣吗?

但很快,那丝疑虑又被一种更深沉的算计所取代,甚至他的嘴角还带上了一丝若有若无、带着冷意的笑意。也好,她要坚持她的“传统”,她的“高级”,那就让她尽情去搞。

在七夕这种全民狂欢、追求直白浪漫表达的时刻,她那套过于含蓄、需要门槛才能欣赏的东西,说不定反而会因为“曲高和寡”而制造出一种“高级但不接地气”的微妙观感,

这正好可以为他后续精心策划的“捧杀”策略,埋下一个看似自然的伏笔。

他甚至在内心隐隐期待,期待看到姜柠的作品在投票环节,因为“不够甜”、“不够浪漫”而遭遇滑铁卢。

录制开始的提示音如同发令枪响,紧张的倒计时正式启动。

其他选手区域立刻响起了电动打蛋器高速旋转的轰鸣、巧克力隔水融化时细微的滋滋声、以及各种热烈的讨论和娇俏的笑语。

而姜柠这里,却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依旧是那片令人心安的静谧。

她先是将那几块质地坚硬的琥珀色饴糖小心地放入小铜锅,置于一个可以精确控温的专用低温电炉上,开始极其耐心地、缓慢地加热。

她的眼神如同最精密的温度计,紧紧锁定着锅中糖浆的状态,判断着其黏稠度、流动性与可塑性的最佳黄金节点。

这需要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到近乎直觉的感知,温度稍高一度,糖浆则迅速焦化变脆,一碰即碎;温度稍低一度,则糖体过于黏软,难以塑形,前功尽弃。

当糖浆在恰到好处的火候下,呈现出一种如同流动的黄金、拉丝绵长而不断的理想状态时,她眼疾手快,迅速将铜锅离火。

只见她用指尖(戴着特制的、薄如蝉翼的耐高温指套)在旁边的冰水中极快一蘸降温,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锅中揪下一小块仍旧滚烫、柔软而富有光泽的琥珀色糖团。

接下来的过程,已不能用简单的“制作”来形容,那更像是一场指尖上的魔法,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绝美舞蹈。

她没有使用任何现成的模具来束缚想象力。那双稳定得如同被命运之神亲吻过、经历过千锤百炼的手,开始对那团温顺而炽热的糖进行揉、捏、拉、扯、捻。

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带出些许残影,却又带着一种行云流水般、充满韵律和美感的节奏。

她先是像一位熟练的面点师,将柔软的糖团在手中反复揉搓,然后灵巧地拉成一根粗细均匀、柔韧无比的长条。

接着,化身最细致的雕刻家,用小巧锋利的剪刀,灵巧地剪出细小的、分叉的枝桠,模拟出喜鹊栖息之树的形态;

用齿梳细密的木梳,在糖条上巧妙地按压、刮擦,制造出逼真的树皮纹理;

再用尖端精细的镊子,小心翼翼地捏合、塑形,创造出微小的、脉络清晰的叶片。

她的指尖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原本无定形、只是甜味材料的糖团,在她手中仿佛被注入了生命,迅速被塑造成了桥墩的坚实、桥身的蜿蜒弧度、甚至桥面上那些细微而古朴的石板纹路。

然而,这仅仅是地基。

她取过那根细长的、闪着金属冷光的吹管,一端熟练地蘸取稍大一些、仍旧保持可塑性的糖团,另一端则含在口中,姿态如同古代吹制琉璃器皿的工匠大师,带着一种庄严与专注。

她的脸颊微微鼓起,眼神凝聚在糖团之上,控制着气息的均匀、强弱与缓急。

那团琥珀色的糖,随着她稳定而绵长的气流,如同被唤醒的生命,开始缓缓地、优雅地膨胀起来,糖壁变得越来越薄,

最终变得通透晶莹,如同蜻蜓的翅膀,在灯光下折射出迷人的光彩,被精准地塑造成了拱形的、连接两岸的桥洞。

最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的,是她对“鹊桥”这一核心主题的独特诠释。

她没有选择直接用糖去笨拙地捏制一只只具象的喜鹊,而是采用了更为含蓄、更富东方诗意和想象空间的手法。

她用熬到最韧状态的糖,拉出无数根极细、近乎透明的金色糖丝,这些糖丝在她手中如同被赋予灵性的画笔,在空中勾勒出飞鸟振翅、掠过苍穹时留下的飘逸轨迹。

那一道道轨迹在空中巧妙地交织、盘旋、汇聚,最终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道横跨“银河”(她用深蓝色与紫色糖浆在白玉石底座上渲染出的星河流淌效果)的、闪烁着微光的弧形“桥梁”。

在桥的两端,她用更深邃的、近乎黑色的糖浆,以国画写意般的笔触,轻轻点染出两个衣袂飘飘、姿态优雅、遥遥相望的微小身影。虽面目模糊,未着细节,

但那跨越时空的期盼、矢志不渝的坚守与即将重逢的喜悦意境,却如同无声的诗篇,扑面而来,直抵人心。

整个过程,她如同入定的僧侣,没有说一句话,没有看向镜头或观众席一眼,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与糖的脾性、火的温度、时间的流逝进行的深度对话中。

汗水逐渐浸湿了她额前与鬓角的碎发,细密的汗珠沿着她清瘦的脸颊轮廓滑落,她却浑然不觉,仿佛外界的一切喧嚣、比拼、乃至时间本身,都与她无关。

演播厅里,原本充斥着电动器械声和选手交谈声的其他区域,不知从何时开始,渐渐安静了下来。

不少选手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忙碌的活计,忘记了倒计时的压力,目瞪口呆地望着姜柠那双仿佛被施了魔法、正在创造奇迹的手。

那是一种超越了竞争意识的、对极致技艺的本能敬畏。就连评委席上见多识广的几位评委,也忍不住微微探身,伸长了脖子,脸上写满了无法掩饰的惊叹与欣赏。

陆延舟的目光,自录制开始,就仿佛被钉在了姜柠的操作台区域。

他看着她那因极致专注而显得愈发清冷坚毅的侧脸轮廓,看着她那稳定到超越常理、仿佛不受地心引力影响的手部动作,看着她如何将一种看似普通、甚至有些朴拙的材料,通过智慧与汗水,化腐朽为神奇,赋予其灵魂与故事。

金丝眼镜后那双总是习惯于理性分析和价值评估的眼眸,此刻,除了专业的审视外,似乎还掺杂了一丝极难被察觉的、纯粹出于对“美”与“技艺”本身的激赏。

这种将冰冷技术、深厚美学与悠远文化意境完美融合于一体的能力,在他庞大而繁杂的、衡量世间万物价值的数据库里,也无疑属于最顶尖的稀缺资源。

“叮——”

倒计时结束的尖锐提示音,如同利刃般划破了演播厅内长时间的静默。

姜柠恰好完成了最后一步——用一根比发丝还要纤细的琥珀色糖丝,为银河彼岸那两个微小身影添上了最后一道飘逸灵动的衣带。

她轻轻放下手中那根承载了无数目光的吹管和镊子,后退半步,如同艺术家审视自己刚完成的画作,目光沉静地投向自己的作品。

一座完全由古老饴糖技艺制成的“鹊桥仙”,完整地呈现在所有现场和镜头前的观众面前。

它通体晶莹剔透,在演播厅强烈的灯光下流转着温润而内敛的光泽,仿佛凝聚了月华与星光。

桥身线条优美流畅,飞鸟轨迹灵动曼妙,人物意象含蓄传神,银河底座深邃浩瀚。

整体作品早已超越了普通甜品的范畴,更像一件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琉璃艺术品,每一处细节都浸透着东方古典美学特有的浪漫、含蓄与留白之韵,引人无限遐思。

当这件作品与其他选手那些色彩鲜艳饱和、造型直白具象、装饰繁复的“爱心”系列作品一同摆放在展示台上时,那种视觉上与意境上的巨大反差,形成了无声却振聋发聩的对比。

一种是视觉的喧哗与情感的直给,一种是心灵的触动与文化的浸润。高下之分,已无需多言。

现场陷入了短暂的、仿佛被抽真空般的寂静,随即,如同积蓄已久终于爆发的山洪,爆发出远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热烈、真诚、持久的掌声!

这掌声,发自内心,是对极致的技艺、纯粹的匠心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最高礼赞。

主持人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他几乎是小跑着来到姜柠的操作台前,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意:

“我的天……

姜柠老师,这……

这简直是一件活生生的艺术品!

它太美了,美到让人几乎舍不得触碰,甚至忘记了它原本是可以食用的甜品!

能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这件杰作的创作思路吗?”

姜柠缓缓抬起眼眸,看向镜头,她的脸色因长时间的精神高度集中和体力消耗而显得有些苍白,但那双点墨般的眸子却依旧清亮如寒星,澄澈见底。

她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并不高亢,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够抚慰人心浮躁的力量:

“这道作品,名为‘鹊桥仙’。灵感取自北宋词人秦观的名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糖艺之美,在于其瞬间的塑造,也在于其本质的易碎,如同世间许多美好的情感与事物,看似坚固,实则弥足珍贵,需要小心呵护。

但我想,正是这份易碎与短暂,才更衬托出每一次相聚的来之不易与瞬间即是永恒的珍贵。

我所理解的七夕,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的情爱欢愉,更是对所有美好情感的坚守与信念,是对跨越一切有形或无形阻隔、凭借真心与执着终得团聚这一美好愿景的礼赞。”

她的解释,没有一句甜腻的情话,没有一个夸张的告白,却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节日内核的深刻理解,将七夕的浪漫内涵提升到了一个更为广阔和深刻的高度。

这番话语,如同一股清泉,瞬间击中了无数屏幕前观众内心最柔软、最向往美好的地方。

几乎是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直播平台的弹幕和各大社交媒体再次被彻底引爆:

【哭了,真的听哭了!这才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浪漫!含蓄、深刻、有文化底蕴!】

【神仙姐姐不仅手艺是神仙级别的,这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也是神仙级别的!】

【秒杀那些粉红泡泡爱心蛋糕一百条街!这才是高级的浪漫!】

《鹊桥仙!我的天,连名字都这么有诗意,这么点题!》

【我宣布,这就是本期最佳!没有之一!谁反对都没用!】

【之前还觉得她有点高冷,有距离感,现在觉得她是内心有山河、有星空!这种沉静的力量太迷人了!爱了爱了!】

...

赵思源在后台监控中心,看着屏幕上再次因为姜柠一个人而彻底沸腾、一边倒的赞誉数据和疯狂攀升的互动指数,脸上的肌肉不受控制地微微抽搐。

他预想中的“曲高和寡”、“不接地气”非但没有出现,姜柠反而用这绝对碾压性的实力、无懈可击的技艺和直指人心的文化阐释,

将七夕这个传统主题升华到了一个新的美学和精神高度,赢得了远比单纯视觉刺激更广泛、更深刻的共鸣与崇拜。

他精心策划、寄予厚望的“捧杀”策略第一步,似乎……不仅没有奏效,反而像是用尽全力的一拳打在了最坚硬的精钢板上,震得他自己手臂发麻。

这个姜柠,远比他最初评估的,还要难对付得多。

她就像一座深不见底的宝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次,她会从中取出怎样令人震撼的瑰宝。

而处于所有赞誉与惊叹风暴中心的姜柠,只是依旧平静地注视着展示台上那座晶莹的“鹊桥仙”,对于周围如同潮水般涌来的、几乎要将她淹没的掌声与赞美,她依旧保持着那份令人费解、也令人敬佩的淡然与清醒。

她知道,她并非刻意与众不同,也并非为了征服谁。她只是用她所热爱、所坚守的方式,选择用指尖的技艺和心中的感悟,真诚地讲述了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流传了千年的浪漫故事。

技艺为骨,传承为脉,文化为魂。

这,就是她始终不曾动摇,也必将一路走下去的“道”。

七夕的鹊桥已然在她的手中筑就,连接了过去与现在,也连接了技艺与人心。

而她脚下的路,还在向前不断延伸。

前方的迷雾中,新的挑战,新的风浪,仍在未知的彼岸等待着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