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过气后和前CP复婚了 > 第3章 当我们开始“串供”

过气后和前CP复婚了 第3章 当我们开始“串供”

作者:阿阿阿谷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3 09:36:27 来源:文学城

再见到周景明已经是一个月以后了。他们两人之间的联系全靠经纪人,都在有意避着对方。

这期间,通过节目组和经纪人,他们大概知道了节目的具体流程。

节目的名字叫做《我们的小森林》。

按照接到的台本,核心理念是“在远离喧嚣的森林湖畔,12-15位不同背景的嘉宾组成一个临时的‘森林社区’,共同居住、生活、劳作、创造,在自然中寻找内心的平静,在协作中建立真挚的连接,共建属于他们的‘小森林’家园。节目聚焦真实的社交关系、个人成长、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社区文化的自发形成。”

说实话,这有些套话,但总结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让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慢综艺。之前金葵这边有过几个不错的慢综艺,但因为里面有核心常驻艺人翻车,导致收益急剧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策划了这部新综艺。

具体有哪些嘉宾,在节目播出前并不能百分百确定地告知每位艺人。像他们这边比较确定的,除了彼此,还有两位老一辈的演员:拍历史正剧较多的马建国老师和喜剧届比较权威的王彩凤老师;以及相对年轻、最近在娱乐圈比较活跃的演员林湛,还有新出道的爱豆宋乐仪。除了艺人,还有脱口秀演员、专业厨师、画家、作家等。

节目组给的说法是想要打造差异化人设,但说白了,就是想给每个人不同的台本,让不同的人聚到一起,这样比较容易制造冲突和看点。

节目组计划先让嘉宾们在城市里见面聚餐,然后通过聚餐时的小游戏或互动来分配住所。每个住所被称为一个“家”,他们将以家为单位完成任务。节目组已经明确表示,会想办法把他俩安排到同一间屋子里。

刚刚收到节目组所谓的“办法”:分屋子的方式是通过一些默契度、生活习惯的问答来进行分组。节目组会有意将问答结果相似的人分到一个屋子。另外还有知识性问答环节,得分高的人可以优先选择室友。

知识性问答?

他俩对此就不抱希望了。湛未高中没毕业就进了娱乐圈,虽然混了个大学文凭,但基本是点个卯的状态;周景明是体育生出身,文化知识也非强项。

所以,这次开拍前的见面,就有点像是“串供”——通过从节目组“偷”来的题目,提前对好答案,互相背熟。

见面的地点,是在湛未那间积着灰、泛着烟味与淡淡霉味的出租屋客厅。周景明和他经纪人张乐出现在门口时,里面四人面面相觑,气氛显得格外尴尬。

张乐率先探进头,脸上挂着极具感染力的笑容,声音爽朗依旧,或许也带着点刻意打破僵局的意味。“哈喽湛老师!李姐辛苦啦!真没想到湛老师和我们小明居然是上下楼,这就进来!”

他熟稔地侧身挤进来,仿佛踏入的不是一个跟他们之前闹得水火不容的艺人的出租屋,那些隔阂从未存在过。

他身后跟着周景明,穿着简单的灰色连帽卫衣和休闲裤,身形挺拔,依旧是那副冷冷淡淡的样子。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堆着杂物、落满灰尘的纸箱,扫过那张勉强清理出来却依旧显得油腻的旧茶几,最后落在湛未身上,微微颔首:“湛老师。”语气平淡无波。

湛未的经纪人李姐,一个看起来总在为什么事焦虑的年轻女人,声音局促:“张哥,周老师,快请进快请进!地方小,随便坐。张伟,倒水啊。”

湛未没跟她计较,去厨房拿了几个杯子,倒了白开水放在桌子上。

“那我们现在开始吧。”李姐和张乐已经麻利地从包里掏出厚厚几沓打印纸。“来来来,时间宝贵,”张乐把纸摊在茶几上,动作利落,“节目组给的题库,喏,重点是这叠‘默契和生活习惯问卷’。一人一份,先按自己真实想法填上,咱们好对一对,统一口径!后面这些百科知识,也得啃,不过那是硬功夫,先解决能‘商量’的!”

湛未和周景明各自接过问卷和笔。客厅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窸窣声和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气氛沉闷得令人窒息。

写着写着,湛未忽然间反应过来,似乎自打这扇门打开之后,他和周景明各自都没有说过一句话,这种刻意的沉默倒也十分好笑。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终于把题目写完了。题目本身不难,都是关于个人倾向而非专业知识。

第一个问题询问MBTI,湛未写的是INFP,周景明写的是ISTJ。很神奇,除了第一个字母,他们几乎完全相反。

后面的问题也足以证明两人默契度低得惊人。最喜欢和最讨厌的食物几乎反着来,旅行是喜欢计划周全还是随心所欲也截然不同。

对完答案,两人只有一个感受:他俩居然在性格如此南辕北辙的情况下,还能相处到闹掰时才分开,也算是个奇迹了。

接下来的“统一口径”过程,在张乐的努力活跃和李文田的焦躁不安中艰难推进,冲突点集中在那些看似无害却暴露巨大差异的生活偏好上。

题目:“你更倾向于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

湛未:“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周景明:“早睡早起”

对完答案,两人不约而同朝对方翻了个白眼。张乐见状,没好气地捶了周景明胳膊一下,提议:“生活差异这么大到时候肯定不行,咱都改得居中一点吧。到时候就模糊点说‘视具体工作情况而定,如果太累会适当晚起’,别说得太具体,容易崩。”

“但是到时候得一块生活三个月,这么写上节目不会被拆穿吗?”李姐担忧地问。

“没事,”张乐摆摆手,经验老道地说,“到时候正好营销一波‘为爱妥协’,为了能住到一间屋子里才故意这么写的,多有话题度!”

题目:“遇到意见不合,你倾向于直接争论还是暂时回避?”

湛未:“必须掰扯清楚!”

周景明:“视情况冷静分析,非原则问题可能选择暂时搁置。”

周景明收获了湛未的阴阳怪气:“周老师可真是冷静分析的典范啊,之前噼里啪啦朝我发火的人难道不是你吗?”

“人总归是有情绪的。”周景明语气平淡。

“那你就把情绪发泄到我身上?你知道我当时多难过吗?我以为咱俩至少还算是半个朋友的!”

“半个朋友?”周景明抬眼看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讥诮,“半个朋友你就可以那时候阴阳怪气我了?”

……

……

……

“行吧,那就写‘必须掰扯清楚’吧。”张乐适时打断了他俩持续性的争吵,“你俩掰扯这么久,也够说明小明你问卷时‘冷静分析’那项填得不够诚实了。”

题目:“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更喜欢有规划的进行,还是不做计划,按照直觉?(备注,这道题比较重要)”

湛未:“船到桥头自然直嘛。”

周景明:“那还是得提前计划一下,不提前计划怎么能保证任务的完成?”

“既然节目组备注了这道题比较重要,那这道题估计就是占分屋权重比较高的了,”李姐看完后说,“虽然两位老师写得不一样,但这道题必须统一。”

张乐点头赞同。

问题瞬间僵住了,谁妥协都很难。

“你改吧,”湛未率先开口,“到时候要是咱都按有规划的来,分到一屋子全是有规划的人,这种环境我真住不下去,得难受死。”

“你怎么不说一屋子人都没规划?我在那种环境也得难受!”周景明反驳,“而且到时候都睡到日上三竿,活儿不都堆到我这里了?”

“我们是没规划又不是懒!”湛未辩解。

周景明目光扫过湛未乱七八糟的屋子,淡淡地说:“实在没看出你这句话有什么说服力。”

……

……

顺理成章地,两人又吵了起来,这次谁也不让谁,尤其在关乎分屋走向的关键问题上,更是寸步不让。

“那个,”张乐再次打圆场,提醒道,“咱到时候是分到三间屋子。”言下之意,并非只有两个极端选项。

三间屋子——一间可能倾向规划,一间倾向随性,另一间则居中。

周景明沉吟片刻,率先妥协:“行吧。那到时候就写‘视情况而定,有时会做详细计划,有时更倾向于灵活应变’。这样总行了吧?”他看向湛未。

湛未还想反驳,手腕突然被周景明不轻不重地拍了一下。他愣了一下,到嘴边的话莫名咽了回去,竟真的没再出声。

……

对完这些东西天都差不多黑了。他们各自留了一份修改后的答案和知识问答卷子,随后便各自离开了。

暮色透过没拉严的窗帘缝隙钻进来。张乐利落地收拾着散落的纸张,嘴里说着“辛苦辛苦”,“节目上见真章”,“保持联系哈!”。他拍拍周景明的背,带着老朋友的熟稔,“小明,累坏了吧?走,哥请你吃碗热乎的去!”

随着门关闭的声音,李姐也跟着他们离开了。屋内瞬间陷入更深的寂静,只剩下灰尘在昏黄的光束里无声地舞动。

湛未瘫在沙发上,盯着天花板,愈发不想动弹。突然间,他觉得现在太安静了,安静得让他有些心慌。

他坐起身,盯着眼前一片狼藉的茶几:散乱的打印纸上画满了圈圈叉叉和鬼画符,揉成一团的草稿纸,以及几个喝空的、被捏扁的一次性纸杯。空气里混杂着纸张的油墨味、淡淡的汗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干净却冷冽的气息——那是属于周景明身上的味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