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归园 > 第2章 重回临川

归园 第2章 重回临川

作者:宋铣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21 04:41:50 来源:文学城

“三姐,我们现在来不算打扰吧?”

一道活泼的声音从房门口传来,轻快的语气却无法让人高兴起来。

屋内的人闻声抬头,只见自己的侍女跟在一众人身后一脸的不悦;想来也是,这两个妹妹从来都是不等通传就径直出入她的屋子,哪怕侍女去拦也是拦不住的。

她不动声色地把一个香荷包藏进袖子里,打起精神应付面前的人

“这外面还下着雨呢,你们怎么来啦?也不怕着凉了”

“今早就看见姑母家的马车到了,不知今年你生辰姑母送了什么给你,我们都盼着看个新鲜,又怕打扰到你,特地等到吃完饭才来的。”

说话间,来人进了屋子各自挑了舒服的地方坐下了,动作十分自然,仿佛她们才是这个屋子主人;但似乎对这场景习以为常,屋内人转头吩咐自己的侍女“青云,上些茶水来。”

“是”青云一边嘴里应承着,一边退出屋子。

又来了!在无人看到的地方,青云的眉毛拧到了一起。怎么三娘子一过生辰,这四娘子和七娘子就要来看新鲜,明明她们过生辰的时候也会收到同样的礼物。

每年齐家姑母都会差人给小郎君和小娘子们送生辰贺礼;或是新鲜的小玩意儿,或是绸缎绣品,虽说颜色花样略有不同,但数量、样式必定都是一样的。

她们两姐妹从不说争着互看新鲜,偏偏三娘子生辰一到,她们就要来看,看就算了还要带走不少。摆明了就是欺负三娘子是个孤女,再怎么说三娘子也是她们的堂姐,平时在主家阿郎和娘子面前三姐长三姐短的,背地里净做些上不得台面的事,烦死了烦死了!!

青云沉着脸出去,黑着脸回来,茶水烫得和她的心火一样,若是袅袅的雾气能有杀伤力,只怕屋子里两个小娘子一人要挨一拳。

“三姐,姑母真是偏爱你,这个小香膏我都没见过,这个能送给我吗?”

说话间,家里行四的齐钰拿起一个小巧的白瓷圆钵,一脸期待地看着齐襄,而行七的齐瑾则在一旁装腔附和。

青云闻言目眦具裂,放屁!!!我前几天还听你房里的侍女夸口说你那香膏多好多好,怎么这会儿又没见过了。

齐襄看着自己两个妹妹在屋子里唱念做打,心里烦躁,恨不得给她们都丢出去,但是她又很明白这两个人为什么老是针对自己。

齐襄九岁时舅舅就把她接到了自己身边,悉心照料,视如己出,可太多的好于她来说也慢慢成了负担。

春夏裁衣,她的衣料必然是最好的,新做的环佩首饰,她的那份也最精巧;读书习字,舅舅、二哥会亲自指点,少女成长过程里遇到的令人害羞的变化,舅母也拉着她仔细教过。

每到这种时候,舅舅家里的几个姐妹投来幽幽的目光,或愤懑,或嫉妒,让她如芒在背,坐立难安。但平心而论,若是自己父母关爱其他人胜过自己,她也未必能平心静气。

论究竟,不过就是两个小孩想要父母更多的关注,只是不得要领不知道怎么做而已;两个人来她这里拿钗环脂粉,是一种变相的告诫——“这个宅子里,我们两个人才是主人家,我们才是爹娘的亲生女儿”。

想到这里,齐襄又觉得这两个妹妹虽然烦人,但也有点可爱;看一眼就能知道她们在想什么,真好懂啊。

“既然四妹喜欢就拿去吧,七妹看上什么也直接拿走就行。”

已经知道结果的两人对视一眼,开始在桌上的贺礼里挑来捡去。最精巧的东西她们不敢拿,先前拿过几次,但姑母送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她们有,可三姐却没有,一来二去父亲母亲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大大斥责了二人,她们也只能拿些不上不下的东西发泄发泄。

桌上的茶水自然是没人喝的,两个人跑来齐襄的院子撒了一通气走了;青云看着放凉的茶水,忍不住担忧“三娘子你也太好性子了,今日退一步,后日怕就要退三步了。”

齐襄摇摇头“随她们去吧,舅父舅母照拂我分了许多精神,她们只是想要爹娘多一点的宠爱而已,到底也没有坏心思。”

果然三娘子就是心眼儿太好,脾气太软了!!青云不好说什么,扭过头气鼓鼓地收拾茶盏子去了;齐襄在一边的躺椅上小憩,心想着可算是消停了,慢慢困意上涌,睡了过去。

房内的香炉还残留着橘花的味道,齐襄一睁眼,已经天光大亮;她茫然地坐起来看着屋内稍显陈旧的摆设,才想起来自己在临川。

“怎么会梦到在汴京的日子呢,奇怪了……”齐襄一边嘟囔着,一边掀开床帘准备洗漱。

昨夜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场春雨,今日天地间分外清亮。

早饭后,齐襄窝在坐榻上点自己的私房钱。

“若是自己能有个小园子就好了!”她还在汴京时,这个想法不时地就在她的脑海里冒出来;只需一间简单的主屋,再添些新的桌椅家具,等屋子建好了,自己可以在园子里侍弄药草,栽种瓜果,花浓荫绿,好不快哉!

托舅舅的福,在京中齐襄见过虹桥飞雪,金池夜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慢慢发现了一些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别人去郊游是赏景作词,她呢,是一个人能拎起屏风桌椅还健步如飞;曾经靠着这个优势抢到过不少次看花赏景的好位置,事情发生多了,舅舅也没办法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请了赵妈妈来帮齐襄“规束行动 ”。

学了两年,齐襄在心底深深地感叹,这大家闺秀还真不是谁都当得来的,即便是在家里也要谨慎守礼,这日子过得忒没意思。

这次冯五的婚礼,齐襄原本是不能一起来的,她求舅舅说自己并非想凑热闹,而是离家几载,已许久没给父母扫过墓了,刚好冯五婚期在清明以后,她想趁此机会回临川再去看一看父母,齐大人心里一软,她这才顺利出京。等住下来了,就没人能把她再带回去了;在舅舅家她不敢过分随意 ,但回了临川,要和二哥比比力气的话,她也不见得会输。

只是,齐襄看了看青云擦拭桌台的背影,她有些不确定,若自己要在临川住一辈子,这小丫头还愿意留在自己身边吗?

青云没有卖断身籍给齐家,等期限一到她父母就要来把她领走;而且青云想在京中有个自己的胭脂铺子,齐襄是知道的。原本还想留她几年,罢了,若是她不想留下来,到时候就让她跟二哥回去吧。

“青云,我这次回临川是常住,不回汴京了,你想走还是想留啊?”齐襄撑着下巴,看似随意一问,心里却有点忐忑;她挺喜欢青云的,有点舍不得。

青云平时没少听齐襄不着边际的胡话,只当她又来逗自己,手上动作都懒得停“三娘子,天还没黑呢,还不到说梦话的时候。”

齐襄跳下坐榻,把青云的手按住“我是说真的,我不回去的话,你有什么打算?”

看着齐襄无比认真的神情,青云有些懵,三娘子要留在临川?怎么可能,在临川她没有舅兄的照拂怎么过活?但转念一想,怎么不可能?三娘子原先就是在临川长大的,亲故说不定比京中还多,又有祖产在手,留在临川不就是飞鸟投林?

青云一时没了主意,三娘子待自己好她心里清楚,可父母兄弟她也割舍不下,左右为难之间不知如何回答。

眼见青云面露难色,齐襄心里已经明白了七八分;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呢?她当即开始和青云说自己的安排,青云听得两眼含泪,齐襄赶紧捏住她的手“我还没和二哥说我的打算,你可不要让他看出破绽来啊!”

这也是齐襄早就想好的;二哥在郦湖书院读书,待冯五婚期一结束,他必然要尽早回书院去,届时自己再说出要留在临川,二哥在回书院和把自己带回去之间,必然会更看重前者,胜券已在自己的手中握着了。

青云点点头,表示自己绝不会扰乱她的计划;但一刻钟的功夫不到,齐襄的笔洗就磕出个缺口。

齐襄“……”

算了,还是打发她出门去干点别的事情吧。

抽了两张纸,齐襄写下几行字后交给青云“你去替我买些东西吧,单子我都写好了”青云擦擦手接过单子出门去了。

离赏花宴还有几天,齐襄想着给张若瑰预先准备点小礼物,初次见面送的东西既不能太贵重,又需用心;去年及笈时姑母送了她一瓶大食国的蔷薇水,只需几滴,香味便能持续数日不散;她非常喜欢,特意带回了临川,现在取一些做个小香囊倒是正合适。

齐襄翻箱倒柜地找出要用的东西,正坐在窗下借着日光裁纸,青云从外面喜洋洋地回来了,看她笑意盈盈,齐襄忍不住好奇“捡到宝贝了?什么事这么开心呐?”

“我刚出去见大街上人来人往,但路人脸上都没有匆忙的神色,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卖乳饼、稠饧,桥头还有好些卖花和鞋袜针线的老妈妈,说来奇怪,我只是在路上走走都觉得舒心得很。”青云把手里的大包小包放在桌上后,又从随身的袋子里掏出一个小油纸包来“三娘子要不要吃水豆糕?听胡妈妈说这种豆糕只在临川三四月间有卖,其他地方都没有,我特意买来的。”

水豆糕!齐襄闻言两眼放光,好久没吃了!她赶紧放下手里的东西坐到桌子旁边“不如再配两盏竹叶熟水吧,慢慢吃。”

“是!”青云笑嘻嘻地准备去了,三娘子最会吃了,听她的保准没错。

兄妹二人休养了两日,寒食将近。

炊熟日一到,胡妈妈早早买好了粉面猪蹄,在家里预备后几天的吃食和供品:乳饼、箬叶蒸糯米、麦粥、枣糕、姜豉、蒸鱼、燔肉等等;厨房里的火一生起来,灶上就没停过。

齐襄在一边的小案子上和青云一起捏面燕。

青云很是熟练,面团在她的手里很快就出来一个鸟的雏形;齐襄跟在后面有样学样,速度慢了些,倒也有模有样。等做了几个,齐襄感觉自己似乎是有些摸到门道了,信心倍增,她一抬头,青云面前已经排了一排……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呢。齐襄又拿起一个面团,越想捏好,越捏得不好。这面燕为了固定形状,用的是枣面,比起普通的面有些发干,齐襄左捏右捏都不得其形,手上忍不住用力,面团直接一扁——炸开花了。

“哎哈哈哈哈,我的姑奶奶,不用这么使劲!”青云看到齐襄手里的面饼,笑得前仰后合。她把面接到自己手里,几根手指活动之间,一朵玉兰绽放在青云手里。

青云献宝一样放在了齐襄面前“三娘子,你看这花好不好?”看着这朵外形漂亮,甚至还有些纹理的花,齐襄服了,连连点头——有的事,还是交给能者去做吧。

日光渐渐从墙檐移到院中,齐睿和胡六丈也买酒回来了,青云赶紧起身去拿早就煮好的熟水,这会儿已经晾得温热,正好解渴。

后面三日不能用火,此时无论是官府还是百姓都在提前准备吃食,一时间内,临川城内外家家户户都炊烟袅袅,轻烟在春日的晴风里往郊野散去。

按往日的惯例,从寒食起到清明都会有人去祭扫。但清明那天人是最多的,除了祭扫,还有许多踏青游玩的人;齐睿和齐襄决定早点去,寒食这天两人就把备齐的东西都装好出了门。

虽是寒食,天气却很不错;一路上好风送晴,杂花生树,齐襄采了两朵野花别在二哥的帽子上,一会儿看燕子,一会儿玩手绢,似乎很是惬意。但齐睿的眼里,她左瞧右看的样子,分明是有心事。

“襄娘是长大咯,心思也不愿意和二哥说了”齐睿捧着心口作势,一副伤心的样子。

听到这话,齐襄一反常态地没有给他来上两巴掌,脸上甚至露出点郁色“二哥,不瞒你说,我好像连爹娘的样子都有点记不起来了,你说他们会不会怪我?”

齐睿没想到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襄娘平日里一副万事不挂心的乐呵样子,可她毕竟也是个大姑娘了,怎么可能全无心事呢?他又转念一想,今年母亲就预备要给襄娘相看人家了,她离开亲生父母已久,跟着舅舅不过只住了五六年;可人生漫漫,后面的几十年里,她就要冠着别人家的姓,无论生老病死,也只是其它人族谱里的寥寥一笔。

看着自己这个平时活泼灵动,甚至有些狡黠的妹妹,齐睿心里突然生出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来;除了襄娘,自己的母亲、祖母、外祖母,都是如此,在夫家操持事务、抚养儿女的漫长岁月中,她们都怎么排解思念亲人的寥落时光呢?

齐襄没得到回答,只看到了二哥出神的样子,她默默地转头看向车外的风景。

放在平时,齐睿脑子里有一万句开解的话,可是今天却有点不知道怎么安慰妹妹了,末了他只拍了拍齐襄的头“为人父母,求的是子女健康平安,你过得好就是姑父姑母的愿望,怎么会怪你呢?”

看着二哥也有点落寞的表情,齐襄开始插科打诨,把话题引到了读书科考上,齐睿知道妹妹在照顾自己的情绪,也顺着话茬和齐襄谈天说地,马车里的愁绪在二人的问答间慢慢散去。

约莫巳时二刻两人到了地方,一番扫洒过后,齐襄取出供品摆在祖父母和双亲的碑前,待烧黄纸时,她在心里默默和父母说话——

“爹爹,娘亲,女儿此次回到临川,不打算再远离家乡了;若你们泉下有灵,请保佑女儿能顺利留下吧。”

蓦地有一股小小的旋风吹来,烧纸的火呼啦一下燃得厉害,纸灰被高高地卷起来,有一些缓缓落在了齐襄的鞋和袖子上;齐襄见状轻笑出声,为人父母,希望子女健康平安,二哥说的果然没错。

“谢谢爹爹和娘亲”齐襄小声地冲着墓碑磕头道谢,等她抬起头时,只觉得阳光暖洋洋地照着,而天清如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