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昭华命带孤鸾煞一事,当天便在汴京城里传开了。
周夫人哪里还肯叫自家二郎迎娶这样的灾星?
孙氏听了信儿,眉头紧锁,一怒之下将屋里的瓷器砸了个稀巴烂。
她是想毁掉陆昭华的,但前提是能够获得王家的助力;今日国相寺传出来的言论,不光是将陆昭华毁了一半,想来那王家也是容不得她了。
可若是叫孙氏为了拉拢王家把染华舍出去,她自然也是不肯的。
“灾星就是灾星,临了了还要来挡她弟妹的路!”
孙氏只觉气血倒冲天灵盖,两眼发黑,
“早知道当初就该将月华多养几年!”
想到这里,她抬起眼睛怨毒地剜了匆匆赶回来的孙元娘一眼,
“若非你如此短见,非撺掇着叫月华早早嫁出去腾出那好院子给喜宝住,哪会有现在的麻烦?!”
启朝向来长幼有序,被嫡亲妹妹这样训斥,孙元娘当即脸色青红一片。可她却不敢反驳,只垂下头,将好容易留出来的指甲死死地抠进肉里。
眼下翻这些旧账还有什么用?倒不如快些想想该如何补救。
几个呼吸后,孙元娘眼底闪过一抹阴冷的光,
“二娘,此事倒也并非没有转机。我倒是想出个法子……”
“说!”孙氏扶在椅子上的手紧了紧。
孙元娘在心里撇了撇嘴,她最讨厌二娘这个样子。自打二娘得了势,对她就没有一点儿尊重。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她也只好将翻到嗓子眼里的酸苦全压下去,哂笑着开口,
“那大师只说了二郎和她不合,又没有说整个王家都不合。
他们这些秃驴,我瞧着说起话来也没个准头!随便找个人把头发剃了,再穿上一身僧袍,又有谁知道他的道行?”
“你来运作?”
孙氏挑起眉毛,看着孙元娘。
她这个姐姐向来龌龊,如今竟敢连僧人都找人假扮。这种事情,她可是不愿意沾手的。
孙元娘悄悄地走到门子处打开一个缝隙四下望了望,这才做贼心虚似的猫着身子靠过来,
“你是我嫡亲的妹子,为了你,我有什么是不能做的?只是……”
“你那两个孩子,再怎么说都要叫我一声姨母。”
孙氏不耐烦极了,
“即便你不这样说,我也是要管的!”
再一次从孙氏口中听到承诺,孙元娘的一颗心安定了不少。
二人将这事儿细细地谋划了一番,这才分别。
待孙元娘走出去老远,孙氏才将元娘过来时,带来的喜宝亲手绣的帕子丢进炭火盆子里烧了。
她一脸嫌厌:“两个孩子都是一脸蠢相,十几岁的姑娘,针线活儿还做得这般难看!也就是元娘把他们当个宝。”
她甚至不愿唤孙元娘一声姐姐。
她嘴上虽是承诺了孙元娘许多,但是若元娘东窗事发后折进去了,她是定然不会遵守承诺的。
那两个孩子,能给他们吃饱肚子就是格外开恩了,至于其他的……就他们也配?
与此同时,消息终于传进了灼院。
陆昭华见到福银一脸喜色地跑进来时,心中就明白,这何家三少爷是把事情办成了。
“姑娘,还是你技高一筹!”福银两只眼睛笑得月牙般弯弯,“这次看她们还怎么算计你!”
陆昭华也松了一口气,面露喜色:“快随我去主院见母亲。”
主仆二人昨夜就收拾好了这院中少得可怜的金银细软,用一个小包袱都装好了。
就等着今日事成了。
没错,国相寺那边的消息,就是陆昭华托何三少爷办的事。他的祖母是那位老太君,本就和寺里来往紧密,所以陆昭华当初就笃定了他定然愿意帮这个忙。
只要有了大师的话,王家自然不敢再求娶她了。
陆昭华此时一身素白锦袍,青丝低绾,顶着福银早就为她化好的“病美人”妆造,找上了孙氏。
“母亲,是昭华不孝。”她双眸噙着泪,樱桃红唇咬出一抹白痕,“无法为晨哥儿做事便罢了,还拖累了染华。若是外人因着她有我这么个不祥之人做嫡姐,恐怕会误了她的前程啊。”
孙氏单手微微撑着头,面露疲色。
眼下的事已经够让她烦躁不堪了,也不知陆昭华一副死了爹的样子跑过来,又是要做什么!
不对,她死了爹时看着都没有这般悲痛。
“既然知道自己不详,就更该心存愧疚,为着伯府亲人着想。苦着个脸跑到我这里来哭一通,又有什么作用?”
陆昭华听到此话,越是哭得悲戚了:“所以,女儿自请入清凉寺修行,从此青灯古佛,只为给您和弟妹祈福。”
孙氏如古井般无波澜的眸子瞬间震荡起来,她千想万想,也想不到陆昭华这一步棋是什么意思?
见她错愕,陆昭华继续道:“若我是不祥之人,只会引来外界的笑话;但若我入寺修行,那么若干年后,伯府就能得到外界的敬重。母亲,那国公府老太君不就是个例子吗?且她只是待在国相寺,便有了这般盛名;若女儿去了那佛教圣地清凉山,只要多吃些苦头,定然能为家里搏个好名声!”
这是陆昭华早就打算好的。
如果她还有联姻的价值,那么孙氏定然不会放了她。可眼下她已经失去价值,王家不要她了,名声也半毁,汴京城不会有哪家愿意和她说亲事了。
所以,她提出的入清凉寺,是唯一能把她“废物利用”,榨干骨血的法子。
毕竟以她这个情况,是不必剃发为尼的,又不是传出了什么丑事。到时候,只要她愿意多受点罪,一个为众生苦修的佛女身份就立住了。自然不会少了伯府的好处。
陆昭华不用明示,孙氏也会明白这个道理。
当然,孙氏也可以给她三尺白绫,让她清白地死去。
可事有轻重之分,若是她和王家人苟合了,但王家人却不要她,那么三尺白绫尚且说得过去;可眼下她也是无辜者,况且又在伯爷孝期,若孙氏强行如此,不仅不会有好名声,还会被外人谴责。
这都是陆昭华早就盘算好的。
只要王家不要她,那孙氏这个利益至上主义者,就只能认下她的提议。
高座之上,孙氏看着眼前的陆昭华只觉陌生。
她想从那张稚嫩的脸上寻找到一丝阴谋的味道,可对上陆昭华的眸子时,却看到她坦荡得可怕。
莫不成是她看错了?陆昭华并非是她想的那般坚韧。
今日前来,难道是因为怕死,所以主动示弱吗?
想到这些,孙氏微微蹙眉,眼底闪过一抹轻视,
“嗤,贪生怕死。倒是难为你能想出这么个法子。”
她端了端身子,一如既往地端起茶碗慢慢品了一口,这才不紧不慢地将目光投到陆昭华清冷的身影上,
“你也不必这般胆小。车到山前必有路,你就安心等着嫁吧!只要你聪明些,你弟弟不会叫你日子难过。”
陆昭华的表情登时僵在了脸上。
这是什么意思?
伯府上下皆知,孙氏向来最是迷信神佛。若非如此,她怎么能因为高僧的一句话就放弃自己的亲生女儿?
纵是她作恶多端,纵是她心如蛇蝎。可这些年,她也从未停止过跪在佛堂中忏悔。
怎得今日,她连国相寺断出来的话都不信了?
孙氏已经开口撵人了,陆昭华只好行礼告退。
此时她的心中如海浪般翻滚,孙氏为什么会不信?她又计划做些什么?
原本她是想着,通过此事顺利转移到清凉寺去,然后等风头过去后,就伺机假死。从此彻底脱离了伯府,天高海阔。
即便将要成为黑户,但只要用心钻营,总能找到办法。
总好过被孙氏绑到夺嫡的战船上,被他们拖累而死。
可眼下这个计划又要落空了,陆昭华没由来地生出一丝颓丧。
她抬起头,看到天上雾蒙蒙的云层低矮得像是要压下来似的,只觉憋闷得近乎窒息。
天大地大,为何她却只能困顿在这一方宅院中,拼了命都爬不出来呢?
回到灼院后,福银神情纠结,踌躇了好一会儿,才小心翼翼开口,
“姑娘,那些包袱……咱们还收吗?”
陆昭华视线投到那个备好的包袱上,重重地叹出一口浊气,
“乾坤未定,福银,我们还有机会。”
只是,她一时半会儿也想不清明,机会到底在哪?
眼下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一连三日,院中仍然被孙氏派来的人死死盯着。这里如同密不透风的牢笼,消息传不进来,陆昭华也迈不出去。
院中的积雪越发厚了,陆昭华的心也愈发凉。
如果再这么被动地等下去,她迎来的只会是死局。
“福银,你说大师都说了,我若嫁进王家,王家必要大祸临头。那母亲能有什么办法,让王家把我这样的煞星请回去呢?”
陆昭华枯坐良久,却实在想不通。
福银一边用滚烫的热帕子替她温着冻得冰凉的手,一边跟着陆昭华一起头疼。
可陆昭华都想不透的事情,她又哪里猜的出来?
她也只好硬着头皮,随意说两句宽慰主子,
“姑娘,既然我们能找寺里一次,待下次夫人再找上门来,我们再找寺里帮忙不就行了?您还是要放宽心些,这些日子您食不下咽,脸上眼瞧着瘦了呢。”
福银的话让陆昭华猛然惊醒。
福银说得对,能找寺里一次,就能找无数次;她能找寺里,别人也能找寺里。
是了,这么简单的道理,倒是她钻了牛角尖。
从前不觉得孙氏会在这方面做文章,完全是因为对她“迷信”的偏见。
可如今看来,她甚至是个连信仰都可以随意抛弃的人,或者说她本来就没有信仰,只是伪装得太好了。
那么,她完全可以再找更厉害的僧人换个说法。
只要她想,陆昭华是无论如何都逃不脱的。
“三姑娘,主院叫你过去请安。”
就在陆昭华明悟之时,福金带着罗妈妈进来了。
来了!
陆昭华的心乱了一拍,手中的帕子猛然攥紧:“母亲可是有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青灯古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