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鬼灭之刃千年的执念 > 第46章 第十五章[战国时代] 缘一与诗的相遇

继国缘一离开的第一个夜晚,他蜷缩在草堆里,想起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那方绣着桂花的手帕。

那时她的手已经凉了,却死死攥着他的手腕,眼里的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缘一,别恨……他们只是怕……”

他当时不懂,为何与生俱来的斑纹会被视作不祥,为何父亲看向他的眼神总像在看一件该被掩埋的污秽。

直到昨夜趁着月色翻过后墙,冰冷的夜风灌进单薄的衣襟,他才惊觉——原来自由的风,是带着青草气息的。

田野在夜色里舒展成一片温柔的暗蓝,稻穗的清香混着泥土的腥气漫过来。

缘一赤着脚踩在刚翻过的田垄上,冰凉的湿泥裹住伤口,竟奇异地压下了灼痛感。他跑了整整一天一夜,喉咙干得像要冒烟,却不想停下。

这种胸腔里突突直跳的感觉很陌生,不是恐惧,也不是悲伤,倒像是初春解冻的溪流,带着莽撞的生命力撞开冰层。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他在一条灌溉渠边捧水喝,倒影里的男孩脸色苍白,额前的碎发被汗水黏在脸上,唯有那红色的瞳仁,在晨光里泛着清浅的虹光。

他指尖无意识地抠着渠边的青苔——从小到大,每次照镜子都会被父亲斥责“妖异”,久而久之,连他自己都怕看见这双眼睛。

夜幕再次低垂时,缘一已经走到了一片连绵的水田边。

晚风吹过,稻浪发出沙沙的轻响,远处村落的灯火像落在地上的星子。

他沿着田埂漫无目的地走,草鞋彻底散了架,只能拖着脚前行。

忽然,他看见前方的水田里立着个小小的身影,像株被遗忘的芦苇。

那是个女孩,穿着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裳,手里提着只木桶,一动不动地盯着水面。

缘一站在田埂上看了半晌,见她始终没动,终于忍不住开口:“你在做什么?”

女孩闻声转过头,月光恰好落在她脸上。她的脸颊瘦削,下巴尖得硌人,眼睛却亮得惊人,像浸在泉水里的黑曜石,连带着周遭的夜色都柔和了几分。

“我叫小诗,”她的声音很轻,却清晰地传到缘一耳中,“我的家人都因流行病去世了,我一个人很寂寞,想把水田里的蝌蚪带回家养。”

缘一顺着她的目光看向水面,月光在水里碎成一片银鳞,无数黑色的小蝌蚪正摆着尾巴游动。

他沉默地走到田埂边坐下,学着她的样子盯着水面。

水桶里已经装了小半桶水,几十只蝌蚪在里面挤来挤去,尾巴搅起细碎的涟漪。

两个人谁都没再说话。

风吹过稻穗的声音,远处蛙鸣的鼓点,还有偶尔从田埂边跑过的田鼠窸窣声,织成一张温柔的网,将他们裹在中央。

缘一很久没这样安静过了,在继国家里,连呼吸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父亲。

不知过了多久,天边泛起瑰丽的橙红,太阳像枚烧红的玉盘,一点点从远山后爬上来。

缘一看着朝霞将水面染成金红色,忽然发现小诗正弯着腰,把桶里的蝌蚪一只一只捞出来,轻轻放回水田。

“为什么又放回去了?”他忍不住发问,声音因为太久没说话而有些沙哑。

小诗直起身,额前的碎发沾着露水,脸颊被晨光映得微红。“它们的妈妈肯定在找它们,”她认真地晃了晃空桶,桶沿的水珠滴落在水田里,惊得蝌蚪们四散游开,“把它们和家人分开太可怜了,就像……就像我现在这样。”

缘一的心猛地一颤,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

他望着小诗清澈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明明藏着和他相似的孤单,却亮得能照见自己的影子。

他忽然想起昨夜跑过一片桃林,花瓣落在肩头时,他竟下意识地想抓住——原来他也渴望着这样的牵绊,哪怕只是片刻的停留。

“那我跟你回家好了。”这句话脱口而出时,缘一自己都愣住了。

小诗也愣了愣,随即眼睛弯成了月牙,脸上绽开一个极灿烂的笑容,像晨露落在花蕊上:“好呀!我家就在前面的村子里,阿香婆婆会给我们做艾草饼吃,她的手艺可好了!”

缘一跟着小诗往村子走时,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小诗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等他,手里的空桶晃出轻快的响声。

走到村口时,一个坐在槐树下做针线活儿的老婆婆抬起头,看见小诗身边的缘一,浑浊的眼睛亮了亮:“诗丫头,这是……”

“阿香婆婆,他叫缘一,以后跟我一起住啦!”小诗跑过去挽住老婆婆的胳膊,仰着脸笑,“他脚受伤了,我们能不能请他吃艾草饼?”

阿香婆婆放下针线,仔细打量着缘一。

见他衣衫破旧,脚上满是血痕,不由得叹了口气:“可怜的孩子,快进屋吧。”

她的手粗糙却温暖,拉着缘一走进一间低矮的茅草屋。

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张木桌,两条长凳,墙角堆着半袋米,却收拾得干干净净,灶台上还摆着一小束野菊,透着勃勃生机。

接下来的两天,缘一就在小诗家住了下来。

阿香婆婆给他找了身合身的粗布衣裳,用艾草煮了水给他泡脚,伤口在草药的作用下渐渐收了口。

小诗每天都拉着他去田里干活,教他辨认稻穗是否成熟,告诉他哪块水田里的泥鳅最肥。

第三天清晨,缘一正在院子里帮小诗劈柴,忽然听到远处传来马蹄声。

他的动作猛地一顿,握着斧头的手微微发颤——那种甲胄碰撞的声音,他太熟悉了。

“怎么了?”小诗端着木盆从屋里出来,见他脸色发白,不由得担忧地问。

缘一没说话,侧耳细听。马蹄声越来越近,还夹杂着呵斥声,显然是在问路。

他扔下斧头就往屋后跑,小诗连忙跟上来:“缘一,怎么了?”

“有人来抓我了。”缘一的声音发紧,拉着小诗躲进柴房,“别出声。”

他知道是父亲派人寻找他的,他并不想要闭关在寺庙青灯古佛一辈子,他想要守护小诗,偶尔还可以偷偷溜回继国家看望兄长与妹妹。

柴房里堆满了干草,带着淡淡的阳光味。他们能听到马蹄声停在村口,接着是阿香婆婆被惊动的声音,然后是越来越近的脚步声。

缘一紧紧攥着小诗的手,她的手心很暖,带着刚洗完衣裳的皂角香,奇异地让他冷静了些。

“搜!家主有令,务必找到缘一少爷!”一个粗哑的声音在院门外响起,接着是翻箱倒柜的声响。

缘一屏住呼吸,透过柴房的缝隙往外看,只见几个穿着继国家家纹的武士正在院子里搜查,为首的那个腰间佩着父亲赐的菊纹刀。

“老人家,有没有见过一个这样的少年?”武士拿着张画像问阿香婆婆,画像上的缘一还是在家时的模样,眉眼间带着怯意。

阿香婆婆眯着眼睛看了半天,摇了摇头:“没见过哟,我们这穷村子,哪来这样的孩子。”

武士显然不信,挥手让手下进屋搜查。缘一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握紧了身边的一根柴禾。

就在这时,小诗忽然轻轻挣开他的手,推开柴房门走了出去。

“官爷,”她仰着脸,声音清脆,“你们要找的是不是穿蓝衣裳的?我昨天在东边的山坳里见过一个,他好像往芦苇荡那边去了。”

武士们对视一眼,为首的立刻下令:“去芦苇荡!”马蹄声很快远去,消失在村外。

缘一从柴房里跑出来,看着小诗被风吹起的衣角,喉咙发紧:“你……”

“他们不会在山里久待的,”小诗转过身,脸上还带着点惊魂未定的红晕,却笑得很安心,“阿香婆婆说,遇到难事,先把豺狼引去别处。”

阿香婆婆走过来,拍了拍缘一的肩膀:“孩子,你要是信得过老婆子,就先去后山的山洞躲几天。”

她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几块艾草饼,“等风声过了再出来。”

缘一接过布包,指尖触到温热的饼子,忽然想起昨夜小诗教他编草绳时说的话:“我爹娘说,日子再难,有口热饭吃,有个地方遮雨,就不算苦。”

他看着眼前的一老一小,眼眶忽然有些发热。

他最终还是听了阿香婆婆的话,躲进了后山的山洞。

小诗每天都会偷偷给他送吃的,有时是烤红薯,有时是野果子,还会给他讲村里的事:谁家的鸡下了双黄蛋,谁家的孩子又淘气摔进了泥坑。

这天傍晚,小诗带来了个消息:“那些武士走了,说要去寺庙那边搜。”

她坐在洞口,手里拿着朵蒲公英,轻轻一吹,白色的绒毛便乘着风飘向远方,“阿香婆婆说,你要是想走,她可以帮你找个去镇上的货郎。”

缘一看着漫天飞舞的蒲公英,忽然摇了摇头:“我不想走了。”

小诗惊讶地抬起头。

“这里很好。”缘一笑了笑,这是他离开继国家后,第一次真心实意地笑,“有你,有阿香婆婆,还有会开蒲公英的田埂。”

小诗的眼睛亮起来,像落满了星星:“那太好了!我教你编草蚱蜢吧,阿爹以前教过我!”

夕阳把两个孩子的影子拉得很长,山洞里飘出断断续续的笑声,混着晚风里的蒲公英,轻轻落在田埂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