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归尘·无色 > 第25章 书山观夜灯

归尘·无色 第25章 书山观夜灯

作者:和歌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4-26 11:33:35 来源:文学城

和庐山峰峦高耸、次第交错,山形有若卧龙伏虎,有似横琴展卷。其中东南一隅,有一座孤峰形如高卷书简,晴日远望时宛如金线拈字,书气森森。

不知哪一代山长突发雅兴,称此峰为“书山”,并择其半崖凿石建窟,以藏典籍。

这个主意听起来风雅,但着实是个馊到不能再馊的烂主意。

和庐山常年云雾缭绕,仿若仙境。但山中湿重,纸帛易腐、简牍难存。后来某一任山长为了惩戒弟子,命弟子以金铁刻石,将一些重要典章铭之岩壁,谓之“抄书”。

生生将书山抄成了书山。

而且抄书非只是抄。

壁石须亲自寻觅、清理、打磨,之后再依章法镌刻;字体需正楷、需端正、需匀称、不可误一字;抄得慢则时限难交,抄得快则手腕酸麻。是个实打实的苦差事。被山中弟子私下戏称为“抄刑”。

然于山长而言,此事却可清心定性,历练锋芒,便成了历代惩戒弟子的必用招数之一。

尹玉衡中罚之后,并不抱怨。只是她素来嫌舟车劳顿,便索性背了褥被和换洗衣裳,住进了藏书窟。

她每日卯时起身,洗漱打理,啃两口馒头馕饼,翻过岩道,面见长老接下今日经文,再跋涉至半崖之窟,寻壁抄刻,寒石剐指,晨雾湿裳,一日不息。直到天色将暗方止。眼酸手麻,狼狈不堪。

而每日这个时候,沈周才会提一盏风灯,步履不疾,眉目清寒,衣袂带霜,如画中人一般,如约而至。

第一夜。

尹玉衡筋骨发酸、浑身石粉尘土,一身泥气狼狈至极。见沈周一身整洁,提灯立在洞前。心头就像翻起旧账似的堵得慌,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小师叔,我这一天攀岩抄刻,身上只怕不比猴子干净。你且容我清理一番,待我焕然一新,再听教诲。”

沈周静静地看她一眼,道:“你且自便。”

她扬了扬眉,也不客套,拿了换洗衣物,转身便往山后温泉而去。

书山后崖有一眼温泉,林深水暖,常年不涸,泉水自岩罅汩汩涌出,氤氲蒸腾。尹玉衡将全身埋入水中,几乎连脑袋也浸进去,只留口鼻浮出,浮浮沉沉,简直像要与水同化。

泡得太舒服,竟在池中打起了盹,等醒来时夜已深沉。

她匆匆披衣赶回藏书窟,心道沈周若早已离去,那便正好清静一夜。谁知刚踏进洞口,便见灯光未熄。

沈周仍在,正坐在案前,誊写一卷发黄起霉的旧帛书。灯火映照着他眉目沉静,神情专注,仿佛四下的寒意与她的狼狈,与他毫无关系。

尹玉衡心头原本横冲直撞的抵触,竟莫名松了几分。

她咳了一声:“小师叔,不知有何指教?”

沈周笔下未停,淡声道:“将你下山之事,从头至尾写一遍。”

“啊?”她歪头瞠目,不明所以。

沈周又道:“此间阴湿,我在里间点了火盆。墨也磨好了,你自去里间书写。”

她狐疑地瞥了一眼。果真见那里间石屋中炉火正红,温度舒适,案上纸笔整齐。

此人必是早有预谋!但他又点火又磨墨,且两人各行其是,怎么都比当面说教要好。于是她应了一声,乖乖入内。

坐在案前,尹玉衡提笔思索。虽然此事闹得风波不断,但她心里到底是得意的。而且也有点挑衅沈周的意思。她双眼滴溜溜一转,提笔如飞,一气呵成,不多时便写成了传奇故事,题曰——《侠女除恶招众怒,独担是非惹公断》。

写完甚是得意,捧出去要给沈周看,但他早已不知何时悄然离去。

尹玉衡撇撇嘴,将稿纸压在沈周的桌上,伸腰作罢,歇息去了。

第二夜。

尹玉衡白日一边磨壁刻字,一边回想昨夜话本中她为自己加戏的桥段,时不时笑出声来。她实在很好奇,沈周看到这些内容后,会是什么反应。所以,天色一暗,她便迫不及待地返回藏书窟,烧水备食,眼巴巴等着沈周到来。

沈周提着那盏风灯,如期而至。翻了翻她的大作,并无喜怒,只道,“重写。”

说完便坐下,继续誊抄他的帛书。

尹玉衡一口气差点憋死。

沈周居然不生气!不夸也罢,不骂也罢,总得有点反应吧!

仿若一记重拳打入棉花里,她不由得有些扫兴。但沈周那古井无波的脸,又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她在里间赌气磨墨,构思了一个较为写实的侠客传奇。

待她写完,沈周又已离去了。她撇撇嘴,依旧将那稿子放于书案之上。

第三夜。

沈周依然在日落之后翩然而至。这次倒是比昨日用心一些。从头到尾仔细读了一遍之后,只说了两个字“重写?”

又写?她忍不住,“小师叔,您倒是说说,哪里不妥啊?”

“没有不妥。”沈周回得平静,“只是觉得还可以写。”

啊?尹玉衡窝火至极,却又无从发作。回到里间,她无力地趴在纸张上,望着桌上的油灯失神。

第一天编了神话故事,第二天编了传奇故事。她编的都快忘记这件事情本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了。一时倦意涌来,她不知不觉地便睡着了。

沈周誊抄完了一卷典籍,听到里间绵长的呼吸声,过来替她披上衣物,转身离去。

第四夜。

尹玉衡早上醒来时,发现身上披着自己的被子,而脖子僵直,一动便疼。

她歪着脑袋“抄”了一天,傍晚时分,索性直接去泡了温泉。

透过枝叶的间隙,她远眺着夕阳,那样浓烈瑰丽的晚霞突然就让她想到那日赵横府中的场景。

那天她去赵府打探时,看见赵横的妻子站在廊下,衣袖宽垂,神情冷淡。

可那目光,似乎不是冷,而是一种……沉默的等候。

她忽然心头一跳,猛地想到了一种可能。

尹玉衡披衣而起,狂奔回藏书窟。

沈周已经坐在那里安静地誊抄书籍了。

尹玉衡冲了进来,双手撑在桌面上,刚想开口,又左右环视了一圈。并无第三人在此,这才低声问,“证人是不是赵横的妻子?”

沈周笔一顿,抬眼:“为何有此一问?”

“她……”尹玉衡一时脑中千头万绪,“她看我的眼神不对。”

“怎么不对?”

“就像,就像她好像知道我会去似的,就像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尹玉衡喏喏地道,“就好像……但,不对啊?如果她知道我是过去找赵横的麻烦,为什么不提防呢?她……她好像……不,难不成她一直在等着有人去收拾赵横?!”

沈周低眉,淡淡地道,“我不会告诉你。但是你可以假若她就是证人。你不是擅长写话本子吗?你便再写一篇话本子来。想想前因,想想后果。”

尹玉衡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回内室。坐在桌前,她神情凝重。

她一直以为赵横的妻子必然跟赵横沆瀣一气,跟赵横一样,一起贪婪地谋夺那些人家的财产。可是,赵横的这套手段必然有第一个受害者,若他的妻子本身就是第一个受害的人呢?

赵横罪有应得,可是她们呢?

那目光,那份沉默,那深藏不言的隐忍与痛楚——皆如山雨欲来,压得她胸口沉沉。她少有后悔的时候,但此时却越想越怕。

夜间思过,灵台清明,手中的笔仿若千金之重,尹玉衡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她明白,这就是沈周对她的教诲。

她咬着唇,一言不发,就那样坐了一夜。

第五夜。

这一日天气并不好,傍晚时分便有落雨的架势。

沈周提灯上山,远远地就看见尹玉衡在洞口坐着。

尹玉衡见他来了,便站了起来,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地喊了一声小师叔,“快要下雨,您还过来。”

沈周有些意外她的恭谨,但也只是平静地嗯了一声。

待走进藏书窟里,意外地看到尹玉衡居然还准备了煎茶。他拿起了书桌上尹玉衡的手稿,仔细地翻阅了起来。

不同于前面的两份,这份手稿笔迹工整清丽,没有铺陈、没有夸张,字字平实。里面记载了她是如何发现赵横的劣迹,如果打探,如何换嫁,为何要将赵横带回和庐山。而后面还写了一个小故事,以赵横妻子为主角,描绘了一个沉默隐忍的女子,如何于岁月深处等待、挣脱、清算。

居然与沈周所知有七成相似。

沈周读得极慢,神色沉静,唯有眉间微蹙处,偶尔显出心绪。过了许久,他将稿纸收拢,抬头看向尹玉衡,“这一次,尚可。”

尹玉衡没有很高兴,许久才低声问:“那日……你是不是觉得,我做错了?”

“你没错。”沈周不急不躁,语气平静,“你心有侠气,敢为无辜者出剑,敢当众争议,已是难得。但若步更稳、谋更细,或许能少些波折。”

她不服:“那我若慢一步,那姑娘的一生也就毁了。”

“所以我说你没有错,只是不足。”沈周淡淡道。洞外雷声阵阵,漫天的大雨将此间与世间隔开,却隔不断沈周远眺的目光。

“天下之事,纵有十成之义,九成之理,若一成不察,便有可能铸祸。你需学会,不独看其所为,更要知其所由。”

“知道又能如何,错了便是错了。难道也要怜惜?”尹玉衡不服。

“你只见一念之善,却未见千重之因。世事从无单线因果。有因必有果,此果成彼因。黑白善恶顷刻便能颠倒。你曾说,若是你做错了,愿意废去一身功夫作为赔偿。可若真的错了呢?你的一身功夫能赔几次?就算你这次对了,但如果一直如此下去,你能确定你一直不错?”

尹玉衡无言以对。

“我这段时间的游历,遇到了很多人,高官显贵,贩夫走卒,兵匪渔樵、伎子良家。山下之事,不比门中论道。名利纠缠,人心反复,黑白不分者比比皆是。但世事虽乱,人心之中,有一线当持——是为‘底线’。”

“道理可以辩,立场可以变,唯独这线,不可乱、不可退、不可改。”

沈周的话,犹如惊雷入耳。

黎斐城是和庐山顶尖的剑客,却并不擅长引经据典,他擅长于向弟子们展示精妙的剑招,但并不耐烦苦口婆心地引导。黎斐城从没有如沈周这般循循善诱的耐心。

尹玉衡有些茫然,她沉默了许久,“小师叔,我怎样才能不会错呢?”

沈周笑了,“只要是人,怎么可能不犯错?错了便改,跌了便起,这世上,最难得的是试错的勇气。”

他抬眼,望着她一字一顿道:“你不要因此便生畏怯。你肯为素昧平生之人出手,不因师门亲长而退让,足见你心中有义,有胆色,有担当,已是难得。便是在和庐山的弟子中,能做到如此的,也不多。”

尹玉衡有些汗颜,她敢闹到山长面前,除了年少气盛,多少也是因为借黎斐城的势,狐假虎威。

“可若,我日后犯了错呢?”

“若我们真的尽力,真的遇上造化弄人,那便是天意。放下,忘记,随它。”

尹玉衡愕然,盯着沈周良久,才缓缓开口:“小师叔,老实说,你说话,真不像个练剑的。”

沈周轻声道:“我练剑之前,是个读书的。”

尹玉衡叹服,“那你的书,必然是读得不错。”

尹玉衡向来知道好歹,对自己如此用心,她也真的拿出对待师叔的恭谨来,细心煎茶,侍奉沈周。

这一夜,洞外风雨交加,窟内茶香弥漫,两人时而交谈,友好而从容。

至此,山长让沈周前来的用意已经达到,但沈周依然每晚前来。

沈周虽比她辈分高,但是待她十分客气,也有几分疏离,若是尹玉衡不开口,他能坐在那里誊抄一晚也一个字不说。这种沉默让尹玉衡有些不适应,索性将自己读不懂的典籍都拿出来问他。

沈周耐心地为她讲解,偶尔两人也会过招。

沈周开始练武的时候已经十三岁,而尹玉衡是会跑便开始练武了。但沈周从未尽全力便能与她打成平手。尹玉衡终于相信这世上有天才一说。

在最后一晚,沈周将离去时,月已中天。他未如往常一样立即起身,提灯便走,而是在竹塌上坐了片刻,垂眸不知在想什么,最后才道,“你于和庐山同辈之中,性情果决,眼力通透,未来可担重任。你若有空下山,不妨多走几处,多听多看,这样才能知道如何能守住一方清明。”

尹玉衡忍不住笑了起来,“小师叔,我俩虽然差了辈分,但年纪着实没差几岁。你也不能太欺负我,凭什么你高坐饮茶,我却要四处奔走,为了山门忙碌。”

沈周轻声道:“我心之所求,与你不同。同门数载,已经难得。日后望你多加珍重。”

尹玉衡愣住了,“小师叔,你要走了吗?”

沈周朝她一笑,“离山尚有些时日。不会这么快的。你若是有什么问题,依然可以上幽篁里来找我。”

尹玉衡呆呆地哦了一声。

沈周提灯离去是,听到了风于山谷中的呼啸之声,忽觉心中一隅静水,泛起了一道极轻的波纹。

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他的心境已与来时不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书山观夜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