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拐了世子爷做夫君后 > 第20章 两两轻红半晕腮,偶遇故人

橹声欸乃中,顾慕和阿阑在灯下悄然相对。

在街上逛时,阿阑看了那卖栗子的老人一眼,顾慕便买了袋炒栗子。他面前堆了一堆栗子壳,两只手指捏着一颗刚剥开的金黄栗子,递到阿阑嘴边。

阿阑张口,伸出粉红的舌头,将栗子卷入口中。

顾慕看了看她粉红的舌,喉咙一滚,低头继续剥栗子。

船夫的娘子许氏掀开帘子进来,笑着道:“娘子和郎君是在船舱中用晚膳,还是在船梢?船头凉快,可以边吃边看风景。”

“那就船头吧。”阿阑说道。

“这里有点吵了,有没有更清静的地方?”顾慕问。

阿阑想一下,她能想到堂堂一个侯府公子用个饭,要被众人围观,那真的是有一点丢脸的。

“好呢!"许氏出去。

两人也走出了船舱。

船夫撑着船向北前行,穿过了一座拱桥,折而往西,出了水关,就是一片极宽的水月,一面城墙,城墙外面是菜畦,空阔宽广。

六月闷热的天气,烦闷不堪,一到了这里,阿阑便觉得精神爽快。

“郎君,"船夫指着顾慕的身后说,"郎君,你看船停在那里怎么样?"

那里有一排柳树,柳树枝条,一半在河中,一半在空中,有几艘船停在那里,很是荫凉。

顾慕看阿阑,阿阑点点头。

船停稳了,许氏打了一盆水上前,爽朗地道:“两位请净手。再尝尝咱们的渔家菜,自家做的菜,请两位不要嫌弃。”

两人净手完,船家娘子现在摆了一张条几,又提了一个食盒过来。蹲着身子,取了八角食盒里碟子出来,一碟一碟往几上摆放。

“这小鱼是上午从江里打捞上来的,鲜得很,用来炸很是酥脆,是咱们镇上渔家最爱的吃法。”

还有一碟是肉骨头。

“湖云剔骨肉可是顶顶有名的。”

又一碟是菱角。

喜悦酒楼上的是剥好的菱角,白生生的。许氏端出来的菱角,有黑黑的尖尖的外壳,大约只是煮了一下。

她挑了一块,轻轻地从菱角的白线咬下去,白深深的菱角肉便现了出来。

“嗯,好吃,”阿阑称赞的,她拿了一块地给顾慕,“你也吃”。

顾慕接过,依照她的方式咬开,尝了一枚,果真味美。

用过晚膳,许氏儿子从另一条船上来收拾了碗碟。两人听许氏讲了一会儿渔家在江上打渔的趣事。

天色渐暗。

但有明月碧波,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

阿阑坐在船头,享受着此刻难得的风景,摇晃着双脚好不惬意。

一会儿,许氏儿子喜子过来,低声问道:“郎君,要不要听两首小曲?”

顾慕转头看阿阑,阿阑点头,并不推辞。

从来都是她们唱给别人听,有听听别人弹唱的机会,她自然是很同意的。

“娘子请放心,唱曲的珍娘也是咱们这渔家人,规矩的很。“

说完,喜子跳到另一艘船上,背后传来许氏责备的声音:“谁让你那么好心,又去招惹……”

许氏终究是考虑船上有客人,没再训斥儿子。

喜子手脚伶俐地快速跳到旁边一只小划子上,跳着跳着又跳到了另外一只船上,依稀还能听到他兴奋的声音:“珍娘珍娘,有人要听你唱曲。”

那边船上的人听见了,出来打探,又过了一会儿便依稀看见有个小娘子抱着琵琶,从横七竖八的船上走了过来。

走得近了,阿阑便看得清楚了,这位叫珍娘的小娘子穿着一件浆洗的极干净的白绸窄腰单衫,下着黑色阔腿裤,黑白相衬,显得皮肤雪白。

人到了,许氏也不能当着客人的面甩脸子,她扯了一个笑,道:“珍娘,快给两位客人唱上一曲儿。”

那珍娘倒也不含糊,自我介绍后,随即问了两人喜欢听什么曲儿。得了信儿,便将自带的小圆凳放在两人的斜对角,抱着琵琶坐上去,微微垂着头,轻声唱起来: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谁家郎?

若道情郎无此意,桃花不向别人开。

……“

声音婉转清丽。

珍娘唱歌,阿阑看到小划子上,那十七八岁的少年婶婶凝眸望着唱歌的人。

珍娘的发乌黑乌黑的,月光下头上的小白花便清晰可见了。

这是,家中有白事?

她一上船,阿阑便认出她来。

阿阑。

她是真正的阿阑。

一曲唱罢,便有喝彩声传来。喜子带头,四周的船上,还有许多租船过来乘凉的客人。

“娘子和郎君还想听什么?”珍娘抱着琵琶,轻轻地问。

“你家中的事吧,”阿阑指着她头上的花,“是有人过去了吗?”

珍娘原本强忍着悲伤,此时被人点出来,便再也忍不住垂泪。

声音哽咽道:“娘子愿意听吗?”

爹不在了,娘的心情也不好,最重要的是日子快过不下去了,下午她离开的时候,房东又过来催租了。她也难过,她也需要有人倾听她的苦难。

阿阑道:“洗耳恭听。”

“我爹姓张,世代居住在湖云县。”

阿阑眼角跳了跳,“世代居住”这四个字,她很熟悉,当初她也是这么对顾慕说的。

“我爹打鱼,我娘做绣活,一家子虽说清贫些,但日子还能过得走。”

都是一些自家的琐碎事情,客人们不一定愿意听,珍娘就长话短说了:“可前些天,我爹出去打鱼的时候,在船上正收网,就被一个大浪拍下了江,再也没有起来。”

说到这里,珍娘从袖中抽出一张手帕,揩了揩眼角。

“将我爹安葬以后,家里就没有银钱了,幸好阿娘一直教我弹奏琵琶,我便以此为营生,挣得些银钱,勉强能糊口。“

阿阑默然。

家里面的顶梁柱不在了,怪不得她要出来卖场。

珍娘家中的那点事,附近的渔民早就知道了。大家听她不再唱歌,开始说起家事,也就散各自散开,回自己的船乘凉了。

一时,船上只有阿阑和顾慕,珍娘,还有徐氏夫妻二人,并小划子上站着的喜子,一共六人。

珍娘讲完了自己的家事,众人一时间默不语。

良久,阿阑开口:“你叫什么名字?”

珍娘微微吃惊,自己刚才已经自曝过家门了,但她还是耐心地再说了一遍:“我姓张,名珍娘。”

阿阑又问:“你爹姓什么?”

这下,连许氏都觉得吃惊了,女儿姓张,老子不是也是姓张吗?

果然珍娘面色未改,道:“我爹姓张。”

“巧了。”阿阑抚掌,“我的一个恩人也是姓张,他女儿也是姓张。”

顾慕诧异地看着阿阑,但没吭声。

阿阑这样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你过来。”阿阑向珍娘招招手。

珍娘走近。

“伸手。”

阿阑取出一张银票,拍到她手心:“我找不见昔日的恩人,可我觉得你爹就是我的恩人,这一百两银票你收下。”

珍娘看看银票,又看看阿阑,不知所措。

“赶紧收起来吧,不然一会儿有风吹过来,吹到河里,有你哭的。”许氏走过来,拍拍珍娘的肩道,“你还不好好谢谢贵人。”

虽然他觉得这个小娘子的行为有些奇怪,但是贵人们的想法总是千奇百怪的,谁知道呢。他们一时的善心,就能使她这样的穷人改变命运。

张家的男人死了后,娘俩的日子并不好过。她虽然不喜欢儿子与珍娘结亲,但也不是那种落井下石的人。

阿娘的病有救了。

珍娘握紧银票,跪了下来:“娘子但有吩咐,我若是能做到,便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刚刚珍娘没有说自己的阿娘,其实是卧病在床。本来阿娘是不许她出来卖唱的,但这些日子她四处借贷也凑不出给阿娘治病的钱。她不卖唱还有什么办法呢?她不能眼睁睁的看着阿娘去死啊。

阿阑伸出手指,抬起珍娘下垂的下巴,看着她清丽的面孔:“长得倒是不错,可惜我不是男人,不然的话收了你。”

一番话,把珍娘说得满脸通红,她觉得这小娘子真是可爱,若她是男子,自己嫁给她也是不错的。

阿阑说完放下手,不期然的看得见顾慕,月华之下,顾慕温润的脸竟然有几分冷峻。

她吐吐舌头,差点忘了,自己已经是有夫之妇。

让顾慕吃醋,她心里也有点微妙的感觉。

“倒不用你为我赴汤蹈火。你在家安心呆着就行,我的恩人,喜欢他的女儿在家里安安分分平平安安的,你只要安安稳稳的,就算是报答我了,不必做其他。”阿阑道。

终究是占了别人的身份。虽然阿娘给了补偿,但阿阑觉得珍娘父亲去世,自己在能力范围之内也要竭力帮助她才是。

不然心难安。

“多谢娘子多谢娘子,我回家后一定供奉娘子一日三炷香。”珍娘又准备磕头。

阿阑止住了她的动作:“不用不用。”

顾慕沉思起来,他家娘子喜欢做善事,可是自己貌似囊中羞涩,可娘子要做的事他要支持,那么他就只有去多挣些年钱,让娘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暗芳飘露气,轻寒生柳风。”;“”晓月笼云影,莺声馀雾中。出自唐.元稹《遣春十首》;"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谁家郎?若道情郎无此意,桃花不向别人开。引自苏轼《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有修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两两轻红半晕腮,偶遇故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