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拐个皇帝去种田 > 第1章 第 1 章

拐个皇帝去种田 第1章 第 1 章

作者:小牙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4:36:18 来源:文学城

清晨的第一缕光透过菱花窗打在秦双双脸上,她坐在床边一夜未眠。

宫人已经被借口打发了出去,包袱也收拾妥当就放在手边,大殿里青铜漏壶的水滴推着钟刻一点点往上移,是时候了。

没有迟疑,没有留恋,甚至都没多看这宫殿一眼,她抓起包袱逃也似的出了宫门。

出了未央宫往北直走就是御花园,过御花园往东穿过宫道出玄武门。

出了宫她这条命就算是保住了。

说起来也是倒霉,十天前秦双双一头穿越进这大明皇宫,成了洪武皇帝身边的一位秦才人,没错,洪武皇帝就是历史书里大名鼎鼎的乞丐皇帝朱元璋。

看着红墙金瓦刚开始她还暗暗高兴,住在皇宫里,说明朱元璋已经扫平障碍顺利登基,不必饱受战乱流离之苦。

历史上马皇后是何等厉害角色,她的后宫从无争宠恶斗之事。

皇帝打天下,皇后安天下。

原身秦才人作为后宫不受宠爱的小透明,三五个月不用侍寝一次。

有人伺候,吃不尽的山珍,穿不尽的绫罗,这样七星级的养老生活,上辈子当牛马觉都不够睡的秦双双怕是做梦都不敢想。

而且朱元璋是个长寿皇帝,在位三十一年,活到七十一才去世。

想到还有几十年的好日子过,嘴角的笑比那大殿里的牡丹都灿烂。

靠在柔软的织锦缎子里,手肘支头,秦双双咬一口古法点心,喝一口御贡茶水,对着正给她削果皮的小宫女春桃招招手。

“你说皇上病了,严重吗?”

别看春桃才十三,手脚灵活,嘴皮子也利索:“这个奴婢也不清楚,皇太孙殿下日日都去乾清宫给皇上请安,在外头的王爷也没见被招回京来,想来应该没什么大碍,养几日也便好了。”

皇太孙……

咚,撑着头的胳膊顿时一软,脑袋磕在床沿,发出一声脆响。

额间顿时鼓起一个大包,春桃哎呀一声,赶紧上前查看,秦双双也顾不上疼,拉着春桃就问:“今年是洪武几年?”

春桃被紧握的手腕一抖,刚削完皮的青果子顺着地砖滚出去好远,“洪武……三十一年。”

小宫女春桃不懂,可她太熟悉历史。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

难怪春桃说她进宫三年多了都未见过皇上一面。

起初还以为是她宫女身份低微不够资格,原来因为这个。

谁都知道咱这位太祖是个神人,也是个狠人。

几乎杀光了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不说,还开启了殉葬仪式。

作为后宫妃嫔,岂不是也要作为陪葬之一被埋皇陵。

可她才穿过来一天啊,因着原身体秦才人病弱,醒来后一直躺在床上,连这大明皇宫的繁华都没来得及瞧上一眼。

凭啥别人随便穿成路人都能一路斩杀当皇帝,摆个小摊就成全国首富,哪怕她命苦些,穿成农户,种田,喂猪,从零开始呢。

怎么可以被拉去殉葬。

不行,这太憋屈了。

秦双双合着衣衫坐了一夜,她睡不着,求生的**逼着她想破脑袋自救,高度危险总能激发人类无限的潜能,这不,还真叫她想出一条出路来。

盘腿坐在床上,秦双双大脑灵光一现,“孙子兵法最出名的计谋是什么来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事不宜迟。

可当她站在城墙根下仰望着高耸入天远超人力所能翻过的宫墙时,她忘了,这是墙高城厚守卫森严的皇宫,不是农户家的篱笆小院。

可是不逃,就只能等死。

翻墙不行,那就硬闯......

看着那一排排带刀侍卫,大概率会被当场捅成马蜂窝,死相凄惨。

挖洞?这个倒是可以,但要规划图纸,设计路线,倾倒土料,估计还没挖完人就死透了。

这也不行,那也行不通,秦双双绝望了。

眼神空空地躺在床上望着古色古香的大殿。

忽然看过的古装狗血电视剧像放电影般一幕幕在大脑闪现。

突然,她蹭的坐起身来,狗洞?

对啊,可以钻狗洞出去,电视剧里都这么演。

说干就干,秦双双领着春桃翻遍后宫里所有的角角落落,别说狗洞猫洞,就连个耗子洞都没看见。

深蓝的天没有一丝云彩遮挡,晒得人头脑发晕,裙衫里后背早已湿透,秦双双坐在御花园阴凉的凳子上,一旁春桃摇着羽扇给她扇凉。

宫外的城墙掉块砖都有人盯着修,这大内的宫墙,别说狗洞,就是掉块墙皮估计工匠都会连夜补上。

就知道脑残剧不可信。

擦擦额角的汗,匀匀气只能先休息休息再做打算,这副身子太弱经不住她折腾。

春桃不知秦双双要找什么,但春桃看主子身子好了能吃能睡不说,还有体力满宫里逛,打心眼里高兴,累了这大半日左看右看兴致丝毫不减,趁机劝解道:“才人总不愿出门,其实多走走,多晒晒太阳,身子才能好的更快,总闷在屋子里,心情又怎么能畅快。”

秦双双听不懂,但她赞同春桃的观点,“那咱们以后常来。”

主子并未像以前一样一脸淡漠拒绝反倒答应她可以常来,春桃别提多高兴了,指使几个小太监划破脑袋又想出几个有可能出现狗洞的地方。

以前秦才人不爱不出门也不许春桃乱跑,可她到底是个孩子心性,进宫来日日关在未央宫怕是憋坏了,四处走起来远比秦双双兴致更浓。

五月的天慢慢热起来,御花园的花一个催一个的都开了,女人哪有不爱花的,各宫娘娘三五邀约扎堆来这赏花看景。

可惜秦双双这辈子只重合了原身的肉.体没有重合记忆,对那些画一般的古美人一个都不认识。

好在她寻找的狗洞都在墙角屋后之类的隐蔽处,与那些古美人也碰不上。

翻查完最后一个满是翠竹落叶的墙角依然一无所获,秦双双又热又渴,拍拍衣袖沾染的枯树灰尘,打算先回宫,等养好精神下午再去春桃说的祭祀神殿查看。

这大明宫是洪武二十几年盖的,处处革新,远比北京的紫禁城更宏伟辉煌,她们按来时那条树枝交叉的阴凉小路往回走,凉爽又僻静。

走至拐弯处,隔着稀疏的树枝依稀听见前面凉亭下两个娘娘打扮的女子在说什么端午节礼,出宫之类的。

秦双双借整理裙摆故意放缓脚步,留心听了几耳朵。

回宫路上,她问,春桃答,越听心越亮。

皇帝的妃嫔不能出宫,但小太监可以啊。

宫里妃嫔除非皇帝恩设才能回家省亲,可每到年节都会允准她们与母家互送节礼书信以表孝道。

宫女出宫不便,小太监便成了最佳往来人选。

好在古今一个理,有钱能使鬼推磨,重金之下必有生机,白花花的银子散出去真叫她得来一个往贤妃娘娘宫外母家送名帖的差事。

天色蒙亮,这个时辰宫道上已有不少太监宫女往来穿梭,都忙着往各宫运送端午节悬挂的艾草菖蒲,秦双双低垂着头贴着墙根,一路上倒也无人察觉。

全身上下皆是小太监的服饰装扮,一头如瀑的青丝全部挽发于帽中,只露一张清秀白皙的脸。

宫里顿顿都有肉,十来天的功夫这副身子就从原来的干瘪泛黄,变得珠圆红润,腰身也挺.拔起来。

避开那些赏花的妃嫔,猫身拐进靠墙的小路顺利穿过御花园。

穿过宫道,宏伟雄壮的玄武门就出现在眼前。

定了定神,将紧抱的包袱挂回肩上,秦双双快步淹没入出宫的人流中。

玄武正门是给皇上皇后走的,此刻门前一片空荡,给妃嫔和宫人走的侧门,东出西进,她只要去东侧们排队就好。

秦双双背着包袱小心翼翼站在了队伍末端。

宫里小太监长年累月伺候主子,一张脸修炼的平淡肃穆,说话轻柔,走路无骨,越发显得门口守卫面色威严,也庆幸大家都低眉垂目,她紧张慌乱的神色,才没引来注意。

守卫每两个时辰交班一次,自古牛马一条心,做完这个就下班,和查验完这个就收队是一样的叫人快乐。

心里默默掐算过关的人数,再看城楼倒影下来的影子计算时辰,轮到她时时间刚刚好。

况且有令牌,有它便是替主子办事,守卫看见令牌在查验过包袱,确定没有夹带东西就可以放行。

换了个肩头,包袱搭在后背有些硌得慌,里头除了几件日常衣裳还有两个金镯子,五锭银子和一些散铜板。

倒不是她贪财非要卷带金银出宫,只是天大地大,这陌生的时代,陌生的京城,好歹留点吃饭住店的钱。

身处古代,哪怕天子脚下也少不得乞丐野狗,或许还有宵禁什么的,大半夜露宿街头实在危险。

队伍有条不絮的往前推进,已近的能清晰看见守卫的五官,一袭红袍黑衣腰间配刀,威风凛凛。

兵哥哥果然不分年代,套上制服,都是一样的帅气可爱。

身后源源不断有人加入长长的小队伍里。

这次出逃虽说做足了功课,可人生难免有意外,每前进一步心里的紧张就增加一分。

干脆摸出腰间的出宫令牌握在手里,等会还能少浪费点盘查时间。

大明律法,没有令牌擅自出宫会被守城侍卫以奸细罪当场缉拿。

说起令牌秦双双又是心头一紧,先头打听消息就散出去不少银钱。

这令牌更是足足花了五百两银子外加卖惨说京中祖母病危,派身边太监送些御药过去,那贤妃宫里的李尚宫才勉强答允。

马皇后崇尚节俭,才人的位份不高,月钱也不多,好在原身素日是个清心寡欲的,入宫五年积攒了不少银钱。

买命的钱秦双双花起来眼皮都不眨一下,不过三两日一箱子银钱首饰就见了底,只剩下包袱这点家当。

花钱这事秦双双有自己的考量,金山银山,那也得人活着才算,就算花光了积蓄又如何,好过死后留给别人。

那李尚宫一年俸银才五十两,虽说日常也能得些赏赐,大都是些吃食衣衫,五百两足以叫她心动。

不过是换个人当差,与她并无损失。

贤妃娘娘给母家的端午的节礼早已送去,这次只送一张端午入宫赴宴的名帖。

好在他们还爱财,否则困在这四方宫墙内,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

只那李尚宫大概率也想不到后宫妃嫔会有人如此大胆,敢假扮太监逃出宫去,否则借她十条命也不敢收那银子。

前面的小太监已经核对过令牌,正拆开包袱等待查验,下一个就轮到她了。

将令牌双手奉上,侍卫仔细看过,问道,“哪个宫的,包袱打开。”

秦双双按实回答,将包袱取下打开。

突然,清脆的马蹄声从宫道传来,秦双双忙着拆包袱,等她抬头全部人都已朝着马驰来的方向跪在地上。

御马走的快又稳转眼到近前,这叫她如何反应过来,顷刻间成了人群中里最明显的一个,她不属于这个世界,没有见主子就下跪的阶级意识,反下意识的朝那马主人看去。

马背上稳坐的男子年龄不大,黑靴银袍,金冠束发,五官俊朗,前后有锦衣卫保护,身侧还有大监引路。

看这架势就知道身份尊贵。

可惜她历史知识有限,无法从那男子胸前绣花图纹分辨出他是王爷还是皇子,游神间脚下传来众人的请安声:“长孙殿下千岁金安。”

明朝皇长孙-朱允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