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骨醉 > 第2章 初露锋芒

骨醉 第2章 初露锋芒

作者:花亦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17 19:52:59 来源:文学城

次日清晨,秋高气爽,昨日的阴雨一扫而空,只余下草木洗刷后的清新气息。疏影院内,黎清雨早已起身,对着一面菱花铜镜,仔细整理好衣冠。

她今日穿了一件月白色的交领襦裙,外罩淡碧色比甲,头发挽成简单的单螺髻,只簪一支素银簪子,通身上下再无多余饰物,既符合闺塾师的身份,又不失清雅庄重。

丫鬟豆蔻端来清粥小菜,轻声回禀:“姑娘,方才二夫人身边的姐姐来传话,说姑娘们稍后便会到兰馨斋,辰时正刻开课。”

黎清雨颔首表示知晓。兰馨斋是陆府专为姑娘们设的书堂,位于内院深处,环境幽静。她用罢早饭,略歇了歇,便带着昨夜备好的书卷注释,由豆蔻引着,往兰馨堂而去。

一路行去,但见廊庑回环,庭院深深,比起昨日初入府时的观感,更添了几分具体而微的压迫感。她知道,今日这第一堂课,不仅是考校学子,更决定她在这深宅大院中以后如何立足,至关重要。

将至兰馨斋,便隐约听到里面传来少女们叽叽喳喳的说笑声。黎清雨在门前略停一步,深吸一口气,敛去所有不必要的情绪,面上只余一片沉静,这才抬步迈入。

书堂内顿时安静下来。三四道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好奇的、审视的、漫不经心的,各不相同。

堂内布置得雅洁,窗前设一讲案,下面整齐地摆放着几张梨花木小书桌,四位年纪在十岁至十五六岁不等的姑娘端坐其后,衣着华丽,钗环精致,显然都是陆府的金枝玉叶。

黎清雨走到讲案前,目光平静地扫过众人,微微颔首,声音清越:“我姓黎,名清雨,自今日起,由我为大家讲授诗书礼仪。诸位姑娘有礼了。”

一位年纪稍长、约莫十三四岁,穿着樱草色撒花裙的姑娘率先起身,笑着还礼:“先生安好,我是二房的七姑娘,名唤静瑶。” 她举止大方,笑容明媚,带着一股被娇养出来的活泼之气。

接着,一位穿着水红色襦裙、眼神灵动的姑娘也站起来,笑嘻嘻道:“我是二房的五姑娘,静姝。先生瞧着真年轻,比之前的几位先生都和气些。”

她话语一毕,朝着黎清雨挤眉弄眼。

另有一位穿着藕荷色衣裙,形纤细的姑娘,怯生生地站起来,声音细若蚊蚋:“四姑娘……静怡……见过先生。”

她是三房的庶女,在姐妹中行四,看起来颇为胆小。

其余几位也依次见了礼。黎清雨一一记下她们的面容和排行,心中已对各自性情有了初步判断。她并未急于开讲,而是从容不迫地展开一卷素笺,提笔蘸墨,写下静、敬、勤、思四个娟秀却有力的楷字。

“今日第一课,我们不急着读书。” 黎清雨将字幅悬于讲案旁的小屏风上,转身面向众人,目光澄澈而坚定,“无规矩不成方圆,治学亦然。此四字,乃是我对诸位姑娘的期许,亦是我们日后相处的准则。”

她指着第一个字:“静,乃求学之基。心不静,则神不专,纵有万卷在手,亦如盲人摸象。堂上需静心凝神,方能听得进去。”

接着是“敬,乃为学之态。一敬学问,知识浩瀚,当怀谦卑之心;二敬师长,传道授业,当有尊崇之礼;三敬同窗,切磋砥砺,当存友爱之意。”

“勤,乃进学之途。业精于勤荒于嬉,诗书礼仪,非一日之功,须得持之以恒,手不释卷。”

最后是思:“思,乃学成之要。学而不思则罔,读死书、死读书,不过是个两脚书橱。需得勤于思考,融会贯通,方能学以致用。”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条理分明,自有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堂下原本还有些散漫的姑娘们,不由得都坐直了身子,连最活泼的陆静瑶也收敛了笑容,认真听起来。那位怯懦的四姑娘陆静怡,更是紧张地绞着手中的帕子。

立完规矩,黎清雨方开始正式授课。她今日讲的是《诗经》中的《凯风》,一篇颂扬母德、感念亲恩的诗。她先让姑娘们轮流诵读,纠正字音,然后逐句讲解诗意,声音温和,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

“《凯风》之诗,以和煦的南风比喻母爱,以酸枣嫩芽比喻子女。母爱如风,长养万物,我们为人子女,当如何?” 清雨目光扫过众人,见几位姑娘若有所思,便继续道,“诗中言‘凯风自南,吹彼棘心’,这‘棘心’,既是枣树初生的嫩芽,亦可喻指子女幼小懵懂的心。母爱化育,不仅养育我们的身体,更在启迪我们的心智……”

她讲得投入,将一首看似简单的诗歌,引申到孝道、感恩、乃至个人修养的层面。堂下姑娘们渐渐听得入神,连窗外偶尔经过的仆妇也忍不住放轻了脚步。

就在这时,六姑娘陆静婉眼珠一转,忽然举手发问:“先生,这诗说得固然有理,可世间亦有那等不慈之母,又当如何呢?难道也要子女一味感念吗?”

她问题尖锐,带着几分挑衅的意味,显然是想试探这位新先生的深浅。旁边的七姑娘陆静瑶挑了挑眉,露出看好戏的神情,其余几人也都屏息凝神,等着黎清雨如何应对。

这问题确实刁钻,涉及人伦阴暗面,对于闺阁女子而言,颇为敏感,答得不好,要么显得迂腐,要么可能触犯忌讳。

黎清雨却并未露出丝毫为难之色。她看向陆静婉,目光平静无波,反而赞许地点点头:“五姑娘能想到这一层,可见是用了心思的。问得很好。”

她略一沉吟,从容道:“《凯风》所颂,自是理想中的母慈子孝。然则世间百态,确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圣人之教,并非让我们愚孝,而是重在反求诸己。”

又将话题引向更深的层面,“即便面对不慈,为人子者,是否就能心安理得地不孝不敬?《礼记》有云,不失其亲,而后可以宗人。意思是,首先要尽到自己对亲人的本分,然后才能要求别人。我们修习诗书,是为了明理修身,提升自己的德行,而非以此作为衡量他人,甚至作为自己不行善道的借口。”

她顿了顿,声音更加柔和,却带着一种力量:“再者,看待事物,角度不同,结论亦异。有时我们认为的‘不慈’,或许背后另有苦衷或不得已。即便果真遇到困境,坚守自己心中的‘孝’与‘善’,亦是强大自身的表现。这比一味抱怨或对抗,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

黎清雨并未直接回答该如何做,而是将问题提升到了个人修养和处世哲学的层面,既避开了敏感处,又展现了开阔视野和深刻见解。她接着又引了几则历史上关于逆境中恪守孝道、最终感化他人的典故,听得众姑娘频频点头。

几位姑娘,脸上的傲慢之色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隐隐的佩服。没想到这位年轻的先生,不仅学问扎实,思辨能力也如此之强,一番话说得几人心服口服。

就在课堂气氛渐入佳境之时,兰馨斋外的抄手游廊下,陆老夫人由心腹赵嬷嬷扶着,已悄然站立了片刻。她隔着半开的支摘窗,将其内情形听得一清二楚。

听到黎清雨立规矩时,老夫人微微颔首。听到她讲解《凯风》,眼中露出赞赏。待到陆静婉发出刁难之问,老夫人眉头微蹙,担心黎清雨应付不来,及至听完黎清雨那番不卑不亢,循循善诱的回答,老夫人脸上露出了极为满意的笑容。

她侧过头,对赵嬷嬷低声道:“如何?我瞧人的眼光不错吧?是真有学问的,通透,明理,不像那些只会死记硬背的酸儒,也不像那些只会教条规矩的老古板。你听听这话,既守住了道理,又抚慰了人心,还能引着人往高处想……这般见识气度,岂是寻常闺秀能比的?”

赵嬷嬷忙笑着附和:“老夫人慧眼如炬。这位黎先生,确是难得。瞧她把姑娘们都镇住了,连最淘气的七姑娘都服气了呢。”

老夫人目光深远,望着堂内那个沉静从容的身影,喃喃道:“是啊,是真有学问的……配得上我们家今野。那野猴子,身边缺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压得住阵脚、又能明事理、给他引路的人呐……”

她声音虽轻,但恰好一阵风过,将这几句低语,隐隐约约地送入了刚解答完问题,端起茶杯欲饮的黎清雨耳中。

配得上今野……

黎清雨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杯中的茶水险些漾出。她面上不动声色,缓缓将茶杯放下,心中却似被投入一颗石子,荡开层层涟漪。方才授课成功的些许欣慰,瞬间被一股莫名的烦扰所取代。

原来,蓉姨的提醒并非空穴来风,老夫人这份超乎寻常的看重,果然别有深意。她只想凭本事安稳立足,却不知何时已成了别人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指向那声名狼藉的陆家二公子。

她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的纷乱。待课程结束,布置了抄写诗篇并写下心得的功课后,几位姑娘竟一反常态地没有立刻散去。

五姑娘陆静姝上前请教诗中一处典故,七姑娘陆静瑶也凑过来,好奇地问东问西,连那怯生生的四姑娘陆静怡,也远远站着,眼中带着一丝渴望。

黎清雨耐着性子,一一解答,态度温和依旧,但心底已筑起更高的围墙。她深知,在这深宅之中,一步行差踏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今日老夫人的话,如同一声警钟,提醒她必须更加谨言慎行,守住师生本分,绝不能给任何人,尤其是那位高高在上的老夫人,留下任何不必要的遐想空间。

待到姑娘们终于散去,书堂内恢复寂静。黎清雨独自整理着讲案上的书卷,窗外秋光正好,映照着她略显凝重的侧影。

这陆府的日子,恐怕比她预想的,还要难以安宁。

文中直接带着出处的文学不标,不带的会标明。[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狗头叼玫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初露锋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