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小娇娘 > 第14章 第十四章

古代小娇娘 第14章 第十四章

作者:青沅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17 18:02:23 来源:文学城

日子如流水而过,自魏父去东平已一月有余。

在此期间,魏爷魏奶领着琼娘、魏秀、刘氏、雪芽等一大家子人将山下六亩的高粱、玉米,还有山腰上种植的地瓜、大豆、花生陆陆续续的收割完毕。

又重新种下新的农作物,山下的六亩良田,四亩种上了小麦,还有两亩种了红薯。山腰的荒田上种了白菜、萝卜和土豆等应季蔬菜。

一家子忙忙碌碌了大半个月,才终于将所有的粮食全部收入仓中,所有人都长出了口气。

这天傍晚,琼娘看着厨房满满的食物,下决心做一桌好菜,犒劳犒劳大家。

琼娘走进鸡圈里,寻了一只老母鸡杀了。

热水褪毛,开膛破肚。清洗干净之后,放进瓦罐里,盛入清水,放入八角、桂皮、红枣、枸杞等作料煨鸡汤。

琼娘又从橱柜里舀出两碗玉米面,到入清水,揉成光滑的面团,然后静置醒发。

大灶旺火,上两层笼屉。下层笼屉正在焖至高粱饭,上层笼屉里放置着地瓜。

琼娘打开笼屉,用筷子轻轻戳了戳地瓜,感觉八成熟了。

便夹出两个地瓜,去皮,捣制成泥,再加入适量的食盐。

将之前发好的玉米面与地瓜揉成一团,分成大小均匀的剂子,然后擀成厚薄适度的小圆饼,刷上一层薄薄的猪油,在撒上一层黑芝麻,放入饼铛中焙熟。

这样焙出的饼咸香可口,又略带一丝甜味。

琼娘忙碌中抽空看了眼瓦罐中的鸡汤,将整只鸡捞出,骨肉分离,将骨架继续放入瓦罐中继续熬汤。

剩余的一部分鸡肉撕成条状,放入熬得香浓的粥里,做成了美味的鸡丝粥。

另外的一部分鸡肉放置微凉,切片装盘,一道白切鸡就做好了。

琼娘还精心调制了一碗酱汁,搭配白切鸡,美味十足。

琼娘又炒了几道菜,香菇酿藕丁,清炒莴苣,还有红烧茄子。

琼娘在厨房忙忙碌碌的时候,石头站在厨房门口,闻着香气,咬着指头直喊饿。

琼娘数了数,应该够吃了,便将饭菜一一端去正堂,便喊众人吃饭。

“哇,好香,还是琼娘你的手艺好。”魏秀看着桌上的饭菜,乐的给琼娘直竖大拇指。

“还不快帮我”琼娘嗔怪道。

一家人慢慢落座,魏爷看着满座饭菜,赞赏的点了点头。率先下了筷子,众人也随着提筷子开始吃饭。

“琼娘啊,你卖卤煮卖了不少钱吧,咱们家现在都可以吃上这么好的饭菜了......”刘氏一手拿着一个饼子,不停的夹饭菜往碗里塞,一边还斜觑着琼娘,酸溜溜的开口道。

琼娘放下碗筷,心知肚明。刘氏这是嫉妒了,卖卤煮的钱都交给魏奶了,刘氏得不到半点好处,心里开始不平衡了。琼娘看了下魏奶。

魏奶在刘氏开口的时候,就忍不住重重搁下了饭碗,“翠花,你想干啥?两个孩子做点小买卖,挣了点钱还不忘交给我补贴家用。你要是有什么不服,你也可以学琼娘做点小生意,到时候你想干啥我都不管你......”

刘氏被魏奶训得不敢吭声,低头只顾着往碗里刨饭。

琼娘见此嘴角微微翘起。

又过几日,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到了。

一大早,魏爷就去后山砍了几支茱萸,由魏奶亲自给家里的几个孩子佩戴在身上,祈祷孩子们未来百事俱高,家中兴旺顺达。

魏奶从前几日就开始准备,把糯米磨碎过筛,反复几次直到糯米磨成细粉,大米也磨成细粉。

将糯米粉、大米粉按照适当比例混合加水,搅成糊状。做成各种形状的花糕,然后放入笼屉蒸熟。

红豆挑出沙粒,用清水反复淘洗,之后也放入笼屉中大火蒸制半个时辰。

在把红豆取出,捻成糊,放入适量细砂糖,加水,放入锅中继续熬煮,直到熬成红豆酱。

家里还有去年腌制剩余的桂花酱,糯米糕出锅后,涂抹上一层红豆酱,在放入一勺桂花酱。如此,重阳糕就做好了。

魏家村过重阳节的习俗一直都是做重阳花糕,饮菊花酒。

到了晚间,一家子凑在一块热热闹闹的分吃了重阳糕,一人饮一杯菊花酒,重阳节就算过完了。

重阳节之后,一家子又恢复了往常忙碌的生活。

琼娘、魏秀和雪芽三个轮番去镇上卖卤煮,魏奶压着刘氏每天在家里打络子,裁棉衣,做鞋子。天气越来越冷,衣服鞋子都要提早备好。魏爷每天守着庄稼,侍弄的很勤快。

这天琼娘从镇上摆摊回来,魏奶特意把琼娘叫去。

“琼娘,前段时间正值秋收,又过了一个重阳,总算是忙的停当了。我今天已经遣媒婆给苏家送了二十两银子,又塞给了媒婆五两银子。那媒婆拍着胸口给我保证的,一定会退了这门婚事。你可以放心了……”魏奶高兴的告诉琼娘。

琼娘听完之后,也是长舒了一口气。感觉心上的大石头总算可以挪掉了。

祖孙二人,正开心的时候,魏秀突然闯进来,急吼吼的拉着琼娘往外跑。

“娘,下晌燕尾湖要开始捕鱼了,我和琼娘一块去凑热闹。”

“现在就开始捕鱼了”琼娘疑惑的看向魏秀。

“村长大伯说,今年雨水多,估计又快到汛期了。所以今年早点开始捕鱼……”魏秀对琼娘解释了一下。

琼娘跟着出门的时候,看到门边一脸渴望表情的雪芽,顿了顿,拉着雪芽一块往燕尾湖而去。

燕尾湖在村子的西面,魏秀领着琼娘和雪芽穿过几户人家,抄近路绕了过去。

燕尾湖正围了好多村民。翠翠,英子等几个玩的好的小伙伴已经等了许久了,看到琼娘和魏秀过来,都很激动。

“琼娘,你最近在干啥?,我几次上你家都见不到你……”翠翠拉着琼娘鼓着脸颊抱怨道。

琼娘抱歉的笑了笑,表示自己真的很忙。

旁边有一个脸上带点雀斑,看上去去胖胖的小姑娘叫英子,前段时间去外祖家了,才回来。

琼娘亲切打招呼“英子,你这次怎么去这么长时间呐?”。

“嗨,我舅舅一家子都搬去了镇上,老家只留外婆一个人了,我得多陪陪她老人家呀……”。英子叹了口气。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琼娘知趣的没有多问。转向了别的话题。

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说起话来。

琼娘参与了几句,便抬头打量湖面的情况。

湖里有三四艘小船,有七八个壮汉站在小船上正在几个定好的点大面积的撒网。

每年的秋季捕鱼都是村里的一大盛事。打捞出来的鱼每家每户按照人头划分,剩余的一部分鱼就会拉到县城卖给酒楼。

得到的钱,一部分留给公中公用。剩下的钱也会平均分给每家每户。

因此每到这一天,村子里热闹的都跟过年一样,不仅仅可以吃到鱼,还会分到钱。大人和小孩都非常兴奋。

渔网撒下去,必须至少等待两个时辰,才会开始起网。

周围围观的乡民都很兴奋不愿意离开,守在湖边,想亲眼看看今年是否会是个大丰收。

两人时辰之后

先前撒网的几个壮汉登上小船,先查看渔网的情况,确认没有什么情况之后才示意拉网。

刚开始七八个汉子拉,后来渔网越来越沉,周围的青壮年都上前去帮忙。

一大堆人热火朝天的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将渔网拉上来了。

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也站在湖边,边看着热闹边讨论“今年的鱼收成不错,我看至少比去年多了两成。咱们村可以过个好年了……”。

“不错,今年的鱼苗都是特意找人挑选的好养活的养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抚着雪白的胡须感叹道。

旁边村长堂祖父也激动的到处溜达视察各个渔网的情况。

最后汇总起来,今年鲫鱼收获五百斤,鲤鱼三百斤,草鱼二百斤,鲢鱼一百斤总共一千一百斤,比去年多了两百斤。可把村长高兴坏了。

村民们也都自发从家里拿盆去领属于自家的分例。

村里有规定,每家每户成年人可以领两条五斤重的大鱼,小孩可以领一条两斤的鱼。家里人口多和人口少的,会视情况酌情给予。尽量做到公平公正。

魏秀那边一看到鱼打捞上来之后,就飞快的跑回家去拿出两个大盆回来。

魏家一大家子有八口人,六个大人,两个小孩。一共分到了十四条鱼,家里人多。堂祖父有额外给了两条小点的鲢鱼。一共十六条。

魏秀拿来的两个盆子都快装不下了。而且今年鱼肥,个头个顶个的大,太沉了,琼娘三个也端不动。

魏秀只得再次跑回家,喊刘氏来帮忙,在家里,她的力气最大。

琼娘等了好半天,刘氏才晃悠悠的走过来,看了看盆中的鱼,嫌弃的撇撇嘴,“怎么才这几条,大伯年年都小气,都不会多分点给我们……”。说着端扛起盆子就迈开大步回家了。

琼娘看了看刘氏的胳膊,在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对刘氏的力气有了一个深刻清晰的了解。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