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禾真心觉得自己摆摊运挺不错的,昨个第一天出摊就能这么快卖完就不用说了,今个因着这说书先生的关顾,周边商贩在围过来谈论一番后,竟又跟风买起了她的凉拌冰粉。
这一下又卖出了十几份凉拌冰粉,确实是她没想到的。
“大嫂,就只剩下这些了。”徐知宁指着剩下不多的冰粉,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
江禾笑了笑,“是啊,你们饿了吗?”
早上忙活的事情太多,太匆忙了,他们到这会还没来得及吃早食呢。
娴姐儿捂着肚子,眨巴眨巴了眼睛,乖巧地回道:“嗯,肚肚饿了。”
江禾摸了摸她的头,一脸宠溺道:“那你们想吃什么?”
说罢,她看了眼周边的摊子,“包子,还是胡饼?”
“胡饼!”两小只异口同声地说道。
他们的摊子就在胡饼摊旁边,先前忙的时候还没觉得,这会一闲下来只觉得快被这胡饼的香味给香迷糊了。
“行,等着啊。”江禾从徐知宁的钱袋子中拿了五文钱,来到了胡饼大叔的摊位前,“叔,给我来三个胡饼。”
胡饼也就是后世的芝麻烧饼,那种用老式烧饼炉打出来的那种,价格是两文钱一个,五文钱三个,这两日没少听胡饼大叔吆喝。
胡饼大叔愣了下,待缓过神来忙应下,“好嘞,我这就帮你们做。”
江禾轻点了点头,把铜板放在桌案的一旁,也没在大叔的摊前等着,而是转身回了自己摊子。
有了胡饼,总不能干啃饼吧,她要再拌一份凉拌冰粉。
胡饼大叔动作很快,没过多久,三个刚出炉的胡饼就被送了过来。
今个的冰粉边角料都被用来做试吃了,江禾直接拌了一整块,匀出一些放在试吃的盘中,又把他们接下来要吃的单独盛了出来。
看拌菜的盆中还剩下一些,她直接用荷叶包着送给了一旁的胡饼大叔。
昨个胡饼大叔买下了最后一块冰粉,那会试吃早没了,自是没机会尝尝,正好现在补上了。
胡饼大叔“啊”了一声,挠了挠头,“这多不好意思呀。”
而且他这试吃量是不是太多了点,摆明了就是借着试吃的名头送他的啊。
江禾笑了笑,回道:“叔不用客气,咱们两家摊位相邻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都是缘分。”
他们这摊位左手边是一条窄道,右边就是胡饼大叔的摊子,认真算起来,他真算是江禾这摊位唯一的邻居了。
出门在外做买卖嘛,人情世故这一块还是要蛮重要的,两家又不是竞争关系,处好了自是百利而无一害。
胡饼大叔显然那也是个爽快人,见江禾都这般说,他也不再推辞,只是转身又回到案板前擀了两个面剂子,做了两个胡饼出来,自己留一个,另一个递给了徐知宁。
“小小子都能吃,一个饼哪里能吃的饱,来,拿着,大叔送你一个。”
徐知宁正在一口胡饼一口冰粉吃的正香,看着突然递到面前的胡饼,不由有点懵,下意识抬头看向江禾。
江禾笑着冲他点了点头,“拿着吧,别忘了道谢哈。”
徐知宁乖巧地放下手中的胡饼,起身给胡饼大叔行了个礼,“多谢大叔。”
胡饼大叔被他这一举动搞得有点不知所措,连连摆手后退,嘴里还嘀咕着‘这孩子咋这么客气’。
江禾在旁边看着也乐得不行,她也没料到徐知宁会起身给人行了礼。
这一板一眼的小模样太逗了。
“大嫂,怎么了?”徐知宁一头雾水地问道。
江禾摆了摆手,“没事没事,咱们快吃吧。”
趁着这会没啥人,她也得抓紧时间垫吧垫吧,这一大早就忙活到现在,早都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胡饼大叔回到自家摊位前,也没闲着,他尝了一口冰粉,果然如他想的那般好吃,但他却没舍得多吃,只小心翼翼地把剩下的全收了起来。
方才周边很多商贩都取买了江禾的凉拌冰粉,只有他没舍得买,准确来说,也不是他不舍得吧,主要是怕回去他家那口子又要埋怨他乱花钱了。
但没关系,现在好了,他可以把这些都带回去给他闺女和媳妇都尝尝。
刚刚他离得近可都听到了,那李先生可说了,这味道比酒楼的都不差嘞。
不过,胡饼大叔也总算是明白江禾为何没把摊位支到卖菜的那边了,有这手艺肯定还是卖吃食更有赚头的呀。
随着最后一份凉拌冰粉的卖出,他们又可以收摊了。
江禾掂了掂手里有点份量的钱袋子,抬手招呼两小只,“走,咱们买肉去。”
想到昨个心心念念但没吃成的红烧肉,今个怎么也得吃上才行。
娴姐儿听到‘肉’这个字眼,像是自动触发了某个机关,两只圆溜溜的杏眼倏地瞪老大,还不自觉地咽了口口水。
徐知宁有点不太放心他们的这些家伙什,“大嫂,咱们这些东西要带着吗?”
“没事,放这里吧,待会回来拿。”江禾回道。
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又是大庭广众之下的,放在这里大概率也丢不了。
胡饼大叔也冲着两人摆了摆手,“你们放心去吧,我给你们看着。”
那自是最好不过了,江禾笑着道了谢,便带着两小只直奔肉摊而去。
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他们过来时肉摊老板刚搬了半扇猪上来,各个部位的肉都还算齐全。
但做红烧肉的话,首选自是肥瘦相间的下五花肉,这个部位的肉肥瘦相对均匀,待炖煮了之后,很容易便能够达到那种肥而不腻、瘦而不柴的绝佳口感。
“小娘子,你可看清楚了,是要这块吗?”肉摊的老板不确定地问道。
江禾点了点头,回道:“没错,就是这块,您放心切吧。”
肉摊老板又看了她一眼,却没再说什么,心道也不知是哪家没进过厨房的小娘子,家里人竟也放心让她来买肉。
这下五花肉可是出了名的没太多油水,即便要买五花肉,大家也摆明了都是倾向买上五花啊,更别提他摊子上这会还有这么多肥肉呢。
江禾大概也能猜到了对方在想什么,笑了笑,却也没多解释。
与后世的人相比,古代人吃肉更偏向于肥肉,即便要吃瘦肉也是讲究‘宁吃肥中肉,不吃瘦中肥’,而她买的这下五花肉恰恰就是属于‘瘦中肥’。
归其原因,主要也是因为这会物资匮乏,大家伙肚子里都太缺油水了的缘故。
所以,这会肥肉可是相当抢手的,再不济也是选‘肥中瘦’的上五花肉,像她这种一上来就选下五花的确实像异类,也怪不得这肉铺老板会有这个反应。
江禾买了整整两斤下五花肉,花了八十文钱,心满意足地领着两小只回去了。
回到家第一件事还是关上门进屋数钱,今个一共卖了三十四份凉拌冰粉,五十二块冰粉,一共合计收入进账三百二十六文。
香料和调味料等成本估摸着能有三十文,摊位费分摊到每日不到两文,那今个就是净赚二百九十四文。
这收入可谓是相当可观了。
但江禾也清楚,她这么一个小摊,却能有这么高的收益主要还是因为冰粉是无本买卖,等她接下来卖凉拌菜,说不定都没有这么乐观。
毕竟,一个市肆的一个小小摊位,人流量本就有限,成本又在那摆着,也是没法子的事。
除非能想法子把规模给扩大了。
“大嫂,要不我下午再去城外找找?”
徐知宁也不由泛起了愁,家里的假酸浆虽然还够卖些时日的,但这种坐吃山空的感觉还是让他很慌。
江禾摇了摇头,说道:“不是都去找好几回了吗,这大热的天,就别去折腾了。”
她隐约有种直觉,那片假酸浆出现的太巧合了,就像是老天爷特意给她穿越的金手指似的,但这金手指未免也太小了些,重点是还限量。
不过也罢,有总比没有强,可能是老天爷也想告诉她,人最终还得靠自己,不能总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啊。
早食吃的太晚,那胡饼又很是抗饿,江禾便没做午食,直接拉着两小只补觉去了,起太早了多少有点扛不住。
这一觉就睡到了半下午,正好收摊回来的路上遇到了个卖西瓜的老汉,江禾瞧着不错,花了五文钱买了两个大西瓜,其中一个回来冰在水井里,这会正好能吃。
吃着在水井中冰镇的西瓜,江禾不由想到小时候在乡下的日子,那会家里还没有冰箱,每到夏天,姥姥便会像她现在这般,把西瓜用水桶或竹篮吊在水井中,就是一个天然的冰箱。
吃完西瓜又忙活了一会,瞧着时间也快到了做晚食的时候,正好他们午食没吃,晚食可以提前一些。
江禾拎着五花肉来到了灶房,开始做今晚的硬菜,红烧肉。
这两斤肉她准备今个一顿都给它烧了,除了他们自己个吃之外,还得给林家和吴家各送一些过去,说白了,她这摆摊的事,他们可都没少跟着操心。
“宁哥儿,去菜园子拔几颗葱。”
徐知宁应了一声,麻溜地去了菜园子,身后自是少不了娴姐儿那个小跟屁虫。
江禾这边也忙活开了,先是翻出需要的大料花椒,然后便是洗肉切肉。
“大嫂,葱拔好了,这些够吗?”
江禾抽空抬头看了一眼,“够了,剥好洗干净就行。”
她这边交代着徐知宁,手上动作也没停,那一大块五花肉在她手中慢慢被切成拇指宽的均匀块状,接着便是冷水下锅放入葱姜焯水。
待煮沸后撇去浮沫,捞出肉块沥干水分,冷油下锅将肉块煸炒表面金黄色,把多余的油脂炒出来单独盛出。
江禾做红烧肉炒糖色很有一手,锅中留底油,加入冰糖小火熬至琥珀色,迅速倒入肉块裹上糖色炒匀,加入盐和少许糖,以及酱油,继续翻炒,直至锅中散发出浓郁的肉香来。
加入八角和葱段,热水一铺,水量只需堪堪没过肉块,盖上锅盖小火慢炖上半个时辰即可。
待红烧肉出锅时,这边香喷喷的米饭也炖好了。
“宁哥儿,娴姐儿,过来一下。”江禾冲着院中的两小只喊道。
徐知宁以为有什么急事,小跑了过来,连身后跟着的娴姐儿都没顾得上,“怎么了,大嫂?”
江禾指了指灶台上两个碗,道:“交给你和娴姐儿一个任务,把这两碗红烧肉给林婶子和吴叔家送去。”
徐知宁一听是这事,很是爽快地应了下来。
回来的路上大嫂就说过了,说要给林家和吴家送肉,感谢他们这些日子对他们家的帮助。
江禾见徐知宁一脸开心的模样,忍不住摇了摇头。
这孩子先前总觉得受了两家的恩惠,又总觉得回报不上,一直压在心里面,这会多少能还回去些,心里定是松了口气吧。
没过多会,两小只就端着空碗从外边回来了,徐知宁手里还提了一小布袋子杏回来。
“大嫂,林奶奶给的杏子,说是林二叔家门口杏树结的。”
江禾看是一兜子色泽澄亮的黄杏,不由有些意外,巧了不是,这会正好是杏成熟的季节,她最近还想着什么时候去买点杏子回来,做成杏干给娴姐儿平日里当零嘴吃呢。
她发现小姑娘每日早起时偶尔会有些干咳,杏肉恰好有滋润喉咙黏膜的作用,而做好的杏干酸酸甜甜的,味道好,小孩子一般也都喜欢吃。
不过,家里这会没有白糖了,明个收摊后得去买一些回来。
“来吧,都端好自己的碗,咱们也该吃饭了。”
徐家院中有个石桌,就在水井旁边几米处的位置,是专门留着夏天晚上吃饭用的。
上辈子江禾家老宅院中也有这么个石桌,每年夏天她和姥姥都很喜欢在宽敞的院中边吃饭边凉快,不要太舒服。
一人一碗白米饭,红烧肉用小盆装着放在正中间,一块块像红玛瑙般色泽金红的肉块,勾的人馋涎欲滴。
江禾给两小只一人夹了一块放在碗中,督促道:“都别愣着了,开动吧。”
说罢,她自己也没客气,率先夹起一块送进了嘴里,又吃了一口米饭,然后眯着眼睛边嚼边享受了起来。
呜呜呜~就是这个熟悉的味道。
徐知宁和娴姐儿见状,也直接‘嗷呜’一口将碗中那诱人的肉块吞入口中,香!实在是太香了!!
接下来,三人不语,只是一味地闷头扒饭吃肉。
不过,娴姐儿脾胃弱,不太能吃生冷油腻的东西,下午那西瓜江禾就没敢让她多吃,这红烧肉亦是如此,不然受罪的还是她。
小丫头馋的不行,但还是乖乖地听话,吃了几块后就没再多吃了。
好在江禾提前给她做了碗蛋蒸肉,她舀了一勺送入口中,嗯,虽然比红烧肉差了点,但也很好吃!
徐家三人吃的香,林家和吴家这边自是也不例外。
林家人多,江禾送来的这一碗肉,分到碗中的也就每人一块,就连碗中的汤也都分着泡饭吃了。
而吴家这边显然就好上不少,他们家一共才三口人,除了吴捕头夫妻外,还有他们的儿子吴霖,一人能分上四五块呢。
不过,吴捕头看着桌上的红烧肉,没什么好脸色的看向了儿子吴霖,“徐家什么情况你不知道吗,人家送你就收?”
吴霖也很委屈,“我说了不要的,但宁哥儿直接放下就跑了,我没追上。”
徐知宁来吴家送肉的时候,吴婶子正在灶房忙着做饭,只有吴霖一个人在前院,他自是知道徐家的情况,但徐知宁压根没给他拒绝的机会啊。
吴婶子忙在一旁出言劝和,“好了,好了,也是宁哥儿他们的一片心意,送来了总不好再送回去吧,这次就算了,下次咱们注意就是。”
吴捕快自是知道也只能这样了,没再多说什么,吴婶子见状,招呼父子俩一起上桌吃饭,一人给他们夹了一块红烧肉,示意他们消消火。
吴霖也没客气,说实话,他早都馋这肉了,只是方才他爹没松口,他没这个胆子吃。
他夹起一块送入口气,眼睛不由一亮,果然和他想的一样好吃。
吴婶子本来没有多想吃,见儿子吃得香,也忍不住夹起一块尝了尝。
炖肉她经常做,也自认厨艺还算不错,但直到吃了江禾做的这肉,她才知道自己还差远了。
这肉一口咬下去糯得弹牙,肥肉香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入味而不柴,满口留香。
“老吴,你也尝尝,江禾这孩子的手艺真不错。”
吴捕快轻点了点头,江禾的手艺他是知道的,先前她送的那冰粉,因着吴婶子和吴霖都不在家,两人都没吃到,但他却是吃了的。
“不过啊,江禾这孩子也太实诚了吧,这还没做几天生意呢,就这么破费,也不知道他们那买卖做的怎么样了。”吴婶子随口感慨了句。
吴捕头回道:“我都听老李说了,她那买卖做的还不错。”
“不错就好,希望以后都好好的,把那摊位支起来,他们孤儿寡嫂的也算是有个倚仗了啊……”
徐家这边,徐知宁在吃饱喝足后,也不忘操心明个的生意。
“大嫂,咱们明个做多少冰粉,要不要再多做些?”
今个他们又是附近摊位里最早收摊的,离闭市还有这么长时间,徐知宁总觉得摊位费好像浪费了。
江禾却摇了摇头,“不多做了,还和昨个一样吧。”
市肆每日的人流量相对来说很固定,她估摸算了下,三桶的冰粉量基本就能饱和了,再多做的话,怕是会卖不完。
再者说了,这两日卖的好,不外乎有大家凑热闹的成分在,旁的不说,明个周围那些商贩应该就没什么理由再光顾他们的生意了。
事实也确实如江禾所料,次日他们的冰粉果然卖的就没这么快了,虽然他们摊子仍然是附近所有摊位生意最红火的那个,但和前两日却是比不了了的。
因着早有预料,江禾倒是面对的很从容,甚至还慢慢和周围的商贩都逐渐熟络了起来。
这会没什么客人,大家便聚在一起聊起了闲天,她时不时地也能接上一句,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听大家说。
随着大家话题越聊越远,不知不觉聊到了庆阳府一天一度的大事时令宴上了。
“你们说今年的‘时令宴’到底是会花落谁家呀,醉仙楼还是云梦楼啊?”
“这还真说不好,虽然往年都是由醉仙楼承办的,但今年云梦楼可是风光无限啊,据说之前城里不少富贵人家的宴席都是找他们家大厨掌的勺,所以话落谁家还真不好说。”
“可不是嘛,但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我可听说了,云梦楼背后的东家有靠山。”
“笑话,论靠山醉仙楼又岂会差了去……”
众人讨论的热火朝天,又赌云梦楼能赢的,也有说醉仙楼有实力的,江禾还是第一次听到时令宴的事,听了一圈下来,总算是让她听出个大概出来了。
这所谓的时令宴,其实就是一个为了夏至而举办的一场美食盛宴,由官府牵头,届时会把城中有头有脸的人都请去。
至于为何会又官府牵头,这里面自是有讲究的。
夏至可是古代‘四时八节’中很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骄阳时刻。
最开始时,夏至这日会举行盛大的祭神仪式,人们则是希望通过这些仪式,能够消灾祈丰收,但这种习俗随着朝代的变迁,也越来越被简化,像庆阳府这‘时令宴’就是简化后的一种形式。
据江禾所知,在宋朝时,夏至被尊为‘夏节’,百官们享有三天假期,百姓们也借此机会祭祀先族,庆祝丰收,同时也不忘举办类似‘时令宴’这种夏暑避伏的宴席。
这般大的官府宴席怪不得庆阳府两大酒楼都要争夺承办权呢,旁的先不说,就这单生意带来的直接巨额利润就够诱人的了。
但相比于这单生意的直接利润,贴上‘官宴特供’标签后,品牌镀金给酒楼带来的身价暴增恐怕才是重头戏吧。
当然,这背后是否会涉及到深层次的权利博弈,那江禾就不得而知了。
商场如战场,古今皆是如此啊。
不过,这事江禾也就当个乐呵听的,毕竟她就是一个小摆摊的,和她也没啥关系。
与其操心那些,还不如想想怎么把她这小摊经营好,对她而言,这才是最切合实际的事。
*
庆阳府,府衙门口。
赵平从衙门里匆匆走了出来,一进马车,整个人的脸直接黑了下来。
今个知府身边的冯师爷奉命将城中各大酒楼的管事全叫了过来,就是为了商议几日后时令宴比菜之事。
一想到方才云梦楼掌柜那副志在必得的样子,他就忍得后槽牙咯吱响,那厮竟还当众挑衅他,真真是狂妄至极。
不过,赵平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对方这点子伎俩倒是不至于把他怎么样,只是他从对方嚣张的态度中意识到,云梦楼对这次比菜的信心很足啊。
前几日少东家来信,说是让他势必要拿下今年时令宴的承办权,因为有消息称,今年时令宴的承办者将有机会获得庆阳府城辖区内的官仓特供米面和御赐食材的优先采购权。
这优先采购权也就意味着拥有第一挑选资格,其他商户则需等配额分配。
这可就是大事了啊。
好在临出门前,他总算从冯师爷那里打听到了一些消息,据他透露今年的时令宴会有京城来的贵人,而他们比菜的评判也将由这些贵人而投票决定。
不行,他得赶紧回去再对菜单好好调整一番才行,还有那凉拌菜……
唉~才是令他最头疼的事。
*
市肆这边,江禾今个仍然是他们那一片最早收摊的。
她领着两小只本来打算去杂货铺子买点白糖回去做杏干,但在经过流水摊席这块,恰好碰到一老汉在卖野生蜂蜜,她直接花了十文钱买了一小罐。
蜂蜜也有润喉止咳、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用它替代糖来做杏干自是再好不过的了。
买了蜂蜜也就不用再去杂货铺子了,他们转而去了不远处卖豆腐的摊位。
“婶子,我来拿昨个定的豆浆。”
卖豆腐的妇人见到江禾,忙笑脸迎了上来,“好嘞,都给留着呢,你看,满满一大桶。”
江禾凑过去看了一眼,果然是满满一大桶。
“这么多,你们喝得完吗?”卖豆腐的妇人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现下的天这么热,这么多豆浆,家里得有多少才能喝完啊。
江禾笑着回道:“婶子放心,用得完。”
她说的是用得完,不是喝得完,可见这豆浆她并不是喝的,是用来做腐竹的。
对江禾而言,腐竹可是凉拌菜里的灵魂,但这个朝代并没有腐竹,她就只能自己做了。
既然接下来要卖凉拌菜,这些东西自然是要提前准备好才行。
江禾是挑着两个木桶过来的,卖豆腐的婶子帮着她把豆浆匀到了木桶中,她领着两小只一起挑回了家。
下午要做的事情多,既要做杏干,还要做腐竹,江禾眯了一会便起来忙活了。
她要做的是三蒸三晒的杏干,这种处理方式做出的杏干相对来说更健康一些。
将杏子处理好后放入锅里中火蒸上一刻钟的时间,蒸到杏子的皮开始微微皱缩时再取出。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杏子中的一部分水分,并保持果肉的柔软度,这是第一蒸。
接着便是要第一晒了。
江禾将蒸好的杏子均匀地铺在干净的竹席或簸箕上,放在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晒干。
这个过程晒到杏子表面微干,果肉仍然保持一定湿润度才行。
“大嫂,这要晒多久啊?”娴姐儿瞪着她那双圆溜溜地大眼睛,不解地问道。
“两三天吧。”江禾笑着回道:“不过之后还要再蒸两次晒两次才行。”
这样前前后后大概就六七日的时间,但在最后一次蒸制前适量加入些蜂蜜腌制一下,这样口感才会更好。
杏干这边忙完了,接下来便是制作腐竹。
这个就更好操作了。
腐竹其实就是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形成的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搭在竹竿上,再让它慢慢干燥而成。
这活虽然不难,但耗功夫啊,好在有徐知宁在,小家伙一听是之后要卖的,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动力,干的那叫一个乐此不疲。
所以,在江禾给他示范了一次后,这活也就落在他的身上。
经过一下午的忙活,徐家的院子里晒满了杏干和腐竹,满院子都是都弥漫着一股子豆浆和杏子的清香。
俗话说有人欢喜有人愁,徐家这边一片岁月安好,醉仙楼就是另一番场景了。
赵平在后厨待了一下午,但仍然是一筹莫展,其他的菜品都还好说,毕竟他们醉仙楼的大厨也不是吃干饭的,各个还都是有些独家拿手菜在身上的。
但偏偏是这凉拌菜,不管是哪个大厨做,做出来的基本都还是那个一成不变的味道。
当然,赵平也知道这不能怪他们,毕竟谁家研究新菜品也都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研究出来的,但他也是实在没法子了。
“掌柜的,到了要准备晚食的时候了,您看……“一小二小心翼翼地提醒道。
赵平摆了摆手,示意那些大厨们可以离开了,再怎么着也不能耽误酒楼的生意。
大家伙不由松了口气。
其实,醉仙楼的一众大厨们也很恼火,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有朝一日竟会栽在了凉拌菜这个平时根本就不起眼的菜品上。
随着食客们的陆续登门,酒楼里也慢慢热闹了起来。
大厨们在后厨铁锅都快要颠出火星了,小二们更是忙着跑前跑后,醉仙楼的生意还是一如既往的红火。
李松亭在台上说书说的很是兴起,台下一众客人边吃边听得投入。
饭过三巡,说书先生的一回书也说完了上半场,到了中场休息的小落回时间,李松亭趁着空隙喝了几口茶水,清了清嗓子。
台下有一熟客,正好坐在离台子不远的地方,他笑着冲台上问道:“李先生,最近可有在城中新发现什么美食啊?”
李松亭听到这话,双眸不由亮了下,“别说,还真有。”
酒楼里众人闻言都下意识抬头看了过来,毕竟,李松亭以往的美食推荐可从来没让人失望过,大家伙还都挺期待的。
李松亭也没卖关子,径直开口道:“城南市肆有个小摊,他们家的凉拌冰粉可是一绝。”
恰好这时,赵平正好从二楼走下来,听到这话,脚下不由一顿。
凉拌冰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时令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