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女子奋斗日常 > 第17章 第 17 章

古代女子奋斗日常 第17章 第 17 章

作者:岁岁明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3 01:53:35 来源:文学城

"姜掌柜,柳大夫!"老李头的孙子高声喊道,"大伙儿给您二位凑的礼!"

展开的百衲被上,密密麻麻拼缀着各色布料。张婶颤巍巍地指着被角:"这块蓝缎子是您治好我爹中风时穿的,这块红绸是小满成亲时裁的..."

每一块布料下都绣着日期和事件:"永昌四十三年,治愈时疫""永昌五十年,残疾学堂落成""永昌六十二年,接生承梅的女儿"...

姜墨兰的指尖停在最中央那块靛青棉布上——这是她初遇细雨那年穿的衣服料子,不知被谁偷偷保存至今。

细雨突然咳嗽起来,姜墨兰熟练地从轮椅暗格取出药丸。这些年她们的角色渐渐对调,当年那个莽撞的小丫头,如今成了被照顾的人。

"不碍事。"细雨就着她的手咽下药丸,突然指向院外,"念柳家的小丫头来了。"

五岁的小姑娘蹦蹦跳跳地跑进来,腕间的银铃清脆悦耳。抓周礼上,她毫不犹豫地抓起银针和轮椅模型,引得满堂喝彩。

细雨颤巍巍地取下自己珍藏六十年的第一对铜铃:"给咱们小徒孙的。"

铜铃早已氧化发黑,但"柳细雨"三个小字依然清晰可见。姜墨兰则取出套微缩版轮椅图纸,扉页上写着:"愿世间残缺,终得圆满。"

夜深人静时,姜墨兰的咳嗽声越来越急。细雨执意要守在她床前,枯瘦的手指紧握着她不再光滑的手。

"阿姐..."她声音哽咽,"说好的一百岁呢?"

姜墨兰虚弱地笑了笑,目光投向窗外那株新栽的梅苗。细雨突然明白什么,踉跄着跑到老梅树下,从树洞里取出封信。

信纸已经发黄,墨香却依然清晰:

"细雨:

若我先走,不必悲伤。

愿做来世的春雨,护你一世安宁。

记得给新梅苗施肥。

——墨兰"

泪水模糊了视线。细雨抱着信笺回到床前,发现姜墨兰已经安然闭目,唇角还噙着笑。她轻轻将铜铃铛解下,系在爱人腕间。

"叮——"

六十年来,这对铃铛第一次同时响起,又同时归于寂静。

次年春分,细雨在满院梅香中安详离世。承梅整理遗物时,在老梅树洞里发现最后一封信:

"承梅:

新梅苗下埋着我们的第一坛酒。

医馆就托付给你了。

记得常擦铜铃。

——细雨"

葬礼那日,全城百姓自发前来送行。残疾学堂的学子们推着轮椅,在医馆门前排成长龙。每个人手里都捧着自制的梅枝,轻轻放在两具棺木上。

当泥土掩埋最后一寸棺木时,那株新栽的梅苗突然开了第一朵花。

番外九·梅香永续

谷雨这日,承梅站在梯子上,亲手为"梅雨医坊"的牌匾重新描金。

百年老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粉沿着当年三皇子题字的痕迹流淌。她小心避开匾角那个小小的梅花印记——那是细雨师祖六十年前偷偷刻的。

"院长,残疾学堂的孩子们来了。"学徒在梯下轻声提醒。

承梅回头,看见十几个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整齐排列在青石斜坡前。那条被轮椅碾磨了八十年的斜坡,如今已光滑如镜,每一道纹路都诉说着光阴的故事。

"今天教大家辨识药材。"承梅取出一个古旧的檀木匣,"这是姜墨兰师祖和柳细雨师祖用过的..."

匣盖打开的瞬间,淡淡的梅香飘散开来。最上层是泛黄的轮椅设计图,每张图纸角落都画着朵小梅花;下层则是装订成册的药方笔记,字迹从稚嫩到工整,记录着跨越半个世纪的医者仁心。

"这张图..."坐着轮椅的小姑娘举起一张图纸,"为什么这里的轮子画得不一样?"

承梅微笑:"这是姜师祖最初的设计,后来她发现大轮子更适合泥泞路面。"她指向图纸边缘的批注,"看这里写着'细雨说加宽些'..."

学堂里,扎着红头绳的小女孩正对着铜人练习针灸。她笨拙地模仿画册上的姿势——那本《金针要诀》的扉页上,细雨师祖亲笔写着:"手要稳,心要静"。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棂,照在药柜最上层那排陶罐上。每个罐底都刻着字,最旧的那个已经模糊不清,只能勉强辨认出一个"兰"字。承梅每周都会亲自擦拭这些陶罐,就像当年看着细雨师祖做的那样。

"院长!"学徒急匆匆跑来,"老梅树那边有发现!"

百年梅树的树干更粗壮了,树洞几乎被年轮封闭。工匠在修剪枯枝时,意外发现树洞深处有个防水的油纸包。

承梅颤抖着打开,里面是一封没有署名的信:

"后来的孩子们:

我们很好,勿念。

医馆就托付给你们了。

记得给新来的学徒讲小满把黄连写成黄莲的故事。

——墨兰&细雨"

字迹一半是姜师祖的瘦金体,一半是柳师祖的行楷,却由承梅认出这是自己二十年前代笔的。那年细雨师祖弥留之际,非要她模仿着两位师祖的笔迹写下这封信。

清明时节,医馆门前的梅树下缀满红绸。全城的残疾人士自发前来,每人在枝头系一条绸带。八十岁的念柳坐在轮椅上,为曾孙女系上一条崭新的红绸。

"这是姜师祖和柳师祖的故事。"她指着如红瀑般垂落的绸带,"每一条都代表一个被她们帮助过的人。"

小姑娘仰头望着满树红绸:"她们现在在哪里呀?"

念柳指向学堂里那两个认真学习的小身影:"在那里,在这里,在所有记得她们的人心里。"

春风拂过,吹落几片早开的梅花。百年医馆的檐角下,那对铜铃铛依然悬挂着,只是再不会同时响起。

但每当轮椅碾过青石斜坡,每当银针划过铜人穴位,每当新的学徒打翻第一个药罐——那清脆的铃音就会在某个角落,悄然重现。

[全文终]

··········

(二)《瘸医与她的护卫》

永和十七年的初雪来得格外早。沈知澜拢紧褪色的靛青斗篷,竹杖点在青石板上发出规律的哒哒声。右腿传来的钝痛让她在巷口停了脚步,呼出的白雾模糊了药铺檐下那盏将熄的灯笼。

"沈姑娘又来抓药?"仁济堂的学徒探出头,"当归只剩药渣了,突厥犯边后商路断绝......"

"不妨事。"她解下腰间荷包,铜钱在柜台上滚出清冷的响。转身时听见学徒嘀咕:"可惜了这副相貌,偏生是个瘸子。"

雪花落进她后颈,像幼年那场大火里迸溅的火星。十年前太医院那场蹊跷走水带走了父亲,也让她右腿留下永远无法奔跑的伤。竹杖突然打滑,她整个人向前栽去。

预料中的疼痛没有到来。一双带着薄茧的手稳稳托住她肘弯,松木混着铁锈的气息扑面而来。

"姑娘当心。"

抬眼对上一张沾血的脸。玄色劲装的少女约莫十**岁,左肩的伤口把积雪洇成暗红。最惊心的是她眼神——像被逼到悬崖边的狼,警惕里藏着孤注一掷的温柔。

沈知澜的指尖已经搭上对方脉搏。"失血过半,伤口淬毒。"她扯下束发的绢带扎住少女伤口上方,"跟我走。"

"追兵就在三条街外。"少女突然剧烈咳嗽,血沫溅在沈知澜月白的衣襟上,像雪地里绽开的红梅。

沈知澜望了望巷子深处:"城隍庙后殿有口枯井,通着我家地窖。"

当竹杖第三次陷进雪坑时,少女直接将她打横抱起。突如其来的腾空感让沈知澜攥紧对方衣领,听见胸腔里传来闷闷的笑:"姑娘比药包还轻些。"

破庙残垣里,沈知澜借着雪光清理伤口。箭镞倒勾带出腐肉时,少女额角沁出冷汗却一声不吭。直到沈知澜从药篓取出金疮药,对方突然扣住她手腕:"沈家的九转还魂散?"

"你认得?"沈知澜捏着银针的手顿了顿。

"六岁那年上元节,有个穿杏黄袄子的小姑娘用这个救过被马蹄踏伤的我。"少女眼里的冰渐渐化开,"她给了我一支兔子灯,说......"

"说伤口要避水三日。"沈知澜的针尖悬在半空。记忆里那个哭花脸的小女孩与眼前人重叠,"你是楚家......"

"楚明昭。"少女突然侧头,远处传来靴子碾碎冰凌的声响。她吹灭蜡烛将沈知澜护在身后,断剑在雪光里划出半弧银光。

沈知澜却按住她:"别动气,毒性要攻心了。"说着从怀中取出青瓷瓶,倒出仅剩的三粒药丸,"含着,能暂时麻痹痛觉。"

楚明昭摇头:"留给你的腿......"

"我习惯了。"沈知澜直接把药丸塞进她齿间,指尖蹭到柔软的唇瓣。两人俱是一怔,同时别过脸去。

追兵的脚步声停在庙门外。楚明昭的剑尖微微发颤,沈知澜突然握住她手腕,引着断剑挑开香案下的暗格。陈年的香灰倾泻而下,在雪地上铺出凌乱痕迹。

"往东半里有个义庄。"沈知澜在她掌心写字,"天亮前我来寻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