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末世种田记 > 第14章 第 14 章

古代末世种田记 第14章 第 14 章

作者:歪脖铁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5-18 08:33:42 来源:文学城

第14章

方老二非要去拿咸菜。

张氏也阻止不了。

不过等方老二拿完了,张氏就立马抱着咸菜坛子换了个地儿,打算藏起来。

这咸菜中的菜虽然不值钱,但腌制的时候用了不少盐巴。

盐巴值钱。

本来方老二还想拿家里的鸡蛋煮,张氏也是没让。

叫拿方大嘴送来的鸡蛋,方老二不肯。

就没煮鸡蛋。

方大嘴一早晨是帮了不少忙,眼瞅着要吃饭了,他就要走。

方老二就道:“留下一块吃行了。”

没等着旁的人怎么着,张氏就耷拉着脸,皮笑肉不笑的开口,“家里吃食多得是。”

一看张氏那脸色,方大嘴连话都没怎么说,直接走了。

弄得方老二觉得很没脸,又是跟张氏吵吵。

这会子终于上炕吃饭,张氏给自己舀的少,只有小半碗。

方老二最多,碗里都堆高了,方启明和周氏碗里的,平着,不多也不少。

旁的人基本都差不多,比方启明碗里要少一点。

不过方言舒的碗虽然小,但盛的多,都冒尖了。

小武的是平着的。

秦杨要少一点。

最少的是小思。

就盛饭这多多少少的,张氏是个什么想法,全都摆在面上了。

方老二一看,顿时沉下脸。

就这一早晨的事儿,他这是能动手的就动手,实在是忙不过来的,这才叫张氏帮忙。

结果就是这样,也非得再折腾出事儿来。

就这,张氏还说:“只管吃,锅里有的是。

烧饭的时候,放了小半袋粮食。

那么大一锅,只管敞开了吃。”

还专门说方言舒,“小树你可得多吃一些……”

“二娘你也吃。”方言舒赶忙道。

粗粮熬的粥。

甭管熬多久,粮食外面的那层皮都在上面,是熬不烂的。

有些硬,要是吃得快了,会有些揦嗓子。

而且方言舒已经吃过一个鸡蛋。

更别说先前蒸的点心,张氏给切成小块,现在全都摆在方言舒这边的桌子上。

方言舒就吃点心。

边上秦杨吃得快,本来他碗里就少,三两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把自己的碗推过去。

秦杨也没客气,借着吃。

小思和小武都吃了两个鸡蛋,这会子吃的都不多。

不过小思碗里的最少,一下就吃完了。

方言舒就拿了块点心放到他碗里。

继续吃。

方老二那边倒是吃的不快,一边还说着话。

“今冬怕是得冷,这阵子趁着天还暖和,多准备准备。”方老二开口。

边上张氏赶忙道:“老三不差钱,不如去买些棉花,缝袄子、被子用着都暖和。

这几年棉花是一年比一年贵,今年都还不一定能买到。

这天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冷下来,到时候棉花就更买不到了。”

说着,张氏还看了眼方老二。

从好几年前开始,张氏就想买棉花。

不用买很多,就买两斤三斤的。

也不用非得缝袄子,就缝个贴身穿在里面夹袄,用棉花少,而且也一样保暖。

而且家里头就三口人,小武又小,有点棉花就够了。

结果棉花一年比一年贵,前些年最实惠,十个大钱一斤。

要是冬日里暖和,棉花就卖不上价。

偏偏这几年是一年比一年冷,棉花价钱就一涨再涨。

“上年就已经四十多个大钱一斤,到后面六、七十大钱都买不到一斤。

今年还不知道价钱怎么样,叫我说,这个就得早点买,越晚越贵。

这天也不知道怎么了,说冷就得冷的冻死人。

这要是再冷下去,我看人就没发火了。

还有老人说,这是灾,往前数几百年都没有这样的冷冬。”

对于这个,方启明暂且没说什么,就算是真要买棉花,也不能说现在就一拍胸脯,非得说买多少多少。

周氏倒是开口了。

“这几年确实冷,一到入冬,家里不是炭就是柴,得一直烧着,都不敢出门。

就从小树出生那年开始,着实是冷。

那会子也没额外准备柴火和木炭,我这一冬天就抱着小树在炕上,都没敢下炕。”

这会子说起来,周氏还是心有余悸的。

那年是前所未有的冷,许多人家都没准备多少柴火和木炭。

方言舒又很小,就怕吹冷风。

周氏就当真是一整个冬日都没下炕,一直抱着方言舒。

不过这会子周氏说这个,可不是张氏爱听的,她直接翻了个白眼,皮笑肉不笑的,“这几年可是一年比一年冷,今年还不知道冷成什么样。

那还能就直接不下炕了……”

眼瞅着张氏说话越来越不好听。

方老二赶忙道:“行了。

家里柴火不缺,再说咱们就靠着山,哪里缺柴,咱们也不能缺柴。

只要有柴火烧,就是再冷,那也不能冻着。”

这是实话。

方启明这边瞪了眼周氏,不叫她说了。

就笑道:“肯定冻不着。

再说,那山一座一座的,可都是小树干爹。

甭管谁家缺柴火,小树肯定不会缺。”

“这些年我是有点功夫就修宅子,就是因为天越来越冷。

菜什么的,天冷了就得放在屋里……”

当天特别冷的时候,不单单是菜,甚至是农具什么的也都得往屋里放。

一来是怕冻坏了,二来是要是结冰什么的,到时候用起来,甚至是都没法子拿起来。

还有就是,屋子多,即便是不用来住人,就是用来放东西也是好的。

而且还能挡风。

“前几年有的人家只有正房,厢房没有。

下了大雪,直接到大腿,人都出不来。

灶房直接叫雪堵上了,挖了好几天。

旁的人家也都困在家里,没法子出来帮忙……”

说着就叹气。

好几天都没吃上一口热饭,也没能烧炕,屋里除了没有风,哪儿哪儿都是冷的。

人虽然没有冻死,但是不舒坦,又得出来铲雪,弄柴火。

直接染了风寒。

后来就没熬过去。

偏偏那时候冷的厉害,村里也没几个人家出门的,直接把人放到院子里,冻的梆硬梆硬的。

后来天慢慢开始暖和,人能出来了,这才招呼村里人来帮忙,出殡什么的。

天特别冷的时候,也不单单是直接冻死那么容易,兴许染上风寒,或者有哪儿不舒坦的,这就直接抗不下去了。

“要不回头在屋檐外面再盖一点,用柱子撑起来,这样就算是下雪,也好歹是能出屋。”

方启明道。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亲自见过,并且在外面也住过这样的宅子。

院子当中,沿着厢房和正房,会额外修一道回廊。

这样就算是下雨、下雪,也能在外面行走。

甚至是讲究一些的人家,回廊还会专门用木头铺好,走在上面连泥土都没有,比寻常百姓家里的正房都要干净。

听了这话,方老二没吱声。

倒是张氏笑道:“啥样的都想过,要是修好了,咱们自己也方便。

可这一来,老二没那么些功夫,也请不起人。

我先前还说,实在不行,多弄点木头,随便搭一搭也好。

老二非得说忙不过来,得找人帮忙才行。

可咱家这样,哪能请得起人。”

也不单单是方老二家这样,旁的人家也是一样。

要是有钱有人的,这宅子保准修的里里外外都好。

这不是没钱也没人。

方启明没说话,这会子也不好说什么了。

不过周氏是有话说的。

“我跟着当家的在任上的时候,就讲过这样的宅子。

家里还养了不少下人,专门伺候人的。”

张氏不乐意听这个话,就道:“老三不也是官,没养下人?”

一说起这个,周氏可来话了。

“我也这么说。

老三是官老爷,在外面多有面子,许多人见了都得行礼。

我就说家里忙不过来,不得买几个下人来家里伺候。

老三不愿意,还要打我。

这么些年了都……”

说着周氏就开始抹眼泪。

这话说的,好像方启明哪儿做错了似的。

张氏就笑,“那就是老三的不是了。”

“你行了!”方老二瞪了张氏一眼,直接说,“吃你的饭,还堵不上你的嘴。”

一看方老二变脸了,张氏哼了声,没再说话。

她就看不惯周氏说这些。

摆明了是炫耀。

不过当年方启明离开方家堡的时候,是已经跟周氏成亲了的。

因此周氏什么样,方老二是知道的。

这会子就道:“这些年你也不容易。”

是说方启明。

“日子就那样,过去了也就过去了。

也好在家里就那么几口人,也没多少事。”

在外面跟家里是不太一样,周氏也用不着起早贪黑的下地干活,也就是每日里烧饭,拾掇下家里。

甚至是有时候忙起来,衣服都不用自己洗,方启明就直接去外面找婆子给洗,给几个大钱就是。

而方老二是知道周氏脾性的。

没什么心眼,自家有什么事,想说就全都说出去了。

就好比这会子,先前自家过的什么日子,肯定要比方老二家要好,这会子就不能口无遮拦的非得说出来。

方老二知道周氏脾性,不会多想。

可张氏不知道,她跟方老二成亲的时候,周氏已经跟着方启明出去了。

不了解的这么一听,就觉得周氏是故意说这些,是故意显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