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古代科举奋斗史 > 第7章 第七章

古代科举奋斗史 第7章 第七章

作者:一尾桃花鱼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1-04 22:51:33 来源:文学城

此一段时间,赵青昭都在安分的涂画,不,学习中。

赵青昭从介绍风土人情的地志中肯定了以前的猜测,自己穿的是架空的朝代没错了。

这个朝代叫大魏,国姓为周,在位的是第四位皇帝,安正帝,现今已经是安正十四年了。

书中并没有多谈朝政,只有只言片语中曾经提到过,说安正帝性子宽厚仁和,嗯....宽厚仁和这里画重点,赵青昭现材料不足,到不能轻易下结论,先暂且记下。

略过此处不提,这大魏的民风倒是很包容开放,有点唐朝的影子。对女子守寡再嫁之类的事也很赞同,还可以独立女户。小娘子们出门逛街玩耍也是寻常,不过也不能确切的知道开放的限度在哪里。

通过这三本书,赵青昭对这个时代总算有了大概的了解。又见时光慢慢,遂决定,把这三本书地志都背下,也好缓解下寂寞时光。

赵青昭: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快乐

看完地志之后,赵青昭就啃起了医书。不懂不要紧,先记下,等长大了再说。其实古代世家子弟多半都会些医术,不仅可以识毒,还可以学习养生,也是件风雅之事。

然而赵长松,还是不敢给赵青昭太多医书。为的就是防止自家儿子爱上这些偏门,要知道士农工商,大夫地位也不高,就比商人好些。

可惜赵长松不知道,他儿子是个妖孽。

在赵青昭心里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一是活着,二是活的好。所以,第一世,他以金钱为媒介,通关困难模式,成功的当上了大老板。只是其中出了点差错,所以有了第二世。赵青昭痛定思痛,决定,今生他要通过科举闯一闯官场这个地狱模本了。当然,他首先的第一要务,就是得健康长大。

可是他老爹,显然并没有听见他的心声。赵长松见儿子身边没有什么玩伴,担心从此下去,儿子性格会变得孤僻,便决定趁着三叔生辰的机会,带着赵青昭前往,想让儿子接触接触同龄人。只是这个时机怎么说呢,有些,有些微妙。

三叔公名叫赵随,是从赵汀父亲那里分出来的旁支,算是比较亲近的。同时也与赵汀一家关系也不错。生有一子一女,长子赵长意,生有一女二子赵文微、赵文悠、赵文钰。

赵青昭通过此行才知道,原来他们这一枝属于嫡系长房,历来担当族长之位。可惜的是自赵老祖宗起,嫡枝虽昌盛却并不繁荣,而旁枝虽繁荣却不昌盛。

可是从赵长松这代起,这嫡庶两枝却掉了个个。旁支熬出头了,开始昌盛了,自然看不上日渐败落的嫡枝。况且这嫡枝不但是族长权利大,而且家产也盛丰啊,自然十分眼红。

其中翘楚自属任曲沛县州同的赵长智,他是四叔公赵简之子。嫡长之争自古皆有,嫡庶之争也数见不鲜。只是现碍于赵汀和王明琇这两座大佛,所以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只能在暗地里搞些小动作,施恩惠收买族人。

不过,自家情况也并不乐观就是了。此后嫡枝若无后起之秀,怕真的是如三岁小儿抱金砖过市。

偏偏自己是个异数,可就算没有自己这个变数,赵青昭也敢肯定,自家祖父那个老狐狸肯定有不为人知的后手。

尽管如此,赵青昭也还是感到了一丝紧迫,虽然现在并不妨事,可赵青昭从不寄希望给旁人,焉知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变数。所以,赵青昭更相信自己。可奈何自己的年纪真的是太小了。

不久后,赵青昭适当的显露了自己在记忆力上的天赋。果然,赵长松、孙如玉夫妻十分激动,后经过赵汀考察,便决定给赵青昭提前启蒙了。

真是可喜可贺。

同时,为了读书方便。赵青昭也提前搬到了前院,这倒是另孙如玉哭了好几场,后来还是祖母王明琇过来劝说“这是好事,昭哥儿有这个天赋做父母就算心里的再不舍,也的好好做好孩子们的后盾,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如此方能让昭哥儿走的更远。”孙如玉闻言这才止住了伤心,后又敲打下人不准私传。

此后,孙如玉似乎是想通了什么,一反之前不舍的常态。私下里也不知和赵长松计划了什么,倒是忙碌了起来,也减少了些伤感。

赵青昭,如今正在新院子翻看书本,对,这个院子没有名字。说是自家传统,自己院子得自己命名才好,赵青昭无有不可。

赵青昭在过去一年里已经背完《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了。不过赵长松总觉得赵青昭年纪还小,所以并不让他在这上面耗费心神,所以特地压了压。

当然这都是明面上的。暗地里,赵青昭已经背完了《千家诗》、《幼学琼林》、《声韵启蒙》。

翌日,赵青昭用了早饭,在自家院子溜达消食了之后,才慢吞吞准备去勤学院上课。赵青昭到了不久后,赵汀也到了。

赵汀拿出书本,便开始上课了。

赵汀咳嗽了一声说道“先跟祖父读一遍吧,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最后在赵青昭“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的跟读之后,早读就结束了。

今日学的是《三字经》的释义,其实这些,赵长松夫妻也都讲过。不过都不如祖父讲的这么,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不仅有书上的经典,还有乡间市井的逸闻,另赵青昭大开眼界。仿佛才一转眼,就下课了。

“昭哥儿虽然年纪还小,但祖父却知道你是个勤奋的。但也因你年纪太小,所以这健康成长才是最要紧的,别本末倒置,伤了身体就不美了。”

赵青昭应是。

收拾完东西后,就准备回沁英院和赵长松、孙如玉一起吃晚饭。因为这两人实在是放心不下赵青昭。

沁英院,孙如玉一大早就心神不宁的,既要担心昭哥儿新院子住的习惯不习惯,下人听不听话。又要担心赵汀严不严格。这眼瞧着赵青昭快要下课了,便急忙的命人准备午饭。

孙如玉一见着赵青昭,就马上的掉下了眼泪。赵青昭见状,在觉得有点感动之余,又觉得有点好笑“母亲不必伤怀,儿子每日必要来母亲这请安的,也是日日相见。”

孙如玉摸了摸赵青昭的头说道“好孩子你不懂。”不过也就此打住了话头,没有再哭了。赵青昭见此,偷偷松了口气。

餐桌上,赵长松和孙如玉不停地在给赵青昭夹菜,夹的都是赵青昭喜欢吃的东西,满满的装了一大碗。为了阻止赵氏夫妻继续这个行为,赵青昭直接起身,亲自给两人布了他们喜欢的菜。赵长松孙如玉夫妻两人感动的不行,只觉得饭菜无比美味,遂认真吃饭。

赵氏夫妻:要把儿子夹的饭菜都吃光光。

勤学院

“科举考试主要考四书五经,四书分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又为《诗》、《书》、《礼》、《易》、《春秋》,其中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是四书的释义,是必读之书,五经中《礼》包含《仪礼》、《周礼》、《礼记》,《春秋》注释又有《左传》、《公传》、《谷梁传》三本,通读已十分不易,如此还要学诗词,《易经》、《九章》、《魏律》。若要进士及第,还需学八股,晓时政,通读史书。科举之难,可见一般。不过你如今还不需要学这些,现今得学好四书五经,这是根基。”

赵青昭应是

赵汀接着说道“你如今年纪已经可以执笔,上学时间便不可如以前那样松散,每日上午卯时末(7点)上课,巳时末(11点)下课。下午,午时末(13点)上课,申时末(17点)下学,且多添一堂书法课。可记下来。”

赵青昭点头“记下了”

“前几日,《大学》已讲完,现今,便讲《中庸》。那何为中庸呢?《中庸章句》指出“中着,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正是因为为人处世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到恰到好处。便显出中庸的益处……”

午时,吃完饭之后,赵长松便开口对着赵青昭说道“前段时间,你不是说想要学些功夫防身吗?可巧,我托朋友介绍了一位。这人叫冯涛,是真正上过阵杀过人见过血的。你等下跟我去拜见他。他还有个位养子叫冯则,长你两岁。对了冯师傅左腿有些跛,你等下可不能失了礼数。”

辛竹院

冯涛长的人高马大,十分强壮,一张正宗的国字脸,剑眉又浓又密,眼睛炯炯有神,目光锋利,身上外放的气势隐含血腥,看着十分不好惹。

赵青昭在在冯涛灼人的视线中依然从容不迫的踩着自己步子。站定之后,他微笑的向冯涛抱拳行礼。冯涛眼神微动,哈哈大笑出声,伸手将人扶了起来,顺势拍了拍赵青昭的肩膀。

“好小子,对了我老冯的胃口,来,见见你师兄。”

冯则,身着玄衣劲装,长的眉清目秀,却偏偏面若冰霜。只说了句“冯则”便不开口了,看起来倒是个沉默寡言之人。

赵青昭在打量冯则时。冯则也在观察赵青昭,只见面前小孩,长的唇红齿白。嘴角含笑,观之可亲,小小年纪,自有风度,叫人神往。

冯涛在两人打完招呼后,继续说道“我既然要教你功夫,便也算你师傅,你既入了我的门,便要守我的规矩,练武非一日之功,严寒酷暑,不能间断,可能做到?”

赵青昭抱拳“谨遵师傅教诲。”

冯涛笑到 “好,每日卯时(6点),酉时末(19点)来这里。”

赵青昭点头应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