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缉凶实录 > 第78章 红轿剖心案(五)

古代缉凶实录 第78章 红轿剖心案(五)

作者:疯人梦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16 15:05:10 来源:文学城

轻衫是在第三日深夜才从外面回来的。

彼时常汝琰正在书房看一卷兵书,秦素则倚在软塌上,翻着那本悬疑小说打发时间。

轻衫道,“吴铭这几日足不出户,只在每日午后出门采买些吃食,没有和人交谈过,也没有什么异动。但每至子时,他都会在后院焚烧黄纸,嘴里念念有词。”

常汝琰翻书动作未停,淡淡道,“念的什么?”

“属下离得远听得不算清楚,只隐约听见‘师父’、‘报仇’、‘不得好死’这几个字眼。”轻衫顿了顿,又道,“属下私下在邻里间打探了一番,听闻这吴老画师早年间也是京城里小有名气的丹青圣手,只是后来不知为何,性情大变,闭门谢客,再不与人来往。”

秦素放下话本子,抬起头来,“闭门谢客?”

轻衫颌首,“我觉得有蹊跷,便又去打探了几家吴铭做过画的人家,都说这吴铭性格内敛,也不善和人交谈,每次都是做完画便走从不多留,不过其中一家倒是说了个情况,那户人家很早便认识吴铭了,但不是通过吴老画师,而是吴铭的一位恩师,姓许,名知华,是吴老画师当年一位得意门生。而吴铭也并非吴老画师亲生,是后来才收为了养子。”

秦素把这话捋了一遍,蹙眉道,“那许知华难不成……”

轻纱似是知道她的意思,道,“许知华这个人十五年前便去世了,听说是死在了牢里,而将他弄进牢里的,正是白家。”

秦素盘腿坐正。

分析下来,吴铭是为了替他的恩师报仇,这就意味着当年许知华可能是被白家诬陷,最终含冤死在牢里。而吴铭因此心生怨恨,反过来对白家父子进行复仇。吴老画师如此戒备,大概是想起许知华被污蔑,而不愿再提起和白家有关的事情,但却仍将吴铭大方介绍给他们,或许他自己也不知情吴铭私下杀人的事。

师徒情深,师父蒙冤,徒弟隐忍十五载,复仇剖心。

放在这个时代,倒也说得通。

常汝琰合上书册,敲了敲案面道,“看来,这案子比卷宗上写的要复杂许多。”随后他望向秦素,“你这一挑,竟揭开了案中案。”

秦素一噎,“那接下来怎么办?”

常汝琰道,“既然是和白家有关的旧案,案宗应该还放在刑部。看来喝茶不管用了,得让他们清醒清醒。”

-

翌日,常汝琰没有让卫锋摆阵仗,独自去了刑部。

一路上刑部的人看见他的官服,就像见了瘟神似的,急忙低头避让,生怕惹上这位煞星。

此时,孙盛正在堂内和几名同僚议事,好不容易赶走一波人,结果常汝琰这神仙又杀过来,孙盛神情登时僵住了。

“下官恭迎少卿大人,今日怎么有暇亲自驾临?”孙盛慌忙挥退同僚,抖着袍袖上前拱手致意。

常汝琰也不多寒暄,缓缓道,“孙郎中,叨扰了。本少卿今日是为调阅一桩旧案。”

“旧案?”孙盛一愣。

前几日碍于卫锋那帮子的声势,部堂大人早让人找出剩余案宗和证物了,难道还有什么漏网之鱼?

孙盛皱眉道,“不知少卿大人要查哪桩?红轿案不是已……”

“不是红轿案。”常汝琰打断他,“本少卿要的是十五年前,一桩和白家有关的旧案,苦主名叫许知华。”

“许知华?”孙盛在脑子里过了遍这个名字,半点印象也没有,而他身旁一名年长书吏忽然面色微变,像是想起了什么,附耳说了几句。

孙盛听后,心头一紧,略显尴尬,“少卿大人啊,这都是前朝旧账了,这一时半会儿恐怕难找。您也知道刑部事务繁杂,上次还是熬夜……”

“无妨,本少卿可以等。”常汝琰抬手制止人,就势在椅子上坐下了。

架势和前几日卫锋带人来堵门时几乎如出一辙。

孙盛憋得嘴角直抽抽。

这常汝琰未免太过嚣张了。

即便身为“三法司”的堂上官,也不该如此目中无人吧?要知道,这“寺”和“部”终究是平级衙门,居然把刑部当成自家后院似的?!

孙盛正欲发作,耳畔却响起常汝琰不紧不慢的话语,“孙郎中若觉得为难,那也无妨。本少卿稍后便进宫一趟,请圣上下旨,到时刑部办起事来也方便些。”

“……??”

什么??

下、下圣旨?!

孙盛差点没一脑袋晕过去。

这官司打到御前,无论如何都是刑部理亏。部堂大人前几日才被气得“请了病假”,眼不见,心不烦。要再闹一出,他这郎中位置怕也不稳。

权衡再三,孙盛终是闭上眼,挤出一抹谄媚笑容,“少卿大人宽心,下官这就去办。”

他转过身给书吏使了个眼色,书吏心领神会,立刻躬身而退,往架阁库去了。

待书吏离开,孙盛殷勤地招呼着常汝琰,又招呼人上了壶好茶。

常汝琰倒不客气,慢悠悠品着,还赞了一句。

孙盛气得袖中直攥拳,却又发作不得,只能坐一旁陪笑如坐针毡。

半个时辰后,书吏满头大汗地抱着一摞案宗奔了回来。

“大人,找、找到了。”他气喘吁吁地说。

常汝琰放下茶盏,接过案宗。

里面的记录寥寥数语。

十五年前,城中富商白茂才指控画师许知华偷盗其珍藏的一幅前朝名画,许知华坚决否认,声称自己被冤枉。然而,白家寻来多名证人,言之凿凿,称亲眼见许知华深夜鬼鬼祟祟进出白府,最终,人证物证俱在,许知华被判入狱,不久后就在狱中染上恶疾,去世了。

常汝琰合上卷宗,脸色沉静如水。

这样的案子实属平常,一个富商买通几个证人冤枉一个无权无势的画家,轻而易举就能制造冤屈。

孙盛瞅见常汝琰将案宗一合,急匆匆凑上来说道,“少卿大人,这案宗您也看了,这字字句句,可没错啊。” 常汝琰瞟他一眼,淡淡道,“孙郎中,多谢了,这案宗本少卿带走了。”

说完便起身要走,孙盛忙说,“哎!少卿大人,这不合规矩啊……”

常汝琰止步,“孙郎中不必担心,明日自会归还。”

眼睁睁看常汝琰扬长而去,孙盛气得直跺脚,奈何只能看着背影干磨牙。

-

常汝琰把案宗带回大理寺,秦素看后忍不住问,“这问题明摆着存在啊,你当时没对那郎中发难吗?”

常汝琰淡然道,“和一群只会和稀泥的人争辩,不过是浪费口舌罢了,这案子如此草草了结,想必当时办案的官员也收了白家好处,此案并非大理寺可插手的,再提及无意义,只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秦素想了想觉得有理。

管得多了就是越权,这案子结了那么久,也没送到大理寺,于理说没资格干涉。

稍作休息后,常汝琰召来了轻衫,命他去调查当年经办许知华案的刑部书吏和仵作,这案子时隔太久,刑部官员也几近换了一波,当初的老人大多告老还乡了。

轻衫花了整整两日,几乎跑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终于找到了当年的一位刑部老书吏,姓张,年近七旬,眼花耳背。

一开始无论轻衫怎么问,老人只是摇头摆手,说年纪大了,记不清了。

轻衫没办法,只能递上一锭银子。

张书吏日子过得不宽裕,盯着那银子半晌,终于收入袖里,叹了口气,说道,“官爷,不是小老儿不肯说,这事棘手啊。”

轻衫顿了顿,宽慰道,“老先生尽管说,我家大人说了,查明真相一定不会亏待你。更何况年深日久,当年的那些人也没几个还在。”

这番话似乎令张书吏有些动容,他端起茶碗,慢慢喝了一口,道,“许知华那案子,说句不该说的话,真是一桩天大的冤案……”

据张书吏回忆,当年白茂才在京中的势力非同小可,不但买通证人,还给那些个当官的送了重礼,而许知华不过是一介画师,空有才艺,却无权无势,怎能与之抗衡?

“许知华也是个硬骨头,堂上受刑,却死咬不松口。后来……就病死在牢里了。说是病死,谁都明白,那是人为的。可我这小小书吏,哪里敢说半句?”

“当年,许知华可有家人?”轻衫追问。

张书吏摇摇头,“没听说过,他孤家寡人一个,徒弟倒是有过一个。那徒儿性格拘谨,不爱言辞,整日跟着许知华学画。我还记得,他师父遭难后,那孩子来击鼓鸣冤,结果挨了三十大板丢出去了,自此再没见过了。”

轻衫又道,“那徒弟,叫什么名字您可还记得?”

老张头想了想,惋惜地摇摇头,“不记得了,只记得姓吴。”

轻衫向张书吏道了谢,便离开了。

返回大理寺后,他将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禀报给常汝琰。

常汝琰静默倾听,低眉沉吟,“这世道向来如此,当年如果有人肯多查一步,也不会让一桩冤案酿成连环血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8章 红轿剖心案(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