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共振 > 第2章 第 2 章

共振 第2章 第 2 章

作者:卫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8 03:52:16 来源:文学城

海雾散尽后的厦门,露出了它明净的骨架。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泻下来,将柏油路面晒得发烫,空气里弥漫着棕榈树和海水蒸发带来的咸涩气息。环岛路像一条蜿蜒的缎带,一侧是蔚蓝的海,一侧是绿意葱茏的植被和偶尔点缀其间的白色建筑。

虞向晚骑着一辆有些年头的二手自行车,沿着环岛路的辅路慢悠悠地蹬着。车篮里放着一个帆布包,里面塞着速写本、铅笔、还有一瓶喝了一半的矿泉水。

海风撩起她的碎发,吹鼓了她宽大的衬衫。她喜欢这条路,尤其是在非节假日,它能让她暂时忘记工作室的逼仄和租金的压力。目光所及,是无垠的海天一色,能让她那颗被现实琐碎缠绕的心,稍稍喘口气。

今天的目的地却不是漫无目的的闲逛。她接到了“环岛路公共艺术计划”策展方的正式邀请,请她参与创作一件永久性公共雕塑,安置在曾厝垵附近的一段滨海步行道上。

这是一个官方背景的项目,旨在提升城市文化形象。对虞向晚而言,这意味着一笔还算可观的创作经费,以及作品被更多人看到的机会。尽管内心深处,她对这种带有命题作文性质的“公共艺术”心存疑虑——

它要求雅俗共赏,要求传递正能量,这和她那些探索内心幽微情绪的绘画,几乎是背道而驰。

但她需要这笔钱。生存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艺术家的清高不能当饭吃。她安慰自己,只是尝试一次,一次就好。

项目启动会设在环岛路旁一家设计酒店的会议室里。巨大的落地窗外就是无敌海景,室内空调冷气十足,长条会议桌上摆放着矿泉水、笔记本和姓名牌。

虞向晚到得稍早,找了个靠窗的角落位置坐下,看着窗外阳光下跳跃的海面出神。陆陆续续有人进来,有她认识的本地艺术家,也有穿着西装、看起来像是政府官员或企业代表的人。空气里混合着香水、皮革和咖啡的味道,一种属于正式场合的规整气息。

然后,她看到了那个身影。

吴漾穿着一身浅米色的西装套裙,依旧是利落的剪裁,勾勒出挺拔匀称的身姿。她带着一名助理,步履从容地走进会议室,与项目负责人熟稔地握手、寒暄。

她的笑容得体,眼神在会议室里迅速扫过,像是在评估环境,又像是在寻找目标。当她的目光掠过窗边时,似乎微微停顿了一下,落在了虞向晚身上。

虞向晚下意识地挺直了背脊,手指蜷缩起来。那天在展厅里,那冰冷的话语和那双审视的眼睛,瞬间复活。她怎么会在这里?

吴漾的眼底也掠过一丝微不可察的讶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她径直走向会议桌的另一端,在一个标有“星耀资本 - 吴漾”的姓名牌后落座。姿态优雅,无懈可击。

虞向晚瞬间明白了。星耀资本是这个艺术计划的主要赞助商之一。而吴漾,代表的是资本方。她们的关系,从偶然的狭路相逢,变成了项目框架内的甲方与乙方——或者说,是出资方与创作者。

会议开始了。各方代表发言,无非是阐述项目意义,强调社会效益,展望美好愿景。轮到吴漾发言时,她站起身,没有拿讲稿,目光平稳地扫过全场。

“星耀资本很高兴能支持‘环岛路公共艺术计划’。”她的声音清晰,语速不快不慢,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我们相信,优秀的公共艺术不仅能美化城市空间,更能提升区域品牌价值,吸引高端人才和旅游资源,最终反哺本地经济生态。我们期待各位艺术家的创作,不仅能体现艺术高度,更能与厦门的城市气质、与未来的发展规划产生深度共鸣,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她的话逻辑严密,指向明确。艺术,在她的话语体系里,成了“美化”、“提升”、“吸引”、“反哺”的工具,是城市发展这盘大棋里的一颗棋子。

虞向晚低着头,用铅笔在速写本的边缘无意识地划着线条。经济效益,双赢……这些词汇像坚硬的石子,硌在她的听觉神经上。她看到坐在对面的几位艺术家,脸上露出类似的表情,有些许不自在,又有些无奈的接受。这就是规则,资本的规则。

自由讨论环节,虞向晚被点名谈谈创作构想。她有些仓促地抬起头,正好对上吴漾投来的目光。那目光里没有那天的冒犯,也没有此刻的熟稔,只是一种纯粹的、职业化的审视和等待。

“我,初步的想法,”虞向晚的声音有些干涩,她清了清嗓子,“是想做一件与‘海’相关的作品。但不是简单地模仿海的形态,而是想捕捉海与城市、与人之间那种……动态的、呼吸般的关系。可能用一些耐候钢、玻璃之类的材料,塑造一种流动的、有光影变化的效果……”

她努力描述着脑中模糊的意象,试图用语言去捕捉那些色彩和形状的感觉。但她能感觉到,自己的描述在吴漾那冷静的目光下,显得有些苍白,有些不够具体,不够“有效”。

吴漾在她发言结束后,微微颔首,开口问道:“虞老师这个构想很有诗意。我想了解一下,您预计作品的维护成本如何?耐候钢的锈蚀过程是否可控?玻璃材质在滨海高盐高湿环境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是否有详细的数据支撑?以及,您提到的‘动态’、‘呼吸感’,如何转化为游客能够直观感知、便于传播的视觉符号?”

一连串的问题,精准、直接,关乎预算、材料、安全、传播。每一个问题都落在虞向晚知识盲区和思维习惯之外。她张了张嘴,脸颊有些发烫。她考虑过艺术效果,考虑过材料质感,却从未如此具体地思考过维护成本、锈蚀数据和安全系数。

“这些……细节,我会在后续的方案深化中与工程师具体沟通。”她勉强回答道。

吴漾没有再追问,只是点了点头,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

那姿态仿佛在说:看,这就是问题所在。

会议在一种表面和谐、内里暗流涌动的氛围中结束了。艺术家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官员和资本方的人则形成了另一个圈子。

虞向晚只想尽快离开。她收拾好东西,低着头往外走。在酒店大堂,却被一个声音叫住。

“虞老师。”

是吴漾。她独自一人,助理不在身边。

虞向晚停住脚步,转过身,沉默地看着她。

吴漾走到她面前,从手包里拿出一张名片,递了过来。动作流畅,带着一种程式化的礼貌。“虞老师,这是我的联系方式。关于项目后续,有任何需要沟通的地方,可以随时找我。”她顿了顿,补充道,“特别是关于作品落地性的问题,我们或许可以提前探讨,避免后续走弯路。”

她的语气很平和,听不出任何情绪,仿佛之前展厅的不愉快从未发生,仿佛刚才会议上犀利的提问也只是例行公事。

虞向晚看着那张设计简洁、质感硬挺的名片,上面印着“星耀资本合伙人吴漾”,以及一串电话号码和邮箱。她没有立刻去接。

海风从酒店的旋转门间隙吹进来,带来远处海浪的喧嚣。阳光透过玻璃幕墙,在光洁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明亮的光斑。两个女人站在空旷的大堂里,中间隔着一步的距离,却像是隔着一整个世界的逻辑。

虞向晚最终伸出手,接过了那张名片。指尖接触到名片的瞬间,感受到一种微凉的、光滑的质地。

“谢谢。”她低声说,然后将名片塞进了自己那个略显破旧的帆布包深处,没有看吴漾的眼睛。

“不客气,”吴漾微微颔首,“期待您的方案。”

说完,她转身,高跟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清脆而稳定,走向了酒店门外那辆等候已久的黑色轿车。

虞向晚站在原地,看着车子驶离。她摸了摸帆布包里那张名片坚硬的边角,又抬头望了望窗外刺眼的阳光和蔚蓝的海。一种复杂的、交织着屈辱、无奈和一丝微弱挑战欲的情绪,在她心底慢慢滋生。

这场被迫的合作,才刚刚拉开序幕。而她们之间的海,似乎比窗外的那片,更加深邃,更加难以逾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