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攻略女首辅是科举人的第一要务 > 第138章 第 138 章

攻略女首辅是科举人的第一要务 第138章 第 138 章

作者:我与小狸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0-27 14:43:43 来源:文学城

不知道是使团自纠之后,当真让途经的知府挑不出犯禁的毛病,亦或是车正使那一套行“人情费”的花活儿,再别的官老爷处起了作用。

总之,后续过关的三座城郭,个个畅通无阻。

朱庆的心境从一开始的翻江倒海,逐渐也因为认清了现实而麻木下来。

车辕颤晃着停下,一帘之隔的马车外,传来一个荀丽国官奴的禀知声,汉话说得很蹩脚。

“老爹,要进蓟州了。”

车里的朱庆照旧没理会,好半日才弯腰下了马车。

往东看去,果不其然伫立着一座高旷的城池,因是拱卫京师的重镇,此地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车马往来,虽不及同名的蓟州,却也不是金山关能够相提并论的。

连他们的车队都因为庞杂累赘,被结结实实地堵在了最外围。

朱庆本以为车植会和之前一样,施展他那金银开路的“神通”,哄得守城卫给他大开便利之门。

结果不仅正使车植了,整个荀丽使团上上下下,都形如鹌鹑,低眉顺眼地等待着排队进城。

这就有些反常了。

朱庆干脆牵过自己的马,驱驾过去跟车植并骑。

“离闭城门的时候还早,怎么前面就堵得水泄不通了?”

车植被吓了一跳,扭脸看见是朱序班庆,这才稍稍松气,心有余悸地看着他道。

“小的也是刚刚得知消息,原来是蓟州镇以西,到金山关一带发生了好几起的敌袭,虽然遭难的都是些最北面的小城,但未雨绸缪,蓟州镇从几日前就开始就地加征军赋了。”

他颇通大献文墨,遣词很是地道,说到最后甚至欲言又止的闭了口。

朱庆居高在马背上,能一眼看见蓟州镇的城门口。

难怪车植不敢置喙,每逢备战抽调,民间怎能不是蒙上一层阴影。

这般上防下瞒,对城门进出的把控,自会严格更多。

好在天色尚早,等轮到盘查他们时,还余下多半个时辰才会关门,朱庆眼见着车植带着两个荀丽使臣,连连地点头哈腰上前交涉,索性独自勒马转向了车队外沿。

四周还有不少着急进出城关的本朝百姓,看着使团的车队,多是一副怒目多过新鲜好奇的复杂眼神。

朱庆知道这里前不久,才被征兆过为荀丽使团私贸而使用的载具,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能落个好名声才怪了。

饶是他自诩厚颜,被来往这样多的视线诘着,一时也有些受不住,灰头土脸地回到了车队中间去。

幸好等待的时间不长,他还没来得及翻身下马,一路上负责向他实时说明的荀丽官奴又过来了。

几乎同时,使团车队的队首,先一步开始移动。

朱庆没回马车,骑马扫量着熟悉的蓟州镇,见房屋街道仍是从前的模样,因是军事重镇,城中街道比腹地的设置要宽直许多,以便于行军经过。

等到闲时,这样宽阔的街道就成了蓟州子民,肆意摆摊,穿行游逛的好地方。

如今却看不见多少闲杂人等在街上逗留了。

无形间显出一种山雨欲来的严肃气氛。

使团经过,自有大献规制约束在驿站中歇宿,不过落榻这个过程要消耗不少时间,朱庆决定另行他处,只消赶在衙署查对文书之前回来,陪同使团过衙即可。

他呼着寒气,先往驿站西街的那家刘记,去吃久别的棋子烧饼。

因为来的早些,还不到晚食的饭点,铺子前排满了一层刚出炉子的腾热烧饼,朱庆仔细选了几个,没揣在怀里带走,反而又要了热汤钻进铺面里。

屋里零星两个人,朱庆好热闹,皱皱眉跟一个穿着立整的年轻男子,合坐在了一张方桌的两侧。

他搓搓手,忙吹了两下汤碗飘起的热气,痛痛快快喝了一大口。

暖流下腹,他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

连日的舟车劳顿,害得胃口都跟着疲乏,甫一唤醒,顿时迫不及待拿起一个烧饼就送进口,一如记忆里的外皮酥香,内里扎实。

他一鼓作气吃下去三个,抬起头喘一口气,才发现同桌的路人在看他。

朱庆忽然就有点不好意思,尤其对面的人挺鼻深目,额发带着一点似有若无的弧度,令人一见就觉得有些骄慢不凡。

朱庆情不自禁抹干净嘴,看过了他的正脸,才后知后觉此人其实尚在少年。

大致十六七岁的样子,还未弱冠。

像是蓟州镇内哪位豪族的子弟,朱庆不由下意识的猜测起来。

这少年人对上他的目光,倒是不甚在意,反手将自己装饼的筐子推到了两人中间,“这么多的饼,我吃不完成了浪费粮食,所幸先生好胃口,不妨自取食之。”

朱庆是个不拘小节的脾性,见此稍一犹豫,真就信手拿起一个,道了谢就填起肚子。

他也不硬塞,感觉有了七分饱意,就端起碗用剩下的汤来溜缝。

同桌的少年人与他同步吃完,实则才用了一汤一饼,对他的语气里有些佩服,“先生是习武之人?”

朱庆体格高大,又是民风彪悍的辽东人,打小是会那么点三脚猫功夫,六岁后虽然专心走了那科举的文人路子,但没少被人误会。

“我小时候跟着长辈种地,长大了又跟着长辈读书,连刀都没摸过的,就是胃口大,见着好吃的没够。”

他见怪不怪地说道,反过去打探对方。

“说来这家刘记也开了近百年,在当地很是正宗好吃,我观阁下这样地道,莫非就是蓟镇人士?”

“非也,我与先生一样,只是挑剔罢了。”对方虽然态度坦然,到底是把话绕过了。

朱庆见他颇有戒心,知道不能欺他年轻,干脆自报了家门。

“我姓朱单名庆,现今在衙门上领着职,这次来蓟镇也是有公差在身,不想还能结识一位志同道合的小友。”

少年人果就提起两分兴致,向他拱拱手。

“我叫白喑,是来此地……替家人处理事务的。”

朱庆暗暗颌首,若非托词,那就涉及别人的家事,当然不合适知会给外人了,他只得转了话头。

余光扫过白喑骨节分明的右手,见其指腹和掌心上都深附着茧痕,忽然明白过来,“倒是让白弟见笑了,不知磨成这样的茧,得使什么样的兵器?”

白喑下意识蜷了蜷手掌。

“朱兄眼力不错,不过我这一手茧,倒没那么特别,不分长短轻重,假以时日都能磨练出来。

“不过,我最常使的是一柄剑。”

他旋即不以为然地动动唇角,“平平无奇的一柄剑罢了。”

朱庆听得有趣,还想多跟这少年人套套话,谁知对方却忽然起身,没了兴致一般漫着语调,“既然各有事务缠身,我就不多耽误朱兄了。”

一声告辞,铺子里转眼就没了白喑的身影。

朱庆不禁站起来往外看去,又受限于渐起的风沙,连那人离去的方向都全然无知。

他拿起桌上散着的一根筷子,在掌心里轻掂了掂。

满脑子里还在搜寻蓟辽两地,哪里有这么一支白姓的边武豪族。

若说是寒门出贵子,他都亲自打过了交道,也没从那人身上看出一丝小门小户的影子,至少那双眼睛里,几乎找不到什么谦逊和恭敬。

遇见这么一出横生的小小枝节,再想把心力拉回到囚困住自己的本职上,朱庆只觉得郁郁索然,偏偏金山关一日近过一日,张二还在指望着他呢。

朱庆把脸埋在双手中,心里一阵阵的痛苦。

他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冬至那晚的宫门。

在他的身体尚未冻僵,激动化为惴惴不安之前,在东华门后他见到了丁淳亭。

冬夜漫漫无星,即使临近破晓,仍然宫墙漆深。

丁右侍郎束手立在甬道上,对面前背身的人态度十分恭谨,“此事经过查证,千真万确,下至各地属官,上至礼部,鸿胪寺,可谓上下打通,各谋其利。”

他点了几国使团的名,最后道:“……荀丽尤甚。”

朱庆远远站住脚,不敢凑近被人误会鬼祟偷听,因此只能勉强听见声音清朗的丁右侍郎说话。

背对自己方向的另外一人,他除了能看出轮廓身形,却是一个字都没能听见。

但是很快,也不知这人说了什么。

只见丁淳亭一连三应,目送那瘦矮直挺的大人往深处去了。

朱庆忙原地踏出声,三两息后脚步加重,随即微缩起脖子,作一副怕冷赶路的模样走向甬道那头的丁淳亭。

“丁大人怎么也在?”他讶然抬头。

丁淳亭脸色冻得和他一样白,闻言依旧是春风一样的气度,“署内有些事,倒是朱序班可是鸿胪寺有何急务,要连夜的报进宫来?”

朱庆赶忙把来前陆顶云的吩咐,挑拣着表明一番,接着却正色起来。

“事关重大,不瞒丁大人,我有金山关来的急报需要送批内阁。”

丁淳亭似是看了他一眼,随即侧了侧身子,半挡住了他的去路。

“我正要去内阁,向谢大学士汇报来年春闱的准备。”他伸出手,和气地平常道:“正巧,朱序班把信给我捎去就是。”

朱庆的嘴唇抖了抖,他脑内挣扎了一瞬,脱口而出。

“那便多谢大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