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攻略女首辅是科举人的第一要务 > 第118章 第 118 章

攻略女首辅是科举人的第一要务 第118章 第 118 章

作者:我与小狸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7-01 20:45:33 来源:文学城

丁芽松晃神之际,道上那个身姿纤挺的身影,居然在马车停下的同时揖了学生礼,随即泰然地登入车室。

被落下的丁芽松愣了愣,没想到她实有成算,无需自己引见照拂。

门前刚刚送别一众夫人的丁姑奶奶,并不理会侄女一时的失色,只让她挽着自己,“他们且有功名上的繁杂要谈,你替姑母累了这一日,还不容等下好生犒劳犒劳你?”

丁芽松压下心里的羡慕,侧头在她肩上贴了贴,“我不要姑母奖赏什么,姑母若是能不离开京城,还和从前一样陪着祖母,陪着芽松就好了……”

丁姑奶奶笑了,肩头跟着传来两下振动,丁芽松陪她往府里走,临上台阶前回头一望——

父亲的马车已然不见了。

丁家的长随在车外“吁”了一声,将马车稳稳累在深巷的一颗槐树下。

“大人,小的在外守着。”

车内的丁右侍郎未打车窗,片刻后释了手中的书应道:“嗯。”

他将膝上的小案挪开,从案上打开一个油纸包,推向穆檀眉面前。

“这是家中灶上复刻地你祖父爱吃的米蟠记,你尝尝有几分像?”

自上了马车,穆檀眉就规规矩矩地坐在下首,闻言也不虚辞,隔着一方干净素帕略咬了几口,细细一品,片刻后老实回答。

“学生只能吃出好吃,并不知道和原版有多相近。”

“你才回京不久,没吃过这家百年糕铺也是常事,好在你祖父府上就聘了一位米蟠记退下的老师傅,往后再想尝味儿,倒是方便许多。”

穆檀眉依旧恭谨地答应,心下却对丁淳亭的绕弯子有些失望。

来前夏远徵才示意给她,辅国将军府与丁淳亭尚且能顺出些关系,按理总该多给她这求人办事者,容出一二薄面才对。

现在听着倒是有些话里有话。

就差指明自己虽则借了将军府的脸面,能尝试在国子监进学上贪图些许捷径,却不该心高骄躁,钻营旁门左道。

穆檀眉很沉得住性子,权当听不出他在敲打自己踏实举业。

座师也是师,她收拾好米蟠记的糕点包袱皮,厚着脸皮给他奉茶,“学生从前在别府住着,回京见亲的时日尚短,前两日方知座师大人与学生祖家有旧渊,是以拜见迟了。”

丁淳亭听她打定主意攀近关系,嘴边原要警醒她的话一堵,心里淡淡悲凉起来。

这等因好文章被他力排众议,一举推至榜首的好举子,竟也如此耐不住科考艰难,誓要行那事半功倍的门路。

他自觉不是迂腐之人,不懂变通,可穆檀眉身为一省解元,学问扎实,言之有物,理应名正言顺向着那金銮殿上,状元及第的康庄正途大踏步去!

若是就因为朝中的风声小道,和那些中庸之材一样取巧,闻腥而动没入国子监,岂不是可惜?

下首的穆檀眉姿态端正,因年纪着实小,身量上显出少许单薄稚气。

但她毕竟是一副好模样,眉眼间透出与年龄不符的镇定清透。

确实是个早慧的好苗子。

丁淳亭好容易排解自己,这孩子非他丁家子孙,何求事事完美,结果这么端详一番后,越看越可惜,转头就忘了释然的事,竟然没压住火气冲人劈头盖脸。

“论理,我观你乡试策问,文章颇为平实,思计老道,不是那等大而无用,意为卖弄的浮夸空谈,若真入国子监后,进了六部历事,也算是适材适所,恰好而用。”

他说着说着,情绪一缓,认真思量起是否可行,片刻后仍是觉得惋惜。

“这对旁人而言,也是一份好前途,可你敏而好学,不将心力时间放在学问上沉淀,反和那些在举业上寸步难进之人,在那六部挤作一团,轮转算计……”

丁淳亭言尽如此,已然叹息。

“我不是要拦路,只是你需知道,别人的好前程,对你,也许是一条弯路。”

穆檀眉心中接连震动,她最初还听得一头雾水,听到这里,才恍然明悟过来。

她就说呢,丁淳亭此人秉性自然清贞,天质温玉,已经答应下来的请托,即便心中有所不赞同,也不至于将人叫来,又趾高气昂羞辱一番。

又不是陆顶云。

现下听完他的意思,才明白过来这事只怕有些误会。

也不知夏远徵是怎么说得,就好像她想入监学,不是为去国之学府,潜心求学,而是什么投机倒把,力争占便宜似的。

难不成如今的国子监,不教人学问,而是专职人力输送去了?

穆檀眉略略一沉吟,忙作揖道:“座师大人因何不属意学生入监学,可否明示?”

丁淳亭盯着她看了片刻,故意将话说重。

“你是解元身份,真要岁贡依入监学,合情合理自该选你,可我丑话在前,倘若你进学后过些日子,去了六部历事,那可就赶不上今年的恩科了。”

他最后谆谆善诱道:“你虽年轻,可我观你文章火候,已能下场一试。”

穆檀眉恍惚了一下,她虽早就决意来年春闱下场,没想到亲耳听见丁右侍郎这等名儒肯定,难免心中有些激荡。

转念暗暗思忖,我朝国子监的选材多为“举监”,“贡监”等形式。

举监顾名思义,至少是举人往上,在会试落榜后转而被纳为生源;丁右侍郎方才提起的贡监则更多样,虽也有恩贡这样的特例,但如选贡这等依入方式,大多还是通过各地官学的选拔。

她在海右省乡试期间,参观济州府学时还曾讨论过这一点。

是以她想依入监学的请托,虽是借了夏远徵的方便,可本质上还是有别于那等高门子弟承荫常走的“荫监”,或是捐资得来的“例监。”

实则是为她来年春闱之前,能够跟从名儒授课讲学,做足准备罢了。

然而丁右侍郎却一口一个“历事”,俨然不知为何将入国子监学与其关联起来。

她若有所思,《朝选举志》中有“科举必由学校”一句,实际本朝立国以来,因前朝遗臣要么殉国丧乱,要么被罢免,是以开国祖帝忧国之百废待兴,朝中空旷,便依此志中的下半一句“而学校起家可不由科举”,承袭了前朝的历事选官制度。

说的是官员出仕必为科举出身,但正统进士以外的,如举人监生,各地官学贡监等等,也有出仕做官的机会,至于其余地方官学的生员却基本不受考虑。

这种方式就是“历事”。

通常国子监生在监学历满学年,考试的核准之后,就会被输送选往各处“历事”,上至京中“六部”,下达“省府州县”等根基衙门去出仕当差。

前朝一直取用此制任官,便是所谓的“三途并用”,指一途为进士;另一途为举人,贡生,儒士;吏员则为第三。

本朝开国后增改了“历事”任选资格上的详细规制,沿用多年,效果显著,极有效的缓解了新朝因选拔不及,人手不足,致使中枢空虚,基政停摆的困境。

只是制度虽好,仍有弊端。

穆檀眉心念急转,倾身向前,语调干脆地蹙眉讶道:“座师大人口中的国子监历事规制,不是因着先帝年间官员囤积,早已废止了吗!”

丁淳亭目光一凝,在她面上逡巡片刻,方才沉声。

“正切此题!”

他在权力中心斡旋多年,岂会看不出穆檀眉居然当真不知此事,只消一沉吟后,当即将内情尽数讲清。

“历事规制历经数百年发展,到了先帝朝,其因选取出仕的门槛较低,历事考复过程标准不一,是以滋生出了无数?类似卖官鬻爵?的阴私,更兼三年再三年,就有正经的新科进士授官选取,也应了你方才提到的‘冗官’难题。”

穆檀眉听得暗暗点头,这是依了‘祖宗监规’中:国子监生择拔拨送至各级衙门历事,若有累考居优,治行著闻者,经奏准考复得实,可堪任用,即奏送吏部听选的一套流程。

虽则此过程比之正经科举,要轻松不知几何,却也不是一日千里可成。

正所谓“监生养十年而后拨历”,其后历事期间,仍要经过如“正杂历,长短差”的数年月差遣考勤,并非容易之事。

可本朝传代至今,早已基业稳固,人才济济。

这套旧时选拔规制,自然到了过时的时候。

若将话挑明了,便是谁启用这昏招,要么是敝帚自珍,要么是那软耳根到这会儿子又对人谋听计行了!

只是这么善于听话,却不像是璟帝作风。

穆檀眉脑海里飞快盘查一遍,一时倒没比对出哪个皇帝儿子,像是这样教人好揉搓的脾性。

就连那一贯温顺恭俭的三殿下,不也是个咬人不叫的性子吗?

对坐的丁淳亭见她不过须臾疑思,顷刻就醒转明悟过来,心里叹一声后生可畏。

“你应该猜到了,近来朝中对‘历事’一制,大有复启的意思。”

他抚了抚官袍,徐徐讲述,“这本是无稽之谈,恰在如此时局经人推动,短短时日,动作极大,风声渐盛,也许就成了气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