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科幻灵异 > 共犯 > 第2章 蛛丝

共犯 第2章 蛛丝

作者:瓦晤 分类:科幻灵异 更新时间:2025-10-19 18:15:09 来源:文学城

雨没有停歇的迹象。

蓝湾别墅外,雨水织成一张灰蒙蒙的巨网,将天地笼罩其中,警灯的旋转失去了平日的威慑,光芒被湿重的空气吸收、扭曲,显得有气无力。

顾知行站在别墅二楼的窗前,看着窗外被雨水蹂躏的花园。他的背影挺拔如松,与窗外混乱摇曳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像一座锚定在风暴中的礁石。三十二岁的年纪,赋予他足够的沉稳去消化接连而来的异常,但那双深邃眼眸里翻涌的思绪,却比窗外的雨幕更加密集。

“顾队。”

陆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和兴奋交织的复杂情绪,他手里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亮着,上面是几张刚刚由技术队传来的、经过增强处理的现场细节照片。

“说。”顾知行没有回头,声音透过雨声传来,稳定而清晰。

“邻居走访有初步结果,斜对面那栋的男主人,昨晚十一点左右听到过一声短促的、像是汽车门关上的声音,但因为雨声太大,他没太在意,也没看到具体车型。时间点……和秦法医初步判断的死亡时间窗口有重叠。”

“方向?”

“声音来自别墅区入口的方向,但无法确定是否就是刘成家门前。”

“继续。”

“另外,信息组那边关于信诚信贷和刘成的初步报告过来了。”陆锐将平板电脑递到顾知行面前,“这家公司确实不干净,刘成起家就不清白,近几年更是游走在灰色地带,高利贷、暴力催收是家常便饭,背后可能还涉及洗钱,仇家……恐怕两只手都数不过来。”

顾知行接过平板,快速浏览着屏幕上罗列的一条条信息。刘成的社会关系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每一个利益冲突点都可能衍生出杀机,但这过于干净的现场,那十二年前的报纸碎片,却将这条看似清晰的“仇杀”路径,引向了一个更幽深、更针对他个人的方向。

“手机呢?”他放下平板,问道。

“还在破解,加密级别不低,技术队那边说需要点时间。”陆锐回答,随即又补充道,“保姆的初步询问笔录也做好了,没发现什么明显漏洞,情绪比较恐慌,反复强调现场和她早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她什么都没动。”

顾知行微微颔首。保姆的证词进一步印证了现场的“原始性”,也侧面反映了凶手的冷静与从容——他或她有足够的时间布置好一切,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雨夜中。

“顾队,”陆锐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那张报纸碎片……还有,您之前在看的那份旧档案……”他跟了顾知行几年,隐约知道队长心里埋着一桩关于他父亲的旧案,但具体细节并不清楚。今天这两样东西同时出现,让他敏锐地察觉到,这起案子恐怕远非普通的谋杀那么简单。

顾知行转过身,目光落在陆锐年轻而充满探询的脸上,他信任陆锐的忠诚和能力,但十二年前的旧事牵扯太深,水太浑,他不想过早地将这个锐气十足的年轻人拖进来。

“有些关联,还需要核实。”他给出了一个模糊但不算欺骗的答案,“当前重点,是眼前的案子,告诉兄弟们,排查刘成的所有社会关系,特别是近期和他有激烈冲突的,一个都不要放过,同时,查清楚他最近一个月的通讯记录、银行流水、行踪轨迹。”

“是!”陆锐见顾知行不愿多谈,立刻收敛了好奇,挺直腰板应道。

“我去看看秦法医和张远那边。”顾知行拍了拍他的肩膀,迈步向主卧室走去。

……

主卧室内,气氛依旧凝重。

秦屿已经完成了现场的初步尸检,正指挥着助手将尸体小心地装入裹尸袋,准备运回法医中心进行解剖。张远则带领着他的团队,像梳理头发丝一样,对房间进行着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微量物证采集。

“老秦,有新的发现吗?”顾知行走到秦屿身边,目光扫过那张刚刚抬走尸体、空荡荡的大床。

秦屿摘下手套和口罩,露出一张略显疲惫但眼神锐利的脸。他走到窗边,深吸了一口窗外带着湿意的空气,似乎想驱散鼻腔里残留的苦杏仁和消毒水混合的味道。

“很棘手。”秦屿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现场越干净,往往意味着凶手留下的破绽越少,或者说,他越谨慎,□□中毒,尸体征象典型,口腔残留明显,看起来像是口服。但……”

他顿了顿,看向顾知行:“一个疑点,死者口腔黏膜没有发现明显的腐蚀痕迹,这和他摄入的□□剂量似乎有些微的不匹配。当然,这不能作为决定性的证据,个体差异、毒物形态都可能影响。具体的,要等毒理分析和胃内容物检测结果。”

“你的直觉呢?”顾知行问,他尊重秦屿的专业,更相信他几十年经验积累下的那种近乎本能的直觉。

秦屿沉吟片刻,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不像自杀。姿势太刻意,环境太整洁,不符合这类自杀者的普遍心理和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他眼睛里那种恐惧……我见过太多死者,那种表情,通常是面对极度意外或无法理解的威胁时才会出现,如果他自愿服毒,不该是那样。”

顾知行默默点头,这与他的判断一致。

“张远。”他转向正在用便携式真空吸尘器在床脚边缘采集灰尘的技术专家。

“顾队。”张远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我们有几个发现,但……都很微妙。”

“说。”

“首先,我们在床底靠近床头柜的缝隙里,采集到几根非常细小的、不属于这个房间的纤维。”张远拿起一个证物袋,里面是几乎肉眼难辨的几丝浅灰色絮状物,“材质初步判断是一种比较高档的混纺羊毛,颜色和死者家中常见的深色系装饰、衣物都不符,已经送回去做成分分析了。”

“其次,”他指向浴室的方向,“我们对主卧浴室的下水管道滤网进行了提取,发现里面有异常高浓度的、一种特定品牌的浓缩清洁剂成分,保姆确认,她昨天下午确实做过清洁,但用的是另一种更温和的日常清洁产品,这种浓缩清洁剂,去污和去除油脂、指纹的能力极强。”

“还有吗?”顾知行追问,这些发现虽然细微,却像黑暗中的萤火,指明了可能的方向。

“还有就是……感觉。”张远推了推眼镜,有些不确定地说,“顾队,您不觉得这个房间,有点太‘对称’了吗?床头柜上的书和台灯,两边摆放的角度和距离几乎分毫不差;窗帘拉开的幅度左右一致;甚至连拖鞋摆放的位置都像是用尺子量过,这种极致的规整,感觉……不像是刘成这种性格急躁的人会刻意维持的,倒像是某种……仪式感?”

仪式感。这个词再次出现,从陆锐的“句号”,到张远的“仪式感”,都指向凶手可能存在的某种心理特质。

顾知行走到床头柜前,目光落在上面摆放的一本书和一盏黄铜底座台灯上,果然,书本的边缘严格对齐柜子边缘,台灯灯罩的穗子垂落的角度都呈现出一种刻意的平衡,他又看了看另一边,镜像般对称。

这不是生活习惯,这是一种展示,一种声明。

凶手在通过这种方式,宣告自己对现场的控制力,以及对死者某种意义上的“审判”。

“这些纤维,还有清洁剂的品牌,是关键。”顾知行对张远说,“尽快出详细报告。”

“明白!”

顾知行又和秦屿交流了几句,确定了尸检报告的预计完成时间,然后转身下楼,他需要亲自和那个保姆谈一谈。

……

保姆姓王,是个四十多岁、面相老实、此刻显得惊魂未定的中年妇女,她被安排在楼下一间小会客室里,由一名女警陪着。

顾知行走进去,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坐下,语气平和:“王阿姨,不用紧张,我们再简单确认几个细节。”

“哎,好,好,警官您问。”保姆搓着手,眼神躲闪。

“你昨天最后一次见到刘先生是什么时候?他当时状态怎么样?”

“是……是昨天晚上八点多,我给他送晚饭上去。他就在卧室吃的。状态……看着挺正常的,就是有点烦心,在打电话,好像是为了钱的事情在跟人吵,声音挺大。我放下饭菜就赶紧出来了。”

“听到具体内容了吗?”

“没听太清,就听到几句,什么‘期限到了’、‘不能再拖了’、‘逼急了谁也别想好过’之类的。”

“电话大概打了多久?”

“我下楼后,好像……又打了有十几二十分钟吧?后来就没声音了。”

“之后你就没再上去过?也没听到其他动静?”

“没有。刘先生不喜欢我们晚上打扰他。我收拾完厨房,大概九点半就回自己房间休息了,在一楼后面,外面雨那么大,我睡得沉,什么都没听到。”

顾知行注视着她的眼睛,继续问:“你说刘先生有洁癖,家里每天都要打扫,你昨天下午具体是什么时间打扫的主卧和浴室?”

“大概是……下午四点到五点左右,我都是一天打扫一遍。”

“用的什么清洁剂?”

“就是超市买的那个‘净安’牌的多功能清洁液,绿色的瓶子。”保姆回答得很流利。

“有没有用过一种浓缩的、需要稀释的强力清洁剂?比如……‘立净’之类的品牌?”

保姆愣了一下,随即摇头:“没有,绝对没有,刘先生不喜欢那种味道刺激的,而且那种浓缩的用得不当会损伤家具表面,我不敢用。”

顾知行点点头,这与张远的发现对上了,那种浓缩清洁剂,很可能就是凶手在布置完现场后,用来清除自身痕迹的。

“刘先生最近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行为?或者,有没有什么陌生人来找过他?”

保姆努力回想了一下:“特别的行为……好像没有。就是感觉他最近电话特别多,脾气也更差了,陌生人……平时来找刘先生谈生意的人倒是不少,但最近……哦,大概三四天前,有个穿得很体面、像个文化人的年轻男人来找过他,两人在书房谈了很久,声音时高时低的,好像谈得不太愉快,那人长得挺好看,就是感觉……有点冷冰冰的。”

“文化人?冷冰冰的?”顾知行捕捉到这个描述,“具体什么样?有什么特征?”

“嗯……个子挺高,瘦瘦的,穿着件灰色的呢子大衣,围着深色围巾,脸很白净,戴一副无框眼镜,说话声音不高,但听着……让人有点发怵。”保姆努力描述着,“对了,他手里好像一直拿着个什么小东西,没看清是啥。”

这个描述,与刘成那些粗鲁的生意伙伴截然不同。顾知行默默记下,这或许是一条值得追踪的线索。

又问了几句,确认没有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后,顾知行让女警送保姆离开,并叮嘱暂时不要让她离开本市。

他走出会客室,站在空旷的客厅里,雨声依旧,别墅里却仿佛还回荡着昨夜可能发生的、不为人知的对话与阴谋。

刘成死前在与谁通话?那个“文化人”是谁?那几根灰色羊毛纤维来自哪里?浓缩清洁剂又是在哪里购买、由谁使用的?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根线将它们串联起来。

而最沉重的那颗珍珠,依旧是那张十二年前的报纸碎片。

他下意识地伸手入怀,握紧了那枚冰冷的怀表,父亲的照片,周天豪案发现场的修改照片,刘成手心的报纸碎片……这三者之间,必然存在一条他尚未发现的、坚固的链接。

凶手的目标,或许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刘成。

……

回到市局,已是凌晨三点。

雨势稍减,但天空依旧阴沉如墨,仿佛酝酿着下一场更大的风暴。

刑侦支队的大办公室里灯火通明,气氛紧张而有序。键盘敲击声、电话铃声、低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咖啡的浓香也掩盖不住弥漫在空气中的疲惫与专注。

顾知行直接走进了技术队的办公室,张远正带着黑眼圈,盯着电脑屏幕上不断滚动的数据流。

“手机破解了?”顾知行问。

“刚刚搞定!”张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成功的兴奋,他将电脑屏幕转向顾知行,“加密确实厉害,费了不少功夫。”

顾知行拉过一把椅子坐下,目光锐利地扫过屏幕。刘成的手机通讯录、短信、各种社交和金融APP的记录被一一导出、整理。

“重点查他最近一周的通话记录和银行流水。”顾知行指示。

“正在筛。”张远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跳动,“通话记录……昨晚八点零五分,有一个长达二十二分钟的通话,来自一个未实名登记的太空卡号码,目前已经关机,无法定位,这个时间点,和保姆听到他吵架的时间基本吻合。”

“就是这个。”顾知行眼神一凝,“银行流水呢?”

“流水……有点意思。”张远调出另一个界面,“刘成最近一个月,有几笔大额资金流出,收款方是几个不同的皮包公司,资金走向还在追,但最关键的是,就在昨天下午,他个人账户有一笔五十万的现金取现。ATM机取款,分五次完成。”

“五十万现金?”顾知行沉吟。在电子支付如此普及的今天,大额现金取现本身就透着异常,是准备支付什么?还是……被人勒索?

“能查到取款的ATM监控吗?”

“已经让人去调了,需要点时间。”

顾知行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线索在不断增加,但迷雾似乎并未散去,反而更加浓重。那个神秘的来电者,这五十万现金,以及保姆口中那个“文化人”……

“顾队,”张远忽然又开口,语气有些奇怪,“我们在恢复他手机已删除数据时,发现了一张照片……可能,您需要看一下。”

他点开一个图片文件。

照片像是在某个光线昏暗的咖啡馆偷拍的,角度有些倾斜。画面主体是一个男人的侧影,穿着浅灰色的呢子大衣,围着深色围巾,侧脸线条清俊,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正低头看着手中的一杯咖啡。他修长的手指间,似乎确实在把玩着一个小物件,光线太暗,看不太清。

尽管只是侧影,但那清冷疏离的气质,与保姆口中“文化人”、“冷冰冰”的描述高度吻合。

“这是什么时候的照片?”顾知行问,声音不自觉地低沉了几分。

“根据手机系统记录,是四天前下午三点左右拍摄的。也就是保姆说的,那个男人来访的当天。”张远回答,“照片拍后不久就被删除了,但我们从缓存里恢复了回来。”

刘成为什么要偷拍这个人?又为什么要删除?是出于防备,还是其他原因?

这个男人,与昨晚那个神秘来电,是否有关联?

顾知行盯着屏幕上那张模糊却难掩其独特气质的侧脸,直觉告诉他,这个人,很可能就是解开刘成之死,甚至可能牵连更广的关键。

“能找到这个人吗?”他问。

“已经在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进行比对了,但照片角度和清晰度都不理想,可能需要时间。”张远回答,“另外,顾队,那几根纤维的初步分析结果也出来了,确认是一种产自苏格兰的顶级羊绒混纺面料,国内非常少见,价格昂贵,那种浓缩清洁剂,‘立净’品牌,主要供应高端酒店和专业清洁公司,零售渠道也有,但购买者相对小众。”

线索,正在一点点地向某个特定的、高层次的圈子收拢。

顾知行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个对手,或者说这群对手,心思缜密,手段高超,并且可能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偶尔掠过的车灯,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拉出长长的光痕。

他经历过无数案件,但这一次,感觉截然不同,这不仅仅是一桩谋杀案,更像是一场针对他个人,或者针对某个被尘封真相的,精心策划的围猎。

那个送照片的人,那个布置现场的人,那个神秘的男人……他们是谁?他们想干什么?

怀表在掌心散发出固执的凉意,仿佛在催促着他,向着那片更深、更黑暗的水域前行。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王局的电话。尽管是凌晨,但事情的发展,已经超出了常规案件的范畴。

“王局,是我,顾知行。蓝湾别墅的案子,可能涉及更复杂的背景……我需要权限,调动更多资源,并且……”他停顿了一下,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我可能需要那位犯罪心理学顾问的协助。”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王局沉稳的声音:“我知道了,明天一早,我会安排。”

挂断电话,顾知行深吸了一口带着寒意的夜气。

犯罪心理学顾问……他从未依赖过这种近乎“玄学”的侧写,但这一次,面对一个如此擅长玩弄心理、布置迷局的对手,或许,只有引入另一种层面的“专家”,才能打破僵局。

他不知道这个决定会将案件引向何方。

他只知道,父亲那双在照片中锐利而温和的眼睛,正在某个时空注视着他,等待着一个迟到了十二年的答案。

而答案的钥匙,似乎就藏在那张模糊的、戴着无框眼镜的侧脸之后。

长夜未尽,而黎明前的黑暗,往往最为浓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