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给老公和亲哥写了CP后(娱乐圈) > 第24章 一样不一样(4)

受整体大环境影响,那句一度在网络上被疯传的告白——宇宙浩瀚,我们的爱也是——被宋初暖亲自改写成了:

—— 当你腹背受敌时,我以横扫千军万马之力在你身后。

这是俞樾和纪郴当初受命成为达尔文星球的出入境执行官时,俞樾对纪郴说的话。

十年训练营生涯,他们是所有人当中最拔尖的两个,也是最了解作为对手的彼此。第一次交锋,他们便窥得彼此微小的弱势,弱点在时间和对手的打磨下,也转变成了优势,可只要是俞樾遇上纪郴,纪郴遇上俞樾,所有的弱势与无坚不摧,都未曾改变。

他们是最好的对手,亦是最完美的拍档,不仅在战场上,也在生活中。

跳动如猴的俞樾,心思却不大意,他看得明白纪郴坚强的外壳之下,那一股漂泊感始终没有落定。

所以,这句话,无论是出自对手俞樾还是战友俞樾,都是给纪郴的一种安定。

无论何时何地,当你需要,我都会在你身后,与你并肩作战。

钟邵与誉承坐在绿幕前,以前所未有的坚定和笃信发表这份宣告,三遍。

而后敬致执行官礼节 —— 从远古地球传承下来的国际志愿军军礼。

拍摄结束还不算晚,钟邵、誉承和潞城又凑到了一起。

更多的舆论声爆发出来,随之而来的也是更多的困惑。

—— 中性卫生间中既然有人,门又是如何被人从外面打开?

—— 四岁女孩已有了性别意识,此次事件是否会对女孩产生不良影响?

—— 是否应该对“第三卫生间”的存在意识进行群众普及?

—— 少数群体的平等权益是否再一次受到了不平等对待?

—— 我们的社会究竟是如何看待“多样化”的?

—— 为何第三卫生间的受众国内外存在不同?

……

在不大不小的社群范围内,彩虹小旗帜飘扬了起来。

同时,媒体方面从医院方面获知,受害人刚结束手术。

看到这些消息,三人不约而同地想起了《一样不一样》中的主角之一。

那是一位FTM(female to male)的酷儿。十四岁时,她对自己的性别产生了认知;十六岁时,确定了自己的性别倾向;二十岁时,她前往泰国进行第一次性别转换手术,此后十二年,他彻底完成了性别转换手术,也觅到了那个决定牵手一生的女孩儿。

在跟踪拍摄和采访中,他对镜头留下几句话:

—— “在我对自己的性别产生认知之后,我对进男厕所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冲动,尽管我还是控制住了,但这不妨碍我在校园卫生间遇上一方对另一方的校园霸凌。有心人如果检索相关资料可以发现,教育部曾抽样调查十万名学生的霸凌发生场域,学校卫生间占据了70%的比例。至此,仅管我如今已移民,性别为男,但在有性别友善卫生间的公共场所,我还是会选择进入这样的第三卫生间,它始终能告诉我跨性别不是异装癖,更不是性别不一致。I am a girl, I am not a girl, I am a transgender.”

这条更难走的荆棘之路,只有决心踏上和已经前行过的人方能懂得,这条路究竟意味着什么。

或许因为有了这个先例,也或许自身是更大范围的相同者,几个人都在跟进和关注事件的发展和受害人的最新情况。

好在,虽然是社会新闻,蹲点医院的报道记者和谭晔有不错的交情,于此,他们也比旁人获得了更多的相关信息。

受害人叫陈乐,是一位已经完成了喉结缩小手术和□□手术的MTF(male to female)的跨性别者,中性卫生间发生的殴打,致使她的胸部和□□遭受严重创伤,不仅需要进行□□修复手术,更是需要提前进行生/殖器手术的第一阶段,□□切除术。

而因为出血量大,又是稀贵的熊猫血,导致陈乐的情况一度不容乐观。

好在医院方面已经联系到陈乐进行性别置换手术的医院,确认医院血库中有陈乐的自体备血,市血库中心也在第一时间内将匹配的外人备血送来350cc。

陈乐这才在手术中跨过这一道坎。

几乎是前后脚,钟邵和誉承俩人在各自的社交平台上贴了一张图。

一个是“第三卫生间”的图标,另一个则是一名获奖的华裔设计师设计的“性别友好卫生间”。

公共卫生间虽小,却普及和参与了每个人的出行,尽管在不同社会文化下,它有别样的社会功能,但在规定使用人群的范围内,设计者和官方决策者不该遗漏每一种人群。

与此同时,两个人也默契相通的,点赞了两条贴文。

一个是“从各个角度剖析为什么我们需要’第三卫生间’”,另一个为“从厕所革命到厕所法案,我们要的是什么?”

前者阐述了在目前情况下,受害人不是假装性别不安症/跨性别者进入男/女性厕所犯罪,受害人本身是跨性别群体,为避免影响其他厕所使用者,或招来异样眼光进入中性卫生间解决生理需求。追本溯源,中性卫生间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这些少数跨性别群体。后者则侧重于比较中国通过改善厕所卫生状况、增设第三卫生间以提高人民的健康、环境状况和人道主义关怀[1],与美国的厕所法案(BH2)要求全美使用联邦政府教育经费的学区、学院和大学允许跨性别学生按照自己认同的心理性别使用卫生间[2],提出相关质疑,如性少数群体该如何使用公共卫生间才能使得自身不受歧视和争议,保护自身心理健康?第三卫生间设立的目的性,“卫生间文化”的人道主义关怀,是否直接将少数群体人群排除在外?

在公众热议“第三卫生间的初衷与改变”时,另一则新闻突然被送上了热搜。

与其说这是一则新闻,不如说这是一条自白视频。

视频发布在35个小时前,发布人为小B(化名),一个看上去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儿。

[1]新华网. (2020). 这是一张有味道的图——数看“厕所革命”在中国

[2]Horne, S. G., McGinley, M., Yel, N., & Maroney, M. R. (2022). The stench of bathroom bills and anti-transgender legislation: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mong transgender, nonbinary, and cisgender LGBQ people during a state referendum.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69(1).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一样不一样(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