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戈安 > 第41章 纵横之疚

戈安 第41章 纵横之疚

作者:杨晋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11-05 12:14:17 来源:文学城

渭水裹挟着初冬的寒意,在函谷关外苍凉的原野上呜咽奔流。两岸衰草连天,枯黄焦脆,被凛冽的西风卷起,打着旋儿扑打在冰冷的铠甲和疲惫的马脸上。一支约莫千人的秦军步骑混杂的队伍,正沿着泥泞的官道沉默行进。队伍中央,几辆蒙着厚厚油布、由健牛拖曳的辎重大车吱呀作响,压过冻得板结的车辙。空气中弥漫着汗味、牲口粪便的气息,以及一种挥之不去的、劫后余生的肃杀与压抑。

萧宇轩骑在一匹毛色驳杂的秦川马上,肋下的伤口虽已收敛结痂,但每一次颠簸都牵扯着皮肉深处传来清晰的钝痛,如同余烬中未熄的火星。他的脸色依旧带着大病初愈的青白,眼窝深陷,但眼神深处那点被云游子“槐根”意念滋养出的沉静,却如同磨砺后的剑锋,更加锐利内敛。黑石堡匠户的血书竹简紧贴胸口,那份沉甸甸的罪恶感与“止戈”的信念,在病痛与天道示警的洗礼后,愈发清晰地灼烧着他的灵魂。此刻,他腰间悬挂着的不再是普通什长的铜牌,而是一枚新近授予、沉甸甸的青铜“百将”印信,以及象征百夫长身份、刻有编号的青铜带钩。

**这枚百将印信的由来,正是源于数日前那场始于绝望、却带来一线生机的营地清理。**

当云游子飘然离去,留下那看似荒诞的“天道示警”后,整个营地弥漫着更深的绝望与恐慌。是萧宇轩,强撑着病体,以不容置疑的命令,迫使盛果和他能调动的少数亲信、以及部分被死亡恐惧驱使的士卒,开始了笨拙却坚定的清理。深埋浅葬的尸骸,疏浚恶臭的沟渠,将堆积如山的秽物拖至上风口焚烧。艾草、柏叶、苍术等勉强寻来的药草在营中各处点燃,辛辣的烟雾暂时驱散了部分腐臭,也带来一丝心理上的安慰。

更令人意外的是,当第一缕灰白的晨光刺破云层,盛果带头,一群茫然无措的士卒面朝东方,依照云游子所言,长长地、缓慢地呼出“嘘——”声时,一种奇异的、微弱的平静感,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开始在绝望的营盘中悄然扩散。这并非神迹,更像是一种集体心理暗示,一种在绝境中抓住救命稻草的本能,暂时压制了恐慌的蔓延。

数日后,当奉命前来接应、并带来新一批药材和医官的都尉踏入这座原本被判定为“疫疠死地”的营地时,看到的景象让他震惊不已:营地虽然依旧简陋破败,士兵们大多面带病容,但混乱和绝望的气息大为减弱。秽物得到处理,空气不再令人窒息欲呕。更重要的是,原本预期中尸横遍野、瘟疫失控的惨状并未出现!尽管仍有病患,但疫情蔓延的速度明显被遏制住了!当得知这一切源于一个重伤什长(当时的萧宇轩)力排众议,坚决执行一位神秘道人的“示警”后,都尉看向躺在营帐中依旧虚弱的萧宇轩,眼神充满了不可思议。

“临危不乱,能聚人心,循法(指顺应自然之理)而制变,此乃将才之器!”都尉在详细询问了经过后,对着军中文吏感叹。他深知在秦法森严、等级分明的军中,一个什长能在自身重伤、权威不足的情况下,顶着巨大的怀疑和阻力,成功组织起这样一场自救行动,需要何等的意志力、判断力和凝聚力!尤其是在瘟疫这种比刀剑更可怕的敌人面前,这份“循法”的智慧和担当,尤为可贵。

很快,一份由都尉亲自签署、盖有军府印信的简牍递到了萧宇轩面前。上面用标准的小篆刻着:“……什长萧宇轩,临疫不惧,体察天时(指云游子警示),聚众清瘴,安营有方,活人甚众……功绩卓著,擢为百将,统本部及新卒一屯(百人),即刻赴函谷归建……”

这便是萧宇轩腰间那枚百将印信的来历。它承载的不仅是晋升的荣光,更是那份在炼狱边缘挣扎求生、并最终抓住一线生机所带来的沉重责任。这份责任,如今正沉甸甸地压在他的肩头,也让他对谷衍那看似高明、实则涂炭生灵的“庙堂之算”,有了更切肤的痛感。

“百将,前面就是‘鬼哭峡’了。”盛果策马靠近,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种老兵特有的警惕。他指了指前方两座如同巨人俯首对峙的黑色山崖,中间一条狭窄的裂谷蜿蜒深入,仿佛通往幽冥的咽喉。“谷衍先生的‘驱羊策’……就是在这峡谷上游动的手脚。”

萧宇轩勒住缰绳,目光投向那片嶙峋的阴影。谷衍,那位长袖善舞的纵横策士,此刻正坐在队伍稍后一辆相对舒适的带篷牛车里。隔着晃动的车帘缝隙,能看到他依旧穿着那身剪裁合体的深紫色锦缎深衣,外罩玄狐裘氅,姿态优雅,正捧着一卷竹简,仿佛车外肃杀的天地与他毫无瓜葛。然而,萧宇轩敏锐地捕捉到,谷衍执卷的手指关节,在不经意间微微泛白。

“驱羊策……”萧宇轩低声重复,眼前仿佛又浮现出谷衍在军帐沙盘前侃侃而谈的模样。这位纵横家,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和精准的庙堂算计,便撬动了敌国朝堂的基石。他重金收买了敌国一位贪婪的宠臣,在敌王耳边日夜吹风,构陷手握兵权的太子妃之父“里通外国”;又巧妙散布太子妃“牝鸡司晨”、“图谋不轨”的流言,在都城掀起轩然大波;同时,以割让边境三座铜矿为饵,诱使与敌国有旧怨的北狄部落陈兵边境施压……一套组合拳下来,敌国朝野震动,太子妃之父被下狱问罪,太子妃被软禁深宫,前线统兵大将人心惶惶,军令混乱。秦军趁势反击,连克数城,将战线重新推回渭水一线。这便是谷衍引以为傲的“驱羊策”——不费一兵一卒,驱敌如驱羊群,自乱阵脚。

战术上,这无疑是一场辉煌的胜利。然而……

队伍缓缓接近峡谷入口。一阵更加凄厉、非人般的呜咽声,混杂着孩童嘶哑的啼哭和妇人绝望的哀泣,被凛冽的寒风从峡谷深处硬生生撕扯出来,狠狠灌入每个人的耳中。浓烈到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和尸体腐烂的恶臭,如同实质的粘稠液体,瞬间包裹了整个队伍。

“戒备!”押队的都尉厉声高喝。士兵们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弓弩手迅速张弦上箭,警惕地指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然而,映入眼帘的,并非预想中的伏兵。

峡谷两侧陡峭的山坡上,如同被狂风暴雨摧残过的蚁穴,密密麻麻、东倒西歪地布满了用破布、树枝、茅草勉强搭成的窝棚。窝棚下,挤满了人。不,那几乎不能称之为人,更像是一群在死亡线上挣扎的活骷髅。他们大多衣衫褴褛,褴褛的布片下是冻得发紫、瘦骨嶙峋的躯体。浑浊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空洞地望向谷中行进的军队,里面没有愤怒,没有仇恨,只有一片死寂的麻木和深不见底的绝望。

峡谷底部狭窄的通道几乎被堵塞。一支庞大的、看不到尽头的难民队伍,如同一条缓慢蠕动的、濒死的巨蛇。瘦骨嶙峋的老牛拉着破败不堪的大车,车轮深陷在泥泞与冻土混合的烂泥里,车上堆着些破烂家什,更多的则是蜷缩着、气若游丝的老人和孩子。更多的人徒步跋涉,拄着木棍,背着同样瘦小的孩童,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哭声、呻吟声、催促声、牲畜的哀鸣混杂在一起,形成一曲地狱的交响。

而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就在这缓慢移动的难民潮边缘,在冻得硬邦邦的泥地上,在枯黄的衰草丛中,随处可见倒毙的尸体。有的蜷缩成一团,如同风干的虾米;有的仰面朝天,空洞的眼窝凝望着灰蒙蒙的天空;有的则被后面的人流无意识地践踏,与泥泞冻土融为一体。一群皮毛肮脏、眼冒绿光的野狗,正旁若无人地撕扯着一具尚未完全冻僵的尸体,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咀嚼声。

“是……是从‘雍丘’那边逃过来的流民……”队伍中一个来自雍丘附近的老兵,声音颤抖着,带着浓重的乡音,“听说……听说城里闹了兵乱……乱兵和狄人冲进去……烧杀抢掠……能跑出来的,十不存一……”

雍丘!正是谷衍以割让为饵,诱使北狄部落陈兵施压的边境重镇之一!也是“驱羊策”中,被谷衍轻描淡写地标注在舆图上的一个冰冷地名!

萧宇轩只觉得一股冰冷的寒气从脚底直冲头顶,瞬间冻结了四肢百骸。黑石堡匠户血书上的“恨!恨!恨!”三个血字,仿佛瞬间放大了千万倍,带着灼热的铁腥气,烙印在他的视网膜上,与眼前这人间地狱的景象重叠、燃烧!这就是“庙堂之算”的代价!这就是“驱羊策”光鲜计谋之下,被碾成齑粉的万千蝼蚁!他腰间的百将印信,此刻竟如同烧红的烙铁般滚烫!

他猛地转头,目光如利箭般射向谷衍的牛车。

车帘不知何时已被一只骨节分明、戴着青玉扳指的手掀开一道缝隙。谷衍那张总是带着从容笑意的、保养得宜的脸庞,此刻血色尽褪,苍白如纸。那双惯于洞察人心、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此刻正死死地盯着峡谷中那炼狱般的景象,瞳孔因极度的震惊和某种难以言喻的东西而剧烈收缩着。他握着车帘的手指用力到指节泛白,微微颤抖。那卷一直被他视为智慧象征的竹简,不知何时已滑落在铺着厚厚毛毡的车厢地板上。

四目相对。

萧宇轩眼中是毫不掩饰的愤怒、悲怆与冰冷的质问。

谷衍的目光与之碰撞,仿佛被烫到一般猛地一缩,随即涌上一种前所未有的狼狈、动摇和……一丝深藏的、连他自己都未曾预料到的惊悸。他仓促地放下了车帘,将自己隔绝在那片锦缎与狐裘构筑的狭小空间里,仿佛要隔绝掉车外那令人窒息的血腥、恶臭与绝望的哀嚎。

然而,隔绝得了视线,又如何隔绝得了声音?又如何隔绝得了那份沉甸甸的、名为“疚”的毒刺,正狠狠扎入他那颗自诩算无遗策的心?

队伍在死寂中缓缓通过了鬼哭峡。峡谷中的流民麻木地、艰难地为这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让开一条狭窄的通道,如同分开浑浊的死水。士兵们沉默地前行,没有人说话,只有沉重的脚步声、牛车的吱呀声和辎重摩擦的钝响。空气沉重得如同灌满了铅。方才还因前线小胜而略有松动的士气,此刻被这惨烈的流民景象彻底冻结、压垮。一种兔死狐悲的沉重与迷茫,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入夜,秦军依令在峡谷外一处背风的高坡扎营。篝火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笼罩在营地上的沉重阴霾。士兵们默默地嚼着干硬的粟米饼和咸涩的肉干,气氛压抑得如同送葬。

萧宇轩的军帐里,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摇曳。盛果沉默地往火盆里添着炭,跳跃的火光映照着他刀刻般的皱纹和眼中的忧虑。帐帘无声地被掀开,带进一股刺骨的寒气。

谷衍走了进来。他依旧穿着那身华贵的深紫锦袍,外罩玄狐裘氅,但白日里的优雅从容已荡然无存。他的脸色在昏暗的灯光下显得异常苍白,眼下的阴影浓重,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十岁。他手中没有拿那卷竹简,只是紧握着一个精巧的青铜酒樽,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一股浓烈的酒气随着他一同进入帐内。

他没有看萧宇轩,也没有看盛果,径直走到火盆旁,沉默地盯着跳跃的火焰。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嘶哑干涩,带着浓重的酒意和一种前所未有的疲惫:

“萧将军……今日所见……非吾本意。”他端起酒樽,猛地灌了一大口,辛辣的酒液似乎也无法驱散他心头的寒意。“庙堂之算,落子无悔。为解边患,破敌国中樞,使其自乱,此乃最速、最省士卒之良策。我算准了敌王的多疑,算准了宠臣的贪婪,算准了狄人的野心……我以为,割让雍丘,不过是舆图上的几笔线条,暂时予狄人,待我大秦腾出手来,再夺回便是……我……”他的声音哽了一下,再次灌下一口酒,仿佛要用这灼热来麻痹什么,“我独独没有算准……或者说,我刻意不去算……那舆图上的线条之下,是活生生的城池,是万千黎庶的身家性命!是今日鬼哭峡中的……地狱!”

他猛地抬起头,那双曾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眼睛此刻布满血丝,充满了痛苦、茫然和一种近乎崩溃的自责:“我谷衍自诩通晓人心,精于捭阖,算尽天下利害!可今日……今日那峡谷里的景象……那些倒毙的饿殍,那些被野狗啃噬的尸骨,那些妇人怀中冻僵的婴孩……他们的眼睛!那些眼睛!就那么看着我!看着我!”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歇斯底里的颤抖,“那里面没有恨!没有!只有一片死灰!一片比恨更可怕的死灰!萧将军!你说,我这一策,究竟是解了边患,还是……亲手打开了地狱之门?!”

他踉跄一步,手中的酒樽几乎脱手,酒液洒在昂贵的狐裘上,洇开深色的印记,他也浑然不觉。他死死地盯着萧宇轩,仿佛要从这位浴血沙场、刚刚因“活人”而非“杀人”晋升的百将眼中,寻求一个答案,一个救赎,或者……一个审判。

萧宇轩沉默地看着他。肋下的伤口在炭火的烘烤下隐隐作痛,黑石堡的血书在胸口灼烫,腰间的百将印信沉甸甸地坠着。白日峡谷里那浓得化不开的绝望气息,似乎还萦绕在鼻端。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沉重,如同冰冷的铁块砸在地上:

“谷先生,庙堂之算,算的是权谋得失,算的是疆土城池,算的是王侯将相的脸面与野心。可你算过雍丘城外那些被践踏的粟田吗?算过那些在寒夜里冻毙的工匠、农夫吗?算过那些失去父母、在野狗口中挣扎求生的孩童吗?”他站起身,走到谷衍面前,目光锐利如刀,“白煜将军曾言,‘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先生之纵横术,何尝不是一把更精巧、更致命的凶器?它杀人不见血,却诛心灭城,祸及苍生!庙堂之上轻飘飘的一计‘驱羊’,落在黎民头上,便是尸山血海,万劫不复!我这一介武夫,因循天理、活百人性命而得此百将之职,尚觉其重如山岳,难以背负。先生翻手为云覆手雨,驱使万民如蝼蚁,心中……可有一丝分量?”

谷衍的身体猛地一震,脸色更加苍白,仿佛被萧宇轩的话语狠狠刺中要害,踉跄着后退半步,靠在冰冷的帐柱上,才勉强稳住身形。他手中的酒樽终于脱手,“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残余的酒液泼洒在毡毯上,迅速渗入,留下深色的污痕。他失魂落魄地看着那摊酒渍,又缓缓抬头望向帐顶那摇曳的昏黄光影,眼神空洞,仿佛灵魂都被抽离。

“那……依将军之见……我这纵横之术……这翻云覆雨的手腕……难道就只能用于助纣为虐,徒增杀孽吗?”他的声音低哑,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自我否定,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艰难地挤出来,“难道……就没有一条路……能让这‘捭阖之道’,也能用于……止息干戈,消弭战祸?也能……称量一下那黎庶性命的分量?”

就在这时,帐帘再次被掀开,一个身着普通斥候皮甲、风尘仆仆的汉子闪身而入,动作迅捷无声。他对着帐内三人迅速抱拳,目光在谷衍苍白失神的脸上略一停留,随即转向萧宇轩,声音压得极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急促:

“百将,谷先生。刚接到的‘游子’密报。”他快速从怀中掏出一个用蜡封口的细小铜管,双手呈上。“‘玄鸟’有讯:敌国太子妃之父……昨夜在狱中‘暴病身亡’。太子妃……被废黜封号,打入冷宫,生死不明。另外……北狄拿了雍丘等三城,非但未退兵,反增派狼骑,似有南下牧马之意!”

“什么?!”谷衍如同被一道惊雷劈中,猛地站直了身体,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他精心策划的棋局,他以为掌控在手的“驱羊”之策,竟在最后关头彻底失控,滑向了最血腥、最不可预知的深渊!他算计了人心,却终究没能算尽人性的贪婪与凶残!那份密报,如同最后一根稻草,将他心中最后一点侥幸和自傲彻底碾碎。

他死死盯着斥候手中的铜管,又猛地转向萧宇轩,嘴唇剧烈地哆嗦着,眼中充满了震惊、恐惧,以及一种近乎绝望的明悟。纵横之疚,此刻已不再是虚无的刺痛,而是化作了冰冷的枷锁和淋漓的鲜血,沉甸甸地套在了他的脖颈之上!他算计天下,到头来,却被这反噬的恶果,逼到了悬崖边缘!而萧宇轩那关于“分量”的诘问,此刻如同洪钟大吕,在他脑中轰鸣不止!

“谷先生,”萧宇轩接过铜管,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声音冷峻如冰,“你的‘驱羊策’,如今这羊,已成了择人而噬的饿狼!这纵横之术,是继续做那搅动风云、带来血雨的凶器,还是……”他顿了顿,目光如炬,直视谷衍灵魂深处,“还是真能如你所问,找到一条……称量黎庶性命、‘止戈’安民的路?这‘大纵横’,你,敢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